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網 2011年,招商銀行與貝恩管理諮詢公司曾聯合發布《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該報告顯示,中國有50萬人投資資產超過千萬。千萬資產級別人士中,有近60%受訪者已經完成投資移民或有相關考慮;億萬級別人士中,近27%已經完成投資移民。
當前,中國經濟穩步
發展,國力日漸增強,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反觀國內,卻有越來越多的本國精英攜帶資產,遠離故土,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為目標,展開了一場場移民之旅。是什麼讓這些倦鳥飛離家園,飛向了另一片綠洲?
第三次移民浪潮
歷史資料顯示,鴉片戰爭後,中國出現了大規模移民遷居海外的現象。據不完全統計,從1840年至1941年的近一百年裡,中國移民遷居海外人數達近1000萬,遍及五大洲。
但1949年伊始,由於歷史和政治等原因,中國對外移民進程中斷,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對外移民之門才再度重啟。
上世紀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兩次移民潮分別以「偷渡出境」和「留學海外」為明顯特點,而新世紀的這次移民大潮,則席捲了富裕階層和知識精英。中國成了財富和知識新貴的重要「出口國」。
新貴與知識精英的集體「逃離」
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如今在世界格局中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之而來的,是一大批市場「弄潮兒」與知識精英們獲得相當可觀的回報,成為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如今這批富人正爭先恐後的奔赴國外,千方百計的獲得一張「綠卡」。
而且,嚴峻的現實表明,不僅僅是富豪的移民傾向日益嚴重,就連國家花費巨額資金培養出的各類技術型人才也都做起了「外國夢」,紛紛選擇各種途徑移民海外。例如,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2010年移民數據報告顯示,本年度技術移民配額由2009年的108100人增加5%至113850個。在所有獲批的技術移民中,專業人士,職業技工和獲批永居的管理層人士為主要組成部分。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面對財富和知識精英不斷流失的現實,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他們會如此熱衷於「外國夢」呢?根據《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方便子女教育,保障財富安全和為未來養老做準備是投資移民首選的三大原因。
此外,海外投資/業務發展的便利,便於到國外旅遊和可以多生子女,稅率較低也是中國移民考慮的重要因素。
同時,在龐大的移民群中,暗藏著一批特殊群體,他們被戲稱為「裸官」。在利用職權之便,助妻子兒女移民海外之後,他們便轉移其巨額腐敗所得,甚至在事敗後藉助妻兒幫忙逃往海外。
陽光背後的陰影
陽光之下,必有陰影。移民國外,並不意味著一切都幸福順利且得到保障。在富有移民者享受著國外光鮮亮麗生活的同時,移民潮中還有更大的一群人在為生存而努力打拼著,「低薪、失業、受到盤剝和排擠」,成為了這群人的註腳。
即使在國外享受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新移民們仍舊面臨著很多的問題,語言,風俗,文化等的巨大鴻溝已出現在新移民面前。
據媒體報導,以西班牙為例,移民二代融入當地社會困難重重。一位在西班牙生活了十幾年的華人女孩(小蕾)介紹,由於父母每天都在餐館忙於自己的生意,根本無暇照顧自己,「不僅在家裡沒人陪伴感覺很孤獨,而在外邊又由於語言溝通問題,和外國小孩很難融入玩到一起,你剛來的時候他們會覺得中國小孩很新鮮,所以都對你很好,表現的很關心,可是這種新鮮感過去後,他們就不願意理你了。」
未來在中國
在移民熱潮持續升溫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中國「海歸」數量不斷增長的現實。來自《錢江晚報》的數據顯示,從2004年底至2010年底,出國留學人數增長了約2.3倍,而回國的人數則增長了約3.2倍。這說明了正在成長的年輕一代對中國未來越來越有信心,將中國視為實現夢想的首選之地。
2011年全球經濟再一次受到重創,各國的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債務危機風口浪尖上的歐洲狼狽不堪,其實體經濟已受到打擊,失業率持續上升,美債危機仍未消除,甚至有越演越烈的傾向。
反觀中國,雖然也受到了全球經濟的消極影響,但實體經濟並未受到太大的波及。在上一輪和本輪的全球經濟危機中,中國都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並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肯定。回到中國,仍然是很多「海歸」未曾改變的決定。更何況,親友相問,故土難離,這裡是他們最初直至永遠的家。(21世紀網 王雪竹 馮展鵬 黃功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