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友一片「換個馬甲我也認識你」和「這是要洗白?」的質疑聲中,紅黃藍要改名了。
2月9日,紅黃藍教育發布公告,主要內容有兩項:一是將以1.25億元的價格收購新加坡一家民營兒童教育集團近70%的股權,二是計劃將公司名稱由「RYB Education」改為「GEH Education」,但未在公告中公布相對應的中文名。
口碑,覆水難收
紅黃藍教育創始人史燕來在公告中表示,此項收購有利於公司的品牌與業務擴展:「國際英語和雙語課程,以及正在收購的高素質教育管理團隊,將與我們在中國的業務產生巨大的協同作用,並增強我們在中國核心幼兒教育市場的競爭優勢。」
雖然未公布新的中文名,但公告提到,新的公司名稱意在強化核心的紅黃藍幼兒園品牌、親子園(Play-and-Learn services)還有公司平臺下的其他品牌,以便公司品牌、產品和服務的持續擴張。公告表示,目前,紅黃藍教育董事會已批准更改名稱,並將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將由股東進一步審批。
對於紅黃藍的這次改名,網友評論反應激烈,多將此舉理解為「洗白」。微博上與此相關新聞的高贊評論包括「這是直接刪黑歷史的最簡單做法啊」「想改頭換面重新做人?「換了馬甲照樣認識你」等等。
2017年11月,紅黃藍北京朝陽區管莊幼兒園(新天地分園)被曝發生虐童事件,成分不明的白色藥片和幼童身體上的針孔成為當年最讓人揪心的證據。剛在紐交所敲鐘上市不足兩月的紅黃藍股價遭到重挫,品牌形象也由此一落千丈,再難修復。
在所有教育機構中,幼兒園無應試與提分的壓力,家長對於幼兒園的品牌感受是主觀、感性的,虐童事件對紅黃藍的品牌形象產生的影響是毀滅性的。一年多時間過去後,提起這家公司,網友依舊「恨得牙痒痒」。
轉型,必由之路
但除了「洗白」外,紅黃藍的這次改名實則是在政策壓力下的必由之路。
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意見》提出,要在學前教育領域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強調普及普惠」「加強師資建設」和「遏制過度逐利行為」等等。其中對紅黃藍等上市公司影響最大的無疑是這條——
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美股市場反應極快,11月15日當天,紅黃藍股價暴跌超50%,期間兩度熔斷。《意見》在資本和幼兒園中間建起高牆,作為一家核心資產為營利性幼兒園的公司,紅黃藍的前景再被蒙上陰影。
2017年9月27日,紅黃藍教育登陸美國紐交所
今年1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小區配套幼兒園應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辦成公辦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已經開辦的營利性幼兒園,將在2019年9月底前完成相關手續。
這份《通知》在民辦教育從業者中引起恐慌,紛紛猜測是否為「營利性私立幼兒園將退出歷史舞臺」的重要信號。儘管教育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的有關負責人緊接著出面解讀政策,表示民辦園不僅不會退出歷史舞臺,政府還會繼續加大扶持力度,鼓勵社會力量辦園。
儘管負責人表示政府將「加大扶持力度」,但對紅黃藍教育而言,新政頻頻出臺,其未來開建新的直營園、加盟園都將受到影響,想要像從前一樣依靠幼兒園這一核心業務勢必難以為繼。收購海外教育公司、把業務線鋪開,是紅黃藍轉型的第一步。
可改了名,就能「從頭來過」了嗎?
史燕來在2017年接受齊魯晚報採訪曾透露過「紅黃藍」這一名字的由來:「紅黃藍是色彩的三原色。紅色象徵媽媽,寓意激情;黃色象徵孩子,寓意夢想和未來;藍色象徵爸爸,寓意智慧、信念和包容。」我們尚不知曉三原色要給自己取一個怎樣的新名字,但「爸爸媽媽與孩子」的溫馨寓意,早已不復從前那麼動人。
在難以重塑的口碑和持續高壓的政策面前,紅黃藍還能給自己找到一條出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