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認為外星人只是一個科幻的話題,但事實上,這件事是十分現實的,甚至比我們正在經歷的疫情更現實。外星人問題的特點就是其不確定性和突然性,也許人類在以後的一萬年也不會遇到外星人,也許它們在明天就會出現。」
近日,日本《每日新聞》網站刊登了劉慈欣老師的《新冠疫情與外星人》談到了外星人和疫情的關聯,他認為,對於人類來說,新冠疫情和外星人一樣,都是人類世界所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重大意外事件。
社會發展不是直線型發展的,很多事情不可預測
大劉認為從黑死病到兩次世界大戰,歷史的走向總是被這些意外所改變。而承平日久的人們漸漸養成了對未來的一種直線思維方式,這是很危險的。
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是曲折發展。某個技術的突然爆發可能導致社會躍遷式發展,而某個突然的災難的降臨,也可能造成人類社會的倒退或者直接滅亡。
疫情的全球流行正是一個例子,病毒的出現使得全球經濟陷入停滯或者倒退。如果是更大的災難,比如致死率更高的病毒或者核戰爭,那麼全球經濟倒退幾十年,甚至重回農業時代也並不是沒有可能。
享受太久和平的人類,相信未來還跟以前一樣和平安詳,所以最開始竟然把新冠病毒輕視為某種流感病毒,結果新冠病毒絲毫沒有任何鳴金收兵的跡象,反而愈演愈烈,每天以新增20萬的速度持續擴展。
而《三體》中也曾出現這樣的情況,執劍人羅輯依靠建立威懾體系成功阻止三體文明對地球的入侵,而依靠威懾體系得到和平的人類開始享受和平帶來的一切美好,沒過多久,人類就忘記了三體的威脅,也不再感謝羅輯,因為一旦按下威懾開關,地球就會和三體文明一起毀滅,這難道不是拿全人類的生命開玩笑嗎?曾經被當作「救世主」的羅輯被送上法庭接受審判。
被取而代之的是符合當時人類所有美好價值觀的「聖母」程心,沒想到的程心,最後被選為執劍人的程心在面對三體攻擊時,竟然放棄使用威懾,導致地球文明被滅,自己坐飛船逃跑。多麼可笑。
看看二次世界大戰後現在誰還感謝帶領團隊發明核彈的奧本海默?
看看誰感謝中國為世界抵擋了新冠病毒的第一波肆虐?不說感謝,西方世界甚至要中國割地賠款。
和平久了,人們相信僅僅依靠自由、民主這些美好的價值觀就能拯救世界,然而現實是歐美國家表現出了種種手足無措的荒唐舉動。拒絕戴口罩、拒絕居家隔離,美其名曰為了自由。
外星人並非科幻話題
大劉說,也許人類以後的一萬年也不會遇到外星人,也許它們就在明天就出現。即使外星人以常規動力的宇宙飛船航行,速度為光速的百分之一,那麼以人類的現有觀測技術,當外星飛船到達小行星帶附近,才能確定這是一個非自然的物體,而這個時候,外星飛船到達地球只需要40個小時左右。留給人類的反應時間遠低於新冠病毒。
到時候人類又該怎麼應對呢?依據現有的國際政治框架,人類根本不可能短時間達成一致。不需要外星人真的到達地球,只需要表明自己要佔領地球,就足以導致人類社會崩潰。
人類曾認為面對共同的災難會讓人類團結一致,新冠疫情表明這一切只是美好的願望。
《三體》中,三體人的艦隊還沒來到地球之前,地球已經開始內戰了,投降三體人的一部分人類在地球組建三體組織暗暗接應三體人。而想反抗的一部分人類內部也出現了諸多分歧,如果最後不是羅輯建立威懾體系,在三體人未來之前就已分崩離析。
試想一下,如今的地球面對三體人,又將是怎麼樣的一副局面?
大劉的並不是要危言聳聽,而是要提醒我們要避免對未來的直線型思維,預測未來重大意外事件是十分困難的,這方面,科幻小說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進行思維實驗,把各種可能性排列出來,雖然不能對所有的可能性做出實際的準備,但是至少在心理上和思想上有所應對。
《三體》是大劉最優秀的科幻小說,曾經獲得科幻界的「諾貝爾獎」——雨果獎,它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具想像力的思維方式,把人類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所展現出來的人性,刻畫地淋漓盡致。如果讀過《三體》就不會驚訝於今天人類面對新冠疫情的糟糕表現。
《三體》在中國、日本、歐美都很流行。小說共有三部,一共80餘萬字,這80萬字裡,涵蓋了時間與空間,有近百個幻想創意。這些幻想創意有自然科學的,也有社會科學的。這些創意,從科學嚴謹性上來說,大都能經得起推敲。
從創意的精彩程度來看,一多半能讓人拍案叫絕。只要寫過科幻小說的都知道,有時候一個創意就是一篇小說。他的這些創意,節約點用,能夠寫50本小說,但他就這麼任性的都灑了出來。
這份奢侈讓所有科幻迷都臣服。所以,從信息密度的角度來說,三體信息量極大,幾乎每一頁都會顛覆我們的認知。我們只能用驚豔來形容它。
所以,建議讀過《三體》的可以再讀一遍,沒有讀過的可以買來看,經典千萬不要錯過。現在這套《三體》全三冊僅售69元,平均每冊23元,一頓飯的錢,就可以奢侈地享受大劉的創意,十分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