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奇馬」成2006年以來影響沈城最大颱風(圖)

2020-11-29 東北新聞網

  持續5天,最大降水310.4毫米 「利奇馬」成2006年以來影響沈城最大颱風

  吃飯、如廁都用手機看雲圖 他們堅守120小時洞悉風跡

  夏傳棟

  受今年的「風王」——颱風「利奇馬」影響,8月10日7時至15日7時沈城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地區平均降水量176.3毫米,最大降水量310.4毫米,它也成為自2006年以來對沈城影響最大的颱風。

  面對考驗,瀋陽市氣象局全體人員連續數日不眠不休,追尋颱風的足跡,洞察其運行軌跡,預報準確、預警及時,成為最美「追風人」。

  8日就盯上「這匹馬」發布氣象信息4萬餘條次

  在夏季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渦旋,它們就是颱風的「胚胎」。由於影響其發展的因素較多,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詭異多變的颱風路徑。「利奇馬」此次就任性地在已經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在渤海灣轉圈後再次增強。

  為更準確地「把脈」颱風動向,提高預報、預警精細化水平和時效性,8月8日起,市氣象局就盯上了這匹可能北上的「馬」,每天發布專報。8月10日開始,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嚴陣以待、不眠不休,24小時值班值守。他們每天參加國家局會商1次、省氣象局加密會商3次,通過微信、簡訊等方式向瀋陽應急、瀋陽市防汛抗旱工作群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逐1或2小時發送1次雨情預報信息,共發布氣象服務信息4萬餘條次。

  界定暴雨不看瞬時雨大小

  看24小時降水總量

  很多關注氣象資訊的市民都知道「老夏氣象站」,老夏的名字叫夏傳棟,他做氣象預報工作已有28年。昨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在市氣象臺見到了老夏,由於連續多日的高強度工作,他臉上露出了疲憊的倦色。

  老夏說:「『利奇馬』到了山東半島後已經有所減弱,但轉了一圈後,由於渤海灣有大量水汽,水面溫度較高,它的能量又重新聚集殺了個『回馬槍』,影響遼寧時能量依然強勁,但由於距離瀋陽較遠,所以最開始給我們帶來的降雨相對溫和。」老夏表示,也正是由於最開始的降雨溫和,讓很多人認為氣象臺報錯了。但實際上,界定是否為暴雨,要看24小時降雨總量,不管雨下的多緩多小,但只要24小時達到50毫米就是暴雨量級。

  到了14日,颱風已停止編號(達不到颱風等級會取消編號),老夏說,颱風的「尾巴」與冷空氣結合依然給瀋陽帶來了暴雨和大暴雨天氣。

  就連上廁所

  都在看衛星雲圖盯颱風走向

  長時間強降雨天氣讓老夏和氣象臺的工作人員觀雲測天不分晝夜。從11日到15日,老夏已經連續5天沒有回家了。他告訴記者:「這幾天,我們睡覺只能叫眯一會,別人睡覺論宿,我們睡覺論分鐘。」5天,老夏吃住都在臺裡,困了就在沙發眯一會,餓了就吃泡麵。

  這幾天,大家坐在電腦前,緊盯衛星雲圖、雷達圖、實時雨量和數值預報等海量的信息,就連吃飯、上廁所、走路,都會拿著手機實時查看數據變化。雷達圖6分鐘一更新,雖然有時颱風距離瀋陽較遠,大家可能認為休息6分鐘、12分鐘或更長時間沒關係,但對於氣象人來說,為了預報準確,一個6分鐘也忽視不得。

  分析海量資料

  職責是為天氣「把脈」

  颱風年年有,但並不是每年都這麼強,「利奇馬」是2019年的「風王」,也是2006年以來影響瀋陽最強的一次颱風。

  據了解,預報員在做預報時需要對海量資料做細緻分析,如:高空圖、地面圖、數值預報產品等,推理判斷,反覆思考,做預報的過程是一個高強度的繁瑣的腦力勞動。在老夏眼中,他們的工作更像醫院的大夫,職責是為天氣「把脈」。

  他告訴記者:「我們的工作事關社會的穩定和千家萬戶的安危。我們分析各種資料就像醫生看各種化驗單,預報結果就好比是診斷書,能否把颱風帶來的影響和損失減到最小要看我們能否提供準確及時的預報。所以作為氣象預報員,大家都深感肩負的責任重大。」

