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品分析報告:百度地圖VS高德地圖

2020-12-01 人人都是..

編輯導讀:對於經常出門的人來說,地圖是必備工具之一。而如今的地圖產品,不單單只有基礎的導航功能,還有尋找美食、停車位、酒店等等功能,考慮到出門的人的方方面面。本文作者以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為例,對兩者進行深度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寫在開始:

本篇競品分析報告的目標主要是分析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的功能設計,所以重點將放在範圍層、框架層和交互層的分析上(重點是範圍層)。

另外,地圖類產品的功能很多很雜,這裡主要是從出發前——行進中——達到目的地——行程結束後整個流程的角度出發,對地圖產品的整體功能進行分析,所以在一些具體場景以及細節的深入分析較少,之後可以再選擇某個具體的功能點進行深入的對比分析。

一、產品概述

1.1 產品發展歷程

百度地圖是百度公司的一款智能出行導航相關的產品,其最早於2005年上線百度地圖PC版,於2011年正式上線移動端APP。其主要的發展歷程如下:

高德軟體有限公司最初是在2002年成立,其創立團隊一直再涉足GPS領域的工作,並在同一年與愛信AW、富士Ten等公司合資成立北京艾迪菲導航科技有限公司,開始致力於車載導航電子地圖銷售市場的開拓。高德獲得了導航電子地圖甲級測繪資質後,在進行導航電子地圖資料庫內容和導航引擎研發的同時,致力於探索和創新商業模式,為客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2010年高德在美國上市。2014年,高德正式與阿里巴巴達成併購協議,此後高德地圖就成了阿里生態中的一部分。

自從加入阿里以來,高德保持了連續四年的高速增長,DAU和MAU均穩居行業第一。2018年的十一期間,高德地圖DAU首次突破1億大關。

1.2 產品定位

1.3 目標用戶及特徵

1.3.1 用戶特徵

百度地圖:(數據來自TalkingData移動觀象臺)

高德地圖:(數據來自TalkingData移動觀象臺)

從兩者的用戶分布特徵上來看,首先性別部分,百度地圖的男女用戶比例相差不大,男性用戶會比女性用戶多。高德地圖的男性用戶比女性用戶多約3%。可見目前地圖產品的用戶還是男性用戶偏多一點。

從用戶的年齡分布來看,兩者的年齡分布其實是很類似的,26-35歲人群是地圖用戶的核心力量,佔比在55%左右,高德地圖用戶的佔比突破了55%,可以說是整體用戶的一半都多。其次是19-25歲、以及36-45歲這個年齡段,佔比分別在22%和16%左右。其實分析一下可以發現,26-35歲的人群正處於青壯年時期,基本都已經步入社會,有車的比例也比較高。

另外這部分80、90後比較熟悉網際網路應用,所以使用地圖產品導航也是一種基本的用戶習慣。而36-45歲人群,年級稍微大一點,雖然有車的概率比較高,但是對網際網路應用沒有年輕人熟悉,並且很多年長一些的人是熟悉路況的,在自己生活的區域出行甚至不需要導航。最後19-25歲人群其實是在大學階段或是剛剛步入社會,更多的是使用公共運輸方式出行,並且在校時間會比較長,出行的頻率沒有那麼高。

1.3.2 用戶痛點

從用戶痛點來分析的話,其實現在人們對生活的區域、城市並沒有那麼了解,事實上也做不到非常了解,所以在出行的時候,會存在這樣三個痛點。一是不知道這個地點在哪裡,二是不知道怎麼到這裡去,三是怎麼儘快地到達目的地。所以地圖產品一直在解決這些問題。在用戶不知道具體地點的時候,給出明確的目的地地址或是給出推薦,並且會針對不同的出行需求,給出準確的出行方案。

另外,從產品角度出發,地圖類產品更偏向工具類,用戶是用完即走的,所以如何留住用戶,提高用戶粘性也是地圖類產品需要考慮的。

1.4 體驗環境

安卓系統;

百度地圖-15.2.0.1020

高德地圖-10.70.0.2657

二、產品分析(對比分析+建議)

產品分析這裡主要關注產品的功能設計及交互,所以將從範圍層、框架層和交互層三個方面分析。

2.1 範圍層

地圖類產品主要是解決用戶出行導航的問題,因此產品功能也是儘可能地滿足用戶多樣化的出行需求,以及出行需求相關聯的衍生場景下的需求。這裡主要是從用戶出行流程整個環節下的場景角度出發,(主要分為出發前、行進中、達到目的地、行程結束後四個環節),將兩款產品的功能進行羅列對比,具體如下圖所示。

