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社記者 張君
《值班律師,如何打通法律援助「最初一公裡」》
專題報導之一
鼎鼎大名:一次學術研討的進步意義
編者按
對於「律師」這個稱謂和職業可謂人人皆知;而對於「值班律師」這個稱呼可能許多人還是比較陌生。值班律師是誰?為何值班?為誰值班?
庚子年初夏,在冀南大名府舉行的第二屆大名府檢察論壇暨「認罪認罰案件值班律師有效參與學術研討會」上,法律界大咖薈萃,控、辯、審三足鼎立,專家、教授、學者、檢察官、法官、律師等濟濟一堂,線上線下,激辯在認罪認罰的案件中,值班律師制度如何打通法律援助「最初一公裡」,從而實現「有權獲得律師幫助」到「獲得律師有效幫助」。
值班律師制度作為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改所設立的新型制度之一,在司法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值班律師的角色定位如何、具體訴訟權利有哪些、如何發揮檢察主導作用、維護值班律師訴訟權利等方面內容,均是關乎該制度在司法實踐中落地生根的重大問題。對此,本刊組織了這組系列報導,試圖對上述問題進行充分研討,深入研究,形成共識。
位於河北省東南部的大名縣,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宋府明城」。
北宋年間,這裡因其重要的戰略位置,被稱作大名府。膾炙人口的《水滸傳》中的許多精彩場景,譬如青面獸楊志大戰急先鋒索超、黑旋風李逵為救玉麒麟盧俊義揮動板斧怒劫法場等經典橋段,給大名府平添了幾分「鋒戰之地」的傳奇色彩。
當然,這些昔日的歷史傳說已是過眼煙雲,但並不妨礙時下的大名縣「再起烽煙」,展現出一幕真實版的法學學術「交鋒」盛況⋯⋯
2020年6月9日,由大名縣人民檢察院主辦,河北省律師協會、邯鄲市人民檢察院、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大名縣人民法院、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河北工程大學文法學院協辦的第二屆大名府檢察論壇暨「認罪認罰案件值班律師有效參與」學術研討會,在大名鼎鼎的大名縣,擺下了一個法學學術交鋒的「擂臺」,吸引了眾多法律界「身懷絕技」的高手前來「交鋒」觀點、一展「身手」。
研討會分為線上研討和現場交流兩大環節,來自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法學會、中國政法大學、河北經貿大學、河北工程大學、邯鄲市人民檢察院、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等50餘位專家學者、司法實務人員、值班律師參加了研討。研討會共收到論文38篇,研討範圍涵蓋值班律師的角色定位、值班律師的訴訟權利、值班律師的實質性參與、值班律師的工作模式、值班律師的工作銜接、值班律師的來源與選任、值班律師的考核管理、值班律師的待遇保障、值班律師見證制度等方面內容。
高屋建瓴 頂層謀篇
開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是中央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推進法律援助參與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實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法治完善的重大舉措,更是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實在期盼。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指出,在整個刑事訴訟中,檢察環節承擔主導責任,不僅需要檢察官法庭上有較強的指控證明犯罪能力,更需要檢察官整體司法能力的提升。
值班律師制度作為司法改革中的一項「新生事物」,它的具體表現形式就是:法律援助機構通過在人民法院、看守所派駐值班律師,為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以求達到加強人權司法保障,促進司法公正的目的。由此,這一舉措也被法律界人士形象地稱作「打通法律援助『最初一公裡』」。那麼,值班律師制度該如何更好地發揮其效能,從而真正打通法律援助的「最初一公裡」呢?就此,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緊密結合自身工作和職業特點,分別從值班律師的起源、值班律師制度的設計、值班律師有效參與的困境、值班律師發展路徑探究等方面著眼,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思考。尤其是來自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檢察官周穎、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吳宏耀、衛躍寧、郭志媛、趙天紅的學術觀點,不僅反映了司法領域的熱點問題,更是高屋建瓴、頂層謀篇。
周穎檢察官在發言中認為,由於法律規定的原則性,認罪認罰案件司法實踐中,值班律師制度存在著諸如值班律師定位不明晰、經費保障不足、值班律師參與度低等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提高值班律師法律幫助的有效性,實現法律幫助實質化,在頂層設計上,最高人民檢察院積極協調司法部、最高法院等部門完善值班律師制度,強化值班律師職業保障,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順利運行提供保障。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履行主導責任、發揮主導作用的典型制度設計。因客觀條件所限,沒有值班律師參與而無法籤署具結書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記錄在案並附卷;提起公訴時,應當提出從寬量刑建議,在起訴書中載明被告人認罪認罰情況,並向法院移送相關認罪認罰材料。人民法院經審理,確認被告人認罪認罰是真實自願作出的,應當按照審查起訴階段或者偵查階段即認罪認罰作出從寬處理。經過努力,檢察機關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從2019年年初的20%上升到12月當月的82%。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適用率保持70%以上。
作為中國政法大學國家法律援助研究院院長的吳宏耀教授,他說的話一定是跟國家法律援助有關係的。吳宏耀教授指出,值班律師制度建設應當置於法律援助制度的