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德地圖在其數據生產基地舉行「活數據能力媒體開放日」活動,全面展示了基於大數據發現、專業採集進化的高德地圖「活數據」生產能力。高德地圖技術副總裁於志傑透露:「基於自主採集能力的進化、大數據能力的升維,高德地圖正在建立起目前國內唯一的地圖『活數據』生產能力,並且正以此為基礎,研發真正的未來地圖——『活地圖』。」
「我們正在採取一種全新的方式做地圖,數億的高德用戶每天使用地圖和導航服務,所以哪裡的路不通了,哪裡的門店關閉了,我們都可以很快知道。這些活的數據讓地圖開發永不停止,讓地圖每一秒鐘都不一樣。」於志傑表示:「因為今天用戶需要的是 0 秒更新、變態準確的地圖,一張活的地圖,而這一切,都基於活的數據。」
大數據升維地圖服務
現在地圖應用調用地圖引擎,地圖引擎基於地圖數據。因此,沒有數據,地圖服務就無從談起。據了解,高德地圖自 2002 年開始自主採集地圖數據,是國內最早,也最專業的地圖數據服務商之一。「高德地圖自 2007 年開始進行了用『活數據』生產地圖的嘗試,那一年我們利用實時交通大數據提供了實時路況服務。現在,活數據能力已經滲透進了高德地圖生產開發的每一個環節。」於志傑介紹。
大數據正在成為整個社會的核心資源,實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大數據生態是跨行業的目標,將數據視為重資產的地圖服務更不例外。高德地圖活數據能力的核心要素,正是大數據所帶來的數據廣度和數據實時性的升維。
*高德交通大數據實時浮動車*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實時路況在高德地圖數據中心大屏幕上展開的北京城區地圖上,密密麻麻閃爍著無數移動的小點,這些都是當時在路上行駛的 GPS 定位回傳。這些大數據首先能夠使高德地圖實時捕捉交通動態,實時獲知各條道路的暢通情況、行駛車速、擁堵原因及事故、管制、施工等交通事件,並根據通行情況對用戶的導航路線進行調整或提醒。據介紹,高德地圖精準的實時交通大數據中有 78% 來自於 UGC 眾包數據,22% 來自於計程車、物流車等行業浮動車輛。高德地圖的實時交通動態事件數據中,更有 85% 來自於用戶上報,其餘來自於交管和政府。
*(後廠村路附近)熱力大數據發現微循環路
在獲取實時數據的同時,大數據還能快速、高效地發現顯示世界的變化,再將處理過後的數據回饋,反哺道路、POI、導航、公交、步行等地圖基礎數據。無需人、車採集,通過大數據就能夠實現新路發現、老路清除、交通規制信息變化識別、園區內部路發掘,以及道路通行等級判斷等多維度的數據更新。
實現這些大數據能力必須依靠優質、海量的大數據。據介紹,高德地圖已經具備了一套成體系的多元大數據生態——由高德自身、阿里巴巴集團、政府交管及開放平臺服務的第三方聯合組成。
高德集團總裁俞永福曾表示,高德地圖已經同時成為用戶、應用、汽車、交管四大群體的標配。
首先,據艾瑞 mUserTracker 數據顯示,今年 9 月,高德地圖手機客戶端(不包含高德導航、蘋果地圖)每日活躍設備數約為 2983.19 萬,在地圖導航類目中排名第一,是用戶服務的標配。第二,全球主要的國際品牌與國內品牌基本上都是高德地圖的合作夥伴,高德地圖作為車載地圖導航服務商擁有 14 年車廠合作經驗,近期在聯網車機應用及自動駕駛地圖上更進一層,是名副其實的汽車廠商標配。同時,高德地圖開放平臺對超過 30 萬的應用提供定位導航服務,每個月有超過 9 億部的設備使用高德定位的導航服務,可謂應用標配。同樣重要的是,高德地圖通過其交警平臺與全國近百家交管部門合作,互相提供信息和數據,還與數十家交通廣播聯合成立了「空中交通信息聯盟」,在提升了自身數據權威性的同時,還為交管和交通廣播提供全景路況信息,實現在線聯動及路況信息的秒級更新。