接下來將對四個環節場景下的功能做具體的對比分析。

2.1.1 出發前

2.1.1.1 內容服務生態的構建

對用戶來說,出發去一個地點,有可能是一個具體準確的地點,也可能只是一個大致的地方,比如超市、銀行等等,這一類就屬於沒有明確的目的地,用戶可以輸入對應的關鍵詞進行搜索,進而得到相關具體地址的推薦列表。

在這兩種情況下用戶用得最多的還是搜索的功能,比較簡單直接,可以快速得到答案。當然,產品也會進行一些相關服務的推薦。

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都將導航與用戶的吃、日常休閒娛樂、旅行、本地生活服務等場景聯繫起來,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內容推薦和消費,以及相關的服務消費。從對比可以看到,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都引入了大量外部APP的內容,比如他們都引入了相關性較高的內容提供商,比如美食推薦相關的大眾點評、旅行行程攻略、酒店預訂等相關的攜程。

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到百度還引入了社交媒體上的相關內容,比如小紅書、微博上的相關內容,這也符合當代用戶做攻略會參考他人評價的特點。

另外,高德地圖這裡的一個優勢就是有自家生態的加持,口碑可以為本地生活提供相關的服務,可以做到產品之間的互相導流。

當然這些內容和服務的引入,不僅僅是為用戶在不明確目的地時做推薦,在之後用戶的行程計劃中也會根據場景進行智能推薦。

2.1.1.2 場景的延伸與拓展

通過上述可以看到,兩款產品都希望可以拓展衍生場景進而滿足用戶更多的需求,使整個環節更完整,實現服務的閉環。我們可以看到百度地圖的導航場景從室外拓展到了室內(商場內引導)、景區內部,用戶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也可以對整體空間有一定的了解,省去了用戶到處找路標、找引導牌的時間和精力。

再比如高德地圖推出的高德趣行,是專門在自駕場景下的旅程和路線推薦,這一點其實相較於其他的長途旅行場景,會更好地與地圖產品結合。因為用戶在做長途旅行或是非自駕遊攻略地時候,往往會選擇相對垂直化的產品,比如攜程、馬蜂窩或是一些社交媒體軟體, 而不會去在地圖導航類軟體查看。但是做自駕遊攻略的時候,地圖類軟體可以直接給出行程安排以及路線導航,不需要用戶做過多的路線查找,對於用戶來說是非常方便的。

(其實非自駕遊也可以在地圖類產品上做路線規劃,但目前需要用戶自己在地圖上做標註。如果產品可以直接給出一份詳細的攻略加路線規劃圖,用戶在出行時只需要打開地圖類APP即可,儘量讓用戶少思考,不思考)

2.1.1.3 多樣化的出行方式選擇

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的出行方式基本差不多,都基本覆蓋了現有的出行交通方式,包括在未來智能汽車領域,百度也是引入了自家的自動駕駛汽車,而高德相應地也引入WeRide的自動駕駛汽車。當然這對於百度來說也是,地圖也是其整個智能汽車生態中的重要一環。

進一步整合:比如地鐵、客車、公交的實時班次時間、進而可以做出更智能的路線規劃

2.1.2 行進中

行進過程中主要需要實時導航,這裡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對於駕車、步行、騎行等方式來說,需要位置的實時導航;二是對於公交、地鐵等方式來說,在查看完路線之後,只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不需要自己駕駛導航功能了。

2.1.2.1 需要實時導航

這裡的實時導航可以分為聽和看,聽主要是語音助手的實時導航,看主要是看屏幕的顯示。看的主要是地圖的導航,在行進過程中,對於駕車的用戶來說,需要及時知道限速、拍照的信息,進而做出駕駛調整,同時在一些轉彎或是需要提前變道的時候,也需要提前去做出調整。所以屏幕顯示的方式可以讓用戶對整個行程路線有所了解,用戶對駕駛的進度是可感知的;同時在變道時也可以準確給出道路的圖示,以免用戶變道錯誤。

聽的部分是藉助語音助手來實時播報駕駛信息,比如限速、拍照、駕駛調整等信息。其實駕駛導航是語音非常好的落地場景,因為用戶在駕駛的時候需要實時注意周圍的路面信息,和看的方式比較而言,聽可以讓用戶可以更專注地駕駛,提高安全性。

