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作為汽車的核心部件,在汽車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發動機也就是「內燃機」,廣義上的內燃機不僅包括往復活塞式內燃機、旋轉活塞式發動機和自由活塞式發動機,也包括旋轉葉輪式的噴氣式發動機,但通常所說的內燃機是指活塞式內燃機。那麼發動機的發明者是誰?怎麼發明的呢?
發動機的設想由來
客觀來說,發動機的發明和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息息相關。1680年,荷蘭科學家霍因斯受到大炮原理的啟發,認為將炮彈的強大力量用來推動其它機械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主意。
他一開始用火藥作燃燒爆炸物,將炮彈改成「活塞」,把炮筒作「汽缸」,並開一個單向閥。在汽缸內注入火藥,點燃火藥後,火藥爆炸燃燒,推動活塞向上運動,並產生動力。爆炸產生的氣壓推開單向閥,排出廢氣。
汽車發動機演化時間表
1859年,法國工程師勒努瓦製造第一臺實際使用過的內燃機,但這還是煤氣機,效率很低。
1876年,德國工程師奧託發明了四衝程內燃機,這是內燃機劃時代的進步。
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首次實驗成功了一臺二衝程試驗性發動機。採用一臺兩衝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
1893年德國人狄賽爾發明柴油機,在1892年取得了把空氣壓進容器並且和煤粉充分混合直至被壓燃而提供動力的機械裝置的發明專利。
1926 年,瑞士人布希提出了廢氣渦輪增壓理論,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能量來驅動壓氣機,給發動機增壓。
1956年,德國人汪克爾發明了轉子式發動機,使發動機轉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1964年,德國NSU公司首次將轉子式發動機安裝在轎車上。
1967 年德國博世公司首次推出由電子計算機控制的汽油噴射系統,開創了電控技術在汽車發動機上應用的歷史。
1978年,日本研究成功混合動力汽車。
1979年,巴西製造出以酒精為燃料的汽車。
1980年,日本研製成功液態氫氣車。在後部裝有保持液態氫低溫和一定壓力的特製貯存罐。該車用85公升的液氫,行駛了400公裡,時速達135公裡。
1980年,美國試製成功了一種鋅氯電池電動汽車。
1980年,西班牙試研製成功一種太陽能汽車。
1984年,澳大利亞工程師沙裡許研製成功了一種OCP發動機。
1985年,澳大利亞彼蘭丁研製出一種安全可靠、啟動靈活、高速而又不冒煙的蒸汽機汽車。
1986年,日本的三洋電氣公司研製成功首輛太陽能電池汽車。
1994年,英國的戴維.伯恩發明了另一種風力汽車,並已投入批量生產。
發動機的結構
發動機的主要部件是汽缸,也是整個汽車的動力源泉。汽缸包括缸體、進氣孔、輸油孔、出氣孔、活塞和火花塞(汽油機)。工作原理是燃料和空氣在發動機內部燃燒,產生能量推動活塞,活塞進而推動汽車。
發動機品牌
全球發動機品牌前五名,分別是帕金斯、康明斯、MTU、UKKMS和卡特。而單就家用車發動機的話,大眾發動機還是相比而言最為穩定的,調教也符合國人需求。日本車的發動機燃油效率高,靜音是出了名的。通用的發動機相對來說油耗偏高。
本期內容就到這裡,我是車talking,咱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