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50】科普作品《時間旅行基礎指南》

2021-01-13 科普科幻青年之星

簡介梗概

從你打開這個指南這一剎那起,恭喜你,你已經成為一名時間旅行者了。嗯……起碼已經是時間旅行嘗試者了。

作者自述

第一次寫科普,希望大家支持。

《時間旅行基礎指南》正文節選

第一章 時間的航船

要說起人類嘗試進行時間旅行的歷史,誰也說不出來個準確時間,但毫無疑問,這是人類長久以來一直想解決的重大命題之一。

自打人類產生後悔情緒起,時間旅行這一概念就已經悄然在人們的心目中產生了。當第一次有人懊悔地說出:「我當時要是……」這樣的話時,人類的時間旅行史就開始了,雖然只是在口頭上和心裡嘗試,但也算得上是開了先河。而我們的指南也要從這裡講起。

人類是地球上所有愛折騰的生物中最愛折騰的一種。大約二十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在非洲誕生(注1),從此地球成為了人類想要徵服的最大目標。雖然至今為止,人類仍未完全徵服地球的每個角落,但眼界逐漸開闊的人類已經不再局限於「小小的」地球,而是將目光投向更加遙遠的宇宙的深處,和更神秘的時間的始末。

無論宇宙多麼廣闊,畢竟也只是空間上的極大尺度,探索宇宙的深處本質上和你出門旅遊沒有太大區別(反正都是走路,不過是走的遠近不同而已啊)。然而對時間的探索卻處於完全不同的範疇。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之中,「時間」一詞完全是一種形而上的概念,時間似乎是世界的最頑固的固有屬性,任何事物都無法對其產生影響。

但物理學家們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倔強的人了。他們覺得既然時間和空間一樣,只是世界的一個維度而已,為什麼我們可以在空間的維度上任意前進後退,卻對時間無可奈何,任其擺布呢?

他們自然不會屈服於時間的頑固,他們像古代最早的航海家打造獨木舟那樣,一斧一鑿地打造著自己用來探索時間的航船。

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這樣描述絕對時間:「絕對的、真正的和數學的時間自身在流逝著,而且由於其本性而在均勻地、與任何其它外界事物無關的流逝著」,雖然在許多人的觀念中,牛頓就像是科學界的「上帝」,所有牛頓的理論都是正確的,但在時間這個概念上,牛頓和「永遠是錯的一方」的亞里斯多德(注2)的觀點一樣,堅信絕對時間的存在。這次他錯了。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這樣一種經歷:在一節自己完全不感興趣的課上,你無所事事,東張西望。當你感覺這節課差不多要結束的時候,看了一眼手錶,發現才十分鐘過去。而一旁很感興趣的舍友卻會驚嘆竟然已經十分鐘過去了。實際上,時間的「流速」並沒有因為你和你舍友的感受而改變,而且永遠不會因此而改變。

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絕大多數行為(或者我說全部大概也沒有人會來反駁)對時間並不會造成任何影響,時間的絕對性似乎從宇宙伊始就自然而然的存在著。但殘酷的是,人們關於物理學的大部分經驗都是錯誤的。

1905年,某專利局職員發文聲稱時間的絕對性或許並不存在,這一觀點迅速在物理學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因為這一結論是完全反直覺、反常識的,於是這位職員也遭受到了許多指責、譏諷和謾罵。但不過幾周之後,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亨利·龐加萊也從數學角度計算得到了相同的結論。此後來越多的研究都指出絕對時間這一概念的存在並非必要,甚至它不存在的話會解決更多的物理問題。於是物理學家心中堅持多年的時間絕對性信仰逐漸開始動搖了。

相信大家也都猜得出來,這位職員就是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而這篇文章叫作《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即在此文中被首次提及。

一顆子彈穿過鏡子時並不只留下一顆彈孔,而是將整個鏡面炸得稀爛。愛因斯坦的這顆子彈已經穿過絕對時間的鏡面,等待其完全崩塌的人已經可以開始讀秒了。

絕對時間的概念不復存在,時間旅行思想的全面普及也失去了最後的阻礙。倒不是說人們已經可以進行時間旅行了——事實上還差得遠。但起碼,人們已經越來越敢於想像時間旅行了。

接下來的幾章中,我會給你們詳細介紹我們時間旅行者至今為止發現的各種時間旅行的可能方法,少年郎,希望你能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時間旅行者,打造自己時間的航船。

注1: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說人類起源於20萬年前,北京猿人不是五十多萬年前就有了嗎?而元謀人甚至生活在170萬年前。然而北京猿人、元謀人(或者你願意換成任何中國發現的猿人都可以)和如今的中國人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事實上早在現代人出現之前,其他的古人類已經滅絕很久了。所以世界上所有的現代人都起源於非洲,而非起源於各種猿人。猿人和我們的關係和大猩猩和我們的關係類似,都是「近親」物種

