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產婦遭遇男醫生「開手指」,產後沒回過神來:再也不想生娃了

2021-01-20 瑩瑩談育兒

文字/瑩瑩

編輯/瑩瑩

如今人們的生育觀也發生了新的改變,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兩個孩子的都是極少數的多胎家庭。所謂物以稀為貴,所以對於懷孕生子這件事,大多數家庭也是格外重視。

很多孕媽生孩子都會仔細挑選醫院,想要最好的醫療條件保證分娩的安全。

不過即便如此,對於一些婦產科男醫生接生的案例,大多數孕媽還都是無法忍受的。

前不久,一位90後寶媽就在社交平臺上自述了自己遭遇男醫生接生的事件。

這位寶媽是個新手媽媽,在分娩之前做了更多準備,最終鎖定了一家醫院進行分娩手術。本以為好的醫院能為自己帶來安心,可是沒曾想卻是由男醫生來輔助自己生產。

當時這位寶媽正處於宮縮陣痛期,雖然陣痛不斷,可是宮口卻遲遲未開全。

為了保證順時的生產時間,男醫生只能只能一遍一遍地"開手指",以此來判斷宮口打開的程度。

在此期間,雖然提出過想要調換醫生的要求,可是無奈婦產科當天人手不足,寶媽也只能就此屈服。男醫生不斷地觀察,用手觸摸細緻入微地關照著產程,最後終於到宮口開全時,寶媽順利地完成了分娩。

雖然說很感激醫生在產房中的辛苦操作,但是在生產之後這位寶媽卻始終沉浸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尷尬和羞恥之中,遲遲沒有緩過神來。

後來等到家屬都勸著生二胎時,她更是直言:心理陰影太大了,以後再也不生娃了!

生產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在分娩的過程中醫生所起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不過最關鍵的還是需要藉助寶媽平穩的心態,所以對於分娩中的突發情況,還是要多做些功課準備為好。

那麼在產房裡,產婦還會遇見哪些尷尬不已的事情呢?

1. 脫衣服

分娩之前需要做一些準備,才能幫助孕媽更好地分娩。而脫衣服就是其中的一項必要程序,脫衣服可以讓醫生更好地觀察孕媽的生產情況,並且幫助生產。

所以一般進產房時,孕媽都要被脫個精光。裸體出現在醫生眼前肯定會有些難為情,不過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2. 生理反應

因為分娩的過程過於緊張,很多孕媽還會出現想上廁所的生理反應。而當這種要求一旦被提出,醫生肯定會建議就地解決。

看似這和隨地大小便沒有什麼區別,不過遇到這種情況還是聽從醫生的為好。也許有些孕媽還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的情況,雖然非常羞恥但是對於醫生來說都是極為常見的。

3. 備皮

備皮通俗易懂地來說就是刮毛,在分娩手術進行之前,要刮掉私處的毛髮,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都必須經歷這一步。

因為毛髮中容易隱藏各種細菌,如果不加以剔除很容易產生細菌感染,危害到孕媽和寶寶的健康。為了健康著想,這一步孕媽一定要配合。

4. 大喊大叫

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是常人所難以忍受的,如果說通過喊叫可以分散注意力,達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那麼孕媽也不要礙於面子而一直默默隱忍,通過大喊大叫發洩出自己的情緒和痛苦都是可以的。也許看到其他孕媽喊叫我們會覺得尷尬,可是為了自己能夠舒服一些,這樣也不是不可取。

