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領導層或變動!

2021-01-08 iUniversity

安徽大學始建於1928年,已經有92歲了,它是安徽省唯一的省屬211、「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一直以來,深受安徽省的支持,安徽大學擁有一個安徽省高峰學科(I類),每年的經費投入也是安徽省省屬高校最高的。

近日,據安徽大學、復旦大學官網相關信息顯示以及相關媒體報導,安徽大學擬新增一位常務副校長、黨委副書記,他就是著名的經濟學者陳詩一同志(下圖),現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

陳詩一近照

陳詩一,江蘇人,1970年生人,今年50歲,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學位,中共黨員。他致力於經管學科的研究,研究的主要領域有:

(1)應用計量經濟學模型;

(2)中國的經濟轉型與金融的發展;

(3)風險與效率;

(4)能源與氣候變化方面的經濟學原理;

據悉,安徽大學經濟學院已經有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但是,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該校的應用經濟學僅獲得了B等級,算不上特別出色,安徽大學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由安徽省人民政府與國防工業科技局共建,雖然該校的世界一流學科是工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但是,該校實際上是以人文社科為特色發展的綜合性大學,陳詩一的到來,將對該校經管類的學科發展打下一定的基礎,將給該校經管學科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合肥,一座新一線城市,它的發展也需要經管學科的支撐,合肥市還沒有一所高水平財經大學,安徽財經大學位居蚌埠,暫未獲得博士學位授權,因此,安徽大學在支撐合肥市經管學科人才培養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和責任。

