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還是「葉落歸根」?
根據網上資料統計,2016年北漂尋夢的候鳥人群達到800多萬,網友調侃「北京是外地人的北京」,白巖松也不由得在某次新聞節目中發出一聲長嘆,大意是「一到春節北京就空了!」
北漂是一種中國人特有的社會現象,背後反映的是千萬青年男女逐夢拼搏的一腔熱血。為了想像中美好的未來,他們忍痛離開年邁的父母和柔弱的孩童,忍受著沙塵暴與灼心烈日,忍受著與其他十多號同樣心懷憧憬的背井離鄉者同擠一狹小破屋的憋屈——就這樣一二十年過去了,最後他們發現自己依然是個局外人,而自己和故鄉正在老去。往往到了最後,疲倦的他們還是選擇了傳承幾千年文化的「葉落歸根」。
「北漂」與「葉落歸根」,是如此的矛盾,讓人不得不唏噓感嘆。就像《三體》中人類的命運歸宿一樣,是走還是留?這都是一個終極難題。
社會給我們出的難題往往和思想一樣深刻。困守還是「北漂」?今天,小編想以此為題,帶領大家體驗《三體》裡人類面臨的終極哲學難題。
亞歷山大、成吉思汗、清王朝
小編歷史學得不好,在小編的印象中卻依然記得有兩位成功的帝王,開疆拓土徵服了半個地球。
一位是來自西方的亞歷山大大帝,統一希臘、佔領埃及、蕩平波斯、直抵印度河,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佔據其三;而另一位是來自東方的成吉思汗,孫中山曾評價「元朝時期幾乎整個歐洲被元朝所佔領,遠比中國最強盛的時期更強大了」。
而與他們的瘋狂擴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清王朝的末期,當歐洲列強掀起工業革命的時候,清王朝卻拖著病入膏肓的軀體,實施了閉關鎖國戰略,最終敲響了喪權辱國行將就木的喪鐘。
在《三體》中同樣如此,面臨強大的敵人,人類脆弱的神經分裂成兩種人格。一種是狂妄自大,在地球星際艦隊迅速崛起達到頂巔峰的時候尤為其甚:在他們看來,由兩千艘星艦組成的陣列完全可以輕易踏平全宇宙。在「青銅時代」號被騙返時,地球軍隊指揮官給的理由就是「我們將在有生之年徵服三體世界,並為人類開闢第二個太陽系。」 (此處請參考小編的往期文章《《三體》解讀:智商感人,地球世界騙返的藉口如此拙劣竟也成功了》)
與之相反,在強敵面前,人類脆弱的神經下形成的另一種人格則是固步自封。人類明明可以發展非工質推進飛船的,然而卻自欺欺人的將所有資源投入到工質飛行器的研發中。簡直和清朝末年一模一樣,要不是章北海刺殺了三名科學權威,人類估計就只能坐以待斃了。
蝗蟲、人類、癌細胞病毒
在《三體》系列中多次提到高層文明將底層文明視為卑微的蟲子。在三體文明眼中地球人類是卑微的蟲子,然而在更高層次的文明眼中三體人也只不過是比地球人稍好一點的蟲子……
蟲子就是懦弱卑微的代名詞,然而在《三體》的結尾中卻揭示了蟲子的另一種特性:那就是生命力頑強,不會向任何困難挫折屈服。
如果我們再深入思考下去,就會得出一個更加讓人細思極恐的結論。蟲子不光只是生命力頑強,他們還會到處漂泊到處破壞。蟲子不會困守在一處,當這一片的麥田被吃光之後,他們會鋪天蓋地的遷往第一塊綠油油的麥田,和亞歷山大、成吉思汗大帝攻城掠地一樣,不停消耗宇宙的資源——有科學家形象的把這一種現象比作「癌變」,人類就是「癌細胞病毒」,如果地球就是一個正常的細胞,在消耗完地球的資源後人類必將移步其他星球,去繼續感染另一個細胞。
小編認為宇宙必定有一種自我清理病毒的手段,否者無法解釋為什麼現今為止人類依然是已知宇宙中最孤單的生命體,為什麼沒有發現地外生命?因為他們都被清理掉了——《三體》中的歌者,就是幹這行的。
地球、宇宙
寫到最後又回到了開始,我們最終還是得面臨著一個難題:困守還是「北漂」?人類到底該待在地球還是該放眼宇宙?
霍金善意提醒我們:地球之外必定會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人類必須考慮向宇宙擴張建立地外文明。然而還是這個人,同時卻又警告人類不能與外星生命溝通,恐將導致災難。
一方面,人類正在積極地保護、改善地球的環境,而另一方面卻在計劃建立月球和火星人類基地。人性中最大的缺陷是永遠不會滿足,「吃著碗裡看著鍋裡」就是我們正在幹的事。
《三體》中,在章北海、褚巖等一批人類先驅者的帶領下,人類邁出了擁抱太空的第一步。然而,最後人類還不是一樣選擇在類地行星定居,並建立了6個「人類世界」?
數百年前,羅輯和章北海在不同平行世界裡,人生交錯而過;數百年後,他們一個帶著人類的生命火種擁抱宇宙,而另一個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也選擇困守在地球。(此處請參考小編往期文章《永世不能相見:「劉電工」的「詛咒」應驗了兩個救世主的人生軌跡》)
困守和「北漂」不僅是社會難題,也是一個宇宙級的選擇題。
【End】
本文由小編原創,如果大家喜歡小編的解讀可以轉發和分享,但禁止剽竊。
最深度的解讀、最犀利的見解帶給最不一樣那個你!
請親們繼續關注小編的百家號,多多支持!您的支持就是小編寫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