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實驗709分(理科)考生劉暢:學習沒有捷徑 好習慣最重要
6月23日凌晨3點,熟睡中的劉暢被媽媽喊醒,說她的高考成績已經出來了,總分709分。
「其實沒有太大的驚訝,因為跟我之前的估分基本一致。」6月23日中午,武昌實驗中學高三(1)班劉暢對記者表示,學習容不得半點投機取巧,最大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劉暢說,從小到大,她都沒有在校外培優過。小學階段,全職媽媽教她列學習計劃,培養了她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高中時期,她因此而受益,學起來比別人輕鬆很多。
她認為,培優機構的教學方法並不適合每一個人,比如她就很喜歡自學,遇到困難後及時向老師請教。
劉暢回憶,小時候由於調皮,她挨打的次數也不少。一年級下學期學單位換算,她怎麼都不開竅,爸爸媽媽教煩了,來了一場「混合雙打」。不過,劉暢表示,父母的教育方法雖不完美,卻也能夠聽取她的建議,與她一同成長。
班主任王麗告訴記者,劉暢是個各科均衡發展、沒有弱項的學生。全班每一個孩子桌上都貼著兩個同學的名字:一個「榜樣」,一個「對手」,前者是自己前進的目標,後者是競爭的目標,而劉暢是大多數同學的榜樣。
劉暢是一個非常有計劃的學生,對自己要求很高,每一步走得都特別踏實。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她都能不折不扣完成,還能超出老師的預期。老師讓大家改錯題,她不僅找出試卷中的錯題改正,還會找出類似的習題加以鞏固,然後拓展到其他學科,找出類似問題解決掉。各科老師都非常喜歡她。
她很會學習,效率極高,任何課上有請同學上黑板的操作,她都會主動上臺。她願意將自己的學習所得與同學分享,常常找其他有不同想法的同學交流。
她也喜歡參加集體活動,運動會、演講比賽、爬山比賽……學校和班級組織的每一個活動,都有她的身影。
高考結束後,她第一時間給老師發來簡訊:「老師,我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聽她這麼一說,王麗立即就放心了。王麗老師表示,劉暢能取得709分的高考成績並不意外,是眾望所歸。
文/圖 記者郭麗霞
武漢六中709分(理科)考生彭維方:邊學習邊總結 保持節奏最重要
彭維方認為自己在數學、理綜方面成績比較好,原因在於自己比較善於邊學習邊總結,再加上適當訓練。她數學和理綜都有錯題本,數學有3本,理綜的三科各有2本。語文和英語也都有自己的筆記本,記知識點。
高三以後,她每天都會學習到晚上12點鐘,但並沒有上過校外的培優班。平時學習上有了疑惑,她都會及時跟老師交流,感覺收穫很大。
彭維方比較喜歡看課外書,高一時看了很多畢淑敏的作品,現在正在看的是梁實秋的《我的人生哲學》。
她還有一個愛好,就是跑步。她的老師曾說她長得太瘦了,讓她加強鍛鍊。從高一開始,她每天7點不到就到學校,圍著操場跑4圈。高三時學習太緊,她就隔幾天跑一次,「太累了就不要勉強自己」。她的語文老師曾說過,人生是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用力太猛的人是跑不遠的。這句話給了她很多觸動。彭維方對學習也是這樣的態度,不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保持自己的節奏最重要。記者劉嘉
華師一附中688分(文科)考生楊庚宸:多寫多練 回歸課本最重要 不能指望靠培優班構建知識體系
楊庚宸 688分(文科)
23日,湖北高考成績公布。凌晨3點,華師一附中高考生楊庚宸在睡夢中被爸爸喊醒:「兒子,你考了688分!」迷迷糊糊的楊庚宸興奮了——考完後,他給自己預估的分數是680分。
語文129分、數學148分、英語150分、文綜261分,成績公布後,他也因此被網友們稱作「別人家的孩子」。
楊庚宸老家在湖北襄陽,五年級時舉家搬來武漢,在華科附小讀完小學,初中在湖北華一寄宿學校讀書,中考時以511的分數考入華師一附中。他喜歡文科知識,熱愛現當代文學,高一下學期就選擇了讀文科,成績也一直穩定在班級的前列。
成績這麼好,楊庚宸有自己的學習方法。他是住讀生,高一時一般學習到晚上10點半就睡了,高三時也頂多晚上11點半睡,學習效率很高。楊庚宸說,他覺得「回歸課本」是最重要的經驗,好成績不是靠高三一年拼出來的,高一、高二時就要把課本學紮實。學習時還要「勤動手」,「很多知識聽一遍以為自己理解了,其實很難掌握到位,還是要多寫多練」。
高一下學期開始,楊庚宸就沒有上過任何校外培優班了。「知識是有體系的,指望靠培優班構建整個高中階段的知識體系,這是不現實的。」此前,他也上過物理培優班,感覺大部分時間都在刷題,很沒有必要——「我可以自己做題,跟老師請教啊,更有針對性!」
會學習,分數高,但楊庚宸並不是「書呆子」。他是「文藝青年」,是學校媒體中心新聞部的學生記者,學校舉行大型活動,他都會認認真真寫下新聞稿。他是文學社的社長,會自己寫寫小詩。他喜歡烘焙,做過小餅乾、小奶酥之類的點心。他還是個運動「達人」,喜歡打網球,高考一考完就打了兩場球賽。這幾天,他還給自己報了俄語班,準備利用暑期多學一門外語。「各種活動都在豐富我的人生,我都很有興趣,不怕耽誤學習。」
目前,楊庚宸打算填報的院校是北京大學元培學院。他告訴學弟學妹們,對待學習不要好高騖遠,要踏實學好課本知識,也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因為一兩次的考試失利就喪失鬥志。「高中很長,人生很長。」
記者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