其實在導航的過程中,兩款產品的功能也基本相同,都非常注重用戶體驗。比如在導航設置時,多種不同的路線偏好選擇、導航顯示的方式都可以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語音導航方面,高德在2014年初推出了林志玲錄製的導航語音包,雖然功能雖小,卻為高德導航帶來了大量的新用戶和以及形成了巨大的網絡傳播效應,趣味的玩法也是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之後百度和高德也都推出了明星或是卡通人物的語音包,讓用戶有了更多的選擇。2019年百度推出了個性化定製語音,用戶只需要花20分鐘左右的時間即可錄製生成自己的語音包,並且該語音包是支持在地圖內所以的語音場景下使用的,比如導航、語音交互、講解等。從明星語音包到個性化定製語音包,突破了明星粉絲的圈層,更多人可以使用自己或是家人、好友的語音包,也提升了用戶體驗。這背後也是依賴於AI技術的賦能。當然現在高德和百度均已實現此功能。

2.1.2.2 不需要實時導航

不需要實時導航主要是用戶不需要自己駕駛,只需要根據路線的引導乘坐公共運輸方式。這種場景下,兩款產品都推出了實時到站提醒的功能,主要避免有些用戶在行進過程中因為做其他事導致坐過站的情況。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也會出現公交車不報站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到站提醒功能的作用就比較大。

2.1.2.3 到達目的地

到達目的地時,對於駕車用戶來說,還有一個重要的動作,就是找到停車位把車停好。其實這也是用戶的一大痛點,對於駕車用戶來說,最煩惱的就是找不到停車位,因此目的地的停車位引導是很有必要的。這方面百度地圖做的功能服務相較於高德地圖來說更完整。

百度地圖在搜索目的地時,就會顯示附近停車場的信息,比如停車場、車位狀態以及收費標準等,甚至可以提前預約停車。同時在停車後可以標記停車位置,方便之後找車,其實這也是駕車用戶的一大痛點,停完車卻找不到車,得繞著停車場來回找,其實也有很多的APP針對停車、找車這個痛點做了解決方案,其實地圖類APP做這個功能更是實現服務閉環,提升用戶體驗。

高德地圖這裡做的相對沒有百度地圖精細化,比如百度地圖在搜索購物中心時,會推送附近的停車場信息,但是高德地圖不會推送。所以百度地圖推送停車場信息時覆蓋的場景更廣。這裡高德的停車場推薦是只有在用戶主動搜索時才會展示,並且會細分為路邊停車場、地面停車場和地下停車場。一般而言,用戶在到達目的地之後如果在馬路邊沒有找到停車位,或者馬路上不能停車,此時可能會開始找停車場。

停車場景還會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儘管找到了停車場,但是在找停車位的時候還是得繞圈找,尤其在剩餘車位比較少的時候;二是用戶還會關心停車場免費和付費的問題。目前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都會顯示一些停車場的收費信息,但是對於收費和免費還沒有細分。

高德在停車方面還做了一個停車繳費的功能,其實這也是提升用戶體驗的一個功能。因為其實在出停車場時,往往會因為停車繳費而排隊等待,但是如果用戶可以提前在手機上完成停車費支付,則無需排隊等待。

2.1.2.4 行程結束後

行程結束後的服務其實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針對車主提供相關的功能和服務;二是圍繞地圖共建,利用用戶的力量來優化產品。

2.1.2.4.1 車主功能及服務

其實車主相關的功能和服務也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圍繞用戶駕駛,一個是圍繞汽車展開相關的服務。駕駛中會出現相關的罰單,會涉及到罰單查詢、罰單繳費等。圍繞汽車所做的服務種類相對就比較多,比如車的購買、年檢、車險、日常清潔保養、以及車相關的實體物品的購買,這裡提供的是全面、一條龍的服務。

2.1.2.4.2 地圖共建

地圖類產品需要有大量數據的沉澱,以及實時數據的獲取。

目前除了與交通部門或是其他內容供應商進行合作,獲取數據;自己也會實現數據自採,包括現在利用AI採集數據。那麼還有一種方式,也是地圖產品剛開始時採集數據的一種方式,就是用戶共建。用戶可以在使用的過程中進行相關數據的上報,公司也可以以低成本獲取數據。但是用戶使用這項功能的概率有多大,用戶為什麼會主動上報,其實還是需要產品去做一些激勵的。

百度地圖在這裡主要是通過上報審核通過後,會獲得金幣獎勵,金幣再去兌換成獎品。高德除了用戶的主動上報,還專門開發了專業的APP,比如高德車差事、高德淘金等,通過金錢鼓勵的方式,讓用戶完成下發的特定任務。金錢鼓勵的方式其實激勵性更高,並且任務往往是公司下發的有針對性的,對公司來說付出的成本較低。

另外地圖共建除了可以通過用戶的參與,完善地圖信息。另一方面,參與地圖共建的用戶其實也大概率是產品的種子用戶,因為一般用戶往往只會去使用產品,但是能夠為優化產品提出建議的用戶是很難得的,公司在之後在做用研的時候也可以考慮在這部分用戶中進行選擇。

