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屬於中國」是國際社會共識 「臺北法案」與臺灣無關

2021-01-11 華夏經緯網

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所謂「臺灣盟邦國際保障及強化倡議法案」,簡稱「臺北法案」。其內容主要在於穩定臺灣與所謂「友邦國」的「外交」關係,協助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組織。對此,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臺灣屬於中國」是國際社會共識,「臺北法案」只是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崛起重複使用的「臺灣牌」而已。

「一個中國」是國際社會共識

早在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上就通過了第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包承柯認為,幾十年來,國際社會已經認定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只有一個主權國家,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一點已經是國際社會的共識。」

截止到2019年,世界上已有180個國家同中國建交,中國的「朋友圈」不斷擴大。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在各個國際組織中也承擔起越來越多的責任,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國家嚴格執行聯合國大會的第2758號決議,與臺灣「斷交」;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按照決議內容,將臺灣擋在門外。包承柯認為,這是世界進步的需要,也是歷史的必然。

打「臺灣牌」是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慣用伎倆

1972年,自尼克森總統訪華以來,中美先後籤訂了《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八一七公報》三個聯合公報。公報明確,美國政府非常重視它與中國的關係,並重申,它無意侵犯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幹涉中國的內政,也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政策。包承柯說,這是中美兩國就我國臺灣問題的重要歷史文件。「中美兩國之間,在臺灣問題上有非常明確的定義: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沒有主權,中國享有對臺灣的主權管轄。所以,臺灣問題就是中國的內政。」

自中美建交以來,美國一直在臺灣問題上打擦邊球。「川普上臺以來,美國國會通過一系列涉臺法案,無非是要實現對臺軍售。」包承柯認為,這是美國政治家們為了獲得自身利益的同時,竭盡所能為遏制中國製造對抗信息。「美國一次又一次通過所謂的『涉臺法案』,就是想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給中國製造麻煩,在國際社會上抹黑中國。這樣的把戲美國不會停止,以後肯定也會有。這些信息會對中美關係產生負面影響,但是,截至目前,中美關係還沒有發生質的變化。因為美國也要遵循三個中美聯合公報,遵循基本的政治邏輯。」

近年來,美國將中國視作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增大對華防範與遏制力度。美國推出的「臺北法案」並非新鮮事。早在1971年,美國就曾在聯合國大會提議為臺灣地區保留其聯合國普通會員國的席位。但這一提議並未獲得國際社會認可,最終以失敗告終。彼時,美國尚且不能獨斷專橫,更妄論今日。當下的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國際社會也早已對2758號決議達成共識。包承柯認為,美國炮製的「臺北法案」根本無從保障臺灣所謂的「國際空間和地位」。

臺灣的未來只能寄希望於兩岸的和平統一

美國炮製「臺北法案」,明眼人一看便是畫餅充飢的把戲,但民進黨當局卻對此歡欣鼓舞。在包承柯看來,這是民進黨當局在走「臺獨」這條死胡同時的又一次嘗試。「民進黨想方設法在國際社會推進『臺獨』進程。但是民進黨當局「執政」以來,『邦交國』日益減少,國際空間不斷壓縮。」

正如包承柯所言,民進黨當局因為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了國際政治規律,連丟了幾個「邦交國」。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聯合國漁業會議等國際組織也按照聯合國的2758號決議將其擋在門外。蔡英文為了拉選票「吹下的牛皮」早已破碎。

但是,倘若臺灣回歸正途,便可共享中國繁榮發展的成果。包承柯說,臺灣的「國際空間」只能通過大陸為其爭取。「臺灣問題是持續了七十年的中國內政,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並非是美國,而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只有真正實現和平統一,才能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臺灣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馬紹章在其所著的《大崩潰》提到:中美實力差距日漸縮小,臺灣與大陸實力差距則日漸擴大,所謂「中美臺戰略三角」必然走向崩潰,這是它的宿命。「親美反中」為民進黨吸取了許多選票,但如果民進黨當局沉溺其中,便如飲鴆止渴,只能一步步走向大崩潰的危局。