除此之外,高德地圖受益於阿里巴巴的優質大數據,比如菜鳥的運單數據、物流車數據,和口碑的外賣訂單數據。通過數據融合,高德可以發掘 POI 的新增與變化,並強化了地圖基礎數據。
高德地圖手機和車機用戶構成的 UGC 用戶生態、阿里巴巴大數據,以及來自交管、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第三方數據如同聯動的齒輪,形成了高德地圖優質的多元大數據生態。這些數據來源大大增強了高德地圖的「活數據」能力,讓物理世界的變化更快速地映射到網際網路世界。
採集生產全面進化大數據保證高德地圖「活數據」的廣度和實時性,而自主專業採集能力的進化則保證了「活數據」的準確性。高德地圖數據中心總經理李豔霞表示:「高德自 2002 年開始自主採集數據,14 年來我們一直堅持自主專業採集的重要性。因為我們深知,大數據的優勢在於實時和廣度,而專業採集的優勢在於以專業手段和經驗保證數據準確。」
據介紹,為了讓專業採集員和採集設備採集的數據也『活』起來,達成地圖數據更新速度無限逼近 T+0 的目標,近年來高德地圖的自主專業採集能力在三個方向上實現跨越性進化:一是在線化,二是自動化,三是智能化。高德地圖整個數據採集生產鏈條由過去的人工主導、計劃式採集生產,轉變為由大數據、自動化主導的智能化採集調度與生產處理。
在線化層面,高德地圖將外採、內業和反饋全鏈條打通,實現了採集生產平臺 100% 在線化,並建立起全流程質量控制,成為國內首家數據增量檢查、增量編譯、要素集發布的先行者;自動化層面,高德地圖實現了低成本、高覆蓋的自動化採集,和圖像、影像、雷射點雲的高度自動識別,並進一步實現了數據自動差分與融合,大幅提升生產效率;智能化層面,高德地圖通過採集數據建立模型,利用機器學習實現內業的任務智能切分、人員智能匹配和外業的智能採集調度,使採集生產更智能、高效。
能夠實現採集生產的全面進化,與高德地圖在數據上的專業積累密不可分。高德地圖一直是惟一一家在產品和數據兩個層面都處於市場領先位置的網際網路地圖企業。自 2002 年成立以來,高德已開發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導航電子地圖製作工藝、標準及採集、編輯、編譯和質量保障系統,擁有國內最龐大和最專業的測繪團隊、超過 1300 和 300 的數據生產和技術研發人員。深耕數據採集生產的高德地圖在技術上一直不斷演進,保持行業領先。在數據積累方面,高德地圖已經擁有超過 6000 萬個 POI,790 萬公裡的導航道路數據,這個裡程數可以繞地球赤道 197 周;高德地圖同時擁有超過 400 種道路屬性信息,橫跨 61 個城市、超 13000 平方公裡的三維數據模型。
「活數據」階段移動網際網路技術不斷進化,交通擁堵、道路及地點變化頻繁,讓用戶調用地圖應用的場景越來越多,需求也更加複雜。從能夠查詢位置,到能夠精準導航,再到要求現實世界的變化無差別、無延時地映射到網際網路地圖上,這給地圖產品帶來了新的挑戰。未來用戶需要一張「活地圖」,地圖行業未來的競爭也將聚焦於「活數據」能力的競爭。
「自主專業採集經過不斷進化大幅了提高生產效率、縮短數據迭代周期,提高數據精度,在高度把控數據質量的前提下,使地圖數據的更新速度無限趨近 T+0。大數據提升了地圖數據的覆蓋範圍,顯著提高數據實時性,同時讓地圖基礎數據和動態數據得到質的提升。」於志傑向記者表示,「高德地圖已經進入活數據階段,並且在活數據能力上有了相當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