相關焦點

  • 國際航協宣布新的領導層
    民航資源網2020年11月26日消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在第76屆國際航協年會上宣布批准領導層人事變動。·美國捷藍航空公司執行長羅賓·海斯先生(Robin Hayes)接替漢莎航空執行長卡斯滕·斯波爾先生(Carsten Spohr),出任國際航協理事會主席。
  • 省政府批覆同意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安徽開放大學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安徽開放大學,標誌著學校發展全面進入建設服務全民終身學習和技能社會新型高等學校的新階段。更名前的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創建於1979年,作為安徽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骨幹力量,始終堅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社區辦學,辦學系統覆蓋全省城鄉。建校40多年來,累計培養本、專科畢業生57萬餘人,開展各類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550萬餘人次,為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習型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 安徽大學多措並舉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提高站位 層層壓實防控工作責任機制安徽大學第一時間發布《安徽大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工作預案》,成立了以校黨委書記蔡敬民、校長匡光力為組長的安徽大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和領導小組辦公室,先後出臺《關於認真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於認真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日報告工作的通知
  • 成人高校領導層推動混合教改的實施策略研究
    藉助網際網路實施混合教學改革正是轉型的策略選擇之一,而學校領導層的認識與行動對於學校的轉型發展至關重要。該校領導層對其工作高度支持與信任,該副校長的工作推動也代表著學校領導層的集體意志,由於學校其他領導沒有具體參與混合教改的直接推動工作,無法觀察到相關行為,因此,關注該副校長的思想和行動就可以體現出案例校領導層對混合教改工作的思考與推動舉措。
  • 上海交通大學安徽陶鋁新材料研究院揭牌
    上海交通大學安徽陶鋁新材料研究院揭牌 http://www.huaue.com  2017年9月11日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2017年8月4日,安徽省淮北市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及安徽
  • 山東淄博加強公車管理 領導崗位變動禁帶原單位車
    山東淄博加強公車管理 領導崗位變動禁帶原單位車   加強公車使用管理方面,要求領導幹部工作崗位變動後,不準帶走原單位車輛,其工作用車由新任職單位調配使用;不準對外出租、出借公務用車;嚴禁領導幹部擅自駕駛公車,因特殊情況確需領導幹部駕駛公車履行公務的,必須嚴格履行審批手續;嚴禁使用公務用車參與公務活動以外的婚喪喜慶、接送子女上學、旅遊、休閒等私人活動。
  • 領導層「微調」 年輕人帶領海光加速發展——訪北京海光儀器有限...
    海光公司為什麼會對領導層進行調整?原總經理杜江的職位將如何變動?劉海濤與杜江的職位調整主要是基於哪些考慮?未來海光公司在產品、市場等方面將有哪些新的規劃?  帶著這些疑問,儀器信息網編輯近日採訪了海光公司劉海濤總經理、杜江副總經理,市場部經理趙慷全程陪同採訪。
  • 安徽科技學院更名大學進展 官方:距標準還有很大差距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欄目留言諮詢安徽科技學院更名進展:安徽科技學院已經說了好多年改名安徽科技大學了,不知道還能不能實現,又是否有機會早日提上日程,也是一所老牌院校了。
  • 江蘇大學和安徽大學,誰更強
    江蘇大學辦學歷史: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劉坤一、張之洞等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等校續其弦歌,1960年由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分設獨立為鎮江農業機械學院,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982
  • 安徽改名很成功的大學,曾叫國立安徽大學,今成省屬本科高校
    但是大學的教育還是學術能力為中心的,這是大學發展的最主要的部分,也在大學的發展,最突出和關鍵的部分,為我國大學的發展,「改名是正常的,所以改名來一是成功的重點大學,安徽,那是原來是一個無名的大學,改名後是高個子,安慶師範大學,安慶在安徽,一個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安徽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比現在的安慶在經濟上,以前的其他層面,依然是安徽的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城市
  • 安徽大學究竟怎麼樣,想不到吧
    #高校#個人昨天對安徽大學是否滿足「雙一流」評選進行了詳細分析。有人贊同,也有人認為這是在黑安徽大學。雖說安徽大學在全國高校中屬於非常不錯的高校,但是這跟是否成功入選雙一流是兩回事。還有人說:雙一流高校是「之間不出」,究竟會不會有高校退出,本人真不清楚。只知道雙一流是動態的。
  • 愛爾眼科與安徽醫科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中部區域眼科...
    安徽醫科大學黨委書記顧家山、校長曹雲霞、副校長餘永強,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總裁李力、黨委書記張躍文,副總裁、總院長唐仕波,副總裁、眼視光研究所所長楊智寬,副總裁王麗華等領導出席籤約儀式。
  • 安徽理工大學領導關心指導外國留學研究生疫情防控工作
    安徽理工大學領導關心指導外國留學研究生疫情防控工作 2020-02-12 15:00:23   來源:安青網
  • 安徽大學召開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動員大會!
    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1月11日上午,安徽大學在磬苑校區辦公樓召開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動員會。各院系黨委書記、院長,分管教學副院長,教學秘書、各教學部負責人、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及各工作組成員參加了會議。來源:安徽大學
  • 安徽大學擬增一位常務副校長 來自復旦經濟學院
    近日,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發布《公告》:為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進一步擴大民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把幹部選好、選準,按照《高等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現對擬提拔交流擔任安徽大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人選陳詩一同志進行公示:陳詩一,男,漢族,1970年2月生,籍貫、出生地江蘇海安
  • 安徽省內首家巨幕校園電影院線落戶安徽醫科大學
    安徽省內首家巨幕校園電影院線落戶安徽醫科大學 2020-09-10 09:50:30   來源:安青網
  • 安徽大學_院校信息庫_陽光高考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安徽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安徽大學歷史悠久,1928年創建於當時省會安慶市,是安徽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抗戰期間,學校被迫西遷,並一度流散,1946年復校,時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2月遷至蕪湖。
  • 河南大學VS安徽大學,同是雙一流高校,河南大學堪比211!
    河南大學是河南省排名第二的高校,安徽大學是安徽省排名第三的高校。但安徽省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事實上是一所空降的學校,並非安徽省本地培養的學校,屬於外來戶,實力超群。所以安徽省本地培養的學校中,安徽大學排名安徽省內第二。對於兩所同樣是以省名命名的大學,對比一下還是有有比較積極的意義,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促進。1.位置。
  • 江蘇大學VS安徽大學,雙非與211的差距真的不可逾越嗎
    江蘇大學辦學歷史: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劉坤一、張之洞等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等校續其弦歌,1960年由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分設獨立為鎮江農業機械學院,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982
  • 安徽開放大學來了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安徽開放大學,更名後,其隸屬關係、管理體制以及原有的學歷、非學歷教育辦學權等保持不變。據了解,更名前的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創建於1979年,作為安徽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骨幹力量,始終堅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社區辦學,辦學系統覆蓋全省城鄉。建校40多年來,累計培養本、專科畢業生57萬餘人,開展各類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550萬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