注2:我們大家可能在高中的物理書上對亞里斯多德產生了一種刻板的印象,即他所說的都是錯的。但事實上亞里斯多德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哲學、思想)家,是科學發展的先驅者之一。雖然他的很多觀點都逐漸被證偽,也不能改變他為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事實。科學本身就是在不斷的證實和證偽的過程中向前發展的。

第二章 最早的嘗試

自然,世界上有很多發明發現是純屬偶然,但絕大多數發明還是先在腦中有了異想天開的腦洞,才一步一步實現的。想像是科學技術進步的先行者,它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時間旅行首先也是靠「幻想家」來實現的,不過是在大腦和作品中。

如果把時間旅行這個概念放寬一點的話,最早涉及這方面內容的作品或許來自中國。

南朝梁國人任昉在其編寫的書《述異記》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信安珺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而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復時人。

這個故事的大意是晉朝有個叫王質的砍柴人,有天上石室山砍柴,看見幾個小孩在下棋,王質就在一邊觀看。他吃了小孩給的一顆像桃核一樣的東西,就不感覺餓了。過了一會小孩問:「你咋還不走?」王質起身一看,發現自己的斧頭和柴火都腐爛了。回家才發現,時過境遷,家人已不存在了。

這分明就是進行了一次時間旅行啊!震驚!我國竟在一千五百年前就掌握了時間旅行技術!

類似的故事在中國古代的文學創作中有不少,雖然完全談不上有任何科學思想在內,甚至連科幻也算不上,只能說是單純的幻想。但類似故事的出現無疑展示出中國人在「時間旅行」方面產生的思想萌芽。當然,你要是覺得這只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樸素的唯心主義時間旅行」,也成,畢竟類似「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思想深受宗教的影響。

隨著科學的發展,尤其在絕對時間的概念被打破之後,人們的想像力不再受到類似觀念的束縛,時間旅行的相關作品開始井噴式出現並且越來越追求科學性。

1955年,偉大的科幻大師阿西莫夫出版了《永恆的終結》這部被稱為其最高傑作的長篇小說。誠然,相較於基地和機器人系列,這本書無疑要「不知名」許多,但這本書在時間旅行上的思考和探索是空前的。就像《讓子彈飛》給姜文帶來了名氣,但《鬼子來了》才是姜文最好的作品!《永恆的終結》不是科幻歷史上第一部有關時間旅行的作品,但它成為了有關時間旅行的科幻標杆,後來的無數時間旅行小說中都有它的影子。

1969年,由兩位日本漫畫家(注1)創作的漫畫《哆啦A夢》開始在雜誌中連載,並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時光機這一科幻構想逐漸深入人心。科幻不能直接引導科學的發展,但科幻可以讓更多人關注科學的發展並嘗試投身去其中。《哆啦A夢》這一系列作品在孩子們之間產生的深刻影響,也許會使不少孩子選擇成為研究時空相關的物理學者。在這一點上我並沒有證據能證明我的觀點,但我想這正是科幻的一大現實作用。

哆啦A夢

1984年《終結者》上映,掀起了一股科幻熱潮。時間旅行的設定已經在科幻電影中展現了它獨有的魅力。《終結者》系列電影的第一部巧妙地設計了一個「時間旅行環」這樣的劇情:反抗軍領袖派遣保衛者回到過去保護自己的母親不被殺害,結果保衛者和女主相愛後來生下了反抗軍領袖。這樣一個類似外祖母悖論的設定真的非常巧妙。

1993年上映的《土撥鼠之日》開創了一個新的時間旅行類型:Time Loop。男主角被困在同一天裡,把這一天經歷了無數次,無論做出任何選擇,時間一到又會回到這天早上。結果……大家都去感嘆愛情故事多麼感人,還是少有人注意時間循環這個設定多麼優秀!

2017年崔羅石所著《時間旅行基礎指南》發行,將時間旅行這一概念徹底引入高潮,世界各國領導人開始把時間旅行列為改善民生下一步計劃的重要一環……

咳咳咳……開玩笑開玩笑。

總之,人類,尤其是我們時間旅行者(注2),嘗試最多的方式就是想像了。這種方式是所有方法之中最簡單的,需要的只不過是運氣而已。

如果你好運結識了一隻帶有時光機的哆啦A夢或者就恰好遇到了玄幻小說中那種劈不死人但是能把人帶回幾年前的那種閃電,那麼恭喜你,偉大的時間旅行者,你成功了。這種方法只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缺點,就是,嗯……不科學。

所以至今為止並沒有切實可信的記錄證明現實中有人通過這種方法成功進行了時間旅行。

但,不開玩笑的說,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方法,這是人類在時間旅行方面做過的最偉大的突破,它是所有時間旅行嘗試的第一步。在以後的日子裡,人類在對時間的探索上越走越遠,發現了更多有可能有希望的時間旅行方式,而這是一切的開始。

注1:這兩位漫畫家就是藤本弘(筆名藤子·F·不二雄)和安孫子素雄(筆名藤子不二雄A),但後來安孫子素雄退出,就由藤本弘一人單獨創作《哆啦A夢》系列。因此你在大部分《哆啦A夢》系列作品上只會看到藤子·F·不二雄的名字。順便提一句,這位漫畫家為成年人創作的科幻短篇漫畫異色短篇合集系列看起來也頗有一番趣味。

注2:雖然我們之中還並沒有人成功,但並不能否認我們旅行者的身份!

