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阿喀琉斯之踵」:腐敗增加「痛苦指數」

2021-01-11 中國財富網官方

1/3的公民依然「住得很差、穿得很破、吃得很糟」。對這樣的美國來說,「明天的世界」對那些仍然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民眾來說有何意義呢?

——弗雷德裡克·L.艾倫

在古希臘神話中,阿喀琉斯是凡人泊琉斯和美貌仙女忒提斯的寶貝兒子。忒提斯在他剛出生時就將其倒提著浸進冥河,可被母親捏住的腳後跟卻不慎露在水外,全身留下了唯一的「死穴」。後來,阿喀琉斯被帕裡斯一箭射中腳踝而亡。後人常以「阿喀琉斯之踵」來隱喻:再強大的英雄,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軟肋。腐敗高發,就是18世紀以來英、美兩個崛起的大國的「阿喀琉斯之踵(The Achilles』 heel)」!

對於那些傳統社會中為所欲為的既得利益者而言,腐敗或許是巧取豪奪的保護傘,是特權地位的防護牆,甚至是他們安身立命的保障線。然而,對於社會底層的廣大民眾來說,腐敗只能是引發社會分裂的導火索,導致社會病變的傳染源。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即便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在躑躅向前,但廣大黎庶百姓不但不能全面分享「發展紅利」,反而在巨大生存壓力下感到被掠奪、被拋棄的痛苦指數與日俱增。

對於現代腐敗而言,雖然腐敗者並不一定需要強盜剪徑式的直接侵佔,但是由社會不公、社會分化、社會壁壘等非傳統因素引發的「腐敗泛化」心理卻傷害更大!在這種腐敗泛化的社會負面情緒之下,公共服務不完善、發展機遇不均等、社會福利不均衡等問題均被訴諸甚至等同於腐敗問題,結果造成「無官不貪,無事不腐」的社會「誤讀」,並導致普遍性焦慮擴散和社會信任關係扭曲,隨時可能因某個不測輿情而發生爆燃、斷裂。

18世紀是英國開啟工業革命,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過渡期,以及經濟上的崛起期,但同時也是社會問題爆發期。當時的英國社會,貧富差距懸殊,社會風氣糜爛腐朽,充斥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權錢交易現象嚴重,政客們為攫取權力而不擇手段。法律說到底只為有權人和有錢人服務到他們滿意為止。貧苦大眾只能充當「工業文明」新秩序的犧牲品。富人生活優雅高貴、富有情趣,許多窮人則在生存線上掙扎,有些人被迫去做盜賊。整個英國好似一輛越開越快的火車,乘客們心中的目的地完全不同,也沒有人知道怎樣讓列車停下來進站。

英國工業化的加速發展期,疊加了貧富差距的急劇拉大期。在工業化帶來的巨大財富面前,這種差距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更為明顯。1700年貴族擁有英國土地財富的15%-20%,1780年為20%-25%。從1776年到1818年,英國的地租上升了105%。到1801年,1.1%最富有的人取得了國民收入的25%。而且,這種財富分化趨勢愈演愈烈,到1848年,1.2%的最富階層佔有了35%的國民收入;相反,體力勞動者在國民收入的比例卻從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後來成為英國首相的班傑明·迪斯累利不得不發出「英國可以分為兩個民族」的驚呼:

兩個民族:它們之間沒有往來、沒有同感;它們好像不同地帶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習慣、思想和感情;它們在不同的繁育情況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樣的法律支配……窮人和富人。

1790年之後,即便土豆這個「1800年前後的社會穩定劑」改善了食品供應狀況,但仍有1/3以上的英國人生活在貧困線之下。對於貧困家庭來說,一兩間房子的小茅屋,幾張木椅或藤椅,一張松木桌或橡木桌,一個簡陋的壁爐,幾支罐子和鐵鍋,這就是他們的住所和所有動產。工人的貧困導致衛生和健康狀況不斷惡化,再加上佔人口大多數的貧困人口無力接受起碼的教育,從而出現了國民體質和文化素質的「雙下降」。農業工人生活更為困頓,他們的工資僅相當於城市工人的一半左右,麵包及土豆是他們的主食,至少要兩周才能吃上一次肉食。

著名史學家哈孟德夫婦尖銳地指出:

工業革命帶來了物質力量的極大發展,也帶來了物質力量相伴隨的無窮機遇……但是這次變革並沒有建立起一個更幸福、更富有自尊心的社會。相反,工業革命使千百萬群眾身價倍落,而迅速發展出一種一切都為利潤犧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在那個自由放任和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對社會的不滿情緒和各種犯罪率一同上升,而執政當局卻似乎是熟視無睹。正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係都破壞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益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關係了。」對於窮人而言,除了接受早死、貧困之外,沒有什麼「幸福」可言。即便如此,仍有人宣稱:

「掠奪少數人,確實只不過會對多數人的分配額給予一個不可思議之小的份額而已」,「讓那些大財主們成為他們所願望的東西吧,他們也有機會躋身於最優秀之林的,他們在最壞的情況下也會成為國家這艘船的壓艙石。」

但是,19世紀的人道主義者霍布豪斯強烈地質問道:「對財產是不是還有一種普遍的權利?一種經濟制度,通過繼承法和遺贈法使巨大的不平等永久存在,這種經濟制度是不是根本就錯了?」

以下,我們不妨重點討論一下19世紀美國的問題,看看「一個由大公司和鐵路連接起來的全國性市場」,如何「在工人、農民以及下層中產階級(lower middle class)等群體中製造了痛苦與失業」。我們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為評估工具,從預期壽命、教育水準和生活質量等3個核心指標來回溯檢審一下當時的情況:

——人均壽命

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福格爾指出,儘管從19世紀中葉開始,最高預期壽命以每10年2.24歲的速度增長,但歐洲和美國在19世紀初花了150年的時間,才擺脫農村地區的平均壽命比城市地區低15-20歲的落後局面。美國學者理察·懷特在《共和的象徵——重建時期和鍍金時代的美國(1865-1896)》一書中指出:1880年,美國出生的10歲白人男孩的平均壽命預計為48歲,平均身高預計為5英尺5英寸,遠低於其革命時代的曾祖父的水平。同時,黑人的數字要更糟糕。美國《老年人口統計學與經濟學》雜誌曾在2006年給出了20世紀美國平均壽命的變化曲線:1900年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47.5歲。「隨著工業化在70-80年代的大規模擴張,數以百萬計的半熟練工和新手在美國的製造業中找到了工作。但是他們工作的環境、生活的城市都十分危險、悽涼,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生存下去。」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美國每年每50位工人中就有一位因工作事故而死亡或傷殘超過四周以上時間。如果以全美人口為樣本,大約每1000名美國人中每年有1人死於事故。1850、1860年代的賓夕法尼亞州東部的無煙煤礦中,每年有6%的工人死亡,有6%的人永久性傷殘。1890年這一年,每300名鐵路工人中就有1人在工作中喪生;在貨運鐵路司閘員中,每100位工人即有1位死於工作事故。著名經濟學家理察·伊斯特林因此認為,19世紀早期的經濟騰飛沒能帶動健康和壽命的增加。由於人們搬家到城市,更多的疾病找上了他們,這些因素導致「人均壽命的停滯不前或慢速發展」。「死亡率革命」並沒有在20世紀發生。畢竟,這取決於對公共衛生、勞動保護等系統的投資以及相關科學方法的傳播使用。

——教育水準

南北戰爭之後,美國各州教育各自為政,加上各地貧富分化,教育質量相差懸殊,教育平等無異於一句空話。1867年,美國聯邦教育署成立時,只有5名工作人員。「小政府」理念下聯邦政府對全國教育的發展規劃形同虛設。18世紀末,美國共有24所大學。到1885年,學生數在250人以上的大學僅有9所,大多數高校的學生人數在100人以內。20世紀初的時候,美國中學適齡的男孩、女孩中,進入中學讀書的不到總數的1/10。根據一項估計,到1900年仍至少有170萬兒童被僱傭為童工,其中大約有40%受僱於工廠、礦山、手工作坊或是紡織廠。在南方棉紡廠裡,童工佔到棉紡工人總數的30%以上。在北方的童工中,每有1000名年齡超過16歲(「老童工」的年紀)的童工,同時就有83名小於16歲的;而在南方這一數字之比為1000∶353;其中很多孩子只有八九歲乃至四五歲。這就是從「黑奴制度的罪惡之樹」上嫁接出的更為可怕的「白奴制度」。對於這些「在白天或黑夜連續工作長達10到14個小時」的童工來說,沒有接受任何教育就進入工廠工作,長期傷害大腦的勞作使他們失去了閱讀能力。

