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華為地圖應用 Cyberverse「河圖」?

2020-12-03 新浪VR

好久不見,甚是想念。最近這段時間在做一些技術研究和布道,在昨天忙完。終於有機會更新了!

本文出於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問題:「如何看待華為地圖應用『河圖』?能對標 Google 和百度的地圖應用嗎?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在一直關注,所以昨天在知乎上花時間寫了一些有意思的想法。聊聊Cyberverse和一些遠古時期的故事。

因為這篇文字起源於我在知乎上的回答,所以用了一個知乎風格的標題,還請見諒。謝邀,人在蒙古,剛下航母。接下來我們開始本篇文章的內容。

首先,題主這個問題提的好,Cyberverse河圖有什麼用?它和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這類地圖到底是一個東西嗎?他們又是否有競爭關係呢?

此事,要從華為2019年開發者大會開始說起,這既是一個科技巨頭的落子布局也是一個技術苦行僧(大佬)的尋道之路。前方多圖片視頻流量預警,請系好安全帶坐穩扶好。

在2019年8月9日中國廣東東莞松山湖溪流背坡村的松山湖歐洲小鎮中,華為正式召開了2019年開發者大會。這次大會是一場涉及華為軟體、硬體、物聯網、人工智慧、5G、甚至作業系統等生態領域的全面技術交流分享及發布會。

在這場會議中,最知名的要數華為鴻蒙系統的發布了,幾乎全網皆知。但是,對於很多圈內人士來說,有一件事比鴻蒙系統發布更值得關注,那便是在8月11號,也就是最後一天發布的Cyberverse地圖技術。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有點懵,地圖技術??是的,沒錯,具體可以看上方視頻。華為Cyberverse在本次會議中製作了一個松山湖小鎮互動案例,這個Demo包含了AR室內和室外導航、遊戲互動等。可以讓每一個參會者很直觀的感受到這項技術的魅力。

其實準確來說,Cyberverse不能算是廣義上的地圖,更準確的描述是——「空間計算」。百科的定義是:Cyberverse是華為發布的一項基於虛實融合的全新「數字現實」科技,該平臺通過空間計算連結了用戶、空間與數據,將給用戶帶來全新的交互模式視覺體驗。

一、先說這東西有什麼用

前面說到Cyberverse的本質是空間計算,翻譯成每個人都能聽懂的話就是計算空間,計算每一釐米、每一毫米的空間。

計算空間有什麼用,活在這個世界上,空間無處不在,誰沒事跟空間過不去呢?再說,算的過來嗎?計算出的結果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再降維,從一個遊戲開始說起。還記得那只會跳舞的黃皮耗子嗎?

2016年,一款由Niantic開發,任天堂授權發行的AR遊戲《Pokemon GO》(精靈寶可夢GO)正式上線,並且很快風靡全球。這款遊戲最大的特點是 LBS ,LBS即Location Based Services,是利用各類型的定位技術來獲取定位設備當前的所在位置,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向定位設備提供信息資源和基礎服務。

通過上面的遊戲界面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遊戲界面就是一個3D立體的地圖,玩家默認顯示所在位置就是自己當前的位置。然後玩家可以根據提示去現實世界中的某一個位置抓取神奇寶貝小精靈。

儘管這個模式看起來並不是那麼有趣,但是由於大家對小精靈過於喜愛,面對小精靈的誘惑,還是忍不住衝出家門,瘋狂抓小精靈,去任何一個小精靈的地方,去街上、去商場、去別人家、去野外、去河邊,甚至去警察局、去墳地、去女廁所,對玩家來說沒有什麼是一隻小精靈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隻。為了抓只小精靈,風雨無阻,可以一個自行車綁6個手機,滿城遍地跑,為了一隻小精靈,甚至可能不惜大打出手跟人幹一架。PokemonGO誕生的2016年,就是這樣魔幻的情景。

Pokemon GO的模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成為全球最賺錢的手遊之一,但是Niantic的野心遠不止於此。我們現在看到的所有的小精靈,依然只存在手機這個二維平面內,我們都知道,它看起來就像個紙片,是無法蹦出屏幕和我們對話、玩耍的。

