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啟示錄:困守還是「北漂」?《三體》中的終極哲理問題

2020-12-05 宅男品文化

「北漂」還是「葉落歸根」?

根據網上資料統計,2016年北漂尋夢的候鳥人群達到800多萬,網友調侃「北京是外地人的北京」,白巖松也不由得在某次新聞節目中發出一聲長嘆,大意是「一到春節北京就空了!」

北漂是一種中國人特有的社會現象,背後反映的是千萬青年男女逐夢拼搏的一腔熱血。為了想像中美好的未來,他們忍痛離開年邁的父母和柔弱的孩童,忍受著沙塵暴與灼心烈日,忍受著與其他十多號同樣心懷憧憬的背井離鄉者同擠一狹小破屋的憋屈——就這樣一二十年過去了,最後他們發現自己依然是個局外人,而自己和故鄉正在老去。往往到了最後,疲倦的他們還是選擇了傳承幾千年文化的「葉落歸根」。

「北漂」與「葉落歸根」,是如此的矛盾,讓人不得不唏噓感嘆。就像《三體》中人類的命運歸宿一樣,是走還是留?這都是一個終極難題。

社會給我們出的難題往往和思想一樣深刻。困守還是「北漂」?今天,小編想以此為題,帶領大家體驗《三體》裡人類面臨的終極哲學難題。

亞歷山大、成吉思汗、清王朝

小編歷史學得不好,在小編的印象中卻依然記得有兩位成功的帝王,開疆拓土徵服了半個地球。

一位是來自西方的亞歷山大大帝,統一希臘、佔領埃及、蕩平波斯、直抵印度河,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佔據其三;而另一位是來自東方的成吉思汗,孫中山曾評價「元朝時期幾乎整個歐洲被元朝所佔領,遠比中國最強盛的時期更強大了」。

而與他們的瘋狂擴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清王朝的末期,當歐洲列強掀起工業革命的時候,清王朝卻拖著病入膏肓的軀體,實施了閉關鎖國戰略,最終敲響了喪權辱國行將就木的喪鐘。

在《三體》中同樣如此,面臨強大的敵人,人類脆弱的神經分裂成兩種人格。一種是狂妄自大,在地球星際艦隊迅速崛起達到頂巔峰的時候尤為其甚:在他們看來,由兩千艘星艦組成的陣列完全可以輕易踏平全宇宙。在「青銅時代」號被騙返時,地球軍隊指揮官給的理由就是「我們將在有生之年徵服三體世界,並為人類開闢第二個太陽系。」 (此處請參考小編的往期文章《《三體》解讀:智商感人,地球世界騙返的藉口如此拙劣竟也成功了》)

與之相反,在強敵面前,人類脆弱的神經下形成的另一種人格則是固步自封。人類明明可以發展非工質推進飛船的,然而卻自欺欺人的將所有資源投入到工質飛行器的研發中。簡直和清朝末年一模一樣,要不是章北海刺殺了三名科學權威,人類估計就只能坐以待斃了。

蝗蟲、人類、癌細胞病毒

在《三體》系列中多次提到高層文明將底層文明視為卑微的蟲子。在三體文明眼中地球人類是卑微的蟲子,然而在更高層次的文明眼中三體人也只不過是比地球人稍好一點的蟲子……

蟲子就是懦弱卑微的代名詞,然而在《三體》的結尾中卻揭示了蟲子的另一種特性:那就是生命力頑強,不會向任何困難挫折屈服。

如果我們再深入思考下去,就會得出一個更加讓人細思極恐的結論。蟲子不光只是生命力頑強,他們還會到處漂泊到處破壞。蟲子不會困守在一處,當這一片的麥田被吃光之後,他們會鋪天蓋地的遷往第一塊綠油油的麥田,和亞歷山大、成吉思汗大帝攻城掠地一樣,不停消耗宇宙的資源——有科學家形象的把這一種現象比作「癌變」,人類就是「癌細胞病毒」,如果地球就是一個正常的細胞,在消耗完地球的資源後人類必將移步其他星球,去繼續感染另一個細胞。

小編認為宇宙必定有一種自我清理病毒的手段,否者無法解釋為什麼現今為止人類依然是已知宇宙中最孤單的生命體,為什麼沒有發現地外生命?因為他們都被清理掉了——《三體》中的歌者,就是幹這行的。

地球、宇宙

寫到最後又回到了開始,我們最終還是得面臨著一個難題:困守還是「北漂」?人類到底該待在地球還是該放眼宇宙?

霍金善意提醒我們:地球之外必定會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人類必須考慮向宇宙擴張建立地外文明。然而還是這個人,同時卻又警告人類不能與外星生命溝通,恐將導致災難。

一方面,人類正在積極地保護、改善地球的環境,而另一方面卻在計劃建立月球和火星人類基地。人性中最大的缺陷是永遠不會滿足,「吃著碗裡看著鍋裡」就是我們正在幹的事。

《三體》中,在章北海、褚巖等一批人類先驅者的帶領下,人類邁出了擁抱太空的第一步。然而,最後人類還不是一樣選擇在類地行星定居,並建立了6個「人類世界」?