2.1.2.4.3 特色功能

其實特色功能並不是說在就是在行程結束後使用的,這裡想要單獨羅列出來分析。

在前面分析的場景更多的是單人使用的場景,或即使是多人,也是同行的場景。但是現實中,還會出現社交場景,比如多人組隊出行,從不同的地點前往同一目的地,這裡組隊出行可以在地圖上實時顯示自己的位置以及隊友的位置,這對於組隊出遊場景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體驗。因為通常情況下,多人會各自導航,大家可以通過微信語音交流,但是對於對方的位置感知是比較弱的,需要詢問對方的位置才可以實現。

百度和高德的組隊出行功能比較而言,高德做得更全面。除了可以看到自己和隊友的位置,高德的組隊出行還可以在當前頁面發起對話,不過目前只能發送文本和語音消息,還不能在當前頁面實時語音,但是有直達電話的按鍵,所以在不需要實時通話的情況下,用戶只需要在當前頁面就可以完成溝通交流的需求,不需要跳轉其他的APP。

除此之外,高德不僅可以看到隊友的位置,還可以直接選擇導航到隊友的位置。這個功能的應用場景其實也很真實,因為在現實中我們和朋友約好見面,但是在描述自己位置時總是描述不準確,或是即使描述完也需要費力去尋找,這時候這個功能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其實這也與微信中的共享位置功能很類似,但是這裡可以基於兩者的位置直接導航,相對來說更加方便。

組隊出行的主要功能是路線導航,家人地圖的主要功能是位置確認。對於用戶來說,可以設置到達目的地,在到達該地時自動向家人報平安。同時,也可以設置家人的位置提醒,在家人達到或離開某目的地時會向用戶發送提醒。這個功能最大的出發點就是安全,比如女生晚上出發去某地,家人可以實時查看位置並且在到達時發送消息;確認家裡老人的位置,尤其是現在患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在增多,他們很容易出現走丟的情況,這時候這個功能也可以幫助家人實時關注老人的情況。

2.2 框架層

百度地圖的信息架構為:

高德地圖的信息架構為:

2.3 交互層(產品使用走查)

由於這兩款產品的功能非常多,基於考慮,這裡將只從用戶駕駛角度出發,選取兩個特定的目的地場景,考慮「用戶搜索目的地-選擇路線-開始導航-到達目的地停車-找車-重新搜索目的地」整個流程的交互體驗。

用戶的主要的流程如下(用戶視角):

2.3.1 上下班通勤場景

2.3.1.1 設置通勤地址

百度地圖:

點擊「上下班」模塊設置/點擊「常用地址」設置/點擊「通勤設置」

高德地圖

點擊「上下班」設置/點擊「收藏夾」設置

設置入口: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兩款產品均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設置上下班地址,其中一種是常用地址,用戶可以自己添加自己常去的地點;另一種是上下班模式,這是產品專門為通勤設置的場景功能。兩者的信息架構層級應該是相同的,均在首頁的工具中,用戶可以自己添加到常用功能,在首頁顯示。百度地圖還多添加了一個入口,就是「通勤設置」,但是架構層級與前兩者相同。

這裡還需要說明一點,就是百度地圖的「上下班」在完成設置之後,將不能在該模塊修改,如果需要修點地點、時間信息,需要去「通勤設置」裡修改,或者在「常用地址」裡改地點。但是高德則是在「上下班」模塊就可以修改地點和時間。

這裡從用戶的流程來說,如果地點設置錯誤,則需要退出原來模塊,再去修改地址;而高德則可以直接在上下班修改,會方便一些。

對於百度的設置有一個猜測,是不是通勤場景在導航中的比重是比較高的,或者是數據表現顯示該功能使用頻率較高,所以將功能設為一個模塊,但是從用戶的角度來說,通勤地點和時間一般在短時間內不會變動,所以修改的頻率應該不會太高。另外自己在體驗的過程中也發現,當在「上下班」設置完之後,想要修改的時候也會點進「上下班」模塊修改,但是發現卻沒有這個選項。

時間設置:

設置相關信息時,不一樣的是在時間設置方面,百度地圖設置的是時間點,並且是以半小時為選擇單位;高德地圖設置的是時間段,並且是以5分鐘為選擇單位。其實我們知道通勤時間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保證用戶不遲到不早退,所以產品在進行行程的時間預測的時候可能無法做到完全準確,所以對用戶來說,設置時間段的容錯率會更高一些,時間段的彈性也更大。