但是,Niantic不這麼認為,我們不妨看看Niantic為《Pokemon GO》製作的宣傳片。

可以看到,在宣傳片裡的Pokemon GO,通過增強現實技術,也就是AR(Augmented Reality)是可以真實的展示在現實世界的,在商場、廣場上營造出全民一片嗨的場景,比大爺大媽廣場舞、年輕人快閃蹦野迪還要火爆。

基於AR技術,可以讓虛擬內容在現實世界中展現,通過 SLAM 支持,我們可以做到從不同角度觀看小精靈,它變得真實、3D立體,可以跳躍、飛舞,可以噴火放大招,不再是像紙片一樣。

但是,SLAM這項技術有一個先決條件,那便是環境理解。在使用AR應用的時候,需要對當前空間進行掃描。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我們至少要確定把虛擬物體放在哪個位置,通過錨點才能讓它保持停留在原地不動。拿著手機晃一晃,讓相機把你身邊的環境理解了,通過特徵點雲構成房間的結構,它就知道你家大概長什麼樣了,就知道把小精靈寶寶放置在哪了,比如桌子、椅子上、鍋裡等等。特徵點雲長什麼樣子,大概就像下面這幅圖。

但是每次掃描都太麻煩了,如果一個房間可以一次掃描完,上傳到雲端的話,下次再用時,從雲端下載下來,不就省下了很多時間嗎 ?

更何況,如果想在一個樓上放噴火龍,總不能大家每次都去對著身邊的樓狂掃吧。這個時候就出現了我們前面提到的概念——空間計算。

每個人掃的地方都是有限的,你掃的是你家的,他掃的是他家的。互相不關聯,也沒法共享數據。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平臺來記錄所有掃描的場景了。將大家掃的數據傳上去,拼到一起,就是整個小鎮了。並且,還可以藉助無人機、機器人等智能設備提高掃描效率。通過點雲建立的數字地圖,小到房間,大到城市、行省、國家,甚至整個地球。

想想一下,如果把公園掃一遍,是不是公園就可以掛滿小精靈了,把商場掃一遍,商場就可以出現各種小廣告了,還要什么女朋友,領著小精靈逛商場,要多賽博朋克有多賽博朋克,想想都刺激。

這個時候,可能就需要一個平臺,像地圖一樣,把每個空間的位置記錄下,然後只要在對應的空間顯示相應的內容就可以了。

大家都知道微軟有個特別牛的遊戲叫模擬飛行,通過衛星數據和AI數據建模,重建了一個三維的地球,據說在遊戲裡可以找到你家,這個夠牛吧?

但說實話通過AI重建的模型和真實世界還是存在比較大的差距的,遠不能達到盜夢空間那種級別,要是以VR形態進入遊戲,在街上走走,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當然不是說這個遊戲或者AI重建的模型不好,只是借微軟這個例子告訴大家,無論微軟、華為、谷歌,所有頂級的科技巨頭,都在謀劃一件事,就是對真實世界進行三維重建,基於真實地球建立一個數字地球。這項技術可以廣泛應用在自動駕駛、物聯網、廣告、電商、遊戲、私人航空等諸多領域。基於地圖數據建立的虛擬地圖,與基於真實建築特徵數據建立的點雲地圖,現在來說是兩個方向,但或許將來在某一天它們會在某個方向相遇。通過AI算法將虛擬模型與真實點雲合成,再造一個更加貼近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

Cyberverse的本質也是這樣,兩者之間是維度與維度之間的區別,不能用尋常的地圖來與之對比。如果非要比的話,現階段的百度地圖和之前的谷歌地圖就像一張紙,不論全景圖片、電子地圖,地圖只是地圖,始終是二維的,是沒法蹦出屏幕的。而Cyberverse則更像是一個立體的沙盤,與真實世界1:1的完全貼合。

