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天下事,閒談華夏五千年。大家好我是李師弟。
上一篇我們探究了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神盤古。說到咱們華夏神話中的創世神還有兩位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避開的,那就是女媧和伏羲。有關他們的傳說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但是各位是不是知道女媧和伏羲之間隱藏了一個大秘密讓現代的科學家都出乎意料呢?別急,接下來就隨我一起去看一看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秘密!
我們先來說女媧:她是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有關她的傳說在整個上古神話中都算是很出名的。女媧造人,女媧補天,恐怕沒有人沒聽過。最讓女媧一下子爆紅的就應該是系列遊戲《仙劍奇俠傳》了。在這款國民遊戲中女媧一族的血脈是系列故事發展的關鍵,也是由此開始,國產遊戲更青睞於以本土神話作為背景建立世界觀,各種上古仙魔紛紛在遊戲中亮相。三大著名遊戲IP中《仙劍奇俠傳》裡有女媧和神農,《古劍奇譚》中有太子長琴和應龍,《軒轅劍》不用說了黃帝號軒轅氏嘛。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情,用遊戲平臺展現了華夏傳統文化的內涵之外,也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並不是只有漫威和聖鬥士,我們自己的神話世界一樣豐富精彩。
女媧的父親是燧人氏,燧人氏是誰呢?史稱「燧皇」,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首。他最大的功績就是鑽木取火,教會了我們的祖先怎麼取火怎麼用火,從此不用再過茹毛飲血的日子,改吃燒烤了。更重要的一點是,在原始時代人類的力量是相當弱小的,比人類強的野獸隨時會吃掉人類,想在自然環境中生存繁衍,人類在絕對力量上是沒有優勢的。但是有了火以後,人類就等於一下子有了可以和比自身實力更強的野獸抗衡的武器了,這可是保證人類不被自然淘汰反而發展到今天成為地球主人的關鍵因素啊。所以你說燧人氏的功績大不大?那是整個人類的大救星啊。
相傳,女媧有一天走在山河之間看著到處都是花草鳥獸,可是總有一種寂寞感,覺得缺了點什麼,可到底缺了什麼呢?當她低頭看著河水裡自己的倒影時一下子就明白了!缺的就是像她一樣的生命,於是她就萌生了造人的想法,所以說女媧造的不是人,是寂寞……
她用河邊的黃泥摻著水捏成了和自己一樣的小娃娃,放到地上小娃娃就活了。女媧看著也很開心就給這種生物起名叫「人」,然後繼續又捏了很多男男女女,到最後估計女媧自己也累了,乾脆直接扯了一根藤條挑著泥漿揮動,落下來的泥點全都變成了人。手工製作直接變成量產了那速度一下子就上去了。可是人總是會死的,造人的速度再快女媧也不可能一輩子什麼都不幹就做這一個事情吧?於是女媧又教給人們自己結合創造後代的方法,從此以後華夏一族就世代不絕繁衍生息。
為什麼我們是黃皮膚呢?就是因為女媧最初造人的時候用的是黃泥,而華夏祖先又是用泥土和水創造出來的,所以在我們的民族精神裡人類來自於自然和自然是分不開的,這又符合了我們的民族特質,即讓我們發現女媧造人的能力和手段體現了神的力量,又在細節上有著人類的心理和情感。
這個傳說就變得很合人情事理,我們甚至能從女媧造人的忙碌疲倦中看到我們民族女性身上勤勞偉大的母性這是非常感人的。
關於女媧的另一個傳說:「女媧補天」,女媧為什麼要補天呢?我們上一期說過「盤古死後四肢化成四根擎天柱撐著天」可是後來這四根柱子倒了,導致天塌地陷。
至於柱子為什麼會倒傳說中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共工觸山,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一場大戰,共工怒觸不周山,把不周山撞折了。這不周山就是撐天的柱子,柱子一斷天就塌了,才有了後面的女媧補天。還有一種說法是,共工觸山發生在女媧補天之後,這兩種說法各有依據,但是我更傾向於共工觸山在前。因為不僅是兩個傳說中天地失衡的狀態是一致的,而且共工作為破壞者和女媧的維護者也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點。
