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纖傳感溫度測試系統性能標定方法

2021-01-11 電子產品世界
分布式光纖溫度傳感系統是一種用於實時測量空間溫度場分布的傳感系統,實質上是分布光纖拉曼(Raman)光子傳感器(DOFRPS)系統,它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用於實時測量空間溫度場的光纖傳感系統。本文擬在簡要闡述分布式光纖監測技術和分布式光纖溫度監測技術及其校準原理的基礎上,對分布式光纖傳感溫度測試系統性能標定方法進行介紹,為該系統在工程結構監測中的應用提供借鑑。

二、原理介紹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4883.htm

1.分布式光纖監測技術

(1)光纖光時域反射(OTDR)原理

當雷射脈衝在光纖中傳輸時,由於光纖中存在折射率的微觀不均勻性,會產生瑞利散射,在時域裡,雷射脈衝在光纖中所走過的路程為2L,可表示為

2L=V×t (1)

式中:V——光在光纖中傳播的速度,可表示為V=cn,其中c為真空中的光速,n為光纖的折射率;t——入射光經背向散射返回到光纖入射端所需的時間。

在t時刻測量到的是離光纖入射端距離為L處局域的背向瑞利散射光。用光時域反射技術,可以確定光纖處的損耗,光纖故障點、斷點的位置,對測量點進行定位,因此也可稱為光纖雷射雷達。

在空間域裡,光纖的瑞利背向散射光子通量:

式中:Φe——在光纖入射端的雷射脈衝的光子通量;KR——與光纖瑞利散射截面相關的係數;V0——入射雷射的頻率;S——光纖的背向散射因子;a0——入射光子頻率處光纖的損耗;L——局域處離入射端的長度,

(2)三類散射

在光纖中傳播的光波,其大部分是前向傳播的,但由於光纖的非結晶材料在微觀空間存在不均勻結構,有一小部分光會發生散射。光纖中的散射過程主要有3種:瑞利散射、拉曼散射和布裡淵散射,它們的散射機理各不相同。

當光入射到光纖中,光與光纖介質相互作用引起光的散射。當光子與光纖中的SiO2分子相互作用時,兩者沒有能量交換的彈性碰撞部分稱為瑞利(Rayleigh)散射;兩者有能量交換的部分,即入射光子與介質產生非彈性碰撞,吸收或發射聲子時,產生布裡淵(Brillouin)散射、拉曼(Raman)散射。

2.分布式光纖溫度監測技術

(1)拉曼散射原理

與分布式光纖傳感溫度測試系統主要相關的是拉曼散射。光通過介質時由於入射光與分子運動相互作用而頻率發生變化的散射即為拉曼散射(見圖1)。

圖1拉曼散射示意圖

拉曼散射遵循如下規律:散射光中在每條原始入射譜線(頻率為v0)兩側對稱地伴有頻率為v0±vi(i=1,2,3,……)的譜線,長波一側的譜線稱紅伴線或斯託克斯線,短波一側的譜線稱紫伴線或反斯託克斯線;頻率差vi與入射光頻率v0無關,由散射物質的性質決定,每種散射物質都有自己特定的頻率差,其中有些與介質的紅外吸收頻率相一致。

因為拉曼散射光的強度與溫度成正比,利用拉曼效應可進行溫度測量。

(2)測量原理(見圖2)

圖2測量原理圖

利用拉曼效應進行溫度測量。雷射脈衝入射到光纖裡,在發送端得到背向散射光,並進行分析。拉曼散射光的強度與溫度成正比。測量散射光強度得到沿光纖分布的溫度。

利用OTDR技術計算溫度點的位置,是通過測量背向散射光返回起始端的時間來得到的,類似於雷達回波技術。

系統採用低功率雷射器,將採集信號與調製信號相關(格雷碼)形成低功率系統。

三、系統校準

測算由系統與光纜構成的溫度測量系統的衰減率,用測得的衰減率對實測溫度進行校正,減少或消除由於散射光衰減引起的溫度測量誤差。

系統採用獨有的專利保護的單接收器設計,從根本上消除了由傳感器光電轉換效率導致溫度測量的不準確性,儀器本身出廠後無需再次校準。而由於各個使用者採用的光纜不盡相同,所以使用系統前需要對光纜進行校準。

