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物理現象常用在灌溉上,很多人誤認是連通器原理,其實不是

2021-01-08 子城大毛

大毛今天要說的是一個物理現象,中國人很早就懂得這個原理。

早在在中國古代就有,稱「注子」、「偏提」、「渴烏」或「過山龍」。東漢末年出現了灌溉用的渴烏。它就是應用在灌溉上的物理現象,但很多人誤認是連通器原理,其實不是,你直到嗎?

靠天吃飯的農民,又是如何利用這個原理給山地澆水的呢?(上圖的露天水窖就成了澆地、牲畜等用水的主要來源,而其水源主要靠雨水,積水。)

沒有相應的供水系統,澆地便成了另外一個問題,農民的智慧在這個時候便顯現出來。沒有電用不了水泵,他們就用大自然規律來解決,看到圖中的情景相信很多人已經知道了要幹什麼,那麼你知道其中的物理現象嗎?(先留作思考,看農民是如何利用的)

1、鋪設好水管,接好水管的接頭

2、在水管下遊的一頭需要另外一個人堵住出口

3、上遊一人往水管裡不停注水(如下圖)

4、利用水的流動性把水管裡多餘的空氣讓另一端的人放開排掉

5、等以上流程做完,上遊灌水的人將水管插入水中

6、開始澆地

整個流程完了,但你知道其中的物理現象嗎?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這裡就已經在留言區說出自己的理解,或者看法,需要說明的是,每個地方的人操作方法可以有所不一,但其中的物理現象卻是一致的,那麼究竟是什麼物理現象呢?

其中的物理現象早在上初中的時候,物理課本裡邊已經有涉及到,那就是虹吸原理。它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現象,將開口高的一端置於裝滿液體的大池子中,容器內的液體會持續通過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

很多人對農村人用這個原理不屑一顧,很有可能還有人直接在留言區開始討論這個是虹吸原理還是連接器的原理在爭執,需要注意的是虹吸原理虹吸的實質是因為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而產生,但虹吸原理和連通器的原理卻不是一回事。

聽起來似乎很簡單的物理現象,但要知道,在上一輩的農村人中,上過中學的人並不多,能讓他們一下子說出其中物理原理的,也不多,但是他們就是利用這麼一個小小的一個物理學原理卻讓自己不再用肩挑水,可能農民的智慧是善於發現和利用大自然的一種探索的智慧。

而對於這麼一個物理原理,即便農村人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但是他們卻能運用自如,不得不說,這是農民和古人的智慧。