  水火無情

  預報員就是在跟時間賽跑

  「颱風不等人,預報員得跟時間賽跑。」有著28年天氣預報經驗的老夏道出了自己作為氣象人最大的感受。他直言:「有時百姓說天氣預報『不靠譜』,我們現在的預報手段距世界發達國家相比確有距離,尤其是內陸城市接觸颱風的機會不多,所以還需要經驗的積累。雖然目前天氣預報準確率達不到100%,但是每一份氣象結論都是氣象部門認真分析得出來的。」

  採訪結束前,記者問老夏:「此刻最大的心願是什麼?」他笑著回答:「睡上三天三夜!我們不舍晝夜的堅持,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對工作的熱愛與堅持。」

  一年四季不放鬆,人間的冷暖陰晴都有他們的牽掛,他們就是24小時在線的氣象人。

  新聞伴讀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其中「利奇馬」是越南提供的10個名字之一,意為一種水果。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呂佳 主任攝影記者常晟罡

相關焦點

  • 超強颱風「利奇馬」影響評估出爐 風雨綜合強度為1961年以來最大...
    本報北京8月1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針對超強颱風「利奇馬」的影響評估出爐,其中提到,「利奇馬」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陸上滯留時間為1949年以來第六長,風雨綜合強度指數為1961年以來最大,十多個省(市)受影響,直接經濟損失為
  • 中國史上最強颱風盤點:利奇馬風雨強度58年來最大
    據國家氣候中心評估,超強颱風「利奇馬」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陸上滯留時間為1949年以來第6長,風雨綜合強度指數為1961年以來最大,十多個省(市)受影響,直接經濟損失為2000年以來第二多。
  • 超強颱風「利奇馬」厲害了!中國第一高樓阻尼器出現啟用以來最大擺幅
    超強颱風「利奇馬」是今年的風王,也是建國以來登陸華東地區第三強颱風。受颱風影響,備受人們關注的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又刷新一項紀錄。經過工作人員兩天的反覆驗證、嚴密測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日從上海中心大廈得到確認:被譽為上海中心大廈「定樓神器」的阻尼器,在8月10日出現自2016年正式啟用以來的最大擺幅。
  • 工信部:颱風「利奇馬」對通信造成影響正逐漸恢復
    颱風「利奇馬」全路徑圖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8月14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第9號颱風「利奇馬」已取消編號,對我國影響減弱,颱風對通信造成的影響正在逐漸恢復中。據悉,8月4日,「利奇馬」誕生於西北太平洋洋面,7日成為超強颱風。10日凌晨,「利奇馬」登陸浙江,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52米/秒)。11日夜間,「利奇馬」登陸山東,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23米/秒,熱帶風暴級)。13日早晨,「利奇馬」減弱為熱帶低壓,14時,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
  • 超強颱風「利奇馬」打破多項歷史記錄!
    今天,中國氣象局針對超強颱風「利奇馬」的影響評估出爐!它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No.1登陸強度歷史上全國排名第五、浙江第三「利奇馬」在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的颱風中強度排名第五,在登陸浙江的颱風中強度排名第三。
  • 超強颱風「利奇馬」影響嘉興 記者發回現場畫面
    今天凌晨1點45分,超強颱風「利奇馬」在台州溫嶺沿海登陸,登陸時最大風力達到了16級,屬於超強颱風級別,這也是浙江省氣象史上,強度排名第三的超強颱風。2006年8月,在溫州蒼南登陸的超強颱風「桑美」,登陸時最大風力也達到了17級,強度排名第二。接下來,就數今天凌晨1點45分在台州溫嶺登陸的「利奇馬」颱風了,登陸時最大風力達到了16級,也屬於超強颱風。
  • 那些年肆虐了我們的颱風—利奇馬
    各位新台州人、舊台州人們,去年的利奇馬、今年的黑格比有沒有讓你心驚膽戰?還記得路上的滿地枝葉、朋友圈的一片狼藉嗎?本屆科技活動周的主題是「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讓我們以「科學防臺 氣象衛民」為題,細數那些年肆虐了我們的颱風。嗯,大家可以猜猜哪幾個颱風會上榜,順序是由近及遠倒敘哦。
  • 70年登陸華東颱風排行榜「利奇馬」居第三,將越上海同緯度
    「利奇馬」2019年8月9日衛星雲圖。上海天氣網 圖時而暴風驟雨,時而風平浪靜,以超強颱風在浙江省溫嶺市沿海登陸的「利奇馬」,以一種讓很多人費解的方式,給上海帶了一陣又一陣的明顯風雨,不少道路均出現了數十毫米深度的積水。
