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蓋房子,大部分都是磚混和框架結構,自然少不了要使用鋼筋。而鋼筋對於房屋的結構安全性,相信不必多說。
經常看到很多網友在網上曬出自建的小別墅,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其中小編發現鋼筋的錯誤施工不在少數,今天小編總結了10個農村自建房常見的鋼筋錯誤做法,自建房的朋友一定要多加注意,儘量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
1、未設置負彎矩筋
在梁、板的支座處、懸挑類的結構構件,都是承受負彎矩的。所以需要在這些地方的上部設置鋼筋來承受負彎矩所帶來的拉力。
如果不設置,那板在梁、牆邊是必定要開裂的。一般設置了雙層雙向鋼筋就可以不用設置板負筋。
2、鋼筋鏽蝕嚴重
嚴格來說,只要鋼筋出現鏽蝕都要進行除鏽處理。
但農村自建房層數較低,面積也不大,自然要求也沒這麼嚴格。但當鋼筋的表面鏽蝕較多成片狀出現,且有剝落的現象,為了不影響鋼筋的握裹力需要進行除鏽處理。
3、雙層鋼筋未設置馬凳筋
馬凳筋一般在圖紙沒有註明,很多農村施工隊由於不了解或是嫌麻煩,在施工時都未設置。
但其實馬凳筋非常重要。在現澆混凝土時,為了防止上層鋼筋被踩下去,馬凳筋能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避免拆模後出現露筋現象。
4、鋼筋使用過量
現在的農村富裕了,很多時候不是鋼筋放少了,而是放得太多了。
超筋使得鋼筋沒有完全發揮它的性能,從而產生「超筋破壞」,不僅浪費錢,建起來的房子也極其危險。
5、框架結構未設拉結筋
大家都知道,框架結構的房屋主要由梁、柱承重,牆體只起到圍護和分隔的作用。
但在地震發生的時候,圍護牆體有可能發生倒塌。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在框架結構的砌體牆裡必須加入拉結鋼筋,加強牆體與承重柱的連接性。
6、箍筋太稀
一般人都認為箍筋起的作用就是固定受力筋和架立筋,用那麼多根本沒必要,實際上,箍筋的作用不僅僅只是用來固定!更重要的是它是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並聯結受力主筋和受壓區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的鋼筋。
一般來說,箍筋間距不宜大於20公分,構造柱兩端在一米範圍內不宜大於10公分。
7、綁紮基礎鋼筋不墊層
澆築一層素混凝土墊層不僅能為綁紮鋼筋時提供一個工作面,起到方便施工的作用,還能保護基礎底板鋼筋,防止鏽蝕。
如果不採用素混凝土墊層在農村也可採用磚墊層,或是加大基礎底鋼筋保護層。
8、鋼筋焊接在同一個截面
設置在同一構件內的焊接接頭應該錯開,不能設置在同一平面上,每個截面接頭鋼筋面積不能大於總面積的50%。
9、磚混結構未設拉結筋
磚混結構的房屋整體性能極差,所以一定要設置構造柱和圈梁一起形成一個「框架」,構造柱還要與馬牙槎、拉結筋一同設置,從而增加房屋的抗震性能。
10、未設置轉角鋼筋
圈梁鋼筋在轉角處應加設轉角鋼筋,從而提高整體剛度和穩定性。
以上就是農村自建房常見的一些錯誤施工,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大家一起討論哦~
關注本號,每天分享農村建房案例,農村別墅圖紙,建房、裝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