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測試」是怎樣來判斷球鏡度矯正程度
紅綠測試也叫做「二色測試」。廣泛使用於屈光力度的矯正程度,它是利用色散的原理,根據波長不一樣來,在視網膜上有先後成像來定量球鏡度的高低。紅綠測試是最早是在1927年倫敦的ClifordBown製作與提出。
一條太陽光通過一個稜鏡可以分為七種色,這種通過稜鏡散成一連串顏色的光的現象叫顏色分散(色散),色散的現象,是由於不同的波長在介質中的折射率不一樣,所產生的。
可視光線波長:400nm~800nm
以下是各顏色的波長數:
赤 ……800~647nm
橙 ……647~585nm
黃 ……585~575nm
綠 ……575~492nm
青 ……492~455nm
藍 ……455~424nm
紫 ……424~397nm
我們的眼睛的屈光是一個屈光力很大的凸鏡(58.6D)根據色散的現象,眼睛的情況如下:
由於從綠色到黃色這距離大約有0.20DS的屈光變化,從黃色到紅色也是有0.20DS的屈光變化。
「紅綠測試」方法: 它是利用顏色波長不同而折射率不同原理。
· 選定視標投影儀中的紅綠測試視標或將紅綠濾光片。
· 指示顧客注意看0.7左右視標,或是比到目前為止所能看到最小視標還要大一行的視標。對於某些顧客,可能須使用單獨一行視標。
· 告訴顧客先看綠色視標,然後看紅色視標再回到綠色視標(先綠後紅)。要求他比較那一邊的視標比較清楚,或者是兩邊一樣清楚。由於這個測試法是根據色散原理,所以對於有色覺異常的顧客也是可以使用。對於色覺異常的顧客,只要叫他看及比較右邊或左邊的視標而不要要求他看紅色或綠色視標。
· 若被顧客表示在紅色視標比較清楚,則加入-0.25D的球面度數。若顧客表示在綠色部份的視標比較清楚,則降低-0.25D或加入+0.25D的球面度數。
· 重複上一步驟至顧客表示紅綠視標一樣清楚,若無法一樣清楚,則使最後一個紅色比較清楚的球面鏡片度數。接著測量右眼視力並記錄其視力。
· 右眼檢查完成,繼續以上步驟檢查左眼。兩眼各自檢查完成後接著做兩眼視力平衡檢查。
某些顧客對於這個檢查反應不良或遲鈍,不管如何的加減鏡片的度數,永遠表示同一邊的視標比較清楚。必須小心及注意這個可能性,同時放棄紅綠視標檢查法,改用其它檢查法來取代。
當顧客為正視時,紅色、綠色視標的主波長的焦點介於視網膜於中間,焦點到視網膜的距離相等時,看到的清楚鮮明度是一樣的。
當顧客為近視眼時,紅色的主波長的焦點靠近視網膜,綠色主波長遠離了視網膜,所以看到紅色的視標要清楚鮮明度比綠色的好。
當顧客為遠視眼時,綠色的主波長的焦點靠近視網膜,紅色主波長遠離了視網膜,所以看到綠色的視標要清楚鮮明度比紅色的好。
所以當顧客看到紅綠兩視標一樣清楚時,鮮明度一樣時,為正視眼(球鏡度為正矯);當紅色比綠色清楚鮮明時,為近視眼(球鏡度為近視欠矯);當綠色比紅色清楚鮮明時,為遠視眼(球鏡度為遠視欠矯)。
特殊的案例有:在相同的屈光力下,顧客看到較大的視標時,紅色清楚,而同時看到小視標時,雙是綠色的清楚(或是反之)。此時一定很困惑,有出現這種情況的一般為散光矯正方面不正確所至,一定不是散光度數不對就是軸位不正確。
注意事項:
a) 在做紅綠測試時,一般視力要在0.7左右,如是低於0.4視力狀態下進行紅綠測試的話,紅綠的視標兩個都會很模糊,很難正確回復。如是弱視或其它問題,在進行紅綠測試時,可以讓顧客靠近視標,減少距離,但一定要注意會有調節的出現,要考慮對度數進行修正。
b) 對於一些青少年來說,在欠矯或是過矯都說是紅色視標清楚,(對紅色敏感者),這樣可以認為是調節不安定狀態下,我建議散瞳驗光。
c) 先綠後紅原則,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控制調節,不要讓調節的參與。
d) 有些習慣紅色焦點的顧客,會用調節來讓紅色焦點回到視網膜上來,但矯正近視過頭時,綠色才會慢慢的清晰起來,所以大家有注意。
e) 老年人做這個測試時,要注意晶體是否老化,對於年紀大,就是正視眼也會看到綠色清楚,那是晶體老化而折射率減少所致,此時就不要做紅綠測試了。
f) 無晶體人不要做紅綠測試,因為無晶體人的色散與有晶體人的色散現象是不一樣的。
g) 對於色盲色弱(色覺異常)者,只有是屈光系統正常,都是可以用紅綠測試,只是在問時不要說紅綠視標,而是左右邊哪個清楚鮮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