(未完待續)……

長按關注【科普科幻青年之星】

相關焦點

  • 《星際旅行指南》
    近日,由《十萬個為什麼》作者葉永烈權威主編的全新圖文科普讀物《星際旅行指南》由北京儒意欣欣正式出版,成為國內第一本全彩圖文星際旅行導遊手冊。《星際旅行指南》由著名作家、教授葉永烈主編,BBC、北京天文館、科學松鼠會、《飛碟探索》雜誌社權威審讀,一致推薦。全書共集結400餘幅來自宇宙探測器的最新照片,以30萬字的超大容量進行了不失科學本質的趣味解讀,是人類有史以來對宇宙「最長線路」且最直觀有趣的一次旅行。  本書的視角從地球出發,穿越太陽系、跨越銀河系,到達宇宙邊緣。
  • 旅行青蛙稀有照片攻略大全 物品翻譯及基礎玩法指南
    旅行青蛙攻略大全,物品翻譯及基礎玩法指南。旅行青蛙這款遊戲是很多玩家喜歡的,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旅行青蛙攻略大全,包括物品翻譯及基礎玩法指南,喜歡的朋友可以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 「直播預告」宇宙生活指南:太空旅行離我們還有多遠?|鈦媒體「全球...
    在這個時代的轉折點,鈦媒體聯合百家號,將在7月5日起進行《宇宙生活指南》系列太空科普線上直播,並將其作為T-EDGE-X全球連線科技月的線上直播活動之一。7月5日的第一期《宇宙生活指南》系列直播中,4位航天專家將遠程連線前歐洲航天局科學家、資深太空旅遊行業專家,一起探討太空旅行與普通人的關係:太空旅遊為什麼吸引人?
  • 《星際穿越》等入選2015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
    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 魏豔)記者從科技部了解到,經過徵選、專家組評議、推薦等工作,由趙致真、王俊主編的《神奇科學》、美國作家基普·索恩編寫的《星際穿越》等50部作品榮獲科技部評選的2015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
  • 貴州省第二屆科普作品創作大賽獲獎作品揭曉
    由貴州省科技廳牽頭,與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科協、當代貴州傳媒集團共同舉辦,大眾科學雜誌社承辦的「貴州省第二屆科普作品創作大賽」獲獎作品12月28日在貴陽揭曉。
  • 【Top50】科普作品《電子技術史話》
    短短一百年的時間裡,人類創造的產值和取得的科學成就都遠遠超越了這之前人類歷史的總和。而我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根本上的變化。而這一切,如果沒有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簡直是不可想像的。工業方面,電子技術使生產實現了自動化,製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海量產品。通信方面,微波和光纖使地球兩端的人可以實時通話和視頻。科學方面,電子化的儀器設備能夠達到前所未有的精度和複雜度。
  • 「2020年寧夏科普作品創作與傳播大賽」擬獲獎作品公示
    2020年寧夏科普作品創作與傳播大賽已評審結束。根據《關於舉辦2020年寧夏科普作品創作與傳播大賽的通知》精神,本次大賽共徵集到動畫、繪畫、攝影類作品919件,其中:動畫類146件,繪畫類346件,攝影類427件。評審最終確定擬獲獎作品140件,其中:動畫類52件,繪畫類41件,攝影類47件。
  • 土耳其旅行避坑指南
    交通避坑指南城市交通:空閒路段打車、繁忙路段軌道交通。儘管被經濟制裁之後的土耳其物價漲得很兇,但是打車還是很便宜的,前提是不堵車。所以比如說,去機場、去酒店這些不擁堵的路段,就時間、金錢和精力上來說,打車最划算。我常用的打車App有BiTaksi和Uber,在伊斯坦堡不會出現打不到車的情況。
  • 百度《宇宙生活指南》系列太空科普直播即將上線,約嗎?
    為了滿足大眾對於航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百度百家號獨家出品的《宇宙生活指南》系列太空科普直播,即將在這個暑假與大家見面。  《宇宙生活指南》一共7期,分為旅行篇、移民篇、教育篇、探索篇等不同的主題,每一期都將邀請重磅嘉賓分享真知灼見,與網友共同探討商業航天、太空旅行、外星生存等熱點話題,暢想人類空間探索的未來。  比如在教育篇,「凱叔講故事」創始人王凱將帶大家走進航天博物館,談談生活在太空時代的孩子如何認識航天。
  • 思考的力量: 從《時間簡史》看中國科普創作
    毋庸置疑,霍金有很多影響世界的理論和學說,但在他的所有工作中,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當屬《時間簡史》了。這本在英國霸佔《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榜237周的書,同樣一直霸佔著中國科普讀物暢銷榜,是名副其實的長銷暢銷書。這種現象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中國原創科普讀物中沒有一本能與之媲美?  「你有時間簡史嗎?」「我哪有時間去撿屎。」這是個經典的段子。
  • 思考的力量:從《時間簡史》看中國科普創作