數百年前,羅輯和章北海在不同平行世界裡,人生交錯而過;數百年後,他們一個帶著人類的生命火種擁抱宇宙,而另一個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也選擇困守在地球。(此處請參考小編往期文章《永世不能相見:「劉電工」的「詛咒」應驗了兩個救世主的人生軌跡》)

困守和「北漂」不僅是社會難題,也是一個宇宙級的選擇題。

End】

本文由小編原創,如果大家喜歡小編的解讀可以轉發和分享,但禁止剽竊。

最深度的解讀、最犀利的見解帶給最不一樣那個你!

請親們繼續關注小編的百家號,多多支持!您的支持就是小編寫作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劉慈欣《三體》中犀利的20句話,句句充滿哲理,解讀人性直抵人心
    劉慈欣在一次採訪中曾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三體》那麼火」。《三體》,2015年,「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的雨果獎獲獎作品,國內最大的科幻IP,擁有無數粉絲。從美國前總統歐巴馬,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到小米雷軍,馬化騰,周鴻禕等大佬,都是《三體》的忠實粉絲。
  • 劉慈欣小說《三體》中的三體問題原來就是一個科學難題
    原標題:劉慈欣小說《三體》中的三體問題原來就是一個科學難題 三體文明存在嗎? 不過,小說中提到三體問題,倒還真是人類科學家數百年來面臨的一個巨大難題。 18世紀的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在這個問題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貢獻,他研究的是所謂的橢圓軌道限制性三體問題,橢圓軌道是宇宙中天體運動的常見軌道。 1767~1772年間,拉格朗日對限制性橢圓軌道三體運動求出了五個特解,並由此計算出5個在三體系統中引力達到平衡的所謂「拉格朗日點」,如果把物體放到三體系統的拉格朗日點上,物體會保持相對靜止狀態。
  • 《三體》葉文潔一家三代四個女人的命運之生活啟示錄(原創)
    《三體》第一部《地球往事》我讀了五遍,其他的兩部走馬觀花的只讀了一遍,人物和情節都已經忘的差不多了。唯有《地球往事》中地球三體組織的最高統帥和精神領袖葉文潔這個人物讓我記憶深刻。楊母從汪淼手中拿過樺樹皮本,抱在胸前,輕聲地說:「我對冬冬的教育有些不知深淺,讓她太早的接觸了那些抽象,太終極的東西。
  • 《三體》中三體星被毀滅的謎團,其實早有預謀!三體編年史三十二
    這支偉大的艦隊將在無邊的宇宙荒漠中耗盡最後一絲生機,直至滅亡。「三體世界已經不信任我們了,三體世界已經背叛了我們……」人們抱怨著,甚至充滿著對人類的同情!在黑暗森林中每一個文明無不對自身在外流浪,掌握巨大秘密的飛船充滿恐懼,這正是人類世界對藍色空間號的態度。由於300年的隔閡,三體世界已經不信任第一艦隊了。當共同的敵人地球徹底臣服於三體腳下,第一艦隊與三體世界的微妙平衡被迅速打破,當三體擁有光速艦隊,第一艦隊剩下的將只有不確定的風險,而失去存在的任何意義。
  • 三體小說中,人類究竟是不是被程心毀滅的?三個選擇問題解讀三體
    《三體》是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堪稱中國科幻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反響,甚至連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都是這本書的死忠粉。在2015年,《三體1:地球往事》還摘得世界科幻文學最高獎項——《雨果獎》。三體小說中,人類究竟是不是被程心毀滅的?
  • 人類與三體問題的故事(四):三體問題級數解的發現
    他的這一傑出工作擊碎了很多人試圖求解三體問題的幻想。這雖然讓他們感到難受,但與此同時也終於解脫了他們長久以來在三體問題研究中近乎苦行僧般的勞苦。要知道在科學研究中,不確定性是最折磨人的。問題可以無解,但絕不能似乎有解又似乎無解。龐加萊的工作在某種意義上相當於是給出了三體問題的一個確定性的判斷:它沒有代數解。不過,問題的確定性看上去似乎是一種合理的訴求,而實則是一種過於高傲的奢望。
  • 《三體》哲理:在生活中,你要遠離這種人
    而《三體》這本書的好處之一在於,大劉通過科幻故事的手法,給我們講了很多值得借鑑的事情,比如,《三體》中這樣的細節,就值得我們玩味。三體人的抉擇三體人和地球人其實是近在咫尺的鄰居。當然所謂的近在咫尺,是以茫茫宇宙為參照物的。
  • 《三體》中的四支星際艦隊
    三體第一艦隊 三體文明為了文明的延續,決定向外太空移民。三體人把移民目標設定為太陽系,先後向地球發射了智子和水滴,並派遣三體第一艦隊前往地球。
  • 在《三體》中,強大的三體文明到底是被誰滅的?答案有點嚇人
    在《三體》中,強大的三體文明到底是被誰滅的?答案有點嚇人在劉慈欣的著作三體中,我們曾經感受到了來自於外星文明的壓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三體文明,他們雖然不是神級文明,但是相對於人類而說,卻又領先我們太多,在長達4個世紀的對峙中,人類深刻的感受到了來自於他們的恐懼。
  • 盤點《三體》中三大神級人物