女媧和共工就是維護與毀滅的代表,表現的是一種深層次的意義天地之間的秩序是不能毀滅的,是一定要被維護的。從這個角度看有沒有共工這個事件會讓這個神話體系的意蘊有著天壤之別。天塌了怎麼辦呢?於是傳說中記載女媧煉五色神石以補天、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萬靈始得以安居。到了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也引用了這個神話,女媧補天煉的五色神石後來富裕了一塊,這塊石頭轉世化身就成了賈寶玉的通靈寶玉。
當然之前的神話體系中沒有這個說法,這只是曹雪芹的一種創作手段罷了。對於女媧來說她的功績有多大呢?她創造了人,又補好了天,不但給了人類生命還保證了萬物生存的自然條件,這個功績簡直太大了。所以在上古神話中女媧被尊為創世女神,大地之母,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那伏羲是誰呢?他是女媧的哥哥也是三皇之一,相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太極八卦,他又創造了文字。結束了原始人結繩記事的歷史之後,還傳給人們捕魚打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創造了樂曲等等。可以說伏羲是華夏文明的人文初祖,讓華夏文明向前邁出了裡程碑式的一大步。
伏羲和女媧既是兄妹也是夫妻,在世界各國的古代傳說中,兄妹相婚的還不止這一個,日本神話的體系裡諸神的父母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也是兄妹。西方傳說裡亞當的妻子夏娃乾脆就是直接用亞當自己的一根肋骨造的。雖然伏羲和女媧是兄妹相婚,但是他們之後制定了婚禮禁止兄妹通婚,這也反映了原始時期人類從血緣婚走向族外婚的發展進步。
因為伏羲和女媧的這層關係,後世便有了伏羲女媧的兄妹交合圖絹畫,這張千古流傳的絹畫出自唐代,絹畫上伏羲和女媧都是人首蛇身蛇尾交纏,伏羲手中執規,女媧手中執矩。這裡大有講究:規畫圓,象徵著天;矩畫方,象徵著地;天圓地方,一陰一陽。女性為陰,男性為陽,陰與陽合抱為一,象徵著沒有規矩難成方圓。
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化生萬物」為名在《國際社會科學》雜誌的首頁插圖刊登了這幅古畫,一下子震驚了整個世界。讓世界震驚的不是因為絹畫太過玄幻,而是伏羲與女媧互相纏繞的尾部已經超出了神話的維度,尾部的造型和線條,仿佛在暗示人類這就是人類繁衍的關鍵所在。
DNA——生物基本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的雙螺旋形分子結構,別忘了1953年人類才剛剛發現了DNA的結構樣式。而一副伏羲女媧圖竟早在千年前就把它畫了出來,是科學和藝術本就相通呢?還是現實與歷史過於巧合呢?還是說生命本體中一直存在著某種不為人知的聯繫?這似乎又回到了上一期的話題,究竟上古神話中的很多東西僅僅是憑空構想,還是當時的古人的確接觸過某些我們還不了解的尖端知識呢?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一種猜測,古人如果能接觸到這樣的知識,當時的科學文明應該比現在更先進才對。
我想說:接觸是一回事,而在當時的文明發展階段理解和掌握又是一回事。如果你開著飛機穿越到原始時代,在一群原始人面前走下飛機和他們講解飛行原理,他們也不會懂,但是他們能看到你坐著神奇的怪物從天而降。那麼在他們的心裡你只有一個稱謂—神。是啊,也許上古神話裡的各種神仙就是這麼來的也不是不可能啊!
女媧和伏羲奠定了華夏文明的開端,而說起華夏文明的輝煌發展必然繞不開一場上古時期的經典戰爭—涿鹿之戰,在那場戰爭中黃帝、炎帝、蚩尤等響噹噹的人物紛紛出場,用一場不可思議的戰爭影響了古代華夏民族從遠古時代走向文明時代的進程。在下一期中我們將一起回到那個時候探究這場上古戰爭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