來源:海峽之聲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拿掉「臺灣」改為「中華臺北」這家國際醫事學會讓臺灣大喊「太...
    臺媒報導稱,臺灣地區醫事放射學會和放射師公會在國際醫事放射師聯盟(ISRRT)的官網從「臺灣(Taiwan)」改為「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放射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杜俊元表示,將持續表達抗議,並透過積極參與國際發表,提升臺灣能見度。
  • 臺灣醫事學會被國際組織要求改名「中華臺北」,民進黨人又氣壞了
    據臺媒報導,臺灣地區「醫事放射學會」、「放射師公會全聯會」,日前收到國際醫事放射師聯盟(ISRRT )來文,要求將在ISRRT官網會員名稱從「臺灣(Taiwan)」,改為「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此事又讓臺灣島內綠營氣得跳腳。
  • 美大學疫情地圖將臺灣標為「中國臺北及周邊地區」,島內網友:這不...
    【環球網報導】今天(11日),多家臺媒報導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建立的一份新冠肺炎世界疫情地圖,將臺灣標註為「中國臺北及周邊地區」。有島內網民對此表示,這不是很正常嗎?美國就沒有承認臺灣是一個國家,還有網民發現,該學校正是臺灣地區副領導人陳建仁的母校。
  • 「去中國化」?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報導稱,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稱,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屬於文化部門,只有臺北故宮是屬於臺「行政院」,現在的編制會讓博物館的配置有問題。消息傳出後,有人擔心臺北故宮改隸「文化部」會從二級機關變成三級機關,會矮化臺北故宮。此外,一旦改制,臺北故宮是否會改名,還有人說北院可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南院可改名為「亞洲博物館」。
  • 臺灣臺北的旅遊指南
    臺北是臺灣的首都。該縣位於該國北部,由12個地區組成,總人口約270萬。它是島上的文化,金融和政治中心,因此任何首次訪問臺灣都應該從這裡開始。臺北有許多值得關注的東西,如夜市和許多博物館。但除了它的吸引力之外,臺北如此吸引我的是城市本身。憑藉廉價但極其高效的地鐵系統等便利設施,以及眾多維護良好的公園,這座城市顯然是以人為本。
  • 臺灣學者:「二二八」事件與省籍問題和「臺獨」無關
    新華社臺北2月27日電 題:「『二·二八』事件與省籍問題和『臺獨』無關」——專訪臺灣知名歷史學者王曉波  新華社記者吳濟海 劉歡  「若以宏觀視之,『二·二八』事件就是當年中國人民反蔣運動的臺灣版,與省籍問題和『臺獨』運動無關。」
  • 疫情過後,大陸會對臺灣有什麼動作?
    據中國衛健委通報,3月18日,除去境外輸入病例外,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和生產建設兵團新增病例為0,特別是湖北和武漢地區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現有疑似病例三項指標均為0。中國大陸的「抗疫」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 資料圖民進黨當局這種「隔岸觀火」「落井下石」的卑劣行為,深深地刺痛了大陸同胞的心。
  • 蔡英文拋「臺灣共識」 宣稱「九二共識不存在」
    環球網8月24日消息,民進黨主席暨2012參選人蔡英文23日拋出維持臺灣現狀與民主機制是「臺灣共識」的論調,聲稱「臺灣共識」對將來與中國大陸建立和平穩定互動,是「非常關鍵性的條件與過程」。中評社報導稱,由於蔡英文、民進黨都不承認「九二共識」,如果民進黨重新執政,「臺灣共識」可能取代「九二共識」作為其兩岸政策。
  • 美大學疫情地圖將臺灣標為「中國臺北及周邊地區」,臺網友這麼說
    今天(11日),多家臺媒報導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建立的一份新冠肺炎世界疫情地圖,將臺灣標註為「中國臺北及周邊地區」。有島內網民對此表示,這不是很正常嗎?美國就沒有承認臺灣是一個國家,還有網民發現,該學校正是臺灣地區副領導人陳建仁的母校。
  • 臺北臺灣菜哪家好吃 臺北值得吃的臺灣菜館在哪
    臺灣菜的特色比較鮮明,很多地方雖然有臺灣菜館,但是味道並不正宗,來到臺北怎麼能錯過正宗的臺北臺灣菜呢?臺北臺灣菜哪家好吃呢?今天就為大家推薦臺北值得吃的臺灣菜館。臺北臺灣菜哪家好吃?,很多臺灣美食都可以在這裡吃到,是臺北值得吃的臺灣菜館之一。
  • 臺北動物園 一頁臺灣史