校準分為長度校準和溫度校準,系統充分考慮到實際工程安裝中以及後續維護中可能在一條線路上使用不同供應商的光纜,所以每個測量通道最多可劃分為16個校準分區,獨立校準。

測量模式分為2種:單端測量和雙端測量模式。單端測量採用的是溫度校準。溫度校準的參數為衰減率、增益和偏置。在每段需要校準的傳感光纜的前部預留(20~50)m用於校準使用。雙端測量模式無需校準anti-stokes和stokes光的衰減率差,由系統自動完成動態的計算,在進行雙端測量模式(兩個通道連接同一條光纖)時,系統自動校準由一定的環境和機械原因(應力、光纖彎曲、熔接點、氫腐蝕)導致的Stokes/Anti-Stokes損耗比的變化。這樣的設計可以保證在鋪設的光纖的使用壽命內精確地實現溫度測量。

四、可重複性和準確度標定

分布式光纖傳感溫度測試系統在使用前需確定儀器測量數據的可重複性以及儀器的準確度,從而使儀器使用者在進行測量數據處理時,能更清楚地知道數據的可靠性併合理確定數據的準確度。因此,儀器需要通過實驗進行可重複性和準確度的系統性能標定。

1.實驗設計

(1)實驗設備

1臺分布式光纖傳感溫度測試儀器,1臺恆溫水域槽SC—5A,光纖若干,1臺計算機,剪刀、膠帶若干。

(2)實驗步驟

將大約200m的光纖放入水槽中,水槽設定為恆溫40℃,並在表1設定儀器的相關配置參數。

以上不變的參數在本實驗中保持不變,變量為採樣時間。實驗分為4組,名稱分別為T30、T60、T120、T240,相應的採樣時間分別為30s、60s、120s、240s。然後啟動儀器開始實驗,得到實驗數據。

2.實驗數據處理方法

(1)重複性標定數據處理方法

計算每組實驗每次計量各測點之間測值的標準差,得到100個標準差。如果100次重複測量得到的100個方差隨著時間的加倍而減半,並且100個標準差足夠接近,即每組實驗標準差的極差比小於平均值30%,即可驗證重複性。

(2)準確度標定數據處理方法

首先,證明測得的數據符合正態分布。任取其中一次測得的各點數據,以0.01為溫差單位(溫度精確到2位小數),統計此溫度下的實驗數據值個數,作出數據值個數與溫度之間的關係圖(目前為散點圖),圖形形狀接近正態分布曲線,即可以認為是符合正態分布。

然後,運用正態分布置信區間的概念,結合正態分布表,可以求得95%保證率下的置信區間。均值±1.96σ就是置信區間,1.96σ就是準確度。

3.實驗主要影響因素

在上述實驗中影響因素是時間,而此實驗成立的前提是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為此,我們已經進行相關實驗排除了其他可能影響的因素,即採樣長度和採樣間隔的影響。

(1)採樣長度

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將放入恆溫水槽中的光纖長度改為50m,並且採樣時間設定為60s,其他的配置參數均與上述實驗相同,進行實驗,記錄試驗數據。經計算分析,當僅光纖長度變化時,試驗數據的平均標準差變化極小,可忽略不計。由此可得,採樣長度不是本實驗的主要影響因素。

(2)採樣間隔

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將採樣間隔改為0.15s,並且採樣時間分別設定為30s、60s、120s、240s,其他配置參數均與上述實驗相同,進行實驗,記錄試驗數據。運用同樣的數據處理方法,求得各次測量的溫度平均標準差和各次測量的極差比。對比可得各次測量的標準差相差不大,30s時的極差比差別較大,但極差比仍然都小於30%。由此可得,採樣間隔不是本實驗的影響因素。

4.小結

本實驗在排除了採樣長度和採樣間隔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後,確定實驗變量只有採樣時間,並通過4組對比實驗,設定採樣時間分別為30s、60s、120s、240s,各進行100組實驗,得到原始的實驗數據。

然後,通過對每組實驗中的100組數據求標準差及其標準差的平均值,對比分析4個標準差的平均值驗證了理論,即隨著採樣時間加倍,溫度變化的方差減半。在此前提下,求得各組實驗的極差比並且比較得到極差比均小於30%。由此,驗證了儀器的可重複性。

