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說過了冬眠,這周就來說說加溫問題,都是最近應景並且要命的話題。可能之前多少有提到過一些,知道你們懶得翻歷史文章,索性再翻出來刪刪改改再說一遍。
不管你是因為龜種還是疾病治療的問題選擇給龜加溫,那麼就需要仔細看下這篇文章了解一下常見加溫方式的利弊,結合自己的實際環境進行相應調整。很多人心裡都默認加溫是比冬眠安全好幾倍的方法之一,其實加溫才是對養龜的耐心、經驗、技巧的終極考核,稍有一個細節做的不到位,那麼龜病會迅速蔓延傳染,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先明確一點,什麼時候才開始加溫?!不少人會選擇在平均氣溫跌至15度時或者最低氣溫達到15度時才開始加溫。以我的經驗來看並不正確,不管是飼養加溫龜還是疾病治療,當平均溫度低於20度時就應該抓緊加溫了。對於病龜當溫度接近20度時已經不利於疾病的康復了,而諸如豬鼻、木紋、長頸、黃頭側頸這些常見加溫龜來說低於20度就有患病的風險。所以加溫溫度線20度是一個不能破的規矩。
除此之外都養龜了,都要選擇加溫了那麼就不要想著法的省錢。很多時候不必要的節省就是在拿龜命開玩笑,且不說龜命遠比所謂的電費和設備要貴得多,就說那些玻璃缸加個保鮮膜當缸蓋的、紙箱子做加溫箱的、暖水袋+暖寶寶做長期加溫設備的、路由器或電腦機箱上取暖的其實都是非常不可取的選擇。我不是勸你們不節約,只是勸你們該花的花,該省的省,為了省錢死龜真的犯不著。
加溫的重中之重不在於加,而在於保溫。很多人都會忽略保溫這一點,一味地增加加溫功率,反而讓加溫過程出現過度溫差。(所有的溫控是採用啟動和停止溫差,舉例設置為低於29度啟動-達到30度停止,但因為加溫環境保溫效果不好設備頻繁啟動,然後加熱設備停止加熱後自身還有餘溫。所有很有可能會出現一個保溫箱裡存在29-33度左右的3-4度溫差)如果你的飼養環境保溫不好,那麼整個飼養環境就始終處於散溫的狀態,而加溫設備始終就一直在加溫。很多冬天用大裸缸配大瓦數加溫棒養龜的朋友就是如此,環境始終處於散溫,加溫棒自體可以達到近100的溫度,於是造成大水體區域水溫差過大+氣溫和水溫差異大的雙重情況,怎麼能養得好龜。
所以加溫不是小事,是個很頭疼的大事,下面我簡單盤點下常見的加溫方式。
加溫箱加溫
最合理的就是環境加溫方式,通過提升環境溫度(氣溫),讓箱子中的水溫同期提高,達到恆溫的目的。縱觀來看,木箱的加溫是現在相對最合理的,不僅能兼顧保溫還能增加uvb的照射與營造布景環境。但是木箱加溫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也需要在使用時注意一些小的細節。
如上圖我草草畫的圖中所示,其中藍色線的部分是木箱中容易漏風的地方,很多抽底式的加溫箱還會在底部形成冷空氣對流層,並且有些加溫箱因為是純木質原因,在加溫使用過程中會有輕微的板材變型,更造成了不易察覺的縫隙。在冬季加溫時(江浙滬這很容易室溫10度)靠近這些方位飼養的龜類最高會有3-4度的溫差,尤其疾病治療期間尤為要注意。為了避免風口散溫,各位此處用泡沫膠布作為封條避免小區域溫差問題。
另外關於箱體中的加溫設備也有講究,如果你的箱中是散養的半水龜或者陸龜陶瓷燈搭配uvb會是不錯的搭配。但若你是一個個小盒子飼養的話就要注意了,因為陶瓷燈的加熱原理很容易造成整個箱體中出現熱區與冷區的問題,並且正對陶瓷燈下面的飼養盒還容易產生過溫的情況。本來作為陸龜箱來說分為冷熱區到沒啥問題,大不了龜冷了就都爬到熱區,可是對於用一個個小盒飼養的話冷區與熱區的龜就會有著天差地別的溫度。(並且很多人換水後不同龜又會變換到不同位置,溫差感受就更大)。其實針對這個問題我個人使用黑爬的加熱線來解決相應問題,把加熱線繞在箱子底四周,形成向上的熱流不僅避免了縫隙中的冷空氣對箱體的影響還促使整個箱體溫度相對平均。
(請忽略我粗糙的排線方式,其實你大可以用排線器排的美美的,我是因為懶哈哈哈!)