方式選擇:

還有一點就是在方式選擇的時候,百度地圖還有一種打車方式,但是當設置為打車模式再點進去時,會發現只有導航路線,卻沒有打車的按鈕,所以這裡設置打車選擇的意義是什麼?只是為了讓用戶提前看一下路況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打車嗎?如果是需要的話,還得去打車界面重新輸入目的地。所以這裡的路徑邏輯有點不通順。

2.3.1.2 導航

設置完通勤信息後,之後上下班導航則不需要再輸入地點,直接導航即可。

百度地圖:

點擊「導航」

點擊「開始實時避堵」(就是「熟路模式」,實時優化路線)

高德地圖

點擊「上下班」

在導航界面,兩者有三點區別。一是除了常規導航模式,百度地圖還提供了一個實時避堵導航模式,其實和從「駕車」模塊進去的導航模式是相同的。二是高德地圖在路線界面還展示了未來出行預測,從用戶角度來說,將出行預測放在這個界面也是很方便的,因為用戶可能會提前看一下時間預測,選擇合適的時間再出發,避免路上耽誤很長的時間。三是之前也提到的,高德地圖可以在「上下班」模塊直接改通勤信息,而百度是不支持的。

另外其他的信息展示基本是相同的,使用路徑也符合用戶的真實使用流程。在地圖的顯示方面,兩者都儘量保持地圖界面的簡潔,展示最重要的信息,符合用戶駕駛需要。並且在導航界面都直接對導航設置進行修改,對於用戶來說使用是比較便捷的。

2.3.1.3 從搜索入口進入上下班導航

其實用戶在使用地圖導航時,最常用的就是搜索功能。

百度地圖:

高德地圖: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百度地圖在搜索框下有公司和家的選項,用戶直接點擊就可以進入路線界面。但是高德地圖需要進入「收藏夾」,點擊家或公司才可以進入路線。

搜索作為一個最常用的功能,其實這個頁面的信息是比較重要的,需要斟酌考慮放哪些信息。

2.3.1.4 首頁的其他的入口

百度地圖:

高德地圖:

可以看到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在打開的首頁都顯示了常用地址,可見通勤場景的高頻和重要。

2.3.2 美食場景

以關鍵詞「太二」(全名「太二酸菜魚」)進行搜索,直接導航。

左百度地圖,右高德地圖

我們會發現,高德的搜索結果會更全面,更準確,基本包含了合肥所有的門店,但是百度地圖的搜索結果不全,而且有些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之後用完整關鍵詞搜索,出現結果如下:

結果給出了一個推測位置,猜測是以之心城為關鍵詞給出的。所以從搜索結果來看,高德表現好很多。因為有時候用戶只是知道一個餐廳的名字,但是不知道門店的具體是怎麼樣的,所以信息全面準確會給用戶更多的選擇。更不用說用戶明確知道門店,但是搜索結果中卻沒有,那麼對用戶來說體驗是非常不好的。

接下來繼續看點進地點的情況。

百度地圖:

高德地圖:

對兩款產品展示的信息做了一個對比:

對比發現,在餐廳信息方面,高德多給出的信息是更多的,並且比百度多給出的幾個信息裡,榜單、商家電話都是有用的信息,比如榜單是用戶在選擇一個餐廳時比較在意的信息(當然這裡用戶很可能是已經確定了去這家餐館,但是如果是從推薦入口進去,這個信息就會作用更大),商家電話有助於用戶提前預約或是詢問信息使用。

(這裡還需要做一些解釋,就是在百度地圖搜索「漢堡王 之心城店」的時候,其實會有榜單和商家電話信息,所以應該目前百度地圖的餐廳信息沒有高德全面)

在周邊信息推薦方面,百度推薦信息種類比較多,高德則是只推薦了其他美食。其實帶入用戶的視角考慮,在用戶輸入一家餐廳地址的時候,很可能是已經決定好去這裡吃了,也可能會因為看到評分、評價不好,決定看一下周圍的其他美食。其他的銀行、超市、充電樁的推薦其實也是有道理的,因為有時候去吃飯剛好順便辦點其他的事,或者購買一些物品,所以這個推薦也是合理的。

比較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這裡沒有推薦停車場信息,因為一般去商場吃飯,商場都是有停車場的,並且在百度地圖單獨搜索某個商場,會顯示停車場推薦,所以這裡推薦放一個停車場推薦。