有家公司在2018年也提出了AR雲的概念——MagicLeap。沒錯,就是那隻靠一張鯨魚跳水的gif圖片融了數十億美金的AR眼鏡公司。

先不提他們公司做的怎麼樣,這張圖做的還是很不錯的。可以很直觀的看出,在最下面一層,是我們的真實物理世界,而建立在此之上的是更加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

未來的網絡,就像空氣一樣,充斥著空間的每一個角落。所見之處皆是視覺信息,人類信息的傳播效率會到達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這個時代,可能叫做空間網際網路時代。

好了,以上是有關 Cyberverse 地圖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它不是百度地圖這樣的地圖,都不是一個東西,所以不用再做比較了。接下來,我們來8一下遠古時期的故事起源。

二、故事的起源

上面這幅圖大家一定不陌生,甚至有些同學可能已經坐不住了:「這都9012年了,還提谷歌眼鏡。哦不,2020年了,不,0202年了,2020,算了。。。 你繼續吧。」

沒錯,故事就要從遠古時期的谷歌眼鏡說起。谷歌眼鏡生的光榮,死的偉大,敗得徹底。

生的光榮,谷歌眼鏡自2012年一誕生就轟動了整個科技圈,剛聽到這個概念時,大家都是懵逼的,除了電腦、手機,還有這種可以通過人眼直接上網,看到數字信息的方法,簡直屌炸了。

可惜,谷歌眼鏡生的太早,當時硬體環境還不成熟,也缺乏應用前景,先驅沒有做成,反倒成了先烈。

谷歌眼鏡雖然沒有成功,但吹響了AR行業的號角,吸引了無數AR創業者進入AR領域,激勵了一批又一批人,終於在今天,世界上已經有許多較為成熟的AR、MR眼鏡了,AR技術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所以谷歌眼鏡雖然掛了,但死的光榮。

谷歌眼鏡徹徹底底的失敗了,在2015年1月份,谷歌停止銷售第一版谷歌眼鏡,並關閉了Explorer項目,將谷歌眼鏡項目從Google X研究實驗室拆分至一個獨立部門。

谷歌硬體做的很失敗,不管是眼鏡還是手機,都不能說是成功。但是谷歌軟體還是很強的,安卓系統和谷歌生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谷歌AR眼鏡失敗了,但谷歌並沒有放棄AR技術,堅決不死心,硬體不行,就再試試軟體。

其中,Project Tango是谷歌公司的一項研究項目,2014年2月谷歌已經成功為該項目研發出了一款 Android手機原型機 ,配備了一系列攝像頭、傳感器和晶片,能實時為用戶周圍的環境進行3D建模。Tango可以說是一項用於手機領域的AR技術。

可是,Tango 這項技術嚴重依賴手機攝像頭。而在那個時代,手機不像今天動不動搭載三五個攝像頭,跟打麻將似的。在那個時代,手機通常就一個攝像頭,搭載兩個以上攝像頭,都是很非主流的事情。再加上傳感器什麼的,這可都是錢啊。

所以,谷歌想搞Tango,根本沒人陪他玩。據說聯想和華碩推了一波Tango手機,這讓這項技術走向了民用市場,但是光這幾家的體量還是太小了,後來的結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谷歌公布2018年3月份終止Project Tango項目,而在幾年的洗禮中,手機市場也換了主角。

Tango和谷歌眼鏡和一樣,都是失敗的項目。很多朋友可能想問了,為什麼要提它呢 ?

注意,Tango項目的時間線,谷歌於2014年6月5日啟動Project Tango。

回到我們的主題——華為 Cyberverse。Cyberverse的總工程師,也就是我們故事中這位苦行僧大佬曾發過一條微博。

同樣是2014年,榮耀6 plus發布之後,羅巍在微信朋友圈中寫過一段話:「雖然並不完美,雖然還有些蹣跚,但它給我們指引了一扇門。我相信雙攝像頭能帶我們找到她。」