    不管是第一部中對人類心灰意冷葉文潔、粗獷愛抽菸的警察大史;第二部中玩世不恭的羅輯、堅信勝利的軍人章北海,羅輯心中完美女神莊嚴;第三部中被贊為最浪漫的雲天明、人類聖母程心、還是極端冷酷理性主義者託馬斯維德。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盤點一下三體中三大神級人物。第一:章北海海軍「唐」號航母的政委。後來加入第一批太空軍並成為骨幹力量。
  • 什麼是三體問題?三體問題真的不可解嗎?人工神經網絡找到了辦法
    然而實際上三體問題由來已久。何為三體問題呢?簡單來講,就是三個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的引力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問題。而在《三體》小說之中,這三個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就是三顆恆星。當只有一顆恆星的時候,問題是非常簡單的,就如我們的太陽一般,我們能夠對太陽的運動了如指掌。
  • 什麼是三體問題?三體問題真的不可解嗎?人工神經網絡找到了辦法
    無論三顆恆星的質量、初始位置以及初始速度是什麼樣的,要想精確計算出三體系統的運動規律都是一件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而在《三體》這部小說中,問題更加複雜一點。在小說中,三體人所生活的行星就位於一個擁有三顆恆星的三體系統之中。
  • 《三體》如果是這種情況,羅輯根本無法對三體進行威懾!
    我們很榮幸的通知您,偉大的三體第二光速艦隊已經組建完成,三體世界不接受任何威脅——三體世界面壁人1003-3,雲天明!」在這封信的末尾,雲天明沒有猶豫直接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這是對人類世界的終極報復,如果程心已死,雲天明就已經沒必要再隱藏自己了!雖然該方案遭到三體元首的激烈反對,但根據三體世界對羅輯人格模型的預測,羅輯是極其理性的,他知道按下掌握兩個世界命運的按鈕究竟意味著什麼?他也知道三體光速艦隊對地球究竟意味著什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光速艦隊的出現,已經使終極威懾失去意義,人類世界已經喪失了談判的所有資本!
  • 《三體》中最帥的叔:章北海,你為什麼被寫「死」了呢?
    (如果你還沒有讀過《三體》,可以讀完之後再看本期書評)章北海和未來史學派章北海最後一次出現在《三體》當中,是在自然選擇號、藍色空間號、企業號、深空號和終極規律號相互之間進行黑暗森林打擊的情節。章北海所在的自然選擇號,遭受到了終極規律號的打擊,全艦陣亡。
  • 《三體》為什麼流浪:《三體》電影難產的背後
    因為他花10萬塊錢買了這個中國科幻最大IP,他配不上這個IP,他耽誤了《三體》。至少截止目前,包括遊族在內各方面透露的信息都是這種傾向。 張番番買《三體》的時候,電影圈還沒有IP這個詞,中國電影行業的商業片邏輯還沒從古裝動作大片中走出來,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導演可能還是馮小剛。 而張番番,剛剛拍過兩部驚悚片《密室之不可告人》、《密室之不可靠岸》,主演都是蘇有朋。
  • 「三體問題」是否真的無解?
    17世紀時牛頓就提出了三體問題,採用簡單的方法預測三個圍繞彼此旋轉的天體運動路徑讓物理學家大傷腦筋,伴隨科技的發展,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即刻便可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三體問題?三體問題(three-body problem)是天體力學中的基本力學模型。
  • 《三體》|究竟是什麼讓卡梅隆搶著要拍《三體》這本國產科幻小說
    除了這些之外,他還是一位科幻小說作家,擁有龐大的讀者粉絲群,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被讀者尊稱為「大劉」的劉慈欣寫作風格也十分獨特,能夠在個體命運浮沉與宇宙興衰這樣宏大的時代背景之間遊刃有餘,節奏緊張,情節生動,常常讓讀者產生一種歷史感。
  • 三體問題究竟是否可解?
    今天我要講的是「三體問題和天體運動」。大家可能都知道一本名為《三體》的小說,小說中的很多內容都涉及到了三體運動的一些性質。今天我想從科學的角度講一下三體以及相關的一些很有趣的問題。三體問題的由來近代科學是從牛頓開始的。
  • 你對《三體》小說中的三體文明了解多少呢?
    三體文明仿佛是建立在化石上的,因為在它之前就已經有199個文明毀滅於三顆太陽的不規則運行中了,當然此時的三體文明與過去的199個文明可能不是一個物種,就像人類和恐龍。所以三體的危機感很強,他們考慮問題的尺度都是上千年或是更長。
  • 小說《三體》的讀後感
    首先,三體問題是一個數學猜想,它是指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之間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問題。現有的數學求解的答案依然是不可測。由此便引出了一個大問題,宇宙有規律嗎?如果沒有,那麼宇宙就是混沌的,在一個混沌的宇宙中,一切就都是偶然的,那我們的出現就是個偶然,如果我們的世界本是個偶然,那麼我們的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