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三體》中犀利的20句話,句句充滿哲理,解讀人性直抵人心

2020-11-29 閃閃愛冒險

劉慈欣在一次採訪中曾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三體》那麼火」。

《三體》,2015年,「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的雨果獎獲獎作品,國內最大的科幻IP,擁有無數粉絲。

從美國前總統歐巴馬,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到小米雷軍,馬化騰,周鴻禕等大佬,都是《三體》的忠實粉絲。

歐巴馬曾說「讀完《三體》,我才覺得當一個美國總統也這樣渺小」。在讀完《三體I》後,親自讓政府部門發郵件給劉慈欣催更。

雷軍認為這本書中哲學道理對制定公司三到五年戰略非常有幫助!他曾在公開場合多次談起《三體》,尤其《三體》中的「降維打擊」概念,更是數次提及。

有人認為《三體》與目前的網際網路行業有極大的相似之處,所以「黑暗森林、」「技術爆炸」、「降維打擊」等詞頻繁被網際網路行業出現。

著名作家《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曾這樣評價《三體》:這是一本很不尋常的書,奇妙地混合了科學和哲學思辨,政治和歷史,陰謀論和宇宙學。

很多人說,讀完《三體》,刷新了對科技的認知,對世界的認識,加深了思維的層次和深度。

下面就帶你讀一讀《三體》中經典的20個句子,句句直戳人心,充滿哲理。

1、給時光以生命,給歲月以文明。

2、你的無畏來源於無知。

3、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4、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5、記憶是一條早已乾涸的河流,只在毫無生氣的河床中剩下零落的礫石。

6、一知道在哪兒,世界就變得像一張地圖那麼小了;不知道在哪兒,感覺世界才廣闊。

7、我愛你,與你有何相干?毀滅你,又與你有何相干?

8、空不是無,空是一種存在,你得用空這種存在填滿自己。

9、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10、越透明的東西越神秘,宇宙本身就是透明的,只要目力能及,你想看多遠就看多遠,但越看越神秘。

11、人生的美妙之處在於迷上一樣東西,人生苦短,少做些虛無縹緲的事,夜晚的燈塔一直都在,只是燈亮的時候,你才看見它。

12、如果你不願意,不要給別人以希望。不要給人以希望又打碎它。

13、如果說,有上帝的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如果人類不思考,上帝連發笑都不屑於。

14、沒有什麼能永遠存在,即使是宇宙也有滅亡的那一天,憑什麼人類就覺得自己該永遠存在下去。

15、前進!前進!不擇手段的前進!

16、自以為歷盡滄桑 其實剛蹣跚學步 自以為掌握了競爭的秘密 其實遠沒有競爭的資格。

17、你再快都有比你快的,你再慢也有比你慢的。

18、死亡不是你的敵人,永恆才是。

19、僅靠生存本身是不能保證生存的,發展是生存的最好保障。

20、活著本身就很美妙,如果連這道理都不懂,怎麼去探索更深的東西呢?

《三體》不僅僅因為是一部偉大的科幻巨著,它對人性的揭露和解讀也值得每一位讀者深思。書中有太多直達心底,發人深省,引起共鳴的句子。

所以有人說《三體》它不僅僅是一部科幻小說,它還包含了人類文明史,一國近代史,人類學,社會學,物理學,化學甚至哲學等多個學科,所以它是一部偉大的著作。

《三體》一套三冊,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死神永生》。讀完這套書,你不僅僅會被劉慈欣波瀾壯闊的想像力所震撼,更會給你帶來更深層次的思維震撼。

空間突破三維,常人經驗以外的超驗場景,絕對能讓你展開奇幻而又合理的想像。科幻絕不是玄幻,就是因為它合乎理性,能讓你信服;它有科學支撐,並且支撐三體的不僅是科學,還有哲學。

劉慈欣把我們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想閱讀的小夥伴們,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哦,一起來感受大劉的大千宇宙吧~