    臺北動物園,一頁臺灣史  趙悠然  「團團」、「圓圓」讓臺北動物園名聲大噪,成為兩岸交流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員。但臺北動物園的明星,並不止這兩隻可愛的熊貓。臺北動物園及它園內的動物,將臺灣近代的故事,一頁一頁完整地記錄了下來。
  • 徹底解決臺灣問題的時間,近了!
    這一發展,將迫使中國政府考慮徹底解決臺灣問題,以徹底粉碎國際反華勢力利用臺灣問題羈絆中國發展的企圖。《臺灣旅行法》法案於2017年1月13日由共和黨眾議員夏波、薛爾曼和羅伊斯共同提出,共獲80名議員聯署。民主黨參議員魯比歐也於2017年5月4日提出參院版《臺旅法》,目前共有7位參議員聯署。
  • 建行臺北分行回饋臺灣客戶請諾貝爾獎大師到臺灣
    人民網臺北11月5日電(記者孫立極、李煒娜)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彼得·漢森今天現身臺北的一場論壇。這是臺灣「經濟日報」、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國建設銀行臺北分行共同主辦的2014年大師論壇。 今天,彼得·漢森與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凌,「中研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劉遵義發表了專題講座。
  • 走進臺灣,打卡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太現代——101大樓長期保持世界第一高度的美譽臺北太熱鬧——西門町無論白天黑夜都是人頭攢動臺北太前衛——臺灣青年的穿著總是那麼時尚靚麗臺北太文藝——誠品書店裡各種文創產品令人流連忘返臺北太美味——饒河街觀光夜市從餓死吃到撐死;半筋半肉的牛肉麵,麵條勁道,牛筋入口即化,牛肉讓人大快朵頤
  • 捨近求遠,臺灣還有什麼籌碼可付出?
    臺灣中時新聞網刊發白德華撰寫的短評說,快人快語的臺北市長柯文哲昨受訪,爆料先前訪日時,前日相安倍胞弟岸信夫透露,蔡英文首屆任期時曾向允諾日本引進核食,但沒想到遇到「公投」不辯護,讓日本人很不悅。對照允諾美國萊豬換外交,蔡當局對美日「外交」不僅失分,治理政務更是失衡。
  • 郭臺銘柯文哲已就臺灣2020「立委」選舉合作提名達成共識
    郭臺銘、柯文哲中國臺灣網9月25日訊 在鴻海集團創辦人郭臺銘放棄聯署參選2020後,外界高度關注郭與臺北市長柯文哲合作關係。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郭臺銘幕僚、永齡基金會副執行長蔡沁瑜25日下午表示,郭跟柯方面保持密切聯繫,在「立委」選舉方面互相討論,其中「區域立委」選舉達成默契,如果郭陣營有不錯的人選,臺灣民眾黨經評估後將不會在那個選區提名。 對於郭柯合作,蔡沁瑜表示,在郭宣布不選後,郭陣營一直與臺北市府保持密切聯繫,甚至跟臺北市府顧問蔡壁如也經常在溝通。
  • 中國臺灣臺北市最受歡迎的7大景點
    臺北被視為全球城市,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教育和文化中心。您會驚訝於這個城市可以做的各種各樣的事情。您想體驗世界著名文化地標的故事嗎?你想知道一個小城市的文化,這是中國文化與日本,東南亞和美國影響的奇妙融合的結合嗎?您想參觀擁有幾個繁華夜市的東亞主要樞紐之一嗎?
  • 新華網臺灣_新華網
    臺灣島內「臺獨」勢力卻動作頻頻,在藉機大打「悲情牌」操弄「防疫外交」的同時,又祭出「制憲公投」這一把戲,將目光重新鎖定在那部曾經被李登輝和陳水扁玩弄過的「中華民國憲法」身上。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在密切合作,攜手應對這場全人類的共同挑戰。
  • 蔡英文幻想臺灣再成「猛虎」 島內:空洞無意義
    摘要:【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李俊峰 環球時報記者 吳志偉】「讓臺灣再度變成猛虎」——臺灣「總統」蔡英文剛剛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上發表文章,展望2017年的臺灣,宣稱「要讓臺灣重回四小龍」。
  • 別有用心,「臺獨」分子又出么蛾子,讓蔡英文宣稱臺灣「獨立」
    海峽生活彙編輯:霍特自從蔡英文在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活動選舉當中連任後,未來兩岸關係將持續緊張的狀況。有臺灣媒體報導一些」臺獨」分子慫恿蔡英文讓臺灣申請加入WTO。或許對於許多人來說,蔡英文就是「臺獨」份子的大老闆,所以根本不存在「臺獨」份子慫恿蔡英文的行為,這件事情背後的實質就是:「臺獨」份子公開呼籲蔡英文申請加入WTO,是蔡英文在試探臺灣群眾的想法,故意用這種方式來看看臺灣民眾內心的真實想法。對於臺灣「國際空間」問題,是要建立在「一個中國」堅持「九二共識」的前提下,靈活處理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