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轉中的地球無時無刻都在圍繞著太陽公轉,同樣的,自轉中的太陽也在圍繞著銀河系公轉,推而廣之,銀河系又是圍繞著什麼在運動?而銀河系運動的速度又是多少?
時速225萬公裡,狂奔的銀河系究竟要去哪裡?
據最新天文觀測發現,銀河系正在以每秒600公裡也就是時速約225萬公裡的速度向巨引源狂飆。
那麼這個引力巨大的巨引源是什麼呢?
巨引源事實上是一個「質量密集區」,位處長蛇座與半人馬座之間,其質量為銀河系20000倍以上,而眾所周知萬有引力的基礎便是質量,是以這個質量龐大的引力源可以拖動包括銀河系在內的眾多星系向其「聚攏」,因此也被稱為巨引源。根據物理學相關引力理論推斷,這個巨引源同時還是整個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中心。
何為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
目前,天文物理學家們將銀河系和相鄰的大小麥哲倫星系、仙女座星系等50幾個星系組成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又與周圍多個星系群構成室女座超星系團,而室女座超星系團僅僅只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部分。簡而言之,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包含了10萬多個銀河系般的星系,整個超星系團的範圍達到將近六億光年。
如果將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比作一個人體,那麼銀河系的大小和身份就像人體內的一個細菌。
答案是不能。
天文物理學家們經過嚴密的測算,推斷出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的這個巨引源正以時速1600萬公裡的速度狂飆向某個地方,或者說它是在向更大的引力源移動,而銀河系追向這個巨引源的時速僅僅是225萬公裡,1600萬對225萬,時速差距太大,銀河系不僅永遠也無法追上巨引源,還會被它越甩越遠。
所以說銀河系正在走的是一條無法回頭的不歸路,而且永遠都無法到達目的地。
地球被裹挾狂奔,那星空為什麼看起來一成不變?
根據宇宙大爆炸以及量子天體學等理論研究發現,宇宙正在以一種可怕的速度膨脹,使得宇宙中的一切天體都在不斷運動,那為什麼我們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星空一點變化都沒有呢?
我們能夠看到雲彩飄浮,能夠看到水流流動,能夠看到汽車奔馳而過,能夠看到螞蟻的走動,能夠看到夜空中的星星東升西落,我們的視線能捕捉事物的運動變化,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哪怕藉助發達的天文學器材我們也很難看到星空出現的變化。
這種星空變化指的是從古至今,夜空中那些浩瀚如沙海的星星的相對位置從來沒變過。
第一,星空看起來之所以不變,是因為宇宙太大了。
要知道太陽帶著地球以時速80萬公裡的速度運動,而銀河系時速225萬公裡,太陽在銀河系中的運動速度如同「龜速」。按照這樣的大小對比,地球的移動速度是時速0.2萬公裡,對銀河系來說便是「龜速中的龜速」。而身在地球上的人類所能肉眼觀測到的星星都在銀河系內,哪怕藉助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星星也局限於本星系群。
從移動時間到移動速度,再到移動的距離(空間),我們地球對整個龐大的宇宙來說,就跟沒動過一樣。
第二,星空看起來之所以不變,是因為觀測時間太短了。
地球已經存在46億年,兩百萬年前才出現的人類毫無疑問只是地球46億年時間裡的滄海一粟。如果將地球存在時間縮短為24小時,那麼1.917億年換算成一小時,人類出現時間便是23時58分之後。
而直到百年來人類的科技才將視角切換到宇宙星空中,大家可以想像,我們對理論上已經存在了135億年的宇宙的認知,對星空的觀察是多麼的「坐井觀天」、「管中窺豹」,就像沙海中的一隻螞蟻,對沙海的認知根本微不足道。也就是說,儘管宇宙中的星星都在不斷運動,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變化不大,我們恰好觀察時間短的不能再短,所以我們所看到的星空都是一成不變的。
探索太空,一直被認為是關乎人類未來的大事,而人類現在對於太空的認識可以說非常的淺薄,更多的還是靠想像!包括如何穿越宇宙,是否存在外星生物等等!腦洞大開的想像,天馬行空的思維,不乏一些經典的科幻,經常能讓人沉醉!如前幾年的《星際穿越》和經典的《星球大戰》系列等等!
而國產科幻電影,就不得不提《流浪地球》,打破了國內很多科幻電影的記錄,一部電影將國產科幻提上了國際行列!這部根據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改編的科幻電影腦洞之大,令人直呼過癮,隨著電影的熱播背後的科幻小說《三體》漸漸被人們熟知!
原來《三體》不僅在國內火爆,國際上也享譽盛名,2015年更是獲得了被譽為「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的雨果獎,是中國乃至整個亞洲首次染指這個獎項!更是收穫了一大批國內外的超級粉絲,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更是為了提前看《三體》第三部不惜動用外交部的力量對作者劉慈欣催更!臉書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也是《三體》的超級粉絲!國內粉絲也是大咖雲集,雷軍,馬化騰,周鴻偉等網際網路大咖不止一次在公眾場合推薦《三體》,可見,《三體》有多大的魅力!
如果你也沒看過《三體》,建議入手一套,它不僅是一部科幻小說,還說透了政商界的成長秘密,也因為如此,《三體》才有這麼多的超級政商界的粉絲!
撩它,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