相關焦點

  • 拿下蓋子是初中物理,蓋上蓋子就是高中物理,什麼原理?
    連通器原理是幾乎所有初中生朋友們都非常感興趣的一個物理原理,因為生活中有很多應用(初中物理課本中有「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餵水器」、U形管、船閘等等),所以理解起來似乎並不難。但是,如果讓同學們觀察我現在說的這個物理實驗,還是有些難度的。
  • 一組圖看清貨船過閘門的工作原理——連通器的應用,太神奇啦!
    人們經常要利用河水灌溉莊稼,又或者用水力推動發電機發電,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在河流上修建攔河大壩,用以提高水位。但是這樣做的弊端是河水就被大壩隔斷且上下遊水位差很大,船舶無法通過。中國三峽大壩這時候就要用到物理學原理——連通器,可以巧妙地解決這個難題。首先來複習下連通器的原理:靜止在連通器內的同種液體,液面總是相平的。
  • 連通器原理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下邊是常見的幾種連通器原理:連通器的原理可用液體壓強來解釋。若在U形玻璃管中裝有同一種液體,在連通器的底部正中設想有一個小液片AB。假如液體是靜止不流動的。左管中之液體對液片AB向右側的壓強,一定等於右管中之液體對液片AB向左側的壓強。
  • 初中物理9.2「液體壓強」知識梳理04:連通器
    歡迎來到【鬍子物理】,讓孩子學習物理不再吃力!液體壓強公式:P=ρhg容器形狀與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力的關係:柱形容器F=G上寬下窄F>G上窄下寬F>G連通器當然這也是有前提的,即:同種液體不流動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連通器液面相平的原因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假設:如果液面的高度不是相平的。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連通器——液體壓強的實際應用
    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連通器——液體壓強的實際應用》,僅供參考!   連通器——液體壓強的實際應用     (1)原理:連通器裡的液體在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2)應用:水壺、鍋爐水位計、水塔、船鬧、下水道的彎管。
  • 來點物理No.15 | 奇妙的虹吸管
    因為h1<h2,所以根據帕斯卡定律p=ρgh,裝置中左管中的液體壓強小於右管的液體壓強,另外,在B點跟C點分別有大氣壓的作用,大氣壓表現為上低下高,但在此處B點與C間高度相對地球的大氣壓計算高度來說,可以忽略兩者間的大氣壓強差值。所以,p1-ρgh1>p2-ρgh2,那麼在A左端的壓強就大於A右端的的壓強,在大氣壓和液體壓強的共同作用下,水朝一個方向移動。
  • 虹吸原理的應用:走進灌溉的科學世界
    花兒生長需要的條件:種子、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土壤,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澆水方式多種多樣,受虹吸現象的啟發,我們想出了一種既節約水、又節約時間、省力的方法,還可以把環境變得乾淨的灌溉方法——滴灌。這種灌溉利用了虹吸的什麼原理?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運用了虹吸的現象?你能說說這些工作的過程嗎?
  • 初中物理壓強自學攻略
    這一探究過程對學生理解壓強的概念非常重要——學生通過這一實驗探究過程可以認識到比較壓力產生的效果不僅要看壓力的大小還要看受力面積的大小,從而得出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來表示壓力產生的效果.由此引出壓強的定義和計算公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關於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是這節課中最能夠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內容.對於培養學生的STS精神是非常有益的.
  • 常用液位計的分類及工作原理
    常用液位計的種類如下:一、磁翻板液位計主要原理磁翻板液位計也稱為磁翻柱液位計,結構主要基於浮力和磁力原理設計生產的帶有磁體的浮子(簡稱磁性浮子)被測介質中的位置受浮力作用影響。三、防爆浮球液位開關主要原理防爆浮球液位開關,也稱為防爆浮球液位控制器。專門為爆炸性環境中使用而設計製造的液位控制儀表,本產品是基於浮力原理和槓桿原理設計的當容器內液位發生變化時,浮球的位置將隨液位的變化而變化,浮球的這種位移將通過槓桿作用於微動開關,進而由微動開關發生開關信號。
  • 中考物理知識點:液體壓強的傳遞和應用
    中考物理知識點:液體壓強的傳遞和應用   一、液體壓強的應用:連通器   1、連通器: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   2、連通器的特點:靜止在連通器內的同種液體,各部分液面總保持相平。
  • 100個中考必考物理知識點
    12.平面鏡成像實驗玻璃板應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遠離平面鏡而去,人在鏡中的像變小(錯,不變) 14.光的折射現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彎折、水底看起來比實際的淺、海市蜃樓、凸透鏡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現象和折射現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 中考物理知識點:液體的壓強
    中考物理知識點:液體的壓強   液體內部的壓強   1、液體內部壓強的產生是因為液體具有重力,同時具有流動性。   連通器   1、連通器:上部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連通器至少有兩個開口,只有一個開口的容器不是連通器。   2、連通器的原理:如果連通器中只裝有一種液體,那麼液體靜止時連通器的各部分中液面總保持相平。
  • 灌溉超聲波流量計平和工作原理廣州順儀
    灌溉超聲波流量計平和工作原理廣州順儀SYLDM-51智能測量系統由一臺流量顯示儀、一臺電磁流速計、一臺超聲波液位計組成的一點流速測量的明渠流量系統。適用於水庫、河流、水利工程、城市供水、汙水處理、農田灌溉、水政水資源等矩形、梯形明渠及涵洞的流量測量。
  • 10個神奇少見的物理現象!全見過的都是物理高手!什麼物理原理?
    物理是一門非常有意思的科學,它研究的是有關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原子學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現象及其蘊涵的規律。牛頓之所以成功,正是由於他所運用的物理思維方法,也就是我們中學物理課本上所總結的科學家們採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 初中物理公式、定理、方法等梳理
    【物理學家及其重要成就】   牛頓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色散實驗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原理槓桿平衡條件   焦耳   焦耳定律功能關係   伽利略   將望遠鏡用於科學研究
  • 人臨死之前為什麼會出現「迴光返照」的現象?原來是這個原理!
    人臨死之前為什麼會出現「迴光返照」的現象?原來是這個原理!
  • 想讓2016中考物理得滿分,150句物理要點須熟記!
    如想獲取更多期末考試相關資訊,歡迎大家關注北京中考微信公眾號「」 中考物理必須知道的150句話,物理老師教學經驗整理,很多同學最容易錯的知識點總結,建議為孩子收藏!.判斷物體運動狀態是否改變的兩種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個改變,或都改變,運動狀態改變②如果物體不是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運動狀態改變 2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23.力的示意圖是簡單的畫法(不用分段) 24.彈簧測力計是根據拉力越大,彈簧的形變量就越大這一原理製成的。
  • 十大物理光學怪現象!都是什麼物理原理?初中生幾乎全懵了!
    中學物理最奇妙的一章內容莫過於光學部分了,初中物理光學部分主要涉及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其中有光的色散和光的散射;高中物理光學部分還包括光的幹涉、光的衍射等。由於光本身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結果當光遇到不均勻介質或者從一種介質到另一種介質時就會出現很多奇特現象。以下十種奇特的光學現象是非常奇怪的物理現象,其中的物理原理大部分初中生無法完全解釋清楚,高中生朋友們應該都能解釋的出來。
  • 狗主淚笑《被誤認成其他動物的狗狗》路人:那不是狸貓嗎
    不過最近推特上一位博美飼主遇到的卻是把它家狗狗誤認成貉(狸)的路人,沒想到推文一出才發現還蠻多狗主都曾有過類似經驗啊......「帶著たろ去散步的時候被不認識的路人問『這不是貉嗎』雖然我假裝沒聽到表情平靜,但其實心裡非常生氣。但因為今天散步中被講了3次於是我冷靜確認了一下發現,非常殘念這隻狗是貉。」「其實這孩子每次散步不只被誤認為貉,還擅自被取什麼銀次、小太郎、豆助、太郎之類公狗的名字讓我很火。
  • 這個物理現象,只有愛吃早飯的科學家才能發現
    不愛吃穀物圈也沒關係,喝可樂或其他碳酸飲料時,你也可能注意過類似的現象:汽水表面的泡沫或是聚成一團,或是貼著杯壁,總之很少有零星的小泡泡獨自遊蕩。其實,不止是穀物圈和泡沫這種密度比水小的物體,那些密度比水大的物體也能產生類似的現象。比如,若你讓幾枚圖釘或曲別針漂在水面,它們靠近時也會相互吸引。但當一枚圖釘與一粒穀物圈相遇,則會相互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