    這本在英國霸佔《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榜237周的書,同樣一直霸佔著中國科普讀物暢銷榜,是名副其實的長銷暢銷書。這種現象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中國原創科普讀物中沒有一本能與之媲美?  「你有時間簡史嗎?」「我哪有時間去撿屎。」這是個經典的段子。  《時間簡史》是一部有顛覆性觀點和認知的著作,完全顛覆了我們之前對時間、空間和宇宙的認識,這些觀點是科普書最吸引人的地方。
  • 時間旅行的真實和悖論
    關於時間旅行的作品永遠有市場,不管是好萊塢科幻片還是亞洲穿越劇,無一不紅得發紫。物理學家認真思考了時間旅行的可能性,去往未來是可能的,回到過去還在爭議中。 《星際穿越》整個故事的因果鏈是一個莫比烏斯環。五維空間的人為什麼能提供信息拯救地球上的人類?
  • 美國TOP50大學2021錄取放榜時間表!速看!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從官網上扒下的top50大學放榜時間表!記得在看加收藏!大部分大學的放榜時間與去年並無大異,EA/ED1放榜時間集中在12月中旬,ED2大致在2月中旬-3月中,RD主要在3月末至4月初。
  • 中國氣象報社「聊天兒」獲科普中國十大科普作品獎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2月4日,「科普中國—2020年度科普推選活動揭曉盛典」特別節目在CCTV10播出,隆重揭曉2020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和十大科學闢謠榜。
  • 科技部發布2015優秀科普作品名單:共50種,有星際穿越
    12月28日,科技部官方網站發布了《科技部關於公布2015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名單的通知》。這份書單系由科技部組織的2015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推薦活動中評出,「共收到來自22個中央、國務院部門及軍隊武警系統和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推薦的226部作品,共計471冊圖書」,之後,「科技部對部門和地方所推薦的作品進行了形式審查,聘請知名專家組成評議組,進行了獨立的評議、推薦工作。
  • 史蒂芬·霍金與女兒合著科普作品《喬治的宇宙》引進出版
    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人們在月球上造一座城市,可以生活工作上學,有一個從地球到月球上的直達電梯;海洋裡頭塑料能夠去回收做成清潔能源,家裡用電、用車的油都可以用塑料回收的能量,海裡的生物可以很自由;如果有機器人朋友,你的機器人可以幫你剪頭髮、講故事、幫你刷牙……這些都在系列科幻作品《喬治的宇宙》中一一呈現了出來。
  • 2017年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作品有哪些?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6日訊 近日,科技部網站公示了100部擬入選2017年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作品。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2017年全國科普微視頻大賽活動共徵集381部作品,經過形式審查和專家評審,並結合網絡評選結果,共評出《黑洞》等100部作品(名單附後),擬作為2017年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作品。
  • 2020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優秀及入圍作品公示名單
    關於2020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優秀及入圍作品名單公示的通知為進一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國家衛生健康委與中宣部、科技部、中國科協共同舉辦了「健康知識普及行動—2020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
  • 科普作品,應該如何書寫
    >    科普作品創作事實上,科普文字不科學的現象並不少見。科普關係到大眾的科學文化素養,更關係到下一代的教育,如何介紹我們的動物朋友,如何在書籍裡展開大自然的圖景,影響著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書寫自然時,當於何處落筆?近日,記者採訪了多位科普作家,他們的回答中,有著諸多共識。
  • 23世紀太陽系旅行指南 就是要上天
    每當跟人吹牛到最後被丟給一句「你咋不上天呢」想必你也是沒招兒的,其實不少人都公布了花錢不多的火星登陸計劃和星際旅行計劃,上天在未來也並不算件難事,23世紀太陽系旅行指南來了 「新視野」號年初發現,像地球一樣,冥王星上一些高山的頂部也覆蓋著皚皚「白雪」,這些冰雪的主要成分是冥王星大氣中的甲烷,冷凝後降到山頂上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23世紀太陽系旅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