三、總結

從地圖類產品的整體功能來看,其主要思路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

  • 導航。地圖類產品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導航,幫助用戶從一點儘可能快地、安全地到達另一點。這也是用戶最基本地需求。兩款產品其實都在基於現實生活中最真實的交通出行需求做產品設計,比如包含儘可能多的出行方式,為用戶提供最智能優化的出行方案。同時,這其中也在圍繞導航做一些個性化的功能。比如導航設置時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滿足用戶聽覺和視覺的雙重用戶體驗。
  • 相關的內容和服務推薦。這也是地圖類產品基於位置所做的功能,根據用戶輸入的目的地,挖掘具體場景下的需求。比如用戶導航的目的地可能是家和公司,這是最基本的日常通勤場景;周末時候的休閒娛樂,可能去KTV、遊樂園;周末附近的自駕遊場景;長途旅遊場景;日常的購物場景等等。基於這些不同的場景,可以為用戶提供相關的內容和服務。這裡也可以分為通用的和特定場景下的。通用的比如停車場推薦,營業時間、地點介紹信息,附近美食推薦、酒店推薦等等;特定場景下的比如火車站、景點內會有人流量統計,遊玩時會有行程推薦、攻略推薦等等。

除了縱向上場景需求的深挖,其實橫向上也在注意服務閉環的構建。比如在推薦附近美食時,可以直接查看相關的評論以及優惠信息,在高德地圖內還可以直接進行交易,這裡都是儘可能讓用戶在地圖產品內完成完整的流程,而不用中途再打開其它的APP。

當然,在這裡就涉及到大量內容和服務的引入,目前兩款產品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把其他內容服務商的內容集成到地圖產品內,用戶可以直接查看到;二是通過小程序集成,用戶可以自己添加小程序,同時產品在特定場景下會做小程序的推薦。

其實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這兩款地圖產品其實功能層面上來說相差無幾,但是具體使用方面還得看具體的用戶體驗如何。比如說導航,兩款產品均有導航功能,但是哪個導航的路線規劃更精確省時,還得看背後的技術支撐。比如說推薦,誰的推薦更符合用戶偏好也有背後技術的影響。同時在一些細節方面,兩者還是有偏差的,還有後續需要優化迭代的地方。或許,兩款產品的對比可能還需要將他們放在更大的公司生態中進行比較。

百度近些年一直在深耕人工智慧技術,也一直致力於智能汽車方向的研究。地圖產品對於百度不僅僅是為用戶提供出行導航服務,同時地圖也是智能汽車產業的基礎建設,地圖的好壞會影響到之後智能汽車出行的整體效果。當然百度的技術也一直是其產品強有力的支撐,利用AI賦能地圖產品也是百度目前在努力實現的。

對於阿里來說,阿里一直在做交易類的產品,也一直在拓展自己線下的本地生活服務藍圖。地圖類產品有助於支持其本地生活服務,自產自用;另一方面,其他服務累計的數據也可以結合用戶出行數據、基本信息數據結合,來為用戶提供更完整、閉環的服務。

最後根據以上的分析,提出自己的一點小想法。

在本篇文章的目標人群痛點部分有提到,用戶的痛點之一就是希望可以儘快到達目的地。可以看到,目前的產品其實只在駕駛場景做到了實時路況分析和時間預測,但在公共運輸出行部分,儘管給出了出行時間預測,但是這個時間預測沒有給出公共運輸的實時位置和班次(並且這個時間預測不確定是否結合到公共運輸實時位置、班次等信息)。

目前產品只支持班次的實時查詢,並且一些公交的實時位置還是查詢不到的,所以如果可以將用戶的當前位置、公共運輸的實時位置、班次、路況等信息結合起來做智能出行方案的實時推薦,用戶體驗將會大大提升。尤其對於公交出行的用戶來說,在等一輛查詢不到實時位置的公交車,其實這種無感知感是很明顯的。如果用戶實在趕時間,更會產生焦慮的情緒。這一點在之後的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中應該會實現。

 