  • 颱風利奇馬,浙江人民瑟瑟發抖
    利奇馬加強為超強颱風級中國氣象局消息,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已於7日晚加強為超強颱風級,8日早5點其中心位於浙江省象山縣南偏東方大約880公裡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6級。預計,「利奇馬」10日白天將在浙江中北部一帶沿海登陸,也可能在浙江近岸海面北上。
  • 歷史上登陸浙江颱風排行榜 哪個颱風最強影響最大
    @weatherman_信欣:【颱風紅色預警 利奇馬或成登陸浙江颱風前五強】今晨中央氣象臺發布了最高級別的颱風紅色預警,利奇馬將於10日凌晨到上午在浙江象山到蒼南一帶沿海登陸,最大可能在浙江台州到樂清一帶沿海登陸(強颱風級或超強颱風級,14-16級,45-52米/秒)!這將是1949年以來登陸浙江颱風第三~第五強!請高度重視!
  • 「利奇馬」居我國超強颱風前五位
    央廣網北京8月16日消息(記者孫冰潔)從8月4日生成,到13日14時中央氣象臺停編,今年以來的最強颱風「利奇馬」生命周期長達216小時。在這九天裡,「利奇馬」先後兩次登陸我國並攜狂風暴雨襲擊我國東部沿海。
  • 颱風利奇馬停止編號是什麼意思?颱風利奇馬被除名的詳細情況
    颱風「利奇馬」於2019年8月4日15時許獲得日本氣象廳命名,8月7日5時許被中央氣象臺升格為颱風,8月7日23時許被中央氣象臺進一步升格為超強颱風,並繼續向西北方向移動,向浙江沿海靠近;8月8日下午17時,「利奇馬」強度已超過2019年2號颱風「蝴蝶」,成為2019年風王。
  • 超強颱風利奇馬或被除名,颱風除名的意義是什麼?
    颱風「利奇馬」於2019年8月4日15時許獲得日本氣象廳命名,8月7日5時許被中央氣象臺升格為颱風,8月7日23時許被中央氣象臺進一步升格為超強颱風,並繼續向西北方向移動,向浙江沿海靠近;8月8日下午17時,「利奇馬」強度已超過2019年2號颱風「蝴蝶」,成為2019年風王。
  • 氣象局:颱風「利奇馬」登陸強度歷史上排名全國第五
    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趙寧報導 中國氣象局發布的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氣象評估報告顯示,「利奇馬」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具有強度強、雨量大和持續時間長等特點。其登陸強度在歷史上排名全國第五、浙江第三;在山東造成的過程降雨強度位列歷史第一、在浙江的降雨強度歷史第二。
  • 超強颱風「利奇馬」的一生
    10日凌晨,「利奇馬」以超強颱風姿態登陸浙江,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52米/秒),一舉成為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地區第五強、登陸浙江第三強、今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在浙江停滯20小時後,穿過江蘇移入黃海,成為滯留浙江時間最長的超強颱風。
  • 颱風「利奇馬」已降低為熱帶風暴,我們能掉以輕心嗎?絕對不能
    這次「利奇馬」颱風,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呢? 2019年第九號颱風「利奇馬」是建國以來登陸浙江的第三強颱風,登陸時中心最大風力為16級,最大風速達到了52米/秒!上一個則是2006年的中心風力達17級的超強颱風「桑美」,給浙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 超強颱風利奇馬成建國以來我國「最貴」颱風
    2019年夏季以來,雖然西太平洋颱風活動偏弱偏少,但7月下旬到8月上旬還是出現了一波「颱風極盛期」,7號颱風韋帕、8號颱風範斯高、9號颱風利奇馬、10號颱風羅莎相繼生成,而在這當中颱風利奇馬和颱風韋帕登陸了我國,颱風利奇馬在西太平洋一度發展成為17級以上的超強颱風,更是以16級超強颱風的罕見強度正面衝擊我國浙江
  • 颱風利奇馬,你要被除名了!權威數據:多省狂風暴雨損失巨大
    這兩天,西北太平洋上誕生的9號颱風利奇馬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這不僅是因為颱風利奇馬發展成為了17級以上的超強颱風,成了中央氣象臺眼中的「風王」,而且它以非常強的強度登陸我國,不僅成了今年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還可能是建國以來登陸浙江的最厲害的幾個颱風之一。
  • 直擊超強颱風「利奇馬」48小時
    新京報此前報導,「利奇馬」不僅是2019年西北太平洋的最強颱風,也是2019年登陸中國的最強颱風,同時還是是1949年以來登陸華東地區的第三強颱風,與2016年的颱風「莫蘭蒂」並列,僅次於1956年的颱風「溫黛」、2006年的颱風「桑美」。
  • 超強颱風「利奇馬」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