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 記者 胡鴻
海外名校正在密集發放錄取通知書。杭州學生姚熙遠在高中時被稱為考古達人,從小到大逛了上百個博物館。因為這個愛好,他竟然收到了芝加哥大學人類學(考古學)專業的錄取通知書。
他高中就讀於浙江傳媒實驗中學,與近年備受關注的盛一倫(演員)是校友。浙江傳媒實驗中學校長朱林春說,姚熙遠熱衷研究考古,學校曾專門為他辦過一個考古論壇。
朱校長印象非常深刻,「當時歷史老師拿著一份考古社社團的設想方案來給我看,我原本對姚熙遠並不是太熟悉,還以為是老師寫的。看完後,對他頓生好感!」
從小興趣廣泛 技能滿滿
快報記者聯繫上了姚熙遠。姚熙遠最近剛回到杭州,前段時間和朋友出去旅遊,其間還順路去了一趟南京博物院。
在申請芝加哥大學前,姚熙遠做過充分的自我總結——
「我研究過昆蟲學,有著自己數量可觀的礦物寶石收藏,創辦了致中考古社,發表過考古學論文,沉醉於西方和中國哲學著作,散文在葉聖陶杯得過獎。自幼習字並在書法社團教了一年多的柳公權,為社區畫過牆畫,假期裡支過教,在動物園做過義工,還是一個古典樂和歌劇迷,表演過薩克斯,說過單口相聲,玩得一手好茶道……」
從小的興趣愛好和活動相當豐富,這是他能拿到美國芝加哥大學offer非常重要的一點。曾任教過的學校各科老師一致認為,他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對各種不同領域的事物擁有著極大的好奇心以及去探索的熱情。
在這麼多的愛好和活動裡,考古學對他的影響最大。最早的考古興趣萌芽,從外公送的一盒古錢開始。那時,他才七八歲,為了認識古錢上的文字,看懂古錢背後的歷史,他從書店捧回了一摞摞的書,在網上查找各類資料和拍賣記錄,出入杭州幾個古玩市場。幾年之後,他連錢幣背面的滿文都記得滾瓜爛熟。爸爸媽媽看他對古錢這麼感興趣,專門為他定了一本學術期刊——《考古》。這也是他和考古學的第一次接觸。從插圖開始,再逐字逐句地精讀和查閱資料,拓展自己的閱讀書目,堅持了七八年。
雖然因為一分之差,與理想中的高中學校失之交臂,但他進入浙江傳媒實驗中學後,卻打開了一片新天地。高二在學校的支持下,他成立了致中考古社團。從開辦社團第一節公開課開始,堅持每周為社員們準備關於考古學基本方法概念、考古發現介紹、陶瓷、石器考古和藝術史的課程。
八九歲開始
父母常陪他逛博物館
快報記者問姚熙遠,為何偏偏對古董和歷史感興趣?他笑著回答:「我也不知道,可能天生的。」
其實不然。他說,過程中,爸爸媽媽的引導和鼓勵非常重要。「我的爸媽非常支持我有一些『不正經』的業餘愛好,所以我興趣廣泛。」爸媽都是高材生,對教育非常重視。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媽媽還專門自學拿到了心理學碩士學位。一方面,媽媽在學習研究上的熱情,成為他的榜樣;另一方面,媽媽很細心,觀察什麼事物,都能夠引發他的興趣,然後鼓勵他去做更多的了解。
姚熙遠說,只要對一件事產生了興趣,去深入地研究它,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回想這麼多年來,為了了解錢幣,他去得最多的是兩個地方——博物館和古玩市場。
八九歲開始,他開始逛博物館,媽媽成了他的貼身講解員。由於博物館裡不光是錢幣,所以他接觸的考古方面內容也越來越多。各種假期,媽媽帶著他有目標地走訪遺址和博物館。到目前為止,姚熙遠幾乎到訪過中國的所有省份,以及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和古蹟遺址。
起初逛的那幾年,所有展品靠爸爸媽媽介紹。之後知識漸漸積累起來了,他就開始自己看。姚熙遠這時說到了很多家長的一個顧慮,沒有孩子天生愛逛博物館。他說,確實是的。自己最開始,也不是太自願,但這個時候正是家長陪伴的最佳時期。「家長更需要對某些小朋友感興趣的東西提供講解,而不是走馬觀花。」
這個階段,孩子的注意力會集中在展品的器物外表上,比如形狀如何奇特、鏽蝕的顏色、鐫刻的花紋等,這也算是一種藝術啟蒙。「總的來說年紀小的時候參觀,是否能學到知識產生興趣,全憑家長如何循循善誘。」
姚熙遠回望自己的成長經歷,說,其實在尚未積累豐富的考古學知識時,自己看各種文物根本摸不清門道,只是看個形狀樣貌。如果真的產生了興趣,那就需要進入下一個階段。
有一點,他很有感觸:「博物館中最具學術價值的東西,其實是展品下的那一則則短小介紹,它們都是出自館內最權威的專家之手。」這些簡單易懂的文字,從文物的裝飾細節講起,會提到它背後的歷史變遷和文化交融。
他仔細閱讀這些介紹的習慣,保持了很多年,可以說他絕大多數考古學的基礎知識都來源於此。「為了記住其中的知識理論,我時常會帶著筆記本認認真真在博物館記上一天筆記。」漸漸地,對學術上的知識接觸多了以後,他開始關注到更抽象、更深刻的東西,給自己開一個了解過去歷史的窗口,從文物裡面管窺一下古代的生活,這也正是考古學研究的一個方向。
昨天晚上,姚熙遠給記者發來幾張照片,全是家中收集的各類石頭,被他當成奇珍異寶。「家中有一排儲藏櫃,上上下下都放滿了各類石頭。」
芝加哥大學
今年出了這些「怪題」
申請美國大學,不僅考量學生的標準化成績,ACT、SAT以及國際生需要的託福和雅思成績,更重視個人特色。姚熙遠認為,個人特色的體現主要在於個人的興趣和活動,以及文書的創作上。他將高中階段在學校參加的各類活動和比賽填滿了申請表的每一處空間。
完成申請表之後,有一個更關鍵的步驟就是完成學校給出的題目,創作一篇或者多篇小文書。這個步驟是申請者體現自身特質和思維的絕佳機會,而芝大的文書以古怪刁鑽聞名。
姚熙遠回憶了芝加哥大學今年出的幾道題目——
1.如果你正航行在13世紀巨浪滔天的大海中,突然間,你從地球的邊緣掉下去了,會發生什麼呢?
2.「floccinaucinihilipilification」 這個詞指把任何東西都視為毫無價值的行為或習慣。 這個詞源自於18世紀的拉丁文詞語 「floccus,」 「naucum,」「nihilum,」和 「pilus」,它們的意思都是 「毫無價值」。請用任何語言來創造一個你自己的單詞。告訴我們這個單詞的含義以及其使用的場合。
3.[鑰匙丟了?Alohomora(《哈利·波特》裡的開鎖咒); 室友太吵?Quietus(沉默咒); 想要砸碎窗戶? Finestra (碎玻璃咒)。創造一個你自己的魔法。請描述一下你的魔法,如何實施?有沒有咒語?需不需要魔法藥水或者其他魔法道具?如果需要,是什麼呢?這個魔法可以做什麼呢]……
寫文書時,姚熙遠選擇了回答第三個主題——創造一個魔法,天馬行空,並寫了複雜的儀式和咒語。正是這篇文書讓他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