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為什麼星空看起來卻一點都沒變?

2020-04-28 耀眼觀世界

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走向不歸路的銀河系,究竟要去哪裡?

自轉中的地球無時無刻都在圍繞著太陽公轉,同樣的,自轉中的太陽也在圍繞著銀河系公轉,推而廣之,銀河系又是圍繞著什麼在運動?而銀河系運動的速度又是多少?

銀河系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為什麼星空看起來卻一點都沒變?


時速225萬公裡,狂奔的銀河系究竟要去哪裡?

據最新天文觀測發現,銀河系正在以每秒600公裡也就是時速約225萬公裡的速度向巨引源狂飆。

那麼這個引力巨大的巨引源是什麼呢?

巨引源事實上是一個「質量密集區」,位處長蛇座與半人馬座之間,其質量為銀河系20000倍以上,而眾所周知萬有引力的基礎便是質量,是以這個質量龐大的引力源可以拖動包括銀河系在內的眾多星系向其「聚攏」,因此也被稱為巨引源。根據物理學相關引力理論推斷,這個巨引源同時還是整個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中心。

銀河系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為什麼星空看起來卻一點都沒變?


何為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

目前,天文物理學家們將銀河系和相鄰的大小麥哲倫星系、仙女座星系等50幾個星系組成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又與周圍多個星系群構成室女座超星系團,而室女座超星系團僅僅只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部分。簡而言之,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包含了10萬多個銀河系般的星系,整個超星系團的範圍達到將近六億光年。

如果將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比作一個人體,那麼銀河系的大小和身份就像人體內的一個細菌。

銀河系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為什麼星空看起來卻一點都沒變?


時速爆表的銀河系能追逐到目標進入「巨引源」嗎?

答案是不能。

天文物理學家們經過嚴密的測算,推斷出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的這個巨引源正以時速1600萬公裡的速度狂飆向某個地方,或者說它是在向更大的引力源移動,而銀河系追向這個巨引源的時速僅僅是225萬公裡,1600萬對225萬,時速差距太大,銀河系不僅永遠也無法追上巨引源,還會被它越甩越遠。

所以說銀河系正在走的是一條無法回頭的不歸路,而且永遠都無法到達目的地。

銀河系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為什麼星空看起來卻一點都沒變?


地球被裹挾狂奔,那星空為什麼看起來一成不變?

根據宇宙大爆炸以及量子天體學等理論研究發現,宇宙正在以一種可怕的速度膨脹,使得宇宙中的一切天體都在不斷運動,那為什麼我們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星空一點變化都沒有呢?

我們能夠看到雲彩飄浮,能夠看到水流流動,能夠看到汽車奔馳而過,能夠看到螞蟻的走動,能夠看到夜空中的星星東升西落,我們的視線能捕捉事物的運動變化,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哪怕藉助發達的天文學器材我們也很難看到星空出現的變化。


銀河系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為什麼星空看起來卻一點都沒變?


這種星空變化指的是從古至今,夜空中那些浩瀚如沙海的星星的相對位置從來沒變過。

它們看起來一直是一成不變,這又是為什麼?

第一,星空看起來之所以不變,是因為宇宙太大了。

要知道太陽帶著地球以時速80萬公裡的速度運動,而銀河系時速225萬公裡,太陽在銀河系中的運動速度如同「龜速」。按照這樣的大小對比,地球的移動速度是時速0.2萬公裡,對銀河系來說便是「龜速中的龜速」。而身在地球上的人類所能肉眼觀測到的星星都在銀河系內,哪怕藉助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星星也局限於本星系群。


銀河系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為什麼星空看起來卻一點都沒變?


從移動時間到移動速度,再到移動的距離(空間),我們地球對整個龐大的宇宙來說,就跟沒動過一樣。

第二,星空看起來之所以不變,是因為觀測時間太短了。

地球已經存在46億年,兩百萬年前才出現的人類毫無疑問只是地球46億年時間裡的滄海一粟。如果將地球存在時間縮短為24小時,那麼1.917億年換算成一小時,人類出現時間便是23時58分之後。

銀河系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為什麼星空看起來卻一點都沒變?


