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發光的天體大概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行星,隨著時間變化它們的位置很快就會發生變化,比如金星和水星,將它們的每天同時間的軌跡連起來,你甚至能發現它們繞太陽公轉!
而另一種則是恆星,它們除了會因四季變化以外,其位置是不變的,所以才被稱為恆星!但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太陽正帶著地球在銀河系中正以每秒超過200千米的速度在狂奔,按理應該物是人非了是吧,為什麼一直以來星星位置都沒有變化?
最早試圖畫出銀河系地圖的是赫歇爾,他用了11年時間測定了十多萬顆恆星位置,最終在1785年畫出了一個破大餅狀的銀河系,你可以盡情的取消赫歇爾,但請注意,在他以後100年內,這幅銀河系全景圖是全球最詳細的星圖!
赫歇爾和妹妹觀測星空
銀河系的整體自轉和整體樣貌需要到20世紀初才被天文學家發現,1918年美國天文學家沙普利經過4年的觀測認為太陽系應該位於銀河系的邊緣。1926年,瑞典天文學家貝蒂爾·林德布拉德分析出銀河系也在自轉,並且林德布拉德提出銀河系中心在人馬座方向!
2018年4月份,歐空局的蓋亞衛星發布了第二份銀河系詳圖,包含了13.8億顆恆星的數據,由此建立了一個極其詳細的銀河系3D力圖,有史以來第一次了解到我們所在銀河系的細節!
現在我們知道太陽系距離銀心約2.6萬年光年,在銀河系中公轉的速度大約是220千米/秒,8天就能飛行一個天文單位,1400年就能跨越一光年,大約2.25-2.5億年繞行銀心一周!太陽系的黃道平面與銀盤面有一個60度的交角,因此地球的北半球低緯度和南半球可以看到最明亮的銀心區域。
所以太陽系的速度達到了200多千米/秒,「窗外的景色」應該刷刷的過才對是吧,當然這沒問題,但當參照物非常遙遠時,就會發現月亮在跟著你走!但只要時間等得久一點,就能發現月亮其實根本就沒跟著你,它自個就下山了!
恆星自行
銀河系中的恆星都在環繞銀心公轉,但它們之間速度並不協調,也就是它們的速度只對銀心負責,而與鄰近的恆星之間都存在速度差,全天區目視自行速度最高的是巴納德星,短短幾年間的位移肉眼可見!
巴納德星的位置變化:從1985年到2005年
它是位於蛇夫座一顆質量非常小的紅矮星,距離地球約6光年,美國天文學家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在1916年測量出它的自行為每年10.3角秒,是已知相對太陽自行速度最大的恆星,並且它正以視向速度106.8千米/秒接近太陽系。預計在1.18萬年後將替代比鄰星成為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據研究它至少有一顆類地行星!
被彈飛的恆星
銀河系中還有一種奇特的恆星,它們的自行速度極高,甚至超過了銀河系的逃逸速度,未來它們將不會在銀河系中停留,這種奇特的恆星原來是一種雙星系統,後來被雙星中的一顆被黑洞俘獲,另伴星則被甩出了星系,成為一顆流浪恆星!
超高速星成因
星座變化
天空中所有的恆星都在自行,差別是速度快一些和慢一些,所以有些快的恆星跑了之後,慢慢星座就不成形了,因此在五萬年前古人看到的星空和現在是不一樣的,當然十萬年後的未來人看到的星空和我們也不一樣!
星座隨時間的變化
可能變化最大的要數南十字座了,從一個十字架變成了兩條平行線,這變化,要是有人穿越到了未來,拿出現代星圖來對比的時候,估計就要暈了!
所以天上的星星是變化的,你感覺不到是因為時間還不夠久一點,好在現代人已經有超級計算機了,將各顆恆星的位置與自行速度以及軌跡輸入後,即可模擬出任何時刻的恆星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