——國民購買力

根據1889年勞工局的調查結果,絲綢廠僱用的年輕女工年收入僅為130美元,沒有技術的普通男工為384美元,即使這兩者加起來,也不夠維持城市中一個家庭的基本生活。「1897年開始,巨大財富的積累和美國人民工資和薪水的降低都以驚人的速度進行著。」商業機構的報告顯示,巨額的財富和無盡的工作,使得工資報酬在貨幣數量上恢復到15年前的水平,但購買力只相當於30年前的水平。而生活消費一直在上漲,比收入增長快得多。貧民和失業人數的數目甚至比蕭條時期還要高。「而在整個美國工業界,工人們覺得自己與勞動成果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在摩根財團所屬的無煙煤礦區,30多萬工人儘管工作條件極其惡劣,生命十分危險,但工資極其微薄,自1880年以後20年沒有增加,到1900年平均工資僅375美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3.8%。布魯金斯學會的經濟學家們通過精細統計後指出,「必須強調,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現象正在加劇,至少是在最近十年裡」。因為根據他們的測度,「按照1929年的物價,一個家庭年收入2000美元,只夠提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換言之,任何低於這個水平的家庭都意味著貧窮,而60%的美國家庭直到1929年仍處於「貧困線」之下!

1860年,美國只有3個百萬富翁;1900年,美國的百萬富翁大約有3800個,十分之一的人口擁有全國十分之九的財富。1900年,安德魯·卡內基擁有他那家大鋼鐵公司58.5%的股權,當年公司盈利4000萬美元,他個人的收入必定超過2300萬美元——而且是在無須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前提下。從1896-1900年,卡內基先生的主營業務平均年收入是1000萬美元,這還不包括從任何其他財產獲得的收入。與這些富可敵國的社會頂層相對應的是,美國社會底層出現了一個包括工人、農民、失業人員等的貧民階層。當時,全體美國工人的年平均收入是400-500美元。也就是說,卡內基和一個為他幹活的普通美國工人的年收入至少相差2萬倍!

根據1890年的一項調查,美國約有10%的家庭全年的收入不足200美元,平均只有156美元。1890年,僅紐約市就有50萬人居住在貧民窟。從19世紀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人平均財富增長了60%,然而工人們的同期購買力卻下降了5%。無怪乎弗雷德裡克·L.艾倫感慨道:「在世紀之交的時候,美國貧富之間的鴻溝是巨大的,這是不容爭辯的事實。」

對於經濟發展而言,速度並不等同於質量。很多時候人們發現,漠視質量的發展速度帶來的是災難而非幸福。因為「過快的發展速度其實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貧窮的城區淪為了致命的貧民窟,霍亂、肺結核等傳染病在那裡不受控制地蔓延。社會疾病,如犯罪、酗酒,蹂躪著那兒的居民」。於是,面對經濟快速增長的「美國奇蹟」,有識之士發出了這樣的質疑:

有什麼措施能夠對一種社會秩序,一種產生了數以千計的墮落事物——如同它那精美的亞麻布和細膩的薄棉布的副產品一樣的墮落事物——的社會秩序有所補救?難道為了我們的文明,我們就非得付出這樣的代價嗎?(本文節選自《走出腐敗高發期——大國興亡的三個樣本》)

