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的成敗得失,只在一念之間。心態不同,人生的境遇便會天差地別。只有修煉一顆淡泊寧靜的心,人生才會風清月明。
二、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何須勞心。
三、不要在一件彆扭的事上糾纏太久。糾纏久了,你會煩,會痛,會厭,會累,會神傷,會心碎。實際上,到最後,你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自己過不去。無論多彆扭,你都要學會抽身而退。
四、我們執著什麼,往往就會被什麼所騙;我們執著誰,常常就會被誰所傷害。所以,我們要學會放下。凡事看淡一些,看開一些,看透一些,不牽掛,不計較,是是非非無所謂。無論失去什麼,都不要失去好心情。把握住自己的心,讓心境清淨,潔白,安靜。——放下不等於放棄,執著不等于堅持。
五、錯過的風景,失去的那些人,等不來的渴望,全都住在緣分的盡頭。何必太執著,該來的自然來,會走的留也留不住。放開執著,隨緣才是最好的活法。
六、放得下,才能更好地拿得起。人生不管是苦惱還是快樂,是舒心還是糾結,都是源於自我心境,大可不必苦苦糾纏,黯然神傷。只要找到正確的方向,人生就不會迷茫。
七、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八、人生,有多少計較,就有多少煩惱;有多少包容,就有多少歡樂。心若貪著,念念維繫;心若淡泊,清新灑脫。
九、人生的幸福,一半要爭,一半要隨。爭,不是與他人,而是與困苦。隨,不是隨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後安。爭,人生少遺憾;隨,知足者常樂。最怕該爭時不爭,該止時不止,總在糾結中痛苦著。隨遇而安,隨緣而止。
十、昨天再好,也走不回去;明天再難,也要抬腳繼續。日子過得是心情;生活要的是質量。要懂得,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十一、有時我們走得太累不一定是因為走得太遠,可能是背負的太多,有時我們活的太累,不一定是因為我們缺的太多,而是我們要得太多,其實幸福不是一個證明題,而是一個滿足感,因此不能用你的生活質量來證明你的幸福指數,但恰好你的滿足感能透露你的幸福感,所以佛陀言:知足為樂,少欲為福。
十二、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善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十三、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輕了多少事。心靈的寬度,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你包容了多少人。做人如山,望萬物,而容萬物。做人似水,能進退,而知進退。
十四、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當然,順其自然。
十五、人生,總有一些得失,一些悲喜,我們無法掌控,無法預判,會驀然而至。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積極應對,調整自己。喜則盡力控制自己,不因喜悅而張揚自己,狂妄不己;悲則竭力克服自己,不因悲痛而喪失自己,痛苦不己。人生的種種,無論得失悲喜,坦然面對,得到,不去否認,失掉,不去迴避,冷靜處理。
十六、心存美好,則無可惱之事;心存善良,則無可恨之人;心若簡單,世間紛擾皆成空。
十七、不是你的,就不要挽留;讓你難受的,就別再將就。若人走情涼,就守心自暖;若聚散難免,便獨享浮世清歡。從前不回頭,往後不將就。這,才是你應該過的人生。
十八、看淡得失人無憂,看破生死自從容。人,因無而有,因有而失,因失而痛,因痛而苦。人總是從無到有就歡欣,從有到無則悲苦。其實,有又何歡?一切擁有都以失去為代價;無又何苦?人生本來一場空。有無之間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後的心態決定苦樂。緣來不拒境去不留,看淡得失,能享幸福。
十九、但凡錯過的或失去的,永遠補不回來,越補越失望。不如接受現實,在內心徹底放下他們,反而能夠得到新的。
二十、總有些事,管你願不願意,它都要發生,你只能接受;總有些東西,管你躲不躲避,它都要來臨,你只能面對。人的一生,總是難免有浮沉。不會永遠如旭日東升,也不會永遠痛苦潦倒。反覆地一浮一沉,對於一個人來說,正是磨練。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驕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著悲觀。
二十一、人的欲望像個無底的黑洞,永遠沒有填滿的一天。一個人即使賺了億萬財富,心被貪慾驅使,就享受不到富足的快樂。——星雲大師《這世界無處不美》
二十二、逆境時抬頭,是一種勇氣和信心;順境時低頭,是一種冷靜和低調。為人要有力爭上遊的勇氣,更要有願意低頭的大氣。
二十三、一切問題,都是時間問題,一切煩惱,都是自尋煩惱。心中無塵,心自安。煩惱由心生。同一樁事,想得少則無憂,想得多是自尋煩惱;同一個問題,看到光明的一面則喜,看到灰暗的一面則憂。人生的苦樂,不在於碰到多少事情,而在於心裡裝著多少事情。
二十四、只有放得下,才能將該拿得起的東西更好地把握住,從而抓住最重要的東西。只有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