而直到百年來人類的科技才將視角切換到宇宙星空中,大家可以想像,我們對理論上已經存在了135億年的宇宙的認知,對星空的觀察是多麼的「坐井觀天」、「管中窺豹」,就像沙海中的一隻螞蟻,對沙海的認知根本微不足道。也就是說,儘管宇宙中的星星都在不斷運動,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變化不大,我們恰好觀察時間短的不能再短,所以我們所看到的星空都是一成不變的。

銀河系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為什麼星空看起來卻一點都沒變?


探索太空,一直被認為是關乎人類未來的大事,而人類現在對於太空的認識可以說非常的淺薄,更多的還是靠想像!包括如何穿越宇宙,是否存在外星生物等等!腦洞大開的想像,天馬行空的思維,不乏一些經典的科幻,經常能讓人沉醉!如前幾年的《星際穿越》和經典的《星球大戰》系列等等!

銀河系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為什麼星空看起來卻一點都沒變?


而國產科幻電影,就不得不提《流浪地球》,打破了國內很多科幻電影的記錄,一部電影將國產科幻提上了國際行列!這部根據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改編的科幻電影腦洞之大,令人直呼過癮,隨著電影的熱播背後的科幻小說《三體》漸漸被人們熟知!

銀河系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為什麼星空看起來卻一點都沒變?


原來《三體》不僅在國內火爆,國際上也享譽盛名,2015年更是獲得了被譽為「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的雨果獎,是中國乃至整個亞洲首次染指這個獎項!更是收穫了一大批國內外的超級粉絲,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更是為了提前看《三體》第三部不惜動用外交部的力量對作者劉慈欣催更!臉書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也是《三體》的超級粉絲!國內粉絲也是大咖雲集,雷軍,馬化騰,周鴻偉等網際網路大咖不止一次在公眾場合推薦《三體》,可見,《三體》有多大的魅力!

銀河系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為什麼星空看起來卻一點都沒變?


如果你也沒看過《三體》,建議入手一套,它不僅是一部科幻小說,還說透了政商界的成長秘密,也因為如此,《三體》才有這麼多的超級政商界的粉絲!

撩它,購買正版!

銀河系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為什麼星空看起來卻一點都沒變?