讀到這,我可能覺得她是指某一個姑娘,某一個故事,某一片未來。

但是評論區還有一句話:「那是聯接真實和虛擬的門,理想和現實的門」。

我們可以肯定,雙攝甚至四攝帶來的是Cyberverse,而Cyberverse 就是這扇門。

谷歌和華為,就像是站在一條名為2014年的起跑線上的兩個同學,兩個人同時起跑,奔向同一個終點線。

這個名叫谷歌的同學,跌跌撞撞,在市場烈日的毒打下一度懷疑人生,哭著丟掉了名為Tango的運動鞋。

而名叫華為的同學,穿著不知名的球鞋,前面跑的很慢,但是後來跑著跑著跑出了感覺,越來越多人給喊他加油。跑的也越來越快,直到後來有一天,他在2019跑道上突然告訴大家,這雙鞋叫Cyberverse。

隨著時間發展,運動場跑道的同學越來越多,在第2017跑道上,有一位叫蘋果的同學穿著ARKit運動鞋閃亮登場,蘋果同學是位富二代,一上場就連放大招,別的同學都看傻了。而谷歌同學是蘋果同學的老對頭,谷歌同學本來都下場了,一看到蘋果同學上來了,立馬將Tango運動鞋撿起來修修補補,改了個名字,叫ARCore,重新登上了跑道。

谷歌同學和華為同學關係本來挺不錯,但因為一位叫安卓的美女同學,關係變得不如從前了,甚至還差點打了起來。

以上是Cyberverse的一些遠古時期的故事,Cyberverse表面上是個新出的地圖,其實是科技巨頭大佬們對線,早從2014年就開始了。

三、Cyberverse 強在哪 ?

說完了 Cyberverse 的作用和本質,以及遠古時期的歷史淵源。再來說說 Cyberverse 強在哪,據羅巍介紹,Cyberverse目前共有4項核心能力,其中包括:3D高精地圖能力(HDMAP)、全場景空間計算能力、強環境理解功能和超逼真的虛實融合渲染能力。

其中全場景空間計算能力是全場景的、全天候的,在室內、室外、白天、晚上等不同的光照條件下都可以提供空間計算定位定姿能力。結合華為的GPS、室內WiFi定位以及VPS定位、SLAM定位等技術組成,Cyberverse可以讓手機解算出自身的釐米級定位以及1°以內定姿的高精度位姿信息,以上是Cyberverse能提供AR視覺體驗的基礎。

所以,Cyberverse 核心依賴是攝像頭。而華為Fellow Cyberverse總工程師羅巍同時也是華為Camera的總工程師。

華為P30 系列是2019年最驚人的拍照手機之一,其變焦能力、AI圖片處理能力、夜攝能力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隨著Cyberverse的發布,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終於要帶出來讓大家看看,羅巍愛上了發微博,無意間又讓大家看到了華為P40的概念圖。

看到這裡你明白了嗎 ?我們以為Cyberverse是因為華為手機攝像頭發展的結果,但原因恰恰相反。2014年的那次對線,冥冥中決定了今天華為手機的攝像頭布局。正是因為苦行僧們對他們心中那一扇門的追求,促使了華為系列產品攝像頭的不斷進化。而攝像頭的進化又迎合了市場對拍照攝影的需求,反過來促使了華為手機與其他產品的差異化,在市場上獲得了成功。

華為手機的成功帶來了大量的資源,而這些資源又回歸到Cyberverse本身,相機越來越強,投入的研發資源越來越多,為Cyberverse普及甚至廣泛應用創造了可能。

Cyberverse的強大,在於華為手機的硬體支持,在於華為的5G技術,在於苦行僧們日夜研究出的算法,在於其背後強大的生態體系。

四、時代的格局

AR雲的戰場很精彩,其中不乏華為、微軟、谷歌、蘋果、OV等巨頭的身影。

也有如國外 FaceBook、Snap、Niantic、MagicLeap等公司,

以及國內SenseAR、EasyAR、Void AR、HiAR等一系列創業公司。

Cyberverse 可以說是這場角逐中極為重要的角色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主角。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明白了,Cyberverse 的對手不是百度地圖,而更可能是百度AR、百度搜索。

