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區魚塘釣起怪魚 竟是史前食肉鱷雀鱔
事發自貢 該魚有著鋒利牙齒,水中活物幾乎通吃,若受驚還會攻擊人類
成都商報記者 袁偉
攝影報導
核心提示
怪魚兇猛
怪魚在水裡拼命掙扎,不僅拉裂了魚竿,還咬破了魚網。龔師傅和鄧先生分別拿一張大魚網,前後夾擊,才把怪魚擒獲。鄧先生說,這條魚身長約75公分,重達6斤,嘴裡長滿了鋒利的牙齒。
來自北美
經貢井區水務局水產漁政站站長餘海英辨認,最終確認怪魚名叫鱷雀鱔,是北美7種雀鱔魚中最大的一種,屬於外來物種。至於為何出現在自貢,餘海英分析,估計是觀賞魚愛好者將它買回後又放生到池塘。
破壞性強
鱷雀鱔是肉食魚類,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如若放到天然水域,會對當地的水體生態系統帶來滅頂之災,「只要是水裡的活物,它幾乎通吃」。而且,它的卵有劇毒。如果人去惹它,或者它受驚了,會出現攻擊人類的情況。
鱷魚嘴、蛇皮膚,滿口尖牙讓人不寒而慄……6月22日下午,自貢釣友龔師傅花了近一個月,終於在小區魚塘裡把那隻多次看見卻沒看清的怪魚釣了起來。
經當地水務部門辨認確定,這條怪魚名叫鱷雀鱔,是外來物種,它有著鋒利的牙齒和堅硬的鱗片,只要是水中的活物,不論大小,幾乎通吃。據悉,該魚種是世界上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其屬史前魚類,在地球上已生存1億多年,是一種古老魚種,比恐龍還早出現,有著活化石之稱。
發現怪魚 身長嘴長 還有白色牙齒
自貢市山水名苑小區有一口17畝大的魚塘,養殖了數千尾鯽魚、草魚、鰱魚,附近許多釣魚愛好者都喜歡到這裡釣魚。可奇怪的是,近兩個月,魚塘裡的魚像是集體冬眠了,釣友們很難在此釣到魚。
「以前,每天釣兩三個小時,總會有收穫;現在不行了,半天釣不起來一條。」魚塘老闆鄧先生稱,塘裡的魚沒有被偷,也沒有死,卻釣不起來魚,確實奇怪,大家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5月中旬,釣友龔師傅在塘邊釣魚時發現了情況,「一條魚浮出水面冒了幾個泡泡,又沉下去。」龔師傅說,當時沒看清,但後來幾天他看到了,「這條魚長相怪得很,身子長、嘴巴長。」
好奇的龔師傅決定「把它釣起來」。接下來的20多天裡,只要不下雨,龔師傅都會到塘邊釣魚。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這條魚有白色的牙齒,遂分析「它吃肉」。於是,龔師傅用小魚做魚餌,一心要把它釣起來。
小魚做餌 怪魚拼命掙扎咬破魚網 終被擒獲
用小魚做魚餌,龔師傅堅持了10多天。直到6月22日下午,怪魚上鉤了。
當天下午,龔師傅像往常一樣坐在塘邊釣魚,突然,魚竿下沉,有魚上鉤。「力氣很大,我拿著魚竿跟它周旋,浪費它的力氣。」龔師傅說,這條怪魚在水裡拼命掙扎,不僅拉裂了魚竿,還咬破了水裡的魚網。龔師傅和鄧先生分別拿一張大魚網,前後夾擊,用了好幾分鐘,才把怪魚擒獲。
「太稀奇了,從來沒見過。」第一次看到怪魚的真面目,鄧先生很驚訝。他說,這條魚身長約75釐米,重達6斤,嘴裡長滿了鋒利的牙齒。鄧先生還猜測,魚塘裡的魚兒驟減,很可能跟這條「吃肉的魚」有關。
至於如何處理這條怪魚,鄧先生表示,準備把它養起來,用來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