最後,同樣運用實驗中的原始實驗數據,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每組實驗測量的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規律,運用正態分布置信區間的概念,結合正態分布表,可以求得95%保證率下的置信區間。均值±1.96σ就是置信區間,1.96σ就是準確度。由此,求出4個採樣時間下儀器的準確度,為今後儀器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五、空間分辨力標定

由於受空間分辨力(0.5m)的限制,當光纖上發生小於空間分辨力長度的升溫時,測得的溫差將小於實際溫差。本實驗的目的在於探究局部升溫時,溫差測量值和溫差實際值之間的關係。

本實驗將先根據光纖測出環境溫度計算出升溫目標溫度,再利用自製的線熱源將光纖加熱到目標溫度。穩定一段時間後,在儀器上讀出升溫段測量溫度,與實際溫度比較後得出結論。

1.實驗內容

局部升溫長度:0.5m、0.3m、0.2m、0.1m、0.05m,共5種情況。

溫差:5、10、15、20攝氏度,共4個等級。

表1配置參數的設置

光纖連接方案:光纖上升溫段和測點的相對位置會影響測量值大小,以升溫段0.5m為例:這0.5m可能恰好覆蓋了一個測點所管轄的光纖長度範圍,也有可能位於兩個測點的中間,此時沒有任何一個測點管轄的0.5m完全升溫,而理論上這兩種情況的測量值是不同的。通過一定連接方案的設計,可以人為控制升溫段和測點的相對位置,囊括所有情況。

具體方案如圖3所示。共取30個升溫段,通過有規律地改變連接段的長度(每次遞增0.05m,1.00m~1.45m共10個連接段,循環3次並除去最後一個,得到29個連接段),從而改變升溫段和測點的相對位置,保證測量結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圖3實驗光纖接線圖(部分)

2.實驗數據處理方法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溫差測量值將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而是一個範圍。

通過同時測量多個給定長度的樣本,我們找到了這個範圍的下限值,其所代表溫度的數值確定方法為找尋所有波峰的最小值,記錄此數值。再用此值減去環境溫度,就可以得到溫差的測量值。通常,此測量值小於溫差的實際值。

由理論分析可以看出,實際溫差與升溫長度兩者和測量溫差都是成正相關的關係,即實際溫差越高,測量溫差越高,升溫長度在一定範圍內越長,測量溫差也越高。

為了進一步說明三者的關係,可以對試驗數據進行列表分析或是數據擬合分析,得出溫差測量值的經驗公式。

3.小結

本實驗通過儀器、恆溫水浴槽、自製線熱源的配合使用,得到了在5個長度等級(0.5m、0.3m、0.2m、0.1m、0.05m)、4個實際溫差(5℃、10℃、15℃、20℃)條件下的溫差測量值,並可以通過對測量值的分析擬合出溫差測量值的經驗公式,從而指導儀器在測溫技術上的實際工程應用。

六、結束語

通過分布式光纖傳感溫度測試系統的可重複性、準確度和空間分辨力的性能標定試驗,可以清楚地知道儀器的可重複性,提供給儀器使用者以儀器的準確度和溫差測量值的經驗公式,從而在實際工程中,儀器使用者在已確定可能發生的或者希望探測到的升溫長度和實際升溫的前提下,可以通過經驗公式計算出溫差測量值,並結合前面準確度分析的工作,就可以方便地找到能夠可靠反映這一溫差測量值的測量時間,進而指導分布式光纖測溫技術的工程應用。

