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為什麼同樣是乳腺癌,她的類型跟我不同?」
「為什麼分期相同,但有的生存期更長,有的很快出現轉移?」
「為什麼這類型乳腺癌,可以不用化療藥?」
癌症患者們在相互交流中,常會產生很多疑問,為什麼同一種癌症,治療方案不一樣,生存期也不同?
以乳腺癌為例,近年來在治療上取得突破進展,首先在於對疾病種類認知更準確。原先認為乳腺癌是一種病,現在認為是一組病——微管A型(Luminal a)、微管B型(Luminal b)、HER-2(陽性)過表達、基底樣型(三陰乳腺癌),共四類;不同疾病類型,治療方式也有所區別。
本期,通過分享一例Luminal A的案例,希望對乳腺癌患者的治療策略和方向選擇上有所幫助。
因患者已做完保乳術,所以影像圖中僅可見到術後瘤床標記點
張女士,今年52歲,年初在右乳發現一處腫塊,無疼痛感。懷疑是個腫瘤,於是到醫院進行檢查,發現是乳腺癌。保乳術後,病理檢查證實是Luminal A型乳腺癌。是否切除腫瘤,就可高枕無憂?還是需要後續治療?是否像其他癌症那樣,採用化療方案?此類乳腺癌採用何種方式才算「分型而治」?患者及家屬有很多疑慮,希望尋求最佳的術後治療方案。
我們的國際多學科會診專家團將會為其定製怎樣的個性化精準治療方案,一起來了解。
會診紀實
國際多學科會診,為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個性化的診療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縮短患者診斷和治療等待時間,同時避免多處問診、重複檢查帶來的費用和負擔。
會診開始,與會專家全面、完整地了解了患者的病歷、影像等資料,仔細傾聽了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及訴求,隨後,針對患者病情及訴求,來自中、外的腫瘤內科、放療科、影像科、物理師、技師、護理人員等幾十人的醫療隊伍,開啟了此次的多學科會診。
患者病歷
上下滑動框內文字,了解患者詳細病情▼
診斷
右乳癌保乳術後,pT2N0M0,Luminal A, 解剖IIA期,預後I A期
病情介紹
患者,女性,52歲
2020.1自覺右乳腫塊,約1-2cm,無疼痛。
2020.1.11乳腺彩超:右乳,12-1點,大小18.9*17.8mm。BI-RADS 4b級。
2020.1.13鉬靶:右乳內上,1.9*2.8*2.4cm,考慮惡性,BI-RADS 5。
2020.1.13右乳腫塊穿刺活檢:浸潤性癌。
2020.1.14右側保乳術+右側乳房筋膜組織瓣成形術+前哨淋巴結活檢術。
術後病理:IDC,非特殊型,II級,病灶大小2.3*1.8*1cm,MVSI-,PNI+,周圍伴DCIS,右側腋下前哨淋巴結,0/11,各切緣陰性,ER+,95%,強,PR+,20%,強,Her2 1+,Ki-67+,10%,E-cad+,P120膜+,Ck5-,P63、SMMHC(浸潤癌周圍未見肌上皮)。免疫雙標:AE1/AE3+CD31、AE1/AE3+D240(內皮細胞+)。Her2擴增陰性。
2.24行泰索帝130mgd1+安道生 1g d1,q3w。毒副反應:粒缺發熱,體溫最高39攝氏度,粒細胞減少4度,血小板2度減少。予口服抗感染、升高白細胞、血小板後,症狀好轉,白細胞、血小板逐步恢復正常。
目前無明顯不適。食慾可,大小便正常。體重無明顯改變。
查體:右乳及右側腋窩呈術後改變,右上肢上抬可。淺表淋巴結未觸及明顯腫大。
既往史:20餘年前甲狀腺結節手術史,2014次甲狀腺結節二次切除術,病理結果不清楚。術後恢復可,一直口服優甲樂+骨化三醇+鈣片。
月經狀況:初潮 15歲,月經規律,閉經,48歲。
家族史:父親患肺癌去世,大姐因乳腺癌去世。
討論時刻
是否需要採用化療方案?
所謂的Luminal A型,即雌激素受體(ER)和/或孕激素受體(PR)陽性,且Ki67
不同分子亞型乳腺癌的臨床治療反應和生存期截然不同。St Gallen共識將輔助化療的適應症定義為:高Ki67指數、三陰性乳腺癌、激素受體陰性、Her-2陽性、組織學分級為3級。通常,Luminal A型乳腺癌不宜積極化療。有研究顯示,Luminal A型患者比非luminal A型患者有更好的10年DFS和25年OS數據。但同時,與非luminal A型患者相比,luminal A型患者並未表現出存在化療獲益,是否進行化療的10年DFS和25年OS數據相似。
所以該患者不需化療。
該患者適合內分泌治療嗎?
Luminal A型乳腺癌對內分泌治療較為敏感,主要從內分泌治療中獲益。所以該患者適合採用內分泌治療。
內分泌治療通過某些藥物競爭性抑制或阻斷雌、孕激素與其受體結合,或是通過切斷或減少雌激素的來源,從而改變激素依賴型乳腺癌生長所需的內分泌環境,促進腫瘤細胞凋亡,或抑制其分裂增殖。
需要術後輔助放療嗎?
患者做的是保乳術,因保乳術切除的腫瘤畢竟有限,存在殘留癌細胞的可能性。一般來說,保乳術後常規需要做預防性的放療,以防止復發轉移。放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皮膚損傷,但只要合理處理即可,不必太過擔心。
乳腺癌家族史是否有不利影響?
患者的父親患肺癌去世,大姐因乳腺癌去世,所以建議該患者的近親及子女進行基因檢測,篩查遺傳易感基因,以提早預防。
會診結論
經過詳細討論,會診專家給出如下意見:
放療+內分泌治療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但每片葉子也都具備葉子的共性,同理,癌症的治療也兼顧共性與個性。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專家團基於不同類型、分期、激素受體狀態等個體情況,秉持「分型而治,兼顧個體情況」的原則,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佳方案,提高治癒率,延長生存期。
文章審較:王斌醫生 影像供圖:溫阿明醫生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專家團隊
傅深 教授
國際多學科會診組長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
多學科會診(簡稱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是由多個學科的專家通過討論,共同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的一種方法,尤其適用於腫瘤等複雜疾病的診療。是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首先倡導並推廣,對提高患者治療效果行之有效的診療方式。
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集合了上海美中嘉和腫瘤門診部、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等的專家資源,致力於為腫瘤患者提供專業、嚴謹、高質量的個性化診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