《走出腐敗高發期——大國興亡的三個樣本》

ISBN:978-7-5166-5411-8

高波 著

新華出版社 2021年1月

定價:98.00元

原文轉自:新華出版社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阿喀琉斯之踵?寓意深刻的古希臘神話與寓言
    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原指阿喀琉斯的腳跟,因是其唯一一個沒有浸泡到神水的地方後人常以「阿喀琉斯之踵」譬喻這樣一個道理:即使是再強大的英雄,他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軟肋。傳說荷馬史詩中的英雄阿喀琉斯,是凡人珀琉斯和美貌仙女忒提斯的寶貝兒子。
  • 寒冬裡,他們為幹警把脈「阿喀琉斯之踵」
    各種不可理喻 當經常性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困煩 一次次侵蝕曾經強大的心理 可以說 外界不斷的心理困擾侵擾 和自我心理救濟無途—— 成了法院人不得不經常面對的 「阿喀琉斯之踵
  • 阿喀琉斯之踵——關鍵的免疫記憶細胞
    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原指阿喀琉斯的腳跟,因是其唯一一個沒有浸泡到神水的地方,是他唯一的弱點。後來在特洛伊戰爭中被人射中致命,現在一般是指致命的弱點,要害。記憶的能力並不是大腦獨有的。免疫系統及其不同類型細胞擴展出來的免疫網絡,能夠回憶它們曾遇到過的病原體,以便在未來的阻擊戰中迅速地中和這些「入侵者」。
  • 唐本忠:獨闢蹊徑 打破光材料「阿喀琉斯之踵」
    原標題:唐本忠:獨闢蹊徑 打破光材料「阿喀琉斯之踵」  「聚集猝滅發光」現象就像有機發光材料的「阿喀琉斯之踵」,科學家一直試圖尋找克服它的方法。  2001年,唐本忠和他的學生在實驗中,意外發現了一種與「聚集猝滅發光」截然相反的現象,即一類有機分子在溶液中不發光,而聚集後發光顯著增強。唐本忠敏銳地意識到其中可能包含著獨特的意義,經過仔細研究和多次實驗,他創造性地提出了「聚集誘導發光」概念,英文簡稱「AIE」。
  • 文藝系句子‖你是我的阿喀琉斯之踵,魯伯特之淚的尾巴
    你是我的阿喀琉斯之踵,魯伯特之淚的尾巴。You are my Achilles' heel, the tail of Rupert's tears.我深知自己並不優秀,遇到一些像太陽的人,我也許追趕不上,但是可以學著他們奔跑的樣子,也往前走上兩步。哪怕最後失去蹤影,起碼也曾被光沐浴過,往後就照著光的樣子生活。
  • 阿喀琉斯腳踵的秘密-北極星中的古希臘神話
    她的母親曾經把他放在冥河中浸泡以求刀槍不入,但是阿喀琉斯的腳踵卻沒有被浸泡,最後在特洛伊戰爭中被毒箭射中腳踵被殺。後來被引申為」致命弱點「。
  • 清華唐傑:GPT-3表示能力已經接近人類,但它有一個阿喀琉斯之踵
    但是它有個阿喀琉斯之踵——沒有常識。3、數據+知識雙重驅動,也許是解決未來認知AI的一個關鍵。4、用計算模型來解決認知是不夠的,未來需要構建一個真正能夠超越原來的,超越已有模型的一個認知模型。5、通用人工智慧還有多遠?我們希望它有持續學習的能力,能從已有的事實,從反饋中學到新的東西,能處理一些更複雜的任務。
  • 機場成亞洲航空繁榮的阿喀琉斯之踵 印尼尤甚
    作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印尼有好幾個機場都缺乏現代化的導航輔助設備、充分的空管塔臺或重要的天氣安全設備。峇里島機場官員稱,為了歡迎美國總統歐巴馬到訪而於2011年臨時安裝在峇里島上的一個風切變預警系統,由於預算緊張一直尚未被更換。  兩年後,印尼獅航904次航班在峇里島機場降落時墜入大海,有46人在事故中受傷。
  • 芝諾悖論:阿喀琉斯與該死的烏龜
    阿喀琉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善跑的英雄。在他和烏龜的競賽中,他速度為烏龜十倍,烏龜在前面100米跑,他在後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烏龜。因為在競賽中,追者首先必須到達被追者的出發點,當阿喀琉斯追到100米時,烏龜已經又向前爬了10米,於是,一個新的起點產生了;阿喀琉斯必須繼續追,而當他追到烏龜爬的這10米時,烏龜又已經向前爬了1米,阿喀琉斯只能再追向那個1米。
  • 物理學四大神獸之芝諾的烏龜
    能力:縮地成寸出生日期:公元前464公元前464年,物理帝國的世紀運動競技開幕,芝諾之龜與海神之子阿喀琉斯賽跑芝諾之龜短小精悍,豆眼如炬,龜甲結實笨重。芝諾之龜以身體劣勢為由,申請提前奔跑100米。阿喀琉斯深知自己的速度乃是芝諾之龜的十倍,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比賽開始。
  • 超級大國的阿喀琉斯之踵:美國擋不住颶風,全怪地形!
    溫情提示 :"撲克投資家」技術升級啦,親們記得再次置頂哦文 | 貓斯圖佛羅裡達的名字來自拉丁詞根,大意為「花開之鄉」。在美國人的印象裡,這裡也是一個常年陽光普照的所在。如果用一個中國人熟悉的比喻,那佛羅裡達就是美國的海南島。問題來了,下面兩張哪個佛羅裡達?哪個是海南島?▼
  • 眾神之王都追不到的美女
    聽到這個消息,宙斯不由驚出一身冷汗,連忙懸崖勒鳥,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最終忒提斯和英雄珀琉斯結婚,生下了阿喀琉斯,果然是一個比父親更強大的英雄。   宙斯雖然行動放棄了忒提斯,但心理上還是一直掛念。作為一個野心勃勃的神王,怎麼能容忍自己有辦不到的事情?然而政權被顛覆的危險又讓他只能作出放棄。情聖宙斯的內心在煎熬。於是乎,像對赫卡忒一樣,他又把對忒提斯的愛映射到了阿喀琉斯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