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可以幫我把X光片換成CT嗎?CT貴些是不是好些?」
「醫生,聽說核磁共振更清楚,為什麼要給我照X光呢?」
「醫生,我們可以不照磁共振嗎?都說有很大的核輻射。」
在醫院,經常有患者和家屬面對各種影像檢查,提出類似的疑問。X光片、CT、磁共振,這些檢查的優劣性分別是什麼?什麼樣疾病適合做什麼樣的檢查?磁共振到底有沒有輻射呢?8月1日,記者採訪了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放射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張偉,為大家一一解答。

記者:X光檢查費用低,是不是效果不那麼好?
張偉:X線是傳統的影像學檢查手段,是疾病初篩的首選檢查方式。對於骨骼系統的病變、骨折、肺部疾病、腸梗阻及胃、腸穿孔等疾病有很好的診斷價值。並且X光檢查費用低廉,輻射小,除孕婦外,適合絕大多數患者常規檢查及篩查。
但X線檢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病灶的觀察沒有CT清晰,而且我們看到的是組織之間的重疊影,對病灶的定位沒有CT好。

記者:CT檢查有什麼有什麼優勢?有什麼不足?
張偉:為無創性檢查,檢查方便、迅速,對於一些無法長時間配合檢查、無法站立的被檢者,CT相比於核磁共振和X線檢查有著很大的優勢。CT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圖象清晰,而且能提供沒有組織重疊的橫斷面圖象。另外,CT擁有強大的後處理技術,可以對圖像進行三維重建,使病變變得立體,更加的直觀,對病灶的顯示明顯強於X線片。因此,對於X線平片診斷較模糊的病例及一些血管性病變可進行CT檢查。另外,CT對早期出血性病變的顯示很敏感,所以,當懷疑腦出血時,應首選頭部CT檢查。
但CT的輻射大,對人體存有危害,故而不適合孕婦及其他特殊人群的使用。

記者:我們什麼時候選擇核磁共振更好?
張偉:磁共振屬無創傷、無射線檢查,也無生物學損害的檢查,並不是大家字面上理解的那樣有核輻射。並且它可以避免X線、CT等影像檢查的射線所致的損傷。
另外,在所有醫學影像學手段中,磁共振對軟組織的顯示是最清楚的,它可以清楚地分辨大腦、脊髓、肝臟、胰腺、腎臟、盆腔等,這些都是X線和CT無法替代的。因此,對一些關節的病變,韌帶、半月板、關節軟骨等組織,核磁共振為最佳選擇。
另外,對於腦梗死的檢出率,磁共振較CT有著明顯的優勢,它能發現一些CT不能發現的早期急性腦梗死。由於急性腦梗死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患者的預後有比較大的影響,因此,磁共振是懷疑腦梗死患者的首選檢查。
磁共振有著多種多樣的序列和後處理技術,對一些病變的定性有著很大的優勢和幫助。
記者:核磁共振有這麼多的優勢,有什麼禁忌嗎?
張偉:磁共振設備掃描時間較長,讓病人難以耐受,加之磁共振對病人體動敏感,易產生運動偽影,所以對一些對不能配合者、幽閉恐懼症患者、危急重症病人不適於做該檢查。另外體內有金屬植入物或金屬異物者慎用,安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禁忌做核磁共振檢查。
記者:CT或磁共振增強掃描又是什麼呢?有必要嗎?
張偉:其實通俗的講,增強掃描就是往血管內打藥,以了解病灶的血供情況和它的強化方式,對病灶的定性是很有幫助的。因此,在發現病灶時,在患者沒有對比劑過敏和禁忌症的前提下,進行增強掃描是非常有必要的。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放射科專家張偉提醒,「X線、CT、磁共振檢查各有各的優勢和劣勢,並不是越貴的檢查,效果越好,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查。對於一些對病變診斷有價值的檢查,患者也不應抗拒。
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張偉 石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