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車裡的高德地圖/百度地圖,跟你手機裡的 App 幾乎是倆東西。
隨著智能座艙的發展,車內前裝的地圖導航功能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最明顯的就是,很多車機都接入了我們非常熟悉的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
不過真正開過這些車,用過這些車載地圖的朋友不難發現,雖然同為高德地圖/百度地圖,但這些前裝導航似乎和手機 App 體驗不太一樣。舉個例子,手機地圖中有個很實用的功能就是複雜路口放大地圖,而在車機上,有的品牌就可以,有的品牌就不可以。所以每個品牌的具體體驗都不一樣,甚至車型之間也有差異。
所以我們不免疑惑:明明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在手機上已經能給到我們幾乎無差異的優秀體驗,為什麼到了車機上就有這麼多差異?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車載地圖」的相關問題。
車機系統接入地圖導航的兩種模式
首先我們要先明確汽車廠商/智能座艙產品開發團隊和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合作的兩種大致方式。
第一種是直接接入公版 SDK,不做任何改動;第二種是接入圖資和引擎,OEM 和圖商共同合作定製開發。
公版 SDK 是一套通用產品,會基於橫屏豎屏做一些簡單的尺寸適配,但肯定不能和車內其他的應用/屏幕/控制器實現交互。這些獨一無二的功能體驗是需要定製的,也是品牌間的差異點。所以我們重點講第二種,主要拿 4 個品牌的產品來舉例:威馬汽車、斑馬系統、小鵬汽車和博泰的擎 Mobile。
囫圇來說,威馬汽車和博泰擎 mobile 接入了百度地圖的引擎和圖資,然後進行定製開發;小鵬汽車和斑馬系統則接入了高德地圖的引擎和圖資,然後進行定製開發。各家定製的功能和方向不太一樣,下面做個詳細的區分。
威馬汽車
威馬汽車在百度地圖核心功能的基礎上,定製了一些上層應用,相當於雙方合作開發。主要體現為以下功能:
1. 將百度地圖與主頁數個圓形 widget 做適配;
2. 根據百度地圖的數據實現儀錶盤上的駕駛輔助可視化;
3. 將百度地圖本身的 TTS 播報優化為威馬汽車自己的 TTS;
4. 將百度地圖的路況數據與 L2 自動駕駛傳感器融合(比如識別紅綠燈等交通標識),作用於車輛行為本身;
5. 將百度地圖的 UI 與車機系統本身的 UI 實現融合。
博泰擎 Mobile
博泰本身有 10 年的地圖研發積累,同時也有地圖雲端能力,所以博泰基於百度地圖的導航引擎,從底層核心算法,到應用交互,再到雲端服務,都可以進行定製和優化。
具體來說:
1. 可以提升查詢性能,優化結果,也就是去年推出的「極速邊說邊搜」;
2. 支持真實 3D 地圖建模;
3. 結合車載傳感器,使導航在丟失衛星信號時,通過博泰的慣導算法實現長時間定位;
4. 博泰地圖和語音的結合很緊密,可以實現多輪地圖功能的語音交互;
5. 博泰地圖整合了很多 CPSP 資源,包括組隊路書、動態充電樁、智能停車場、優惠加油、酒店等,能夠實現查詢、導航、支付的閉環場景。
小鵬汽車
小鵬汽車在高德地圖導航引擎的基礎上,定製了一些增強其電動屬性和智能屬性的功能。
1. 地圖上會顯示小鵬自營/合作/第三方的充電站,用戶隨時能發現新增的網點;
2. 地圖上會顯示小鵬汽車的服務門店;
3. 每次導航規劃時,會顯示到達後的剩餘裡程;
4. 全場景語音將會和地圖進行深度融合;
5. 地圖數據也將和自動駕駛做結合;
6. 靜音/正北模式等功能放到了主頁,針對駕車場景對功能優先級進行了調整。
斑馬 VENUS 系統
按照斑馬的話說,VENUS 系統在高德地圖導航引擎的基礎上,結合車場景完成了系統級的融合,引入了智能巡航的概念。宗旨就是儘可能減少用戶的操作步驟,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點:
1. 以動態的行程卡片形式,根據不同場景預測用戶的目的地;
2. 輕導航模式,簡化固定的播報話術,但會加入緊急突發的路況信息並引導重新規劃;
3. 將地圖與語音進行融合,實現可見即可說,以及部分功能的免喚醒。
4. 道路安全的預警,斑馬會根據車速和駕駛行為,在一些特定危險/易違章路段提前進行特別預警;
5. 地下停車場算路,可以匹配停車場的出入口;
6. 深夜地圖,會結合用戶興趣標註出特別的 POI。
總結來看,無論是接入高德地圖還是百度地圖,地圖導航的核心邏輯(搜索/算路/引導/定位/渲染)是不動的。變動的更多是視覺和交互方面,比如頁面設計/交互邏輯/導航 tts 播報/多屏互動/視覺融合/配色等等。
車機地圖版本
其實要比手機地圖版本滯後 1-3 年
開頭我們提到,可能有用戶會問:我手機上的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特別好用,為什麼車機導航就差點意思?
