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慈欣:新冠快速傳播與外星人降臨有相似之處
劉慈欣:世界性的重大的意外事件其實是一個常態,它們在歷史上不斷出現,從黑死病到兩次世界大戰,歷史的走向不斷被這些意外所改變,有些意外事件也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端。與此相比,我們所經歷的平穩發展而沒有重大意外的這三十年,反而是一個例外。
-
霍金想法和劉慈欣不謀而合,人類應避免接觸外星人,不要與其溝通
2018年3月14日,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逝世,但是他至死都沒有見到中國的劉慈欣,也沒有看過《三體》。霍金的一生對外星人也很有研究,他對人類積極尋找外星文明的戰略持反對態度。他曾說過:「如果外星人來拜訪我們,結果將和哥倫布登陸美洲一樣,造成不可估計的後果。」霍金認為,人類應該近其可能的避免接觸外星人,而不是試圖尋找宇宙中的生命並與其溝通。
-
扒一扒中外古書中的「外星人」,看看它們有何相似之處?
不過,「外星人」和UFO事件並非現代社會的專利,古今中外的古書中都記載著很多類似事件,筆者簡單舉幾個例子,看看這些記載中有何相似之處。該書卷一《唐堯》篇有一段記述:「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貫月查,亦為桂星查。羽人棲息其上。虞夏之季,無復記其出沒,遊海之人,猶傳其神偉也。」「查」字古代指水中的浮木或船。
-
劉慈欣的「黑暗森林」理論並無特別之處
中國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在他的著作《三體》裡提出了一個「黑暗森林」理論,這理論也是整部作品的核心思想。該理論說的是,宇宙中有很多互相不了解和不信任的文明種族,誰都怕暴露自己,一旦被暴露就意味著被獵殺。所有的文明要麼是獵物,要麼是獵人,或者兩者都是,小心翼翼的潛行在宇宙這座黑暗的大森林裡。
-
新冠疫情與外星人
剛剛看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新冠疫情與外星人》。作者是有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之稱的劉慈欣。劉慈欣說「這兩件事有某些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人類世界所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重大意外事件。」「新冠疫情提醒我們要避免對未來的直線思維,但預測未來重大意外事件是十分困難的,在這方面,科幻小說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思維方式。」 我將其摘在這裡,希望聽聽或許是來自外星人的聲音。
-
日本網站刊劉慈欣文章:外星人也許明天突然出現
「人們都認為外星人只是一個科幻的話題,但事實上,這件事是十分現實的,甚至比我們正在經歷的疫情更現實。外星人問題的特點就是其不確定性和突然性,也許人類在以後的一萬年也不會遇到外星人,也許它們在明天就會出現。」
-
劉慈欣:新冠疫情和外星人有關嗎?
作者| 劉慈欣請原諒我用了這麼一個俗不可耐的題目,這裡並不是想說新冠病毒>是外星人帶來的,而是認為疫情的突然傳播與外星人的可能降臨,這兩件事有某些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人類世界所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重大意外事件。
-
劉慈欣的《三體》,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兩者誰才是預言帝?
劉慈欣的《三體》,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兩者誰才是預言帝?阿西莫夫相信每一個熱愛科幻文學的小夥伴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現實是過去的科幻,科幻是未來的現實」。一本優秀的科幻作品想要區分它和玄幻文學的區別,在於兩點,第一是文章中的科技元素有多少。第二是文章描述的故事會有很大的概率發生。科幻文學的價值是根植於技術與現實而對未來的大膽預測,這正是科幻文學區別於玄幻文學的關鍵所在,那麼作為科幻文學中鼎鼎大名的兩個代表作,《三體》與《銀河帝國》誰才是預言帝呢?