綜上所述都是生產過程中常見的尷尬現象,不過這些現象對於醫生來說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即使是男醫生接生,在醫生看來也沒有男女只有患者和醫護人員之分,所以孕媽更要切忌不要過分緊張,以免擾亂生產流程,耽誤孩子出生。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育兒故事,可以關注我!幫助你成為一名成功的父母~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英產婦生娃破紀錄,抬個腿娃就落地了,殊不知「急產」傷娃還傷己
    執筆:周瑤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產婦在產房足足待了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才把孩子生了下來,不免感嘆女性分娩的艱辛,然而有些人卻偏偏與別人不同,仿佛生娃對她們來說異常簡單二胎寶媽生娃只花了兩分鐘,助產士:她抬腿就生了不久前,英國一名二胎寶媽生第二個孩子時,整個接生過程只花費了兩分鐘,大概率成為了世界上分娩最快的母親,她甚至決定申請金氏世界紀錄。這位媽媽甚至表示,生娃太快,她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還以為自己只是不小心排便了。
  • 生娃遇男醫生接生是啥感覺?孕媽袒露心聲:隔著屏幕都尷尬
    無論男女在就醫的時候總會遇到異性醫生,尤其是孕婦分娩的時候,遇到男醫生接生更是非常尷尬緊張的。上周剛生完孩子的小周出院了,但從醫院回到家,小周一直都是悶悶不樂的,好像心裡有什麼事一樣。問了好久才知道,原來幫小周接生的是一個男醫生,小周覺得自己的隱私全被看光了,孩子出生後一看到男醫生心裡就彆扭。
  • 產後按壓肚子的痛,和生孩子的宮縮痛,哪個更讓產婦難承受
    隨著時代的發達,人們得到信息的來源變得豐富了起來,尤其是現如今一些綜藝節目也播放出女明星生娃時的一些細節。導致人們對於女性生娃有多痛也有所了解,雖然說嚇得不少女性對生娃產生恐懼,但更多的其實是男人開始理解自己的老婆了。
  • 我要剖腹產」90後寶媽質問,醫生:你別想多了
    文|小不點順產一直都是最多孕婦選擇的分娩方式,因為順產對於產婦的傷害比較小,而且能夠在生完孩子之後更快地恢復身體,所以就算分娩過程很疼,不少產婦也願意忍痛堅持,畢竟相對於剖腹產的長痛來說,肯定順產更加友好一些。
  • 生娃後,國外產婦無拘束,中國媽媽用命坐月子,醫生:沒那麼簡單
    正是因為這件事情具有歷史性,並且被人們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所以中國人對於產後坐月子及其重視。不過,隨著現在科技的發達,很多人發現原來外國女人生完孩子是不坐月子的,她們生完孩子就可以出門、喝冰水、洗澡等,凱特王妃生完孩子就穿裙子了。
  • 考拉媽媽母嬰:月入2萬的月嫂,帶起娃來和婆婆比有差別嗎?
    最近在一個有關「如何提升生活質量」的話題下看到這樣的回答:一位二寶3個月月齡的寶媽說:生二寶產後請了金牌月嫂,生活品質提升到前所未有。五十多天花了25000塊錢,她的工資比我高多了,但全家人都覺得很值。
  • 無論順還是剖,有幾件事儘量在生娃當天做完,月子期間基本沒負擔
    並且這種恢復並不是從坐月子開始,而是從生完娃的當天就已經開始了,媽媽們也不必擔心自己不知道怎麼辦,醫護人員都會進行提醒和幫助,只需要進行配合即可,切記及時執行,不要忘記或者漏做,這樣傷害的只會是自己的身體,影響恢復。
  • 內檢遇男醫生不是最尷尬的,做陰超才生無可戀,孕媽們難忘的場面
    芳芳孕晚期的時候去醫院產檢,第一次知道還有「內檢」這件事情,並且好巧不巧的,負責給她進行內檢的還是一個年輕的男醫生。這一點讓她很尷尬,不知怎麼自處。直到檢查完之後,她的心情都不能平靜,後來跟身邊的小姐妹聊天的時候,一說到這個事情就尷尬不已,直言不想再經歷了。
  • 分娩遇到男醫生的情況,最好提前了解,如開宮口遭遇「一陽指」
    導讀:前段時間,小編的一個朋友要生孩子,結果生完之後就給小編訴說了自己的慘痛經歷,原來幫她做檢查和接生的是一位男性醫生,當時的她完全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情況,整個人是又懵有尷尬,由於太過緊張,生孩子的時候很久了也沒能進入到狀態。
  • 產婦哭訴「月子沒坐完就回奶」,得知原因,醫生怒斥無知
