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的遺憾——水星

2021-01-10 研磨動漫宅

哥白尼的遺憾——水星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清心談科技,今天小編要和大家探討的就是有關於水星的故事。相傳,傑出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在臨終的時候,眼睛直瞪瞪地望著窗外。他的夫人問他:「您是放心不下《天體運行論》的出版?」哥白尼搖了搖頭,還是瞪著雙眼。「是不是惦記內行星的位相尚未得到證實?」哥白尼閉了一隻眼睛,用一種幾乎聽不見的聲音喃喃地說道:「我想看看水星。」原來,為天文事業奮鬥了一生的哥白尼,始終沒有看見過水星,以致抱恨終天。這個傳說也許有虛構和誇張的成分,但是水星難得一見卻是千真萬確的。

水星是太陽系9大行星的「老八」,直徑只有4878公裡,比月球略為大一點。它離我們最近時也比月球遠200多倍,所以在我們的眼裡,水星不過是一個小而又小,而且很微弱的亮點。水星不易看到的主要原因在於:它好像一個怕羞的「姑娘」,老是在「母親」的身邊躲躲藏藏。有時跑到太陽的身後,使我們根本就看不見它;有時跑到太陽的前面,淹沒在強烈的陽光裡。只有當它跑到太陽的兩旁,並且離得最遠的時候,我們才能觀察到它。水星離開太陽的角度最大不超過25°,所以它在太陽前後出沒的時間不會超過2小時。它要麼出現在黎明的東方地平線上,接著很快隱匿在陽光裡;要麼顯露在黃昏時的西方地平線上空,露一下面,就又很快進入地平線以下了。如果地平線附近有點薄霧或者遠處是山巒,那就更難觀測到水星了。

從地球上看去,水星和太陽之間的視角不超過28。我國古代把30°稱為一「辰」,因水星離太陽的視角距不超過一辰,故把它稱為「辰星」。寫成於公元前170年前後的馬王堆出土帛書《五星佔》說:「北方水、其神上為辰星、主正四時」。由於水星距離太陽太近,經常淹沒在陽光之中而看不見。就是在最容易觀察的條件下,也只有日落西山之後,在西方只有夕陽餘輝的低凹地方,或是每天清晨日出之前,在東方地平線上,才能看到水星的形象。此外,由於離地平線太近,星光要透過厚厚的而且很不寧靜的地球大氣,因此,水星的星象搖曳不定,很難讓人仔細地端詳它的容顏。

水星,早在有文字記載以前就被人們發現了,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它才羞答答地吐露出部分「真情」,顯出廬山真面目來。那麼是誰在何地、何時發現的這顆行星呢?是文明古國的人們,在悠久的天文觀測過程中,人們偶爾在西方低空或東方低空看到的這顆亮星,就是水星。我國春秋時代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已有關於行星的詩句,說明在春秋之前,古代人們對行星已經比較熟悉了。在秦代以前,古代人看到水星位置總是在太陽兩側,離太陽從不超過一辰(30°),現在得知水星與太陽的角距離不大於28°,可見我國古代的觀測是相當精細的。古希臘天文學家託勒玫關於水星的記載,在西方被認為是最早的,那是在公元前265年11月15日,當時水星位於天蠍星座β和8兩顆亮星附近,呈三足鼎立狀。

1543年,哥白尼著《天體運行論》提出太陽中心說,認為地球與水星、金星等一樣,都環繞太陽運動,有人反駁哥白尼:「如果水星、金星兩行星在地球軌道內側繞太陽運動,我們就應該看到它們有位相變化,為什麼誰也沒看見過這種現象呢?」哥白尼回答:「上帝會讓人們發明某種儀器,幫助我們的視力,有一天你們終究會看到它們的位相的。」1889年,義大利的夏帕萊利經過多年觀測以後鄭重宣布:水星的自轉周期等於它的公轉周期,都是88天,因而就像月球總是從同一面對著地球那樣,水星也是以固定的一面對著太陽。有的科學家還用潮汐效應對水星自轉與公轉同步的性質作了解釋。於是,人們對此深信不疑。天文學家們還根據水星的這個特點推測,它是一顆最熱、同時又是最冷的行星。向陽面是永恆的白晝,溫度高達400℃;背陽面是無盡的黑夜,冷到-260℃,在這裡就連氫氣和氧氣都得凍成硬邦邦的「冰塊」。