-
「美國科技引領世界,是否有外星人助力?」劉慈欣的回答亮了
劉慈欣對外星人的「期盼」在一次《魯豫有約》的訪談中,一個理科高材生向劉慈欣提出問題說:「曾經有個黑暗觀點表示美國之所以能帶領人類,在科技上能創造這麼多成就和爆炸,是不是從外星人那裡獲取的科技,您覺得這是有可能的嗎?」
-
不愧是科幻文學領軍人物,劉慈欣《瘋狂的外星人》後又有新作改編
科幻題材的作品一直都是國產影視作品的一處軟肋,很多人都對歐美科幻作品情有獨鍾,天馬行空的劇情故事,逼真震撼的畫面,讓影迷感覺到國產科幻電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直到一部《流浪地球》徹底改變了很多影迷的看法,原來國產科幻影片也可以這麼過癮,原著作者劉慈欣也成為科幻電影的新希望,這一我們就來聊聊他即將改編成戲的幾部作品。
-
不確定性及突然性-新冠疫情與外星人
# 轉三體作者大劉 大劉通過文章談了一點自己對新冠疫情的所思所想,他認為「這兩件事有某些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人類世界所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重大意外事件。」「新冠疫情提醒我們要避免對未來的直線思維,但預測未來重大意外事件是十分困難的,在這方面,科幻小說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思維方式」。
-
人類找到外星人會怎樣?劉慈欣的《三體》早已預言了人類殘酷命運
關於人類應不應該繼續尋找外星人,劉慈欣在其科幻代表作,獲得有著「科幻界諾貝爾「之稱的雨果獎的《三體》中給出的設想要更加冰冷和殘酷,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暗森林"法則。劉慈欣認為,外星人就是映射人類的一面鏡子。」猜疑、戰爭、搶奪資源 」在人類歷史上從來就沒有中斷過。劉慈欣曾經在多年前預言,不久的將來,人類將會面臨一場「超級災難」,卻被當作無稽之談。但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狠狠打了那些質疑他的人的臉。
-
科學家:相似之處眾多
人與人之間的長相不同,當然大腦也不相同,人的生命之源除了心臟之外,大腦是一個最終的神經中樞!科學家也發現人腦和宇宙有很多相似之處!人類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體,其實宇宙也是一樣,而宇宙甚至比人類更加高級,遠遠超過外星文明的水平;比起整個宇宙我們人類也可被稱為「無名小卒」,而宇宙就是一個十分強大的領導,又或是宇宙是一個類似於人腦的神經中樞!
-
《流浪地球》結尾處彩蛋無人能懂,作者劉慈欣卻早已埋下伏筆
寧浩《瘋狂的外星人》都從裡面獲取靈感,作者本人還首次出鏡推薦。什麼書這麼驚豔?在電影《流浪地球》的結尾有一群人喊:「還我陽光」,很多人覺得莫名其妙。其實,這是隱藏在原著中一條非常重要的情節線。這也是《流浪地球》中後半部的開篇:叛亂。
-
餛飩和抄手有什麼區別?它們有什麼不同之處,又有何相似之處呢?
不知大家平時有沒有吃到過餛飩和抄手呢?知不知道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或許很多人會說:吃了以後感覺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差距,並不清楚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而有些人會說:其實餛飩和抄手之間的差距很大,無論是製作工藝還是餡料都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
在15億光年處,科學家發現重複6次的星球信號,劉慈欣:不要回應
在15億光年處,科學家發現重複6次的星球信號,劉慈欣:不要回應從50年代開始,人類就嘗試搜索地外文明,人類為什麼放著好好的生活不過,非要去搜索地外文明呢?而這些疑惑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裡面體現出來,裡面有很多超乎常人理解的科幻概念,其創意很超前,就連美國總統歐巴馬看了都催更。
-
劉慈欣談尋找外星人:不能停止 但不能暴露地球位置
劉慈欣。中新網記者 李卿 攝 中新網9月16日電 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所作的《三體》,近日獲得了被稱為科幻文學諾貝爾的雨果獎。劉慈欣近日作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時談及「外星人話題」,他表示,探索外星文明的腳步不能停止,但應該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不主動暴露我們的位置。
-
1977年,美國給外星人寫了封信,劉慈欣:快別洩露地球坐標了
真的有外星人給我們回應嗎?以上種種,以及其他的宇宙相關問題,有一位勇士,已經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幫我們探索了幾十年,並將繼續探索下去。行星這樣整齊的隊列,每176年才有一次。錯過了這次,天理難容。如果真的有外星人收到信號並回信,那就要靠我們未來的科學家——下一代或N代的孩子們,來繼續探索了。經過了達5年的規劃,通過無數次數學計算,動用了至少65000個配件,終於使旅行者號成功升空。
-
只讀過《三體》還不足以談劉慈欣
春節檔期,《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兩部科幻題材電影火爆熒幕。巧的是,這兩部作品都聲稱改編自雨果獎獲獎者劉慈欣的短篇作品(雖然看過原作的讀者都表示差距非一般大,尤其是《瘋狂的外星人》完全沒有原作《鄉村教師》的影子)。隨著中國科幻電影的啟程,劉慈欣的名字也再次讓人們逸興遄飛。票房成績亦讓他接棒劉震雲、嚴歌苓,成為中國內地最成功的影視作品改編作家。
-
末世背景的電影,其實都有幾個相似之處
是毀天滅地的自然災害,面目猙獰的怪獸,來勢洶洶的致命病毒,還是打算將地球據為己有的外星人?其實,上述幾種末世電影看似相差甚遠,但卻有很多相似之處。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這些電影的常用套路吧。感官剝奪 刺激再升級近幾年的末世電影中似乎出現了一陣「感官剝奪」的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