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向來是殘酷的,對於國家和人民來說,都是一場嚴重的災難。從歷史上來看,每一場戰爭的爆發前夕,都是有預兆的,就像地震海嘯來臨時,大自然也會給人類預警。二戰爆發之前,法國也是一片祥和,就在人們還沉浸在安寧的冬天之時,戰爭在一夜之間就爆發了。實際上,戰爭並非沒有預兆的,只是當時的法國人沒有注意到而已。有軍事專家分析了戰爭爆發前的預兆,如果出現以下這四種情況,就說明離戰爭不遠了。
第一就是金融危機。各國之間會發生戰爭,首先會出現的最大衝突就是利益問題,在國內經濟出現問題時,不少國家都喜歡通過對外戰爭,來解決國內的經濟問題。二戰爆發前的30年代美國就經歷了經濟大蕭條;日本在發動二戰之前,國內黃金也一直在外流,經濟嚴重虧損;海灣戰爭前,伊拉克也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因此才選擇侵略科威特。如此看來,經濟問題的確是產生戰爭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就是軍事演習。雖然和平時期各國也經常進行軍事演練,但有時候軍事演練最後也會成為戰爭的導火索。二戰期間,日本就是在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後,制定了軍事計劃,襲擊了美國的珍珠港。諾曼第登陸之時,同樣是在多次的軍事演習後進行的。頻繁的軍事演習也可能是為了給戰爭做準備,或者計劃攻其不備。
第三就是兵力物資的囤積。戰爭對於兵力和物資的消耗是相當大的,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代戰爭中對於物資的消耗也是很大的,像石油、鋼鐵、糧食、黃金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希特勒在發動二戰之前,就提前籌備了大量的物資,還以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為由,召集了大量的青少年進行培訓,使得德軍在短短三月就從20萬人擴大至400萬人。
第四就是媒體輿論攻擊。無論古代戰爭,或現代戰爭,發動之前總要有個名頭。有了正義的頭銜,才能獲得民眾的支持,才能有國際上的同盟願意幫助,也可以站在正義的制高點,對攻擊國家進行抨擊。
戰爭無情,無論各國是因為何種理由發動戰爭,都應當考慮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必須慎之又慎,才可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