主要原因是版本問題,車機上的地圖版本,其實要比手機 App 滯後 1-3 年。
一般來說,在雙方合作之初,選擇要上車的版本,就要比當前手機版本落後半年到一年。然後再經歷剛才我們說的那些定製功能開發流程,最後真要落地,根據車廠的研發周期,至少在一年以上。相應的,這些車機地圖版本,就要比我們手機地圖版本至少滯後 1-3 年。
下面我們解釋一下,為什麼說車廠選擇要上車的地圖版本,一般會比當前手機版本落後半年到一年。 主要原因是新版本往往沒有經過長期驗證,而車廠非常看重產品的穩定性。
威馬汽車算是最早一批接入百度地圖 SDK 的車企,也就是在百度地圖的導航引擎基礎上進行定製。
不同版本肯定會影響導航效果,為了給用戶帶來最新最豐富的功能,威馬選擇了最新版本的地圖引擎,並通過與百度大量合作,不斷優化引擎本身功能,對地圖功能做了很多提升。
如今車企比較重視導航能擴展到中控桌面和儀表,看重 CPSP 的功能接入等,比如充電站數據和服務,跟 IOT 設備的聯動,這些都需要基於地圖開發,所以「穩定的地圖版本」對車廠來說非常重要。
所以最新版本一般不是首選,也不是所有硬體都帶的動最新版本的地圖。最新版本往往在穩定性上缺乏驗證,需要依靠不斷優化引擎功能來提升地圖能力,以避免嘗個鮮但走上彎路。
我們的車載地圖會一直更新
既然開發一套車載地圖產品這麼費勁,可能有用戶會擔心,是不是開發完一版,未來就不會像手機 App 一樣更新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地圖會一直更新,只不過不會像手機一樣頻繁更新。
車載地圖的更新分為兩種,一種是地圖數據的更新,這是地圖基礎能力的完善,比如讓路網更豐富;一種是導航引擎的迭代,這是質的變化,比如加入新功能,或者算路的性能優化,更新的檢索邏輯。這些不是車廠能做的,這屬於比較深度的強邏輯的東西。
地圖數據的更新沒什麼影響,導航引擎的迭代會比較麻煩。因為一些新功能的加入,車廠就可能需要重新適配,這會增加工作量和成本。
一般來說,在商業合作之初,版本升級一般是被歸為在既定工作範圍之內。雖然我們手機 App 更新是不收費的,但車機導航的引擎迭代,車廠和地圖供應商之間可能會產生一些研發費用,但圖商也會謹慎考量數額,畢竟版本升級,也會給車廠帶來額外成本,不升級的話,未來雙方合作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工程困擾。
總而言之 ,如果車企本身沒有意外,車載地圖一定會持續迭代。
那麼特斯拉呢?
今年,特斯拉在國內使用的車載地圖由騰訊切換成了百度。雖然體驗有所提升,但仍然和很多車型上搭載的高德地圖車機版、百度地圖車機版有所差距。
這是因為,本質上來說,特斯拉的導航引擎是自研的,百度只是為特斯拉提供底圖展示、實時路況、POI 查詢等地圖數據服務。
深究原因,可能有兩點。
首先,特斯拉有自己的超充網點。它不僅只是簡單的 POI 標註,它還會跟車輛本身的電量/電耗去結合,為用戶規劃最合理的充電路線。這需要定製化更高的算路邏輯,僅靠圖商幾乎無法實現。
其次,圖商有自己的算路邏輯,特斯拉的駕駛輔助也有自己的邏輯,兩者都是很核心的能力,(短期)雙方不太可能實現完美融合。而且這會真正作用到駕駛行為的安全問題上,所以與其去磕完美卻危險的體驗,不如保守一些保證用戶的安全。
結語
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都是國內最高水平的地圖導航。
高德地圖最早做離線地圖,之後發力在線地圖,後來率先突破車載領域,所以它在離線能力、車載適配、車載慣導等方面會有優勢;百度地圖一開始就做手機在線地圖,所以它在在線能力、生態結合、查詢等方面比較有優勢。
無論是怎樣的發家路徑,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從 C 端用戶的體驗來說,兩者的使用差異越來越小,更多是用戶習慣偏好問題。
如今到了前裝車載導航年份,會有更多車企根據自身的品牌調性,車型定位,以及具體的成本和硬體考量,去接入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並定製出獨屬於自己的功能。大概率來說,市面上的車載地圖版本和體驗,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參差不齊的狀態。
總之,隨著智能座艙的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落實到細節,消費者們要拿出當初鑽研燃油車三大件的耐心和勁頭,才能真正了解未來新車裡這些細碎的功能體驗。
本文作者:Bern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