19世紀天文學家們對水星表面了解甚少,不過對於水星的運行卻了如指掌。他們觀測到水星軌道近日點的移動要比按牛頓萬有引力理論算出的數值大。法國的勒維耶根據他發現海王星的經驗預言,水早軌道內還有…顆未被發現的行星,在影響水星的運動,改變軌道近日點的移動。有人還急忙把這顆行星命名為「水神星」。但是這次勒維耶卻沒有言中,那顆「水神星」純屬子虛烏有。天文學家為此困惑了多年。直到1915年愛因斯坦建立了廣義相對論,才真相大白。原來在太陽附近的區域,引力作用不再遵循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而要用廣義相對論來代替。按相對論計算的結果,與觀測值果然非常吻合。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人們早已不像古時候對水星了解甚少,我們已經對水星或者說太陽系都已經有了很多的了解,哥白尼的預測也沒有錯,現在很多的天文望遠鏡都成為了我們研究星體的得力助手,可惜的是哥白尼終究還是沒有完成他畢生的願望,在臨終前見到水星一面。好了,今天有關水星的探討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是清心談科技原創文章,禁止抄襲,轉載請聯繫。

相關焦點

  • 這顆行星的名字與事實矛盾,曾讓哥白尼遺憾一生,有兩個世界紀錄
    在1974年3月的某些時間段內是值得銘記的,在經過漫長的旅途之後,水手10號探測器終於抵達了它的最終目的地,水手10號距離水星最近的距離僅僅只有300公裡,由它拍攝的水星照片傳回到了地球,在那段時間人類終於較為全面地了解這顆令哥白尼遺憾終身的行星:水星.
  • 什麼時間段觀測水星最好?
    ,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哥白尼。有不少文章都用"哥白尼一輩子都沒見過水星」 來說明水星觀測起來很不容易。的確,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 水星用的是同時代其他天文學家的數據。說他沒見過水星,可能失之武斷,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哥白尼見到水星的機會並不多。
  • 託勒密地心說真的是被哥白尼一擊擊潰的嗎?
    在天文學領域,被認為最具影響力的學者就是創造了日心說的哥白尼。來源:Public Domain 哥白尼(日心說)模型 16世紀,哥白尼開始設計日心模型。和許多前輩一樣,哥白尼的工作建立在希臘天文學家Atistarchus的工作基礎上,並且對馬拉加學派和幾個來自伊斯蘭世界的著名哲學家表達了敬意。
  • 哥白尼原理的是非-讀《如果,哥白尼錯了》
    機器學習中的最大熵原則,在科學界有一個類似的描述,叫做哥白尼原理,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其很是推崇,曾在公眾號寫過相關的文,例如從不拒絕自命不凡,說到柏林圍牆的終結,介紹相關的應用。與之相對的哥白尼原理則指出,人,作為觀測者,沒有道理處在一個最特殊的位置上。在無法對多重宇宙進行觀測之前,無論是哥白尼原理還是人擇原理,都是不可證偽的。倆者各自都可以拿出諸多證據。The Copernicus Complex這本書原文的副標題是「在一個充滿行星和概率的宇宙中找到在宇宙中的意義」。
  • 哥白尼與日心說
    哥白尼生平  哥白尼於1473年2月19日出生在波蘭西部維斯杜拉河畔託倫城的一個商人家庭。家裡兄妹四個,哥白尼是最小的。在他10歲時,父親去世了,舅父盧卡斯承擔起了撫育他的重任。  1491年至1495年,哥白尼進入克拉科夫大學學習。克拉科夫是當時波蘭的首都,也是東歐最大的貿易和文化中心,有許多國家的留學生在這裡學習。
  • 科普:哥白尼不是燒死的,他壽終正寢!
    據清華大學研究表明,哥白尼不是因為提出「日心說」燒死的。您瞧瞧,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能增長智慧。荒謬的知識,還會讓我們變得狹隘和愚蠢!在1530年前哥白尼就提出了「日心說」,但一直到伽利略的時代 他的形成於1514年的日心說到1543年才得以出版。所以因為日心說被教會燒死的說法,非常荒謬。
  • 水星,冷熱的「飛毛腿」,百家爭鳴
    水星(Mercury)水星是太陽系八顆行星中距離太陽的行星。中國稱為辰星。水星離太陽只有5790萬公裡,是太陽和地球之間距離的0.387倍,水星的赤道半徑大約是地球的0.4倍。水星沒有大氣,與太陽非常接近,因此在太陽的烘烤下,向陽表面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430℃,但太陽背面的夜間溫度可以下降到-160℃,晝夜溫差接近600℃,他是太陽系行星表面溫差的冠軍。水星是近地行星中最難用肉眼觀測的,因為對水星的觀測對觀測的緯度和時間有特殊的要求。
  • 創新人物|哥白尼的日心說
    在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之前,「地心說」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直居於統治地位。
  • 谷歌新塗鴉紀念哥白尼誕辰540周年
    該體系圖來自於哥白尼的日心說,我們可以看到在太陽的旁邊分別圍繞著:水星、金星、地球(月球圍繞著地球)、火星、土星和木星。哥白尼的「日心說」沉重地打擊了教會的宇宙觀,這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鬥爭的偉大勝利。哥白尼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