相關焦點

  • 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原理及傳感過程
    根據拉曼散射理論,在自發拉曼散射條件下,兩束反射光的光強與溫度有關,它們的比值R(T)為:  (1)其中,和分別是斯託克斯光強和反斯託克斯光強,h為普朗克常數,k為玻爾茲曼常數,T為絕對溫度。從(1)式中可以看出,R(T)僅與溫度T有關。因此,我們可以藉助反斯託克斯與斯託克斯光強之比來實現溫度的測量。
  • 長飛特種光纖系列之四:用於分布式測溫系統的多模光纖和少模光纖
    因此,可以很好的解決以上難題,兼具精度要求及連續監測功能的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簡稱DTS)應運而生。   由於多模光纖的拉曼增益高、受激閾值高,因此成熟的分布式測溫產品多採用多模光纖作為傳感光纖。但傳統的通信多模光纖僅優化了波長850nm和1300nm處的衰減,較高的C波段衰減嚴重影響了長距離測量的信噪比,另一方面較大的模間色散會造成長距離測試下空間解析度的劣化。
  • 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特點與研究現狀
    >分布信息的能力,其基本特徵為[1]: ①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中的傳感元件僅為光纖; ②一次測量就可以獲取整個光纖區域內被測量的一維分布圖,將光纖架設成光柵狀,就可測定被測量的二維和三維分布情況; ③系統的空間分辨力一般在米的量級,因而對被測量在更窄範圍的變化一般只能觀測其平均值
  • 解析基於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高壓海底電纜
    高壓海底電纜在線監測方法有分布式光纖測量法、直流成分法、接地線電流法和在線法等,其中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測量法是目前最先進,最有發展前景的一類測量方法。本文運用ANSYS仿真軟體,模擬海底高壓電纜發生外力損害故障時的情況,研究分布式光纖測量法監測的關鍵物理量、海底高壓電纜在故障情況下的運行狀態以及故障定位的可行性。
  • 基於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高壓海底電纜外力損壞仿真
    1 海底電纜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1.1 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的定義和特點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是利用光波在光纖中傳輸的特性,可沿光纖長度方向連續地傳感被測量(溫度、應變等)的信號傳輸系統。此時,光纖既是傳感介質,又是被測量的傳輸介質。
  • 大規模分布式布拉格光柵光纖傳感網絡的研究新進展
    近些年來,光纖傳感技術由於其體小質輕、高靈敏度、抗電磁幹擾等優勢在許多工業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而隨著光纖傳感組網技術的發展,構建大容量、長距離、高精度的分布式布拉格光柵光纖傳感網絡成為當下光纖傳感技術的研究熱點之一。
  • 分布光纖測試 打造「最強大腦」
    近日,在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該所自主完成的「分布式光纖應變測試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2018年度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光纖測試變身「感知神經」    說到分布式光纖應變測試技術,不得不提到光纖傳感。
  • 光纖傳感與系統北京實驗室為飛行器裝上「聽診器」
    9/29/2020,光纖在線訊,飛行器在軌飛行時,為保證其飛行安全,地面技術人員也需要像醫生一樣,通過「望聞問切」等方法為其診斷健康狀況。光纖傳感與系統北京實驗室祝連慶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光纖傳感系統」就是為飛行器的健康監測而量身定製的工具,而其中的「光纖傳感」載荷測試系統在飛行器上的應用,就像為飛行器裝上了一個輕巧可靠的「聽診器」。
  • 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這些都是電力系統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傳統的紅外測溫儀、紅外成像儀、感溫電纜、熱電阻式測溫系統等只能對電力系統的局部位置進行測溫,無法為安全、經濟運行、高效檢修提供科學依據。而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能夠實現多點、在線的分布式測量,實現了運行設備的實時在線監測,有效地解決了長期以來現場出現的高溫、燃燒、爆炸、火災等事故應急不備的問題。
  • 分布式光纖振動傳感技術告訴你
    說光纖具有「神經系統」,眾人肯定認為匪夷所思,是搞笑的「天方夜譚」,但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張海文研究員領銜的團隊,厚積薄發、歷經十餘年研製成功的分布式光纖振動傳感技術,卻已經開始落地實用。傳統的傳感器我們經常用到,比較熟悉,可對光纖打造的「神經系統」能在千裡之外,實時靈敏而準確地感知目標所在地的風吹草動,自動判別環境異樣變化及細微程度,可能許多人還鮮有所聞。
  • 分布式光纖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DTS