以我的布局舉例:首先我箱子裡四周纏繞了一圈嘿爬加熱線(橙色線),形成四周向上的熱流屏蔽並且避免箱體內溫度不均勻。加熱線的優點是線體防水並且不會燙傷龜類很適合我這種大馬哈,並且可以行程一股由下至上的熱流。因為箱體較大並且需要熱恆溫水所以配合使用了陶瓷燈(如果純用加熱線也可)。於是乎這樣箱體內的溫差最多不會超過1度,非常合理。
除此之外加溫箱內僅用陶瓷燈養龜苗還很容易造成平背和品相不好的原因,這是因為陶瓷燈發熱厲害,加上淺水小盒子飼養造成龜類背部溫度溼度與淺水殼內較大造成翹殼原因,針對這個問題也可考慮增加由下到上的熱源。
加溫棒水體加溫
加溫棒這貨可謂是世界上最普及的加溫方式了,畢竟是魚界硬通貨。但是這個原本為魚類或者水族類設計的加溫器材其實並不適合同屬變溫動物的龜類。加溫棒可以達到水溫恆溫的效果,對氣溫一點轍都沒。魚類99%的時間是在水中生活,包括呼吸等一些必備的生存反應,所以加溫棒是它們的神器。但相對龜類來說,不管是何種龜類都不能完全依靠在水中獲取氧氣,基本是靠肺來呼吸,如果飼養龜的水溫穩定在28度,但氣溫僅有15度龜一樣會病給你看。
對於變溫動物來說,溫差是很可怕的事。氣溫低水溫高這事稍不留神就會導致龜類出現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如果實在是條件匱乏只能使用加溫棒飼養的話那麼請儘量減少氣溫和水溫的差別,比如開空調提升氣溫啊、給飼養環境加個蓋子提升氣溫啊等等辦法。千萬不要因為省錢買工具而痛失龜命。如果實在沒條件,那務必採用套缸或者增加缸蓋的方式避免環境中溫差。
飼養箱加溫
自從我很早之前推薦過蔬菜種植箱後,也有不少一批人開始採用箱養的方式加溫,多集中在半水龜的飼養上。這樣的加溫方式有利有弊,利的是夏季就是在飼養箱中飼養,秋冬加溫時只需要增加箱蓋或者軟玻璃蓋既能起到保溫的效果。弊的是這樣的加溫方式比較適合室溫不低於10度的環境(因為飼養箱保溫效果不好),另外飼養箱的透氣性也比價差很容易出現批量真菌的情況。
對於飼養箱的加溫方式一般大家都採用2種方式,一種是用uva燈以熱輻射的方式進行加溫,另一種就是採用加熱墊或者嘿爬的加熱線進行加溫。當然王婆賣瓜肯定要誇誇嘿爬的加熱線,這一款全防水的加熱線可以完全放心的埋入土中進行加熱,不用擔心漏電或者各種美觀問題。因為是埋入土中可以自己排布,加溫也比很多方式更均勻。除此之外加熱線線表最高僅有60度左右(一般我們喝的熱茶都是65-75度),就算寵物誤觸也不會燙傷。但同樣因為線表僅有60度的原因,所以沒法帶動整個環境快速加溫(畢竟陶瓷燈、加熱棒啥的100多度),但只要環境溫度緩慢提升後,使用時保溫效果還是不錯的。
加溫時溫控的使用技巧
相信龜圈的朋友們見過溫控失調導致的龜苗慘案,且不說機械問題的故障(溫控一定要選精度反應快質量好的,比方嘿爬的就不錯),就是溫控使用不當也會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發生。給龜箱用溫控不難,但用好溫控卻需要一定技巧,其中的核心信息就在於「溫控探頭的布局」。很多龜友在冬季使用杉木箱加溫時就隨意的把溫控探頭往箱子裡一伸就完事了,從沒有固定溫控探頭的習慣。但人生中總有些許以外,在冬眠長達100多天的日子裡,只要你有一天換水的不小心導致溫控探頭掉落箱體外,這事就夠讓你損失慘重了(這事年年都有!!!)
溫控探頭放置的位置也很有講究,最近就有粉絲在後臺問我,「我的杉木箱中溫控顯示30度但養龜的水盆水溫才23度,怎麼破?」這就是溫控探頭沒裝好的例子。眾所周知熱流往上走,如果你是使用上部加溫的陶瓷燈那麼溫控頭就不能布在箱子上部,這樣會造成整個箱體內溫度差異過大,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不要放置在熱源正下方、不要放置在龜類飼養的水盆中、溫控探頭儘量不要接觸任何實物等。我一般習慣用膠布把溫控固定在箱體中部位置,並讓探頭儘量騰空不接觸任何實物,這樣測出來的溫度才是準確的。
除此之外,並不是加溫棒自帶溫控就可高枕無憂的了,不管是玻璃加溫棒還是不鏽鋼加溫棒來說最好還是要單獨搭配一個溫控,相對來說雙保險更可靠,否則炸缸煮龜的事仔細算來真的很不合算。
宿舍黨福音
對於宿舍黨來說,寢室養爬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尤其碰見那種晚上還要斷電並且沒供暖的學校真心是頭大的不行。以前很多人都採用暖寶寶配合泡沫箱的方式,也只能偶爾應急罷了。為此我個人推薦嘿爬推出了usb加熱墊,這款墊子已經賣了2年多,遠銷中國一半大學寢室,廣受各種好評。
這款加熱墊完全可應用於各種斷電環境,只要接上充電寶,2萬毫安妥妥10小時沒問題,整體採用表面防水設計,除了養龜更多人用來養松鼠、蟈蟈、刺蝟、倉鼠啥的。並且因為usb電壓限制,整個加熱墊溫度極限控制在35-40度左右,正好適合各類的寵物飼養。但有一句說一句,此款usb加熱墊加熱效果有限僅推薦給那些因為斷電或者路途運輸沒轍加熱的朋友,如果你家中有220v常供點的情況下還是建議加溫線+溫控的組合方式。也因為是usb的原因發熱並沒你想像的那麼猛,所以配套保溫箱或者泡沫箱是很有必要的。
下周就是霜降了,別以為冬季還沒來,需要加溫的各位務必提前做好準備,千萬別臨時抱佛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