在2014年 Cyberverse 和 Tango 對線的時候,一家創立於2012年名為視辰信息科技的公司在同年獲得了一筆融資,他們的項目叫視+AR,英文名叫EasyAR。創始人張小軍及團隊是AR雲技術最前沿的探索者與踐行者,EasyAR4.0 版本也於2019年底正式上線。

同時,一家創立於2008年名為米有網絡科技的公司於2016年獲得融資,他們的項目叫太虛AR。創始人鍾復興及團隊致力於為國內提供穩定的通用SLAM技術,其中太虛雲也是他們重要的布局之一。

除此之外,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認為今天的AI技術已經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現實世界,而AR技術可以將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無縫融合起來。SenseAR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各大社交平臺,而AR雲也是其重要布局之一。

我認為,除了像 Cyberverse 這樣的平臺,國內的這些AR初創公司也一樣值得關注。

最後,Cyberverse 目前能應用到的主要領域還是解決出行問題,應用於視覺翻譯、視覺搜索、室內導覽、旅遊等應用前景。但空間計算技術真正的主戰場,還是在AR眼鏡端。

五、視覺搜索

不知不覺,有關 Cyberverse 的內容已經講得差不多了。最後聊一聊視覺搜索。

我認為網際網路有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自上而下,一種是自下而上,而阿里和華為就是這兩個方向極為典型的代表。

