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拜讀了一遍劉慈欣的小說《三體》,在感嘆大劉構思之精妙,想像之瑰麗同時,對程心這個角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和很多讀者一樣,我在看第一遍的時候,也非常討厭這個這角色。大家都認為,羅輯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太陽系,而程心又憑一己之力,讓所有努力付諸東流。可以說程心就是我們常說的那種豬隊友了。
程心剛出場的時候,定位是一個高學歷,高顏值的女神。不僅擁有航天專業的博士學位,還進入了行星防禦理事會戰略情報局。甚至還有雲天明這條忠實小奶狗送星星,可謂一出來就是人生巔峰。本以為這會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人物,但不按套路出牌的大劉,不僅讓她成為了白蓮花,還帶了一隻聖母專用鈦合金不鏽鋼表。從此她聖光護體,萬毒不侵。韋德的手槍殺不死,發瘋的人群殺不死,二向箔殺不死,就連宇宙毀滅了,她還有可能死不了。第三部裡所謂的死神永生,說的就是她了!
但其實冷靜下來想想,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程心所做的大多數決定,幾乎就是一個普通人的正常選擇,符合普世價值觀和人類的道德取向。
第一次的錯誤決定,是沒有阻止送出雲天明的大腦。其實很容易看出,程心在整個作品中沒有表現出很多私人感情,她的愛與善,總是站在一種集體的高度,輻射出很大的範圍。她心繫地球,心繫人類文明,儘管雲天明很愛她,但是他對雲天明的愛是普通的。普通到就像對每個同學的關心。站在整個人類文明的角度下來看,雲天明好死不如賴活著,還能對整個人類文明做出一點貢獻。如果拋開雲天明對程心的愛,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絕症患者。本來也是一個將死之人,能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對人類文明做出貢獻,看起來也無可厚非的。可惜的是,大腦在宇宙中漂泊過於孤獨恐怖,對雲天明來說,我願意為你拯救世界,但你卻為了世界放棄了拯救我。實在太扎心了,這就是印證了大劉曾經說過的話:每一件看起來邪惡的事,到了科幻小說中都很有可能是正義的行為。

第二次是成為執劍人。這次程心確實是背了人類史上最大的鍋。那個時代的人類社會太過安定和諧,程心成為執劍人是民心所向,而維德的形象又太過陰險毒辣。這個時候換誰民眾可能都不答應,只有程心這個形象符合他們的預期。程心雖然缺乏自知之明,但是在這裡是第一次犯大錯誤,還算是情有可原。
第三次是否決了曲率飛船的開發。這次真的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明明自己已經做出了一次錯誤的決定,也不想想這一次決定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她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放棄做決定。但是也不得不說這裡的劇情有點問題,維德完全可以不按程序來行動,非要讓程心來做這種決定,這本身很不像他的風格。不過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犧牲現有的一群人去換一種無法估測的未來,大多數人的選擇也會和程心一樣。
第四次是把一條魚留在了小宇宙裡。我很詫異的是,作為一個擁有博士學位的科學家,你難道不明白公式和定理的嚴謹性嗎?十幾年的書都白念了,已經在宇宙尺度上了,你還拖泥帶水,心存這麼多僥倖想法。難道就真的不怕因為那條魚而導致宇宙徹底毀滅嗎?真的是恨鐵不成鋼啊。唉,不過如果把程心看作一個普通人,這種僥倖心理也很正常。更何況她總是這麼感性,行為裡總是體現了愛的光輝和人性的道德。但很多以愛的名義作出的選擇,往往最後都會以恨的後果作為結束。如果死去的地球人知道了程心的所作所為,他們會愛還是恨?毫無疑問只會是後者。
總結來說,程心的問題在於不知反省、毫無自知之明、泛濫的愛與責任和危難時刻心安理得地獨善其身。但從劉慈欣的自述中看的出來,程心的存在只是為了隱喻和反思人類的泛道德化。性格單一和不知反省的程心,只是充當一個代表和符號的作用,是人類在危機面前不思反省的形象象徵。所以看三體的時候不必帶入正常小說中對人物角色的判斷和看法。被阿瑟克拉克的影響,劉慈欣筆下的人物並不複雜,往往只是起到一個推進劇情的作用。讀者也不必辱罵這樣一個角色,也更無需去討厭她。她只是一個虛擬形象,畢竟地球現在不屬於三體,宇宙也沒有因為她而毀滅。
不知道大家是否贊成這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