    如今已經有27歲的張雲,剛剛生完第1胎,對於坐月子的注意事項幾乎一無所知,除了聽信過來人的意見,最相信的就是自己的婆婆了。不過這借鑑來的經驗,最終結果卻是讓張雲悔不當初。但沒想到,月子都還沒有坐完,張雲就已經回奶了,經常餓得女兒哇哇大哭。
  • 趣味科普:為什麼晚上生娃比白天多?產科醫生:熬夜接生接到頭禿
    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通常產房白天傳喜訊生娃的人沒有那麼多,但一到了晚上以後,生娃的就特別多,到底是為什麼呢? 記得表妹生娃的時候,也是在晚上,大概晚上十一點多,過了幾個小時,表妹出來了,母子平安。當時跟表妹同一個產房的產婦,也有好幾個生的。
  • 過早過晚都不好,這個年齡生的娃智商高
    在傳統的認識中,過晚的生育會對女性的生育過程和產後恢復產生很大的阻礙。一些專家將女性的25~29歲認為是女性生育的黃金年齡階段。而在最近的一次研究中證實,我們關於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的認識可能發生了誤差,在這個年齡生娃寶寶的智商可能會更高。
  • 生娃前這六件事醫生不會告訴你,孕媽要提前知曉,避免鬧「尷尬」
    據統計:2016年中國有1700多萬名產婦,預計到2020年,產婦總量將會達到2000萬名。 每年都有很多新媽媽,因為沒有生育經驗,很多都不懂,所以在生娃前後還鬧了不少的尷尬。
  • 同樣都是紙,為啥產婦生娃時要用刀紙,而不是衛生紙?醫生說實情
    有很多人對「刀紙」存在誤解,很容易將刀紙與衛生紙搞混,在生娃時拿衛生紙進去,結果鬧出了不少亂子。同樣都是紙,為啥產婦生娃時要用刀紙,而不是衛生紙呢? 現在的孕婦就是矯情 小茜和老公雖然在一起很久,但結婚沒多久,而且婚後在婆婆的催促下,小茜才要了寶寶。為此,婆婆特意從鄉下老家趕來,來照顧懷有身孕的兒媳婦。
  • 生娃前後的差距有多大?冒「毀容」風險生娃的媽媽,都是勇士
    於是就有了「生娃前VS生娃後的對比」話題,很多寶媽紛紛曬出自己生娃前後的對比,一眼就能看出前後差距有多大。 這個更厲害,仔細看還以為不是一個人,生娃前是個年輕的小姑娘,生完娃後可「富態」了不少,穿著打扮也不時尚了,顯然是從小姑娘升級到了「孩子嗎」,不知道的估計還以為是娘倆。
  • 「他在陪產後提出離婚」,法國90歲產科醫生:永遠別讓男人進產房
    「他在陪產後提出離婚」:永遠別讓男人進產房顏麗是我的大學同學,畢業後和學生時代的戀人小光結婚,兩個人生活非常幸福,一直都特別令人羨慕。前段時間,我刷朋友圈的時候,卻無意中看見顏麗分享的動態:「得到和失去,感恩經歷的一切。」我還以為小兩口只是吵架,想要好好勸一勸顏麗,沒想到顏麗卻說:「我準備離婚了,自從生過孩子以後,我們已經分房睡很久了。」
  • 韓劇《產後調理院》全方位呈現,人間真實
    生寶寶要經歷四個產程,很多寶媽常聽到的是三個產程,因為沒有算最後一個產程,但實際上是四個。在這四個產程裡,產婦們到底會經歷什麼,大部分從書上學來的讓準媽媽們沒有畫面感,而這部《產後調理院》就毫不掩飾的呈現給你,幽默又真實。女主角是女強人,職場上呼風喚雨,大著肚子也加班跟自己的部下開會。報了產婦瑜伽班,卻一節課沒去過,全是老公替她去,回去再教給她。
  • 為啥婦產科的「男醫生」越來越多?不怕尷尬嗎?院長:原因現實
    還有很多瞬間都成為了寶媽們的回憶,也不乏一些"尷尬"瞬間,其中有很多寶媽共同反映的一個尷尬情況就是——為什麼婦產科的男醫生越來越多了??一:婦產科的"男醫生"小敏回憶自己懷孕那段時間,每次做產檢的都是女醫生,後面快要臨近生產期的時候就住進了醫院,雖然偶爾會看到有穿白大褂的男醫生在婦產科區域走動,或者是前來詢問產婦們的情況,也不會覺得心裡膈應。
  • 婆婆堅持讓兒媳白天剖腹產,鼠寶寶晚上生沒「福氣」?別迷信啦
    但是白天和晚上出生的孩子的確有些差距,這卻是由現實決定的,白天生娃優勢如下。1.產婦的狀態更好產婦在經過了一晚上充足的睡眠後,白天精力比較旺盛,即使是剖腹產前需要禁食禁水,仍然能應付的來,術中和醫生的配合度也高。而到了晚上,產婦自身就很疲倦,在精力和體力上都不如白天,會感到有些疲倦。2.
  • 「午時不生女,子夜不生男」?生娃時間有講究,別只看娃的感受
    相對於產婦生男生女,大家更擔心孩出生時間不妥當,其中「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的俗語流傳了多年,直到現在也有人將其作為生娃的參考條件。 不同屬相的寶寶性格確實會有些差異,那麼俗語中「午時」和「子夜」的差距又代表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