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一線,後備軍答好三道題
——湖北省軍區組織民兵預備役部隊抗洪救災聞思錄
7月5日晚,湖北省軍區200餘名官兵緊急趕赴野芷湖,冒著大雨徹夜加固堤壩。粟 毅攝
寫在前面
入夏以來,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遭遇洪災。面對洪水肆虐,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堅決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全力支援地方防汛救災,一支支部隊緊急奔赴搶險一線。在這支抗洪大軍中,民兵預備役部隊充分發揮寓軍於民的優勢,奮勇爭先、抗擊洪魔。他們作為「民」,身處災區,熟悉情況;作為「兵」,訓練有素,突擊力強。抗洪就是打仗,大災就是大考。在這張以防汛救災為命題的考卷上,後備力量該如何作答?請看來自湖北省軍區的報導。
題目一 洪災襲來,能否拉得出、頂得上?
常備不懈 召之即來
《狼來了》的故事,經常被一些人用來與防汛抗洪進行類比。
湖北是著名的「洪水走廊」,防汛歷來是大事。這幾年,湖北省軍區調整民兵預備役建設布局,在沿江、沿湖地帶劃出重點,布下重兵,投入重器,以防不時之需。
但是,抗洪演練年年抓,「狼來了」年年喊,卻十幾年沒有遇到過真正意義上的大洪災。
這一次,「狼」真的來了。後備力量能不能拉得出、頂得上?上級在看,老百姓也在看。
「獨山湖開局戰」是今年湖北抗洪搶險的第一戰。6月28日,陽新縣連降暴雨,獨山湖水位暴漲,截流港於當日凌晨告急,16公裡長的大堤出現了近30米長的潰口,下遊7萬群眾的生命財產危在旦夕,情況十分危急,陽新縣民兵應急分隊作為第一支搶險力量火速抵達現場。
洪水面前沒有退路,困難再大也要硬著頭皮上。大堤上拉著一幅醒目的標語:「抗洪抗到水低頭,堵口堵到水不流。」在這場惡仗中,很多民兵連續戰鬥20多小時,大部分晝夜沒有合眼。堤壩鬆軟,大型工程機械無法駛入,他們就肩挑手抬,600方塊石、20餘個鋼筋籠、近萬個編織袋幾乎全部填入潰口……有人給他們算了一筆帳:那一夜,每人裝填運送的砂石量至少達到了1噸。
後備力量必須回答的不光是苦累,還有生死。湖北省軍區政委馮曉林說:「和平時期成長起來的民兵,生死考驗一詞似乎非常遙遠。但對於參與搶險救災的他們,卻是必須面對的現實。」
午夜的獨山湖,夜色如墨,遠處不時有閃電划過,官兵們扛著沙袋疾步奔走在狹窄溼滑的堤壩上,3米多深的洪水猶如困獸般不停地撕扯著堤岸的泥土。
凌晨1點,當地傳來噩耗:與民兵們一樣奮戰在搶險一線的陽新縣白沙鎮汪武頸村婦聯主任李蓮,在排險的路上被洪水衝走不幸犧牲。消息傳來,讓不少民兵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
「身處一線,才真實感受到危險的存在。」興國鎮基幹民兵王立俊向記者坦言,說不怕那是假的,但既然當了民兵就要敢於面對,平時訓練搞了那麼多,不就是有朝一日用得上麼?
的確,「狼來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沒有準備。截至發稿,湖北省投入抗洪的民兵預備役力量已達5.6萬,這一數據創造了該省近20年來參與非戰爭軍事行動的人數之最。在大災大難面前,後備力量直面挑戰,敢打必勝,主動到一線去證明自己,他們的表現無疑是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