關於平流式沉澱池集水槽計算公式的推導

2021-02-27 水知識愛好者

前兩天看了一套平流沉澱池的圖紙,在看到關於指型集水槽計算公式時,比較好奇,那一大堆公式是怎麼來的呢?

式中:h2為集水槽末端水深,m;Q為槽內流量,m3/s;v為槽內流速,一般0.4-0.5m/s;B為槽寬度,m;h1為集水槽起端水深,m;hk為臨界水深,m;i為槽的底坡;L為槽的水平長度,m;α為超載係數。

       先列下公式推導的假設條件:1)渠槽是寬度為B的矩形集水槽;2)水在槽內運動不計摩擦阻力;3)沿長度方向流入槽內的流量是均勻的;4)槽內的水面曲線為二次拋物線;5)槽底坡在5°以內,即不大於0.087。

       上式的推導主要採用的是動量定理進行推導的,即液體所受的外力等於動量對時間的變化率。

       槽內水量在始端到末端逐漸增多,可以近似理解為始端斷面流速為0,對於始端和末端水體斷面(沿水流方向)進行受力分析:

       1)起端:斷面水深形心點受到向右的壓力,其大小為:

       2)末端:斷面水深形心點受到向左的壓力,其大小為:

       3)對於起端與末端斷面圍合而成水體而言,重力沿水流方向向右的分力為:

       4)沿水流方向的合力為:

5)動量對時間的變化率為:

       6)故:

7)重點是求得上述水體的體積,構建XY軸可以求得拋物線的方程為:

       8)對上述方程在[0,L]範圍進行積分可求得拋物線與XY軸圍合的面積為:

       9)水體總面積為:

       10)將面積代入上式可以得到:

       11)由於臨界水深為:

       12)將臨界水深代入得:

相關焦點

  • 沉澱池設計計算(平流、輻流、豎流、斜板)!
    沉澱池設計計算(平流、輻流、豎流、斜板)!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沉澱池的類型按水流方向劃分,沉澱池可分為平流式、輻流式和豎流式三種,還有根據「淺層理論」發展出來的斜板(管)沉澱池。(8)沉澱池的出水整流措施通常為溢流式集水槽,出水堰可用三角堰、孔眼等形式,普遍採用的是直角鋸齒形三角堰,堰口齒深通常為50mm,齒距為200mm左右,正常水面應當位於齒高的1/2處。堰口設置可調式堰板上下移動機構,在必要時可以調整。(9)沉澱池最大出水負荷,初沉池不宜大於2.9L/(s·m),二沉池不宜大於1.7 L/(s·m)。
  • 關於汙泥回流比計算公式的推導!
    目前關於汙泥回流比計算的公式目前有兩個:   1、基於汙泥濃度(MLSS)的:   R=MLSS/(RSSS-MLSS)   2、基於汙泥沉降比(SV)的:   R=SV/(100-SV)   對於這兩個公式,看著很簡單
  • 東道爾水技術:關於二沉池的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當由於各種原因達不到上述池邊水深時,為了維持沉澱時間不變,必須採用較低的表面負荷值。 (4)二沉池出水堰的溢流率(或負荷)為1.5~2.9L/(m·s)。 (5)採用機械排泥時,二沉池汙泥區的容積要按汙泥濃縮到所需濃度的停留時間來計算。活性汙泥法二沉池汙泥區的容積一般為2~4h汙泥量,而且要有連續排泥措施。
  • 格柵、汙泥池、風機、MBR、碳源、除磷、反滲透、水泵計算公式
    1、池外填土,池內無水時,荷載組合作用彎矩表(kN·m/m)基本組合作用彎矩表:配筋及裂縫:配筋計算方法:按單筋受彎構件計算板受拉鋼筋。裂縫計算根據《水池結構規程》附錄A公式計算。除磷計算公式1、除磷藥劑投加量的計算國內較常用的是鐵鹽或鋁鹽,它們與磷的化學反應如式(1)(2)Al3++PO3-4→AlPO4↓(1)Fe3++PO3-4→FePO4↓(2)與沉澱反應相競爭的反應是金屬離子與OH-的反應,反應式如式(3)(4)Al3++3OH-→Al(OH)3↓(3)Fe3
  • 汙水處理中沉澱工藝的原理及特點
    目前,國內外的給水處理工藝大多採用沉澱(澄清)過濾和消毒形式,其中沉澱部分對原水中懸浮物的去除顯得尤為重要。沉澱池作為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主要設施之一,在水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縱觀沉澱構築物的發展可以發現,在20世紀6O年代以前主要採用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沉澱池,60年代起各種澄清池盛行一時,70年代後,主要是斜管、斜板及複合型沉澱池。沉澱構築物形式的改進提高了沉澱分離的效率。
  • 向心力公式推導過程間接說明二體運動向心力導出計算式的正確性
    本節對上一節講的內容,《向心力公式與二體運動向心力計算式對比分析可說明計算式更精確》,從高中物理向心力的公式推導來進行分析,作為上一節我的結論的一個小的佐證吧。具體推導過程如下(見下圖):向心力公式證明過程
  • 關於曝氣池容積的計算!
    根據汙泥負荷的定義:Ns=Q(SO-Se)/(XV),可得公式如下:(XV)= Q(SO-Se)/ Ns式中:V——曝氣池容積,mQ——進水設計流量,m/dSO—3)計算曝氣池的有效池容 確定了微生物的總量後,需要有汙泥濃度的數值才能計算曝氣池的容積。汙泥濃度根據所用工藝的汙泥濃度的經驗值選擇,一般在3000—6000mg/L之間。
  • 電功率的計算公式及推導過程
    電功率的計算公式及推導過程 2019-01-15 19:56:08 來源:高三網   電功率的計算公式有哪些  在純直流電路中:  P=UI P=I2R P=U2/R  式中:P---電功率(W),U---電壓(V),I----電流(A), R---電阻(Ω)。
  •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匯總
    式中,h0為計箅水頭損失,m;k為係數,格柵堵塞時水頭損失增大倍數,一般採用3;ζ 為阻力係數,與柵條斷而形狀有關,按表2-1-1阻力係數ζ計箅公式計算;g為重力加速度,m/s2。(池內無水,池外填土)2.池內水壓力作用(池內有水,池外無土)3.池壁溫溼度作用(池內外溫差=池內溫度-池外溫度)頂板內力:計算跨度: Lx= 4.100 m, Ly= 7.600 m , 四邊簡支按雙向板計算:
  • 牛人總結|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匯總,看完給跪了...
    汙泥池計算公式(1)水池自重Gc計算頂板自重G1=180.00 kN池壁自重G2=446.25kN底板自重G3=318.75kN水池結構自重Gc=G1+G2+G3=945.00 kN(2)池內水重Gw計算池內水重Gw=721.50 kN
  • 關於電功率計算的公式集全總綱
    P=I2R (複合公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   7. P=U2/R (複合公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   8. W=Q (經驗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其中W是電流流過導體所做的功,Q是電流流過導體產生的熱)   9. W=I2Rt (複合公式,只適合於純電阻電路)   10.
  • 內側小箍筋長度計算公式推導
    圖2今天的文章,我們來推導一下箍筋2、箍筋3、箍筋4(也是單肢箍)的計算公式。圖10根據圖10,我們可以推導出內側豎向箍筋按中心線計算的公式如圖11所示。 圖14三、單肢箍按外皮長度計算單肢箍長度計算原理,與2*2封閉箍筋長度計算原理是一樣的,只是少了一條邊,下面我們就了推導單肢箍按外皮計算的公式。我們先把計算圖拿過來,如圖15所示。
  • 曝氣池的設計計算與曝氣設備的選擇!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生化處理中一般採用活性汙泥法,其主要的工藝流程包括:預處理>初次沉澱>混合>曝氣>二次沉澱,曝氣是活性汙泥法處理廢水的重要環節,曝氣在曝氣池中完成。因此曝氣池的設計在整個生化處理工藝設計中也就佔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 曝氣池的池容如何設計?有這2種計算方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生化處理中一般採用活性汙泥法,其主要的工藝流程包括:預處理>初次沉澱>混合>曝氣>二次沉澱,曝氣是活性汙泥法處理廢水的重要環節,曝氣在曝氣池中完成。因此曝氣池池容的設計在整個生化處理工藝設計中也就佔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 信號功率計算公式推導步驟
    打開APP 信號功率計算公式推導步驟 發表於 2018-03-13 11:24:23   無線信號功率計算公式   1、自由空間傳播模型   (前提:發射端與接收端之間的傳播無障礙物,比如衛星與手機的連接信號)   Friis公式:
  • 大氣壓強新公式的推導
    上一章介紹了可用p=ρRT/M和P = 1/2n^2ρυ^2這兩個公式來計算大氣壓強,本文要看看這兩個公式有什麼樣的關係,探索它們之間的推導過程。由於p = ρRT/M這個公式是已知的,所以我們就研究如何用它推導出P =1/2n^2ρυ^2這個壓強公式的。
  • 【施工計算】八字牆翼牆(牆身)砼用量精確通用計算公式推導
    *註:因為常用平均面積法、切分法、稜台算法等計算法計算翼牆體積(砼用量),在長大翼牆計算過程中會隨著長度增長誤差也隨著增長,若求精確故不可採用。以下計算公式,均能精確到0.01m3左右。將(2)式脫出積分公式整理得
  • 淺池理論分析斜管沉澱池的沉澱原理
    近幾年來城市給水事業蓬勃發展,由淺池理論原理發展形成的斜管沉澱池也獲得較為廣泛的應用。我國在1965年開始進行澄清池分離區加斜板的實驗,1968年又在福州水廠做了斜管除沙的試驗,1972年**座生產性的上向流斜管沉澱池正式投入使用。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生產實踐的不斷總結積累,斜管沉澱技術正在不斷發展。
  • 單擺周期公式的推導
    積分的結果自然就應該給出這個時間的計算關係式:若能將(6)式的積分接出來,就可以得到單擺周期的精確公式。於是有我們就得到了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的單擺周期公式:二級近似 當然,我們可以將近似做得更精細一些。
  • 淺析最美數學公式——歐拉公式之推導歸納
    本文是基於作者在高等數學和複變函數這兩門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整理並總結了有關於大家熟知的歐拉公式在不同數學分支裡的詳細推導方法和推導過程, 以便為相關學者提供參考和借鑑。學習過高等數學的的人都學過歐拉公式, 還知道歐拉公式是指以歐拉命名的諸多公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