    應用領域:纜橋架、電纜隧道、電纜溝、高壓電纜○公路隧道、地鐵隧道、大壩○軌道交通、城市綜合管廊○傳輸皮帶、輸煤棧橋、儲煤場○儲油罐分布式光纖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技術原理: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系統基於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利用光纖中散射光(拉曼)信號強度對溫度的敏感特性
  • 高精度溫度傳感、測量與控制技術綜述
    溫度作為基本的熱力學性質之一,其影響廣泛存在於各領域,對溫度的傳感、測量與控制具有重要意義。空間引力波探測中,溫度是幹擾引力波探測衛星的重要因素,對於衛星光學測量系統,溫度變化會導致光學元件折射率變化以及膨脹收縮,使光程發生變化,而對於衛星重力參考系統,溫差會使測試質量的相對面產生壓力差,由於輻射壓力、輻射計效應和出氣效應等對測試質量產生作用力,導致殘餘加速度噪聲,幹擾引力波探測。
  • 應力應變測試方法綜述
    除了上面提到的應變片電測法目前發展最快的應力應變測試技術是光學測試;與應變片電測法不同的是:光學測試方法能夠運用光學手段研究和解決結構內部或表面的應力、應變、位移和振動等力學信號的測試問題,它的發展與現代光學技術或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是力學測試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如基於材料雙折射效應的光彈性法和數字光彈法、在光纖傳感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光纖光柵應變測試方法以及利用雙目立體視覺測量原理進行的三維變形測量技術等
  • 基於光纖傳感技術的水流流向監測傳感器設計
    彈簧分別連接封閉推桿與機架兩端的金屬絲,光纖光柵粘貼情況如圖8所示,其粘貼在金屬絲上感知梁的拉壓應變,左右兩端各設置兩個金屬絲和3根光纖光柵(其中左側2跟,多設置一根溫度補償光柵),通過測量兩端的光纖光柵波長的變化,實現360°水流流向的監測。
  • 分布式光纖測溫原理介紹
    分布式光纖溫度傳感系統DTS是基於光纖拉曼(Raman)散射現象。雷射器光源發出的光脈衝與光纖分子相互作用,發生散射,散射光有多種類型,如:瑞利(Rayleigh)散射、布裡淵(Brillouin)散射和拉曼(Raman)散射等。其中拉曼散射是與光纖分子的熱振動相關聯的,因而對溫度有敏感,可以用來進行溫度測量。
  • 解析光纖光柵傳感器的原理及其應用
    由於光纖光柵具有高靈敏度、低損耗、易製作、性能穩定可靠、易與系統及其它光纖器件連接等優點,因而在光通信、光纖傳感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此。本文從光纖布拉格光柵、長周期光纖光柵等光纖光柵的原理出發,綜述了光纖布拉格光柵對溫度、應變同時測量技術的應用。
  • 中國經濟導報:首條應用光纖傳感技術的智慧供水管網落地山東臨沂
    據介紹,本項目的技術提供方是天津大學光纖傳感研究所,其緊密依託「光學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光電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長期從事光纖傳感和光電檢測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開發工作。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國家重大工程、國防科技、生物醫學工程、通信技術、工業測試等方面取得了廣泛應用,實現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已成為我國在信息光電子領域重要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 光纖溫度傳感器優點及發展方向
    ,抗輻射性能好,特別適合於易燃、易爆、空間受嚴格限制及強電磁幹擾等惡劣環境下使用。由於光纖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可撓、電絕緣性好、柔性彎曲、耐腐蝕、測量範圍大、靈敏度高等特點,對傳統的傳感器特別是溫度傳感器能起到擴展提高的作用,完成前者很難完成甚至不能完成的任務。光纖傳感技術用於溫度測量,除了具有以上特點外,與傳統的溫度測量儀器相比,還具有響應快、頻帶寬、防爆、防燃、抗電磁幹擾等特點。
  • 深度解讀光纖傳感器
    光纖傳感器技術熱點 當前光纖傳感器的研究熱點集中於光纖光柵(FBG和LPG)型傳感器和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兩大板塊。 FBG型光纖傳感器自發明之日起,已走過了原理性研究和實驗論證階段。 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 在世界範圍內,由於對工民建和工業設施安全性和效益要求的不斷提高,對集成的安全檢測系統的需求逐步攀升。具備可連續、無間斷、長距離測量並與被測量介質有極強的親和性的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似乎正是為此而量身定做的。
  • 橋梁健康監測——光纖光柵技術在橋梁檢測中的應用
    、光纖傳感等光電子處理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前景的基礎性光纖器件。同傳統的電傳感器相比,光纖光柵傳感器具有以下優勢:1)多個相同或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可以串接復用在一根光纖上,系統集成度高;2)單根光纖上串接的傳感器間隔可以是幾釐米或幾十公裡,直接實現遠程傳輸測量精度和解析度高;3)傳感器的零偏值不漂移,屬於絕對量測量,長期工作性能穩定;4)環境適應性好,可長期用於高溫、高溼及存在化學侵蝕等的惡劣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