相關焦點

  • 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走向不歸路的銀河系,究竟要去哪裡?
    每小時狂奔225萬公裡,走向不歸路的銀河系,究竟要去哪裡?自轉中的地球無時無刻都在圍繞著太陽公轉,同樣的,自轉中的太陽也在圍繞著銀河系公轉,推而廣之,銀河系又是圍繞著什麼在運動?而銀河系運動的速度又是多少?
  • 太陽帶著地球每秒狂奔240公裡,為何夜晚星空看起來卻變化不大?
    太陽帶著地球每秒狂奔240公裡根據科學家們觀測和分析,銀河系的長度為10萬光年,太陽與銀河系中心的距離為2.6萬光年,根據計算太陽圍繞銀河系一圈需要2.5億年,由此可以計算出太陽的公轉速度為240公裡每秒,也就是86.4萬公裡每小時,這個速度是普通速度(時速1000公裡)的864倍、旅行者1號(最高時速6萬公裡)14倍,
  • 太陽帶著地球每秒狂奔220公裡,為什麼星空看起來還是老樣子?
    但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太陽正帶著地球在銀河系中正以每秒超過200千米的速度在狂奔,按理應該物是人非了是吧,為什麼一直以來星星位置都沒有變化?太陽系運行速度是怎麼發現的?星星的位置看起來為什麼沒有變化?所以太陽系的速度達到了200多千米/秒,「窗外的景色」應該刷刷的過才對是吧,當然這沒問題,但當參照物非常遙遠時,就會發現月亮在跟著你走!
  • 地球帶著我們在宇宙中狂奔,一年189億公裡
    在地球的赤道上,地球的自轉速度可達到每秒鐘463米,也就是每小時1667公裡。這樣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在一天之內就會跟隨著地球轉動了4萬公裡。 也許有朋友會感到困惑,「既然地球自轉速度這麼快,我怎麼感覺不到呢?」那是因為我們和地球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如果我們仰起頭來看看天空就會有「巡天遙看一千河」的那種感受了。
  • 銀河系以每小時200萬公裡的速度向前飛行。誰給了它這麼大的引
    除了小行星和隕石,衛星,行星,恆星和星系都有固定的軌道。例如,月球在繞地球的固定軌道上,地球的引力拖著圍繞太陽旋轉。根據科學家,月球是由地球計算出來的,引力拖著以大約每秒30公裡(每小時108000公裡)的速度向前飛行,並圍繞太陽旋轉。其他七顆行星及其衛星也以不同的速度圍繞太陽旋轉,從而形成太陽系。當然,太陽系不是靜止的,有八顆行星和衛星的太陽也高速向前飛行。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圍繞銀河系旋轉,那銀河系圍繞什麼旋轉?
    根據科學家計算,太陽系的公轉速度為220公裡每秒,換做是時速就相當於79.2萬公裡每小時,這是一個比較快的速度了,可能大家都知道地球、太陽的公轉速度,可是很多人不知道銀河系也有公轉速度,那麼銀河系的公轉速度是多少呢?
  • 銀河系正在以每秒600公裡的速度向巨引源狂奔(下)
    基於這樣的判斷,科學家在對銀河系運行規律的持續性探測研究時,發現其對於宇宙背景來說,正在以每秒600公裡的速度向半人馬座方向快速移動。按照萬有引力定律,科學家推測在銀河系的移動方向上,將有一個質量異常龐大的「物體」存在。
  • 科學家:銀河系正在以每小時200萬公裡速度狂飆,好神奇
    仰望星空看到的所有繁星,沒有一個是禁止的,每一個都在高速的狂飆。按照我們目前的觀測來看,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正在相互靠近。按照目前的理論,星系的形成很可能就是這樣一點點合併出來的,所以,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相互靠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 地球每年在宇宙中前進70億公裡,為什麼星星的相對位置都沒變?
    同樣地,太陽和其他恆星也都不是靜止的。在銀河系中,包括太陽在內的幾乎所有恆星都會繞著位於銀河系中心的共同質心運動(極少數超高速恆星可以脫離銀河系)。既然宇宙中的天體都在不斷運動,為什麼我們所看到的星空都沒有變化呢?隨著地球的自轉,夜空中的星星會東升西落。同時,隨著地球的公轉,星星每天升起的時間都會比前一天更早。
  • 銀河系正以每小時200萬公裡速度狂飆,為何距目的地越來越遠?
    科學史上的許多大神都有類似的觀點,比如:牛頓。他的萬有引力定律引發了一個問題,如果萬物之間存在引力,那麼隨著時間的流逝,所有的天體應該在引力的作用下朝著中心靠攏,但事實上並沒有發生這樣的。為此,牛頓提出一個解決的觀點:宇宙應該是無限大的,處處都是中心,處處引力都處於平衡。
