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知的是,人類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這使得人類站在了地球生物的頂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開始探索生命的奧秘,浩瀚宇宙、自然萬物,人們總能從中發現生命的奇蹟。達爾文早在《物種起源》中就提出了各個物種之間的生存競爭規則,後經過赫胥黎、嚴復等人的加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觀點也在中國廣為流傳。人作為地球生物的一種,自然也難以跳出這一法則。
此前曾有科學家指出,太陽將在幾十億年後發生毀滅,人類將在地球脫水後走向滅絕。人們不由得想到,地球已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像恐龍這類無法適應環境改變的生物都已經滅絕,但有一物種卻存活了近3億年,總共熬過了三次世紀大滅絕,現在卻常常被人們用來餵雞,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
這種經歷了三次生物大滅絕卻依舊存活下來的物種叫做佳朋鱟蟲,因其對稱的複眼上方還長有另一隻眼睛,而且還曾和恐龍處於同一時期,所以人們更喜歡稱它為三眼恐龍蝦。
科學家表示,三眼恐龍蝦之所以能避免像恐龍那樣被滅絕,原因就在於其具備了很多生物都不具備的「滯育期」。雖然三眼恐龍蝦的存活時間僅為3個月,但滯育期卻在25年以上,這使得三眼恐龍蝦成為了人們常見的另一種活化石。
作為一種典型的水底棲居物,當極端乾旱天氣來臨時,已經孵化的三眼恐龍蝦會因為缺水死亡,但在死亡之前,三眼恐龍蝦卻會給其未孵化的卵傳達一個「此時不宜孵化」的訊息,直到適宜的孵化環境再次出現時,三眼恐龍蝦的卵才會重新孵化,並繼續繁衍後代。
憑藉著其強大的環境適應能力,三眼恐龍蝦至今也還存在於地球上。據了解,該物種多生活在淡水領域,所以該物種廣布全球,在中國的水田、湖泊,甚至是臭水溝中都十分常見,喜食蚊子的幼蟲,算是有益生物了。
因為其形體過小且數量繁多,所以該物種又常常被當地居民打撈起來用來餵雞。雖然是活化石,但卻絲毫沒有享受到活化石的待遇,當然了,如果數量很少的話,早就被科學家們保護起來了。
三眼恐龍蝦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有很大的科學研究價值,相信隨著人們研究的不斷深入,關於三眼恐龍蝦的奧秘也會被進一步揭開,對人類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地球上的任何一個物種,都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和意義,我們作為地球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環境,不要過多擠佔其他物種的生存發展空間,保護地球的物種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