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三體》中,對程心的選擇表明民主什麼樣的弊端?左派大劉

雖然說左派大劉這樣的稱呼並不是小編首創,而且看起來似乎有點不太公允,但是實話實說,從劉慈欣的所有作品中,無論是《流浪地球》還是《三體》等等,大致都能看出,劉慈欣本人對民主,對基層人民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小編在這裡絕對不上綱上線,咱們就事論事的討論討論,在《三體》中,除去科幻的元素,還蘊含了大劉的哪些「心聲」。

在說三體之前,大家應該還看過劉慈欣的另外一部高分小說《流浪地球》,書中的一個情節非常「耐人尋味」,當多數人面臨危機的時候,人類中少數的精英上層在為拯救人類而拼死戰鬥,但是基層民眾卻麻木不仁,這樣的橋段在整個《三體》中被更加直接露骨的表現出來,甚至到了讓人髮指的地步,無論是對韋德的處刑還是對羅輯的審判,基層的人類似乎從來沒辦法在生存和良善之間做一個正確的選擇。

回歸到《三體》的話題中,當執劍人羅輯即將卸任的時候,程心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去競選,更為重要的是同樣冬眠甦醒來自公元前的六個真正的男人,都不希望程心去參加競選,他們帶著公元前男人應該有的一切品質,剛毅、頑強、兇狠、聰穎等等,他們心知肚明,在那樣恐怖的一個崗位上,人民不可能讓程心以外的人當選,而這恰恰也是三體文明希望的,遺憾的是,人民還是被良善蒙蔽了雙眼,選擇了程心。
結果不用多說,正是人類自己的選擇,鑄成了最後的結局,正如智子所說的那樣:「全人類裡,只有程心一個是無辜的」這句話借智子之口,其實表達的也正是大劉本人的想法。民主在中國的話題性遠遠比《三體》更熱、更重要,但是民主帶來的後果,也許比《三體》的結局更致命更絕望,這恰恰是大劉對歷史的思考,對民主制度的思考。

從讀者的角度去看,我們似乎把所有事情都看很透徹,我們當然知道選擇韋德比選擇程心更好,但是《三體》的魅力正是在此,當我們從書中回到現實中來,我們愕然發現,假如讓自己做出選擇,我們的答案或許也一樣。最近轟轟烈烈的黃馬甲事件,以及川普的政府關門,小編看到的鋪天蓋地的都在說民主多麼好,然後藉機譏諷一個「圈養的豬」。

每次看到這裡,我的心裡就有一股莫名的悲痛,因為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劉在《三體》中為我們描述的種種瘋狂,似乎就在我們身邊,而且始終在我們身邊,這種不理智的思想隨時可以吞噬我們的生活。作為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作家,劉慈欣對民主,對底層人民有更直觀的看法和感受,而且這些看法和感受往往也能讓我們感同身受。

小編不是什麼政治人物,我也只是小老百姓,但是對於《三體》的熱愛以及對書中闡述的關於人性和種種制度的思考,甚至不亞於劉慈欣本人。小編也從一開始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書,到現在看到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仿佛在描述我們的現實,不禁感到一陣陣的毛骨悚然,因為小編知道,即便是把書中的故事放到現實裡去,我們的結局一樣不會有任何變化。這樣想起來,似乎《三體》不是一本科幻小說,而是一本現實主義作品。

與其說對程心的選擇是民主的弊病,倒不如說民主這種制度本事就代表人性的弊病,我們總是不願意讓看起來邪惡的人執掌我們的生死,我們也不願意讓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更不會為了生存而放棄人類的道德底線,除非真的面臨生死考驗。正是這些存留在我們思想裡,我們基因裡不可能抹去的東西,註定了我們這個物種不可能在「偽善」與「邪惡」之間做出正確選擇。也許有一天我們註定會面對這樣的選擇,也許也會面對這樣的結局。只是到那個時候,不知道我們是否能夠看透,民主的本質或許是那麼的虛偽和無知。

小編今天的討論就到此為止,因為篇幅有限,加上課題有限,所以不能講太多,但是我覺得,每一個看過《三體》的,對於這個話題,內心都有說不完的話,大家在評論區完全可以暢所欲言,因為那是你們的「民主」。讓我們在那裡相見吧,小夥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