本文由 @never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競品分析報告:騰訊地圖APP VS 百度地圖 VS 高德地圖
    由圖可知,百度地圖的搜索指數遠高於高德地圖和騰訊地圖,用戶在選擇導航出行app時,更多的是考慮百度地圖。3.2 主要功能對比由上圖3個競品的功能對比分析得出:高德地圖的功能基本上是最全的,百度緊跟其後,騰訊地圖較弱。
  • 高德地圖產品分析報告
    本文是關於高德地圖的產品分析報告,enjoy~目錄:一、市場規模及現狀二、產品功能結構數據來源於:CNNIC: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3)國內地圖應用市場被百度和高德兩個寡頭瓜分:高德和百度地圖活躍人數之和約佔地圖應用活躍人數的
  • 萬字長文解析手機地圖競品: 高德、百度、騰訊
    本文以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三大巨頭產品為分析對象,宏觀上聚焦行業生態與公司戰略,洞察產品功能布局;微觀上著眼於產品內核,對手機地圖產品的數據、用戶、場景、功能、交互、優劣勢進行多方面剖析。最後對中國手機地圖產品的發展趨勢進行初步預測。
  • 百度地圖分析報告:語音交互功能詳析
    本文以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Google地圖與搜狗地圖為分析對象,以百度地圖為核心,進行數據、用戶、功能全方位的競品分析,旨在分析百度地圖的優劣勢與發展方向。手機地圖核心高頻功能為導航、定位、路線規劃,經過O2O、網約車與共享單車等線下業務的協同發展,行業領先者已進入全面升級期,數據採集、大數據應用、語音交互、人工智慧、無人駕駛又為地圖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想像空間。現以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Google地圖與搜狗地圖為分析對象,以百度地圖為核心,進行數據、用戶、功能全方位的競品分析,旨在分析百度地圖的優劣勢與發展方向。
  • 百度地圖APP產品分析報告
    筆者以百度地圖app為分析對象,從產品功能結構圖、用戶調研、優化建議等方面做出深入分析,進而更加全面地了解這款產品。一、地圖app市場規模現狀1.搜索指數運用百度指數,查詢「百度地圖」及「高德地圖」搜索熱度,可看到,百度地圖的整體日均值及移動日均值均在高德地圖的2倍左右,該指數包含新聞資訊搜索,實際用戶數僅供參考。2.
  • 雙雙換帥之後,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徹底走向反方向
    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一先一後「秀肌肉」,讓大眾又回憶起兩者多年來的明爭暗鬥,從2013年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宣布免費開始,兩者就有過多次面對面硬戰,難道,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又要開打了嗎?「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哪個更好用」曾一度佔據各種問答榜的前幾名,大眾既希望從實際上看到兩者的區別,同時也對兩者的競爭關係充滿興趣,實用之餘亦夾雜著八卦之心。
  • 高德地圖VS百度地圖 誰最好用已見分曉
    兩款地圖 App 都對這個場景做了功能上的實現,高德在這功能的落地則要遠遠晚於百度(乃至於我曾經要規劃未來行程就不得不打開不是我主力使用的百度地圖),且高德只會根據你的起點、終點和你所選擇的時間展示一條路線,而百度則會根據這些信息來展示多條線路,就像實時規劃時候一樣。所以即使高德地圖實現了這一功能,某些情況下我可能還是會選擇百度地圖來進行未來行程的規劃和參考。
  • 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都用POI吸引你,不過它到底是什麼?
    移動端用戶視角的 POI 分類對於大多數地圖產品而言,發現周邊 POI,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點擊產品首頁的按鈕發現/附近按鈕進入;另一種是通過頂部的搜索欄,根據搜索提示進入。第一種,當我們打開百度地圖時,在軟體首頁底部,會有一個發現周邊按鈕,點擊即可看到百度為我們提供的周邊數據。(
  • 百度地圖VS高德地圖,哪個才是國慶歸程不堵車的終極選擇?
    隨後我們分別在兩款地圖上搜索梧州蛇園,百度地圖得出的結果是「南蛇山莊」,而高德地圖則無法搜到這一結果,只有另外搜索「南蛇山莊」才能得到答案。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本地人都知道,梧州蛇園在幾年前就已經被撤銷,南蛇山莊正是其替代品。百度地圖就很好捕捉到了這一變化,搜索時直接將新地點替代舊地點。個人猜測,百度糯米外賣在地點更新上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 百度高德搶奪手機地圖市場份額
    百度地圖反超高德  高德副總裁郄建軍近日公開表示,手機地圖將帶出各種各樣的生活服務,以及後向收費、廣告等商業模式,這一市場前景非常巨大。  郄建軍對於未來高德地圖的願景是,以地圖為基礎,疊加各種各樣的第三方的生活服務信息,然後通過高德地圖或者第三方APP提供給用戶。
