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距太陽五千八百萬公裡,是太陽系中和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沒有衛星,它的體積在太陽系中列倒數第二位,僅比冥王星大。因為水星與太陽非常接近,所以它的白晝地表溫度可高達攝氏四百二十七度;而到晚上又驟降至攝氏零下一百七十三度。
水星的公轉周期約為八十八個地球日,自轉周期約為五十九個地球日。這樣一來使得水星的一晝夜長達一百七十六個地球日。所以一進入夜晚,水星表面將連續幾周處於黑暗中。這也是造成水星表面晝夜溫度差巨大的原因之一。
由於水星表面溫度太高,它不可能像它的兩個近鄰金星和地球那樣保留一層濃密大氣,因此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水星的天空都是漆黑的。在水星漆黑的天空中可以看到明亮的金星和地球。水星極其稀薄的大氣主要是由從太陽風中俘獲的氣體組成的,其密度只有地球大氣的12%。主要成份為氦(42%)、汽化鈉(42%)和氧(15%)等。水星表面的巖石吸收了大量的陽光,反射率只有8%,所以水星是太陽系中最暗的行星之一。
由於水星只在黎明或白天出現,因此在地球上觀測水星較為困難。這一狀況直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發射了「水手」號探測器才有所改變。「水手10號」發回的圖片顯示水星的表面與月球極其相似,上面布滿了深淺不一的隕石坑。這表明水星也遭受過隕石接連不斷的轟擊。但水星表面也有廣闊的平原,這表明水星在形成初期可能是液態的,後來逐漸冷卻凝固成了一個巖石星球。曾經有一些大型的隕石險些把水星打碎,使從裂開的地殼湧出的熔巖流在水星表面到處流淌。水星表面還縱橫交錯地分布著一些非常長的懸崖峭壁,最高的可達三千多米。水星有一個主要由鐵和鎳構成的核,水星幔和殼的主要成份則是矽酸鹽。它是太陽系含鐵量最高的行星。
水星上沒有液態的水,但1991年在其北極地區觀測到一個亮斑。據推測,這個亮斑可能是由於貯存在水星表面或地下的冰反射了陽光造成的。僅管水星表面溫度極高,但在其北極的一些隕坑內終年不見陽光,溫度常年底於-161攝氏度。這足以使來自水星內部或宇宙空間的水份以冰的形態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