  • 每秒狂奔24000公裡:這顆恆星是瘋了嗎?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也最令人困惑的天體,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要理解黑洞這個概念非常困難,比如說,「黑洞的引力如此巨大,以至於連光都無法逃脫。」這句話意思很淺顯,但是理解起來卻非常困難。事實上,不僅黑洞本身很難理解,宇宙中所有跟黑洞有關的事物也是極其瘋狂的,比如,科學家最近就發現了一顆瘋狂的恆星,它正在以每秒鐘24000公裡的速度圍繞著一個黑洞狂奔,讓人驚嘆!
  • 在宇宙中,地球以10萬公裡時速向前狂奔,為何我們沒有明顯感覺?
    由於萬有引力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因此宇宙中的各種天體都是高速運轉的,就拿我們的地球來說,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分為自轉和公轉,地球的自轉速度是非常快的,根據科學家計算,地球的周長為4萬公裡,自轉一周需要24個小時,因此一個小時自轉速度為1667公裡,每秒的自轉速度為465米,這個速度有多快呢
  • 飛行225億公裡,旅行者1號最後拍攝的照片,為什麼讓人深思?
    為了更深入的探索宇宙,人類向太空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截止到目前為止,距離我們地球最遠的一個探測器是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已經超過225億公裡。 對此很多人都很好奇在旅行者1號的43年飛行時間內,為地球傳回了無數張精彩的照片,做出不不少的貢獻,為什麼是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讓人類感到深思呢?
  • 這顆恆星每秒狂奔24000公裡,公轉周期僅7.6年
    事實上,不僅黑洞本身很難理解,宇宙中所有跟黑洞有關的事物也是極其瘋狂的,比如,科學家最近就發現了一顆瘋狂的恆星,它正在以每秒鐘24000公裡的速度圍繞著一個黑洞狂奔,讓人驚嘆!天文觀測發現,這編號為S4711的恆星,其運行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大約每7.6個地球年就能夠繞銀河系中心一圈,如果繞地球一圈的話,只需要1.5秒鐘!
  • 百篇相對論,常樸子:混沌黑體正在作用著拉尼亞凱亞星系團狂奔
    銀河系正以200公裡小時的速度莫名狂奔》的一篇報導,這一科學發現,證明了我的宇宙模型中的「混沌黑體」的存在,故在這裡轉述這篇文章並再次表明我的觀點。「最近,一直觀測銀河系的科學家告訴我們,30多年來,他們通過威力強大的望遠鏡發現,我們的銀河系一直在以每小時200萬公裡的速度高速移動。
  • 黑夜裡,失控的奔馳車,以時速120公裡狂奔一小時,直闖收費站…
    /小時的速度,怎麼也切換不回去了…剛買一個多月的車子出現問題,讓薛先生不知所措…車子已經無法減速、無法停下,這意味著,只要前方遇到任何障礙,他都將面臨生死考驗高速交警告訴記者,在從三門峽到豫陝界這一段,薛先生曾嘗試過一個辦法,就是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解開安全帶並打開一點車門,這樣可以迫使車輛降速。
  • 銀河系正以每小時200萬公裡的速度狂飆,是什麼讓銀河系如此瘋狂
    由此看來,我們眼中的「龐大」銀河系只是可觀測宇宙中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地球圍繞太陽運動,太陽圍繞銀核運動,銀河系也在運動著,銀河系在宇宙中以每秒600千米的速度運動著,這大約是每小時旅行216萬千米,那麼快的速度,銀河繫著急去哪裡呢?沒錯,正是巨引源。
  • 大量星球在逃離銀河系,其中逃離最快的星球,每小時600萬公裡
    引言:縱觀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我們會發現銀河系就像是一隻「八爪魚」一樣,從銀河系的銀心伸出十二條旋臂。在每一條懸臂上,都運行著無數個星系。它們時而加快速度,時而減慢速度,時而改變方向,時而停止不動。所以銀河系的運行狀態總是在發生改變的。
  • 人類飛船速度有望在2050年前獲得重大突破,每小時可達160萬公裡
    我們都知道,宇宙的距離是以光年為單位的,恆星之間的距離少則幾光年,多則幾千光年,幾萬光年以上。而大星系之間的距離那就更遠了,比如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距離達250萬光年,而銀河系的直徑也有10萬光年。如此浩瀚的宇宙,如果飛行器的速度不夠快,根本不可能去探索研究。
  • 壽命僅剩16年,速度達到每小時6萬公裡的旅行者,將飛到何方?
    仰望星空大概是每個人都做過的事,對於很多居住在城市裡的人來說,因為城市嚴重的光汙染,就算有閒暇晚上看看天空,最多也就能看見視星等靠前的那麼些個天體。五十多年前,在將太空人送入太空,探測器送上月球後,世界上對星空最有行動力的航天專家們就把目光投向了太陽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