  • 哥白尼的本意
    但遺憾的是,這兩個數據總是對不上,經常有偏差。偏差的原因在我們看來非常簡單,行星根本不是繞著地球轉嘛,但古人並不這麼想。相反他們從大地是不動的這個直觀的感受出發,認為既然大地不動,那麼就只可能是「天動」。所以在找不出更好的解釋的情況下,就從現有的知識出發,對觀測數據進行解釋,於是天體運行的方式就變得越來越複雜。
  • 水星跟金星離我們這麼近,為什麼金星天天見?水星卻看不見?
    大距(東大距或西大距)的數值,對水星是在18° 和28°之間;對金星則是在45° 和47°之間。這個數值的變化是因為行星的軌道是橢圓形,而不是完美的圓形的緣故。同樣是內行星,金星和水星有著太多的不同,金星大距較水星大距更容易觀測,但並不如水星大距那麼常見。太陽跟水星的最大的高度差28度是什麼概念呢?
  • 1月31日水星逆行,彌補遺憾,找回更好的自己!
    2021年1月31日,我們即將迎來2021年度的第一次水星逆行。一聽到水逆,估計很多小夥伴們內心已經奔騰起了無數隻小馬。但是青峰還是要跟大家再提醒一次,水逆是水星逆行,是很正常的星象變化,每年都要進行幾次,並不需要擔心。雖然水逆期間會對我們有一些影響,但是並不絕對是負面的。
  •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為了拯救佔星術?(下)
    ,即哥白尼具有反叛精神,提出日心說是為了引爆科學革命。作者的研究方法我們先來看看作者是怎樣來研究哥白尼問題的。因為哥白尼本人沒有遺留下任何與自己提出日心說動機相關的線索,羅伯特就花費大量的精力,搜尋和梳理了,與哥白尼處於同一時代、並與哥白尼有直接或間接聯繫的學者的日記、信件和書籍,把哥白尼所處的整個學術圈的網絡給細緻地描繪了出來。
  • 哥白尼的天文學革命,如何拉開現代科學發展的序幕?
    加利福尼亞大學歷史學教授韋斯特曼研究哥白尼23年,完成著作《哥白尼問題》後,引起世界性轟動。此文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朱孝遠教授所撰書評,評述這本書的研究歷程以及主要觀點,並解析哥白尼提出的諸種科學與哲學問題。
  • 哥白尼的天文學革命,如何拉開了現代科學發展的序幕?
    他感到庫恩有把哥白尼過於現代化的傾向,例如:在《哥白尼革命》中,庫恩稱哥白尼「屬於文藝復興時期少數群體的天文學家,他不相信佔星術」,韋斯特曼的新研究,可以說,就是從這裡起步的。「我是在1991年開始撰寫《哥白尼問題》的,那時我對流行的觀點並無懷疑。我自己的觀點與託馬斯·庫恩的觀點也沒有很大不同。
  • 哥白尼是被燒死的?
    地心說曾經統治了歐洲天文學界1000多年的時間,直到哥白尼顛覆了人們禁錮已久的思想,然而哥白尼真的如很多歷史教科書上寫的那麼偉大嗎?
  • 哥白尼的天文革命
    每當舅舅與客人的忘情的長談時哥白尼總是靜靜的坐在大人的身邊,眨巴著藍色的眼睛,仔細聽那些令人神往的故事和獨特的見解。這樣日積月累,這些知識就沉澱在格外你的腦海裡,神秘的大自然激起了他那強烈的好奇心。光陰似箭。一晃,哥白尼長成了一個英俊少年。
  • 地表發現不同化學物質,45億年前的水星可能擁有一片「巖漿海洋」
    說起我們太陽系當中的水星,自古以來就是難以用肉眼觀測到的,據記載天文學家哥白尼臨終的時候,曾經感嘆他一生都沒有見到過水星。其實水星用肉眼觀測,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困難,只不過要想我們觀測水星的話,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合適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 哥白尼的同鄉
    說話間,我們已經來到了哥白尼故居。哥白尼故居位於老城區聖安妮大街17號,現更名為哥白尼大街。這是一座建於十四世紀、三層紅磚砌就、典型的哥德式建築,紅磚被歲月的風雨琢蝕得凹凸斑駁,已略顯滄桑。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就出生在這裡。一進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廚房,簡單的木製家具上擺放著碗和碟子等,而價值不菲的銀器則似乎在述說著這個家庭舊日的富貴與輝煌。
  • 原來地球不是圍著太陽轉,哥白尼的「日心說」是錯的
    紀念碑 nicolaus 說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託倫,波蘭「日心說」,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被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兼神父的哥白尼正式提出後,逐漸被世人所認可。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地球自轉一周才出現日月星辰每天的東升西落,恆星和行星運動的一年周期是地球每年繞太陽一周的反映。但欒先生經過數十年的觀測和實踐發現「地球不是每天自轉一周,而是自轉360°59′。又發現地球不是每年繞太陽一周,而是太陽每年繞地球一周,地球是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