華為(自下而上):基站->手機->晶片->5G->Cyberverse->視覺搜索->IOT

阿里(自上而下):電子商務->雲服務->晶片->邊緣計算->視覺搜索->IOT

但是在一個領域,兩者會相遇。那便是 Cyberverse 中極為重要的一環——視覺搜索。

六、苦行僧

為什麼說羅巍是一個苦行僧呢,首先,從他的微博可以看出,他的微博中有很多佛學方面的表達。可見他的心中一定是在追尋某一種道。

羅巍將河圖建設比作唐三藏取經,而所有的用戶、開發者,將會是河圖共同的建設者。

從2014年到2020年,他始終堅信 Cyberverse會是未來,記得微博評論區曾有人讚嘆他的優秀與堅持,他回答道:是出於一種使命感。

這條評論看完當時覺得很有感觸,剛才又去翻了翻,但沒有找到。

只是覺得像他這樣的人,活著一定是為了做成一件事情,

正如他的微博暱稱 @ 羅巍Cyberverse

相關焦點

  • 華為河圖:構建不一樣的數字世界地圖
    華為河圖(Cyberverse),商標正式註冊成功,以後就叫這個名字了。華為河圖的目的,是打造一個「地球級、不斷演進,與現實無縫融合的數字新世界」。是的,華為河圖,肩負著這家ICT巨頭,將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結合的橋梁,將傳統的地圖服務引入虛擬與現實結合的新用戶體驗。
  • 華為再次出手,華為河圖面世,挑戰谷歌地圖,美國又坐不住了!
    華為河圖面世,PK谷歌地圖!眾所周知,地圖服務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底層應用,幾乎所有的APP安裝後,都會彈出窗口,要求獲取網絡許可與位置許可,客戶的位置包含了許許多多有價值的信息。比如開車人群的位置信息,通過大數據計算後就可以知曉實時路況。
  • 華為河圖技術亮相,AR地圖虛實融合,實現釐米級3D地圖
    4月8日消息,華為剛剛舉辦了線上春季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了華為 P40 系列旗艦機,除了大家期待的手機諸多硬體產品處,此前傳言的「華為河圖技術」也正式在發布會亮相,餘承東宣布基於河圖技術的 AR 地圖將在華為 P40 系列首測!
  • 華為AR地圖測試版上線,現階段僅支持華為P40系列
    4月8日青亭網報導,在今天華為P40系列手機國內線上發布會上,華為正式發布了基於河圖Cyberverse的首款應用:華為AR地圖(測試版)[參考:《華為發布Cyberverse:集合空間計算,開啟虛實融合大門》]。
  • 擺脫谷歌GMS限制,基於河圖的華為AR地圖發布,華為HMS再進一步
    但GMS到底是什麼,谷歌限制華為手機使用GMS到底對華為有什麼影響呢?谷歌GMS即谷歌移動服務,他被國內消費者親切地稱為谷歌「全家桶」,即包括谷歌應用商店,谷歌搜索、谷歌語音、谷歌郵件、 谷歌地圖 、谷歌支付、音樂、瀏覽器、視頻等眾多的應用App,還有一些用於核心後臺服務,如帳號認證登錄、通知信息推送等。
  • 華為AR 地圖 1.1.0.300 更新:開放測試陸家嘴小區域
    IT之家9月22日消息 華為 AR 地圖現已更新至 1.1.0.300 版本,新增熱門地點評論功能,優化主頁圖標視覺設計與熱點介紹頁面,並開放測試陸家嘴小區域。據IT之家網友反饋,除此前支持的 P40 系列機型外,華為 AR 地圖目前已支持 Mate30 系列。華為 AR 地圖基於華為河圖(Cyberverse)技術構建,於今年 4 月正式發布。
  • 華為天貓超級品牌日「敦煌超感知影像」開啟全新視覺交互世界
    時隔8個月,基於華為河圖(Cyberverse)技術而構建的華為AR地圖正式上線,目前僅支持華為P40系列機型。4月15日,在華為天貓超級品牌日活動上線之際,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與知名主持人蔡紫一起,開啟「敦煌超感知影像」直播,讓所有對於華為河圖感興趣的網友都能近距離看清楚,它所創造的虛實融合新世界到底有多神奇!
  • 華為搜尋引擎面世:用不了谷歌,試試「花瓣搜索」?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澤南、杜偉、小舟為了解決沒有「谷歌全家桶」的問題,華為今年接連推出了 HMS Core、地圖服務、應用商店 AppGallery,現在連屬於自己的搜尋引擎「花瓣搜索」也面世了。2 月份,華為推出了全新的 AppGallery 應用商店。3 月份,華為推出了兩款搜索應用,即「Search」和「AppSearch」,並在德國進行測試上線。4 月份,華為在 AppGallery 上線了 HERE WeGo 地圖和導航解決方案,這是華為取代谷歌地圖的一次嘗試。但谷歌最為核心的服務搜尋引擎怎麼辦?
  • 華為、美團瞄準地圖服務,高精度地圖進入性價比時代
    ,使能海外應用的開發者基於地圖能力開展應用創新。 根據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總裁張平安介紹:華為Map Kit是使用高精定位的導航系統,能實時反饋交通狀況。 張平安在演講中稱,「當前全球超過50%的應用都集成了各類地圖服務,可以說地圖是很多應用需要調用的基礎服務。」