  • 華為手機中百度高德地圖如何使用北鬥?北鬥能否取代高德百度地圖
    【華為手機高德和百度地圖如何使用北鬥導航?北鬥導航能否取代高德百度地圖?】我們必須先清楚幾個問題:1.北鬥導航系統並非是地圖軟體。我們現在使用的高德或者百度地圖需要通過使用北鬥導航定位系統進行定位。所以,我們打開百度或者高德地圖的時候,手機是如何定位的呢?一般來說,為了確保手機定位的精準度,需要接收機能夠收到更多的導航衛星,畢竟GPS的接受能力實際上在良好情況下,大概能夠接受到12顆衛星,如果環境惡劣可能就是3-4顆;我們的地圖定位的時候,可能會收到更多的衛星定位,多星定位的好處顯而易見,能夠實現更精準的定位。
  • 實測百度地圖and高德地圖哪個更靠譜!
    百度地圖給出了三條線路,推薦線路83公裡,過路費需要30塊錢,但只有9個紅綠燈。    而高德地圖的推薦線路則是82公裡,過路費只需25塊錢,預測時間比百度地圖多出了10分鐘,因為紅綠燈較多,但好在擁堵少。
  • 地圖服務App分析報告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觀點:地圖服務app基本屬於BAT的天下今年5月份地圖服務app總體滲透率達61.5%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雙雄爭霸,高德春節後滲透率躍居第一名並在5月份達到34.9%高德地圖以3184.1萬的DAU均值位列市場第一高德地圖月均日新增用戶數穩步上漲,5月達267.2萬;百度地圖5月則有所回落湖南人民愛高德,上海群眾喜百度超過6成的地圖服務app用戶為男性,69.2%
  • 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導航軟體是如何把全國的道路情況做的那麼詳細...
    對地圖的整體測繪不是很清楚,但我見到過他們測繪的幾種方式。第一他們有專業的測繪車輛。這個是我在2014年簡單的,當時在大街上正走,看到一輛車頂上有儀器,而且車身上寫著百度。然後我就過去跟他們聊天,知道他們屬於百度地圖測繪人員。他們的工作內容就是開著汽車,通過車頂上的儀器,通過汽車中的電腦,實時修改地圖。
  • 多維度對比高德、百度地圖!論導航體驗,誰更人性化?
    而在一眾導航APP中,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受到了多數用戶的歡迎,屬於第一梯隊的導航軟體了。不過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究竟誰更好用,向來是受到不少用戶的爭議。今天我們就從這幾點著手,看看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誰能給我們帶來更便捷的導航體驗。
  • 未來你可能用到的地圖APP,除了百度和高德還有哪些?
    2 市場競爭情況分析 高德地圖 VS 百度地圖,今天你用手機地圖了嗎? 根據易觀千帆2019年1月-7月活躍人數監測數據顯示,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領跑市場,1月份的時候,高德地圖月度活躍人數為38209.7萬人,百度地圖活躍人數為36777.3萬人,但短短半年後,百度活躍人數已經和高德基本持平,雙方都保持在接近4億的水平上。
  • 百度地圖及高德地圖手機導航簡要介紹及HUD投影模式的妙用
    一般都有車載導航,但是有時候我們可能喜歡手機自帶的導航,我們對常用的百度地圖及高德地圖這兩款手機軟體在開車時常用的操作簡單介紹下。為了在手機軟體導航中能達到較高定位精度,請開啟手機GPS。離線地圖下載時請連接家裡的或外面免費的WIFI網絡進行下載,這個耗流量較大。千萬別開著前面介紹的手機熱點就下載離線地圖了,除非您的手機卡不限流量。我們先看下高德的離線地圖,它好像就只有個離線地圖包,不像百度的離線地圖和離線語音要單獨的包分開下載。
  • 應用商店APP排行榜:百度地圖下載量為高德2倍
    縱觀網際網路地圖市場,BAT三家已紛紛邁出跨界合作的步伐,搶佔流量入口。近日傳出滴滴或將收購騰訊地圖的消息,儘管滴滴後來澄清僅為深度合作,但這也意味著滴滴未來將在地圖上做更大文章。同為移動出行平臺的Uber(優步)和神州專車也在此前分別牽手了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
  • 地圖導航APP誰更好?百度、高德、騰訊,我推薦第二個
    目前導航APP主要有三款,高德、百度以及騰訊。三者都有接觸,然而最後我還是選擇了高德APP。百度地圖APP我一開始接觸的便是百度地圖APP,畢竟當年名聲大,用著感覺有保障。尤其是我大三那年,百度運用了實景導航,我第一次無意間使用,給我帶來巨大方便,在一個小巷子裡面,根據實景找到了火車票代售點。
  • 高德和百度又在談讓地圖成為生活服務入口,類似的話怎麼說了十年還...
    但地圖服務還在講著十年前的設想。今年 8 月,高德地圖推出了新的功能「極客地圖」,這個入口現在看起來像資訊網站。但點開比如「中國最美大學」的標題,彈出的不是文章,而是一個個地理位置。高德認為新產品「不僅要解決出行問題,還希望解決生活問題」。高德地圖 8 月份推出的「極客地圖」。打開百度、高德、騰訊等等任何一個地圖服務,你都會看到相似的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