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經常可以看到網絡上有人分享短視頻,在水中捕撈上來一種體型巨大,長著鱷魚嘴的怪魚,一時間人們紛紛議論,很多人還以為是水怪,還有人在下方留言到底能不能吃,我看完這類的視頻,才發現這不是「淡水魚殺手」鱷雀鱔嗎!
鱷雀鱔本來是北美的特有魚種,是雀鱔魚裡的最大的一個分支,最大的鱷雀鱔可以長到3米多,以各種淡水魚類為食,一天可以消滅掉幾十斤的魚類,也被人們稱為「淡水魚殺手」。它作為一種入侵物種在我國出現的原因,是有觀賞魚愛好者作為觀賞魚引進。
鱷雀鱔在亞洲打開知名度,就得提下11年前,日本著名的名古屋護城河鱷雀鱔事件。名古屋作為日本著名的旅遊城市之一,名古屋城不得不去看看,可是不知道是何人竟然在名古屋城的護城河裡投放了兩條巨型怪魚鱷雀鱔,這下護城河的錦鯉,就成了這兩條鱷雀鱔的美味佳餚。
隨後的八年中,有關部門想盡各種辦法,甚至求助於網民,都沒能捕捉到它們,它們身形巨大,行蹤詭秘,護城河裡的各種錦鯉每天都得和鱷雀鱔鬥智鬥勇,要知道這些錦鯉都是日本的極品錦鯉,每一條錦鯉都價值不菲,鱷雀鱔吃的不是錦鯉,而是成堆的錢!
8年中,人們才首次拍到了護城河裡鱷雀鱔的真容,捕捉更談何容易。但是隨後的一天,好運氣終於來了,有關部門在護城河裡廣撒魚鉤,終於其中的一條鱷雀鱔咬鉤了,它力氣驚人,還長著一嘴尖牙,一群人開始群起圍剿,花了將近兩個小時才把它從護城河裡逮上來。
最後通過測量,這條鱷雀鱔體長將近1.5米,重達60多斤,眾人上前紛紛合影。可是人們還不能太高興,抓著一條鱷雀鱔,還有一條呢?
可是好運氣不會天天來,這條魚現在還是沒有抓到,有目擊者稱,因為食物充足,它很有可能達到了三米,有關部門每隔幾個月就開始撒網捕魚,但是收效甚微,護城河裡的錦鯉每天還得過著這種東躲西藏的日子,不知道哪天才能結束。
無獨有偶,2年前在,在廣州一個小區的景觀湖裡也出現了一件神秘的錦鯉消失事件。居民們每天去餵魚,卻發現錦鯉成群結隊的逐漸消失,最後只剩下幾條大體型的錦鯉還孤零零的在水裡遊曳,居民們都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
通過人們蹲守發現,根本不是偷魚賊在湖中偷魚,原來湖中出現了一條一米多長的水怪,還有人拍下了照片。當地有關部門前來立刻捕撈,捕撈上岸後才發現是一條體長1.3米左右的鱷雀鱔。
看來鱷雀鱔早已聲名狼藉,它的消化體統特殊,可以邊吃邊排洩,一天一條魚可以捕食近幾十斤的魚類,因為長著鱷魚一樣的嘴巴,還有鋒利的牙齒,所以它根本不用咀嚼,每天的任務就是不停鱷吃。這類魚在任何人的心中也不會留下好印象吧?
如果誰在養魚塘中放上一條鱷雀鱔,那麼不需要多長時間,這片水域的魚基本都會被它吃光,就連兇猛的黑魚都不會被它放在眼裡。所以它也被列為全球範圍內十大最兇猛淡水魚其中的一種,與群居的食人魚不相上下。
雀鱔魚類其實和巨骨舌魚一樣都是史前時期就早已出現,這麼長的時間內,基本沒怎麼進化。因為在它的生命周期裡,就做一件事,那就是吃。
首次發現鱷雀鱔的化石,確定它們出現在1.57億年前,化石分布於全球各地,儘管如今雀鱔魚只分布於美洲地區,在其他國家也是被作為入侵物種。
所以雀鱔魚通常被人們稱為魚類的活化石,還保留著許多早期始祖雀鱔魚的形態特徵。成體鱷雀鱔主要捕食的就是魚類,也吃蟹類及烏龜,水鳥和小型動物。只要是能放進嘴裡的食物,它都不會放過。
最後值得一提的就是,鱷雀鱔和河豚一樣,它的內臟和魚卵是含有劇毒的,是萬萬不能食用的。而我再次奉勸一下把鱷雀鱔作為觀賞魚養殖的人,如果不想養了,千萬不要放生。關於鱷雀鱔,你們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