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電力系統正在朝著超高壓、大電網、大容量、自動化的方向發展,一旦發生事故便會對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失。如何對正在運行的電力設備進行在線監測並進行安全預測和溫度變化趨勢分析?如何通過實時數據對設備質量、運行環境、運行方式、設備老化、負荷不平衡等進行科學分析?這些都是電力系統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傳統的紅外測溫儀、紅外成像儀、感溫電纜、熱電阻式測溫系統等只能對電力系統的局部位置進行測溫,無法為安全、經濟運行、高效檢修提供科學依據。而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能夠實現多點、在線的分布式測量,實現了運行設備的實時在線監測,有效地解決了長期以來現場出現的高溫、燃燒、爆炸、火災等事故應急不備的問題。在電力系統中,這種光纖測溫技術在高壓電力電纜、電氣設備因接觸不良引起的發熱部位、電纜夾層、電纜通道、大型發電機定子、大型變壓器、鍋爐等設施的溫度定點傳感場合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二、分布式光纖測溫的基本原理
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依據後向散射原理可以分為三種:基於瑞利散射、基於拉曼散射和基於布裡淵散射。目前發展比較成熟,且有產品應用於工程的是基於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它的傳感原理主要依據的是光纖的光時域反射(OTDR)原理和光纖的後向拉曼散射溫度效應。
(一)光時域反射(OTDR)原理
當雷射脈衝在光纖中傳輸時,由於光纖中存在折射率的微觀不均勻性,會產生散射。在時域裡,入射光經後向散射返回到光纖入射端所需時間為t,雷射脈衝在光纖中所走過的路程為2L,其中v為光在光纖中的傳播速度、C為真空中的光速,n為光纖折射率。在測得時刻t時,就可求得距光源L處的距離。
(二)光纖的後向拉曼散射溫度效應
當一個雷射脈衝從光纖的一端射入光纖時,這個光脈衝會沿著光纖向前傳播。由於光脈衝與光纖內部分子發生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故光脈衝在傳播中的每一點都會產生反射,反射中有一小部分的反射光,其方向正好與入射光的方向相反(亦可稱為後向)。這種後向反射光的強度與光線中的反射點的溫度有一定的相關關係。反射點的溫度(該點光纖所處的環境溫度)越高,反射光的強度也越大。利用這個現象,若能測出後向反射光的強度,就可以計算出反射點的溫度,這就是利用光纖測量溫度的基本原理。
如用公式來表達:當雷射脈衝在光纖中傳播時與光纖分子相互作用,會發生瑞利散射、布裡淵散射、拉曼散射,其中拉曼散射是由於光纖分子的熱振動和光子相互作用發生能量交換而產生的。如果一部分光能轉換成熱振動,那麼將發出一個比光源波長長的光,稱為斯託克斯光;如果一部分熱振動轉換為光能,那麼將發出一個比光源波長短的光,稱為反斯託克斯光。根據拉曼散射理論,在自發拉曼散射條件下,兩束反射光的光強與溫度有關,它們的比值R(T)為:
(1)其中,和分別是斯託克斯光強和反斯託克斯光強,h為普朗克常數,k為玻爾茲曼常數,T為絕對溫度。從(1)式中可以看出,R(T)僅與溫度T有關。因此,我們可以藉助反斯託克斯與斯託克斯光強之比來實現溫度的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