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識點:質量的測量工具

2020-11-26 中考網

中考物理知識點:質量的測量工具

  一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物理符號:m

  二單位:國際單位:㎏,其他單位:噸(t),克(g),毫克(㎎)。

  單位換算:1t=10^3㎏ 1g=10^-3㎏ 1㎎=10^-6㎏

  三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與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無關。

  四測量工具:生活中用各種秤測量質量,案秤、電子秤等…實驗室用天平測量質量。

  天平:

  ⑴構造:底座託盤橫梁平衡螺母標尺分度盤指針

  ⑵使用方法:①放在水平桌面上,觀察量程和標尺的分度值。

  ②把遊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處。

  ③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左偏右調),使橫梁平衡(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

  ④把被測物體放在盤裡,估計被測物體的質量,用鑷子向右盤中加砝碼,移動遊碼,直到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心處(注意此時不能調平衡螺母)。

  m=m砝碼+遊碼所對應的刻度。

  測量液體的質量時:先測容器的質量m0,再測總質量m總,m=m總—m0

  測量一個微小物體的質量時:測出幾個的總質量m總,m=m總/n

  ⑶砝碼的質量一般為1.2.2.5(1g,2g,2g,5g,10g,20g,20g,50g…)。

  例:測得一個物體的質量為67g,沒有使用遊碼,最少需要個砝碼。

  ⑷天平使用的錯誤及結果偏大或偏小的判斷:

  ①使用磨損的砝碼,測量結果偏大,使用生鏽的砝碼測量結果偏小。

  ②遊碼歸零後,天平沒調平,若指針左偏測量結果偏大,若指針右偏測量結果偏小。

  ③遊碼沒有歸零,天平調平後測量的結果偏大。

  ④若物體和砝碼的位置放反,m:m砝碼—遊碼對應的刻度值。

相關推薦:中考物理知識點:判斷固體是實心還是空心

點擊查看更多信息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   根據密度的公式,只要測量出物質的質量和體積,就可以計算出物質的密度哦,由此可見,密度只能是間接的測量(液體的密度也可以用密度計直接測量)。   (1)在密度的測量中,質量的測量用天平,上面已梳理過;但體積的測量需要用量筒或量杯。
  • 中考物理知識點:長度、時間的測量
    中考物理知識點:長度、時間的測量   ⑴單位:國際單位是米(m),比米大的單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單位有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單位換算: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常見物體的長度:①課桌的高度:0.8M②一層樓的高度3M   ③手指甲的厚度:1mm④一張紙的厚度:70~100μm   ⑵測量工具: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 初中物理質量與密度的相關知識點匯總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物理質量與密度的相關知識點匯總,希望對同學們複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天平的原理 點擊查看 2 中考物理知識點:天平使用方法錯誤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點擊查看 3 中考物理知識點:特殊物體質量的測量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僅供參考!
  • 中考物理知識點:測量大氣壓
    中考物理知識點:測量大氣壓   在測量大氣壓的實驗中,某同學將玻璃板放在桌子上,用吸盤貼在玻璃板上面,用彈簧測力計將吸盤緩慢向上拉,直到吸盤脫離板面。問:   (1)實驗原理是什麼?   (2)某同學做實驗時發現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太小,不能測出吸盤脫離板面時的拉力。
  • 中考物理知識點:質量
    中考物理知識點:質量   一: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   1.質量的概念:在物理學中,把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   2.一個物體的質量不因為它的形狀、溫度、位置和狀態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我們說質量是物體的一個基本屬性   二:質量的基本單位
  • 中考物理知識點:電流的測量
    中考物理知識點:電流的測量   一: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是電流,通常用字母I表示。I=Q/t   二:電流的測量   ①儀器:電流表   ②表示符號:     ③結構:接線柱,量程,示數,分度值。   量程和分度值:電流表有3個接線柱2個量程。使用「-」和0.6,兩個接線柱時,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使用「-」』和3.
  •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定義和應用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定義和應用   一密度的引入:   ⑴實驗操作及數據:用天平測量體積不同的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的質   量,把數據填入表格。   ⑵結論: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不同。
  • 中考物理知識點:大氣壓的特點
    中考物理知識點:大氣壓的特點   (1)特點: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且空氣中某點向各個方向的大氣壓強都相等。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且大氣壓的值與地點、天氣、季節、的變化有關。一般來說,晴天大氣壓比陰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三種方法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三種方法   一原理:ρ=m/v   二被測物體的質量:m 被測物體的體積:v   三器材:天平和砝碼量筒燒杯石塊鹽水水細線   四步驟:⑴測量石塊的密度。
  • 中考物理知識點:質量的概念與單位
    中考物理知識點:質量的概念與單位   1、物體的質量指的是這個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比如:一張木頭桌子,含有木頭這種物質大約是20千克。   (1)質量在國際單位制中的主單位是千克(kg),還有常用的噸、克、毫克等,要求記住單位之間的換算(噸、千克、克、毫克之間進位都是1000)。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測量液體:以鹽水為例。   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m1;   ⑵將燒杯中的鹽水適量倒入量筒,記下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   ⑶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餘鹽水質量m2;   ⑷求得鹽水的密度ρ=m/v=(m1-m2)/v;   測量固體:以蠟燭為例。
  • 中考物理知識點: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係
    中考物理知識點: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係   1.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2.不同種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不同   3.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係圖線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 中考物理「質量和密度」兩大重點之一!「密度測量實驗」全歸納!
    對於初二的學生們來說,初二上半年學習物理的適應期,因此上半年的物理知識相對比較簡單,大部分地區主要學習了聲音、光現象、運動學、以及質量和密度等,全部上冊內容一般也就只有兩個公式,一是速度公式,二是密度公式。
  • 中考前一定要搞懂的物理易錯知識點——質量與密度(可下載列印)
    本篇文章介紹初中物理第六章:質量與密度易錯知識點,同學們在中考前一定要把這些知識點弄清楚,免得考試的時候丟分。如需免費電子版的初中物理七百講知識點總結,可關注並私信我。我始終強調,不要死記硬背,要理解的記憶。
  • 中考物理質量與密度知識點詳解
    質量   1、質量的定義: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   2、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基本屬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和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3、質量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其它常用單位還有噸、克、毫克。   4、質量的測量:常用測質量的工具有桿秤、案秤、臺秤、電子秤、天平等。
  •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計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計   ①、結構:如右圖所示;   ②、各部分的作用   簡而言之,密度計是依據它漂浮在液面上時,液體密度與排開的液體體積成反比來測量液體密度的。   質量相等的兩塊冰,分別放到水中和鹽水中,當冰熔化後,水面和鹽水面的升降情況是: 相關推薦:中考物理知識點:物體漂浮
  •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定義與公式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定義與公式   (1)、密度:在物理學中,把物質的質量與該物質的體積之比,叫做該物質的密度(亦可記為: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著這種物質的密度)。它是物質的本質屬性,不同的物質,數值一般不同。
  • 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力知識歸納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力知識歸納,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什麼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 中考物理知識點:電流的效應
    中考物理知識點:電流的效應   ①定義: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③電流的三種效應:   電流的熱效應→白熾燈,電飯煲電流的磁效應→電鈴電流的化學效應→點解,電鍍   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電流的效應來判斷他的存在→轉換法:物理學中對一些不易測量的物理量,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去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