  • 華為要推出自己的地圖軟體,你怎麼看?你會用嗎?
    現在地圖這個東西還只是華為畫的一張餅,最後能做成什麼樣子現在還不好說而且地圖這個東西本身,數據是非常重要的,華為要拿到足夠豐富的數據,如果是從別的供應商買數據,充其量算是個地圖擴充組件。
  • AR、AI算法與5G接軌,手機地圖行業的無限可能
    隨著AI技術的發展,現在採集自動化手段大幅提高,包括數據處理,廣泛利用深度學習進行模式識別,目標分類的自動化水平不斷躍進,加速了地圖信息的更新,更提高了路線的準確度。2018年9月,高德地圖iOS版上線了v8.70新版本,此次更新讓高德地圖正式支持蘋果CarPlay功能。這也是國內首個支持CarPlay的第三方地圖導航應用。
  • 本周大新聞|華為AR地圖測試版上線,蘋果擬收購VR直播公司NextVR
    本周大新聞,AR方面,華為Cyberverse技術首款落地應用《華為AR地圖》上線;創王光電在台州投資10億元建研發基地,專注Micro LED近眼顯示技術;前蘋果高管Ruben Caballero加盟微軟負責MR;3D顯示屏Looking Glass推Unreal插件;微軟Azure遠程渲染預覽版開放。
  • 維度視界——「河圖」嵌入物理領域的遐想,打破你的認知
    先從認識河圖開始,大家都知道華為喜歡用古文化名詞來命名他的一些軟體的名字,像鴻蒙,河圖,但華為的河圖只是地圖,遠不及我們今天講的河圖的真實意義的表達。「河圖」的這個「河」,指的是「星河」。星河,銀河、宇宙也,寓意極多極廣,玄妙無窮,深奧無盡。河圖本是星圖,其用為地理,故在天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明堂。河圖之象、之數、之理、至簡至易,又深邃無窮。這個解釋只是說明了表象,並沒說到真正的河圖的意義。您可能會有疑問,講了這麼多,到底要表達什麼,跟維度有什麼關係???
  • 宇宙學家是如何看待「大爆炸宇宙模型」與「穩恆態宇宙模型」的?
    圖解:宇宙不可能既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宇宙學家是如何看待「大爆炸宇宙模型」與「穩恆態宇宙模型」的辯論呢?在整個20世紀50年代科學界也被分裂了,1959年《科學新聞》快報進行了一項調查,要求33位傑出的天文學家公開他們的立場,結果顯示11位專家支持「大爆炸宇宙模型」,8位支持「穩恆態宇宙模型」,其餘14位要麼不確定、要麼認為這兩個模型都是錯的。
  • 每一秒的地圖都不一樣:高德是怎麼讓地圖「活」起來的?
    近日,高德地圖在其數據生產基地舉行「活數據能力媒體開放日」活動,全面展示了基於大數據發現、專業採集進化的高德地圖「活數據」生產能力。於志傑表示:「因為今天用戶需要的是 0 秒更新、變態準確的地圖,一張活的地圖,而這一切,都基於活的數據。」大數據升維地圖服務現在地圖應用調用地圖引擎,地圖引擎基於地圖數據。因此,沒有數據,地圖服務就無從談起。據了解,高德地圖自 2002 年開始自主採集地圖數據,是國內最早,也最專業的地圖數據服務商之一。
  • 新的蘋果地圖來了,又有三個城市能「3D 看街景」
    比起 Google 街景,蘋果地圖的「環視」更生動和順滑,而且圖像有著極高的解析度。此前,蘋果就邀請了眾多自由職業者來驗證地圖準確性、搜索結果相關性,派遣數百輛裝有定製傳感器和雷射雷達的飛機和汽車,重新構建地圖應用程式,並利用自己的數據集提速改造地圖。
  • 外媒:華為地圖應用「Petal Map」現可在 AppGallery 下載
    IT之家12月3日消息 今年 10 月,華為面向海外用戶推出了可通過 Mate 40 系列隔空操作的地圖應用 Petal Maps。據外媒 HuaweiCentral 報導,Petal Map 現可在 AppGallery 下載。
  • 埃洛克防務發布「守望者」、「觀測者」
    AIRLOOK子公司埃洛克防務正式發布定點巡航系統——「守望者」、偵查系統——「觀測者」,兩款防務無人機系統將提供全天候視頻監測,二、三維地圖數據獲取
  • 華為搶佔5G先機背後:一位科學家和他的二十年「冷板凳」
    「所以,如果我要做信息理論。」阿利坎說,「麻省理工學院就是目的地。」1981年,他來到麻省理工學院。當時,加拉格爾工作重心已經轉移到研究數據網絡如何運作。第一次去加拉格爾辦公室時,阿利坎身體都在抖。教授給了他一篇關於分組無線網絡的論文。「我敦促他從嚴格的信息理論轉向研究網絡問題,」加拉格爾說。
  • ...地圖製作與應用,「創互科技」推出SaaS級地圖編輯工具「cmappax」
    在室外地圖發展進入高速發展期的同時,一棟棟建築物如同汪洋大海中的信息孤島,未知而難以快速繪製和更新的室內地圖數據成了數字產業的瓶頸。36氪近期接觸到了一家以聚焦室內地圖製作與應用的公司「創互科技」,該公司開發了一款名為「cmappax」的SaaS級地圖編輯工具,試圖解決數位化時代,室內地圖數據採集、呈現、更新、應用中的諸多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