相關焦點

  • 劉慈欣在小說《三體》中5句打破常規思維的話,值得我們思考
    筆者在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整理出了5句滿負哲理的話,這幾句話堪稱小說《三體》當中的精髓,不僅意味深長,又令人細思極恐。如下: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人性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它能夠保障我們個人與社會的良好秩序和發展。
  • 劉慈欣《三體》究竟有多偉大?濃縮成這10句話,句句讓人難忘!
    被認為是中國科幻小說最優秀的三位作家之一的韓松,讀了《三體》的第三部《死神永生》後,由此發表感想「我們以前寫的那些東西--至少是絕大多數,但是在《三體》面前,根本就是不值一提」。他自認為劉慈欣已經將我們寫的那些科幻小說超越了。韓松的話雖然說是有些誇張,但是作為一個比較優秀的同行,說出這樣的讚美之詞,可見《三體》這本書的威力所在。
  • 劉慈欣,在《三體》中對人性的揭露,人類的劣根性才是失敗原因
    其實嚴格來說劉慈欣並沒有從根本上否定人性,而是說明了這個問題的存在,記述了一個文明發展的過程,展示了人變成神,從「人性」到達「神性」的過程!三體文明是人類的一面鏡子,一個反面!和人類相比,三體是具有神性的「神」,巧合的是在《三體》作品中三體文明在人類之中多次成為宗教中的「神」,和神相比人性自私而猜忌、墮落而怯懦、懷疑又充滿惡毒。因為人性自私和猜忌,人類自己阻止了自己的流亡,終於招致了整個文明的滅絕。
  • 《三體》漫畫即將上線,劉慈欣這樣說
    儘管有些畫面難以在漫畫中得到展現,但劉慈欣也認為,漫畫是青少年最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如果《三體》作品漫畫化以後,它能把這部科幻作品在青少年中,在更大的範圍內進行傳播。因此,對於即將上線的《三體》漫畫,劉慈欣也是充滿了期待,希望它能夠推動科幻動漫的發展。
  • 《三體》啟示錄:困守還是「北漂」?《三體》中的終極哲理問題
    就像《三體》中人類的命運歸宿一樣,是走還是留?這都是一個終極難題。社會給我們出的難題往往和思想一樣深刻。困守還是「北漂」?今天,小編想以此為題,帶領大家體驗《三體》裡人類面臨的終極哲學難題。一位是來自西方的亞歷山大大帝,統一希臘、佔領埃及、蕩平波斯、直抵印度河,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佔據其三;而另一位是來自東方的成吉思汗,孫中山曾評價「元朝時期幾乎整個歐洲被元朝所佔領,遠比中國最強盛的時期更強大了」。
  • 劉慈欣氣憤的事,正在發生:《三體》被外國女編輯刪減1200處
    在《三體》三部曲的創作過程中,劉慈欣愛把主角設定成女性,她們善良、有智慧、充滿道德,人類有史以來所有推崇的美德都在她們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然而矛盾也就此產生:宇宙的其他文明會跟你講道德嗎?他們會跟你講善良嗎?
  • 文科生與理科生較量:高曉松聊《三體》,遭劉慈欣「打臉」
    在這個節目中,高曉松大談各種話題和知識,直到劉慈欣來做節目。當高曉松和劉慈欣談起《三體》時,卻慘遭原作者打臉,高曉松對《三體》的所有解讀都被劉慈欣一一否定。一個是文藝思維,一個是理工思維,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到底是發生什麼事了呢?
  • 《三體》中的英雄類型與劉慈欣的絕望寓言
    科幻小說是一個天然造就各種極端情境的文類,但像《三體》這樣具有鮮明存在主義意蘊的作品卻不多。我們需要追問的是,劉慈欣為什麼在當下寫出這樣一部作品? 《三體》在當代中國的文化語境中意味著什麼,對我們又有何啟發?
  • 劉慈欣《三體》中寫了那麼多物理學家,為何單單只「黑」了牛頓?
    對於科幻迷們來說,劉慈欣的《三體》肯定是必讀的書單之一,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可謂是中國科幻小說界的巨著。不僅備受讀者與媒體讚譽,還是首部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兩項國際大獎的中國科幻小說。
  • 猜疑鏈透視人性,感恩心保護家園——劉慈欣《三體》讀後感
    簡單的來說就是羅輯手裡握著發射三體文明坐標的發射器按鈕,只要三體敢攻擊,羅輯就將它的坐標發射到宇宙中去,三體文明就會被黑暗森林中的獵人毀滅,但是發射坐標的同時,地球文明的坐標也會被暴露,也會被黑暗森林中獵人毀滅,這是一個同歸於盡的辦法,但是遏制了三體文明的進攻。
  • 郭帆拍流浪地球花6年,三體10年拍不出,改編劉慈欣到底有多難?
    當然,有了這麼多重量級大佬的站樁支持,《三體》自然成了世界級的暢銷書。目前《三體》系列除了中文版,還有25個語種的外語版本,英語版本銷量超過100萬冊,德語版本超過20萬冊,在日本5天加印8次……全球銷量已超過2100萬冊!
  • 劉慈欣《三體》中,對程心的選擇表明民主什麼樣的弊端?左派大劉
    劉慈欣《三體》中,對程心的選擇表明民主什麼樣的弊端?,無論是《流浪地球》還是《三體》等等,大致都能看出,劉慈欣本人對民主,對基層人民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小編在這裡絕對不上綱上線,咱們就事論事的討論討論,在《三體》中,除去科幻的元素,還蘊含了大劉的哪些「心聲」。
  • 繼《三體》後時隔八年,劉慈欣新作重磅首發!
    都說作家靠文字生存,但有一位作家已經不是簡單生存了,在被他「收割」的萬千讀者中,第一大「迷弟」居然是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    歐巴馬公開稱,其在總統任期的最後聖誕假期裡攜帶的四本書裡,有一本是劉慈欣的小說。
  • 劉慈欣《三體》科幻巨作中的宇宙觀
    宇宙是一個狹小的心臟或子宮,這瀰漫的紅光是充滿於其中的半透明的血液,它懸浮於血液中,紅光的閃爍周期是不規則的,像是這心臟或子宮不規則地脈動,他從中感受到了一個以人類的智慧永遠無法理解的怪異、變態的巨大存在。
  • 歐巴馬為什麼會如此崇拜劉慈欣,《三體》中的話說出真相,很經典
    《三體》是劉慈欣的代表作,主要是由三部組成,除了《三體》還有《黑暗森林》,以及《死神永生》,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中後期,主要描述了地球在宇宙將會是怎樣的走向和人類文明的未來。三部曲涉及到了很多的領域,物理、天文等等都有所涉及,而且深入分析了人性,刻畫的淋漓盡致,但依舊將它歸類於科幻小說,它將我國科幻小說帶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還獲得雨果獎這一殊榮。在《三體》中有很經典的15句話,也可以說作是經典語錄。賦予時光生命,給歲月加注文明。你得無所畏懼就是來自於你的無知。
  • 劉慈欣訪談錄(中):《三體》有續集嗎?電影進展如何?
    ▲《三體》劇照。【呆子刀大家訪談提要】《三體》會不會考慮有續集?有什麼寫作計劃?《三體》電影進展如何?有何期待?《三體》中震撼人心的「水滴」靈感是來自哪裡?對劉慈欣產生強烈震撼的一個故事是什麼?劉慈欣如何看待自己的神來之筆?射手和農場主的故事是怎麼來的?既晦澀而又充滿詩意的歌者文明如何理解?
  • 只讀過《三體》還不足以談劉慈欣
    很多非科幻小說迷的讀者對劉慈欣的印象怕只有史詩一般的《三體》,而這兩部有點掛羊頭賣狗肉的作品,卻讓人們發現了這位作家如寶藏一般,有著遠比我們想像中龐大的作品矩陣。電影《流浪地球》是大雜燴?衝著劉慈欣名頭衝進電影院的觀眾,怕是要憤憤不平一下了:《流浪地球》雜糅了劉慈欣多部作品,《流浪地球》只選取原作「為地球裝上發動機,逃離太陽系」的創意點。
  • 《三體》有多好?濃縮成10句話,第一句,後一句深思
    他不假思索地直接回答:「《三體》,以及劉慈欣的幾篇短篇小說」。"這種回答有些出乎意料,但也是意料之中的。畢竟《三體》是中國科幻小說的頂峰,全世界都有粉絲,更值得一提的是劉慈欣,是《三體》的作者,他在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上首次以亞洲獲得雨果最佳小說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只有他一個人把中國科幻小說提高到了世界級水平。
  • 《三體》的世界浩瀚無垠,對人性的描寫卻能「一針見血」
    《三體》是劉慈欣的一部代表作品,也是科幻小說界經典之作。劉慈欣:2015年8月23日,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 。看完《三體》整部書的那一刻,除了震撼,我一時間竟不知道說些什麼。當然,除去那些超讚的情節,我更欣賞小說裡面對人性的描述。
  • 腦洞成為黑洞,《三體》就是奇點——讀劉慈欣小說《三體》
    歷經數十萬年由猿到人的進化,從樹上到陸地,從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再到學會使用工具,產生語言和文字,形成抽象思維,人在與大自然的鬥爭與共生中不斷演化進步。但作為劉慈欣這類科幻作家而言,地球文明只是他小說裡一道不起眼的星光,億萬年遵循固定的運行規律,默守在浩瀚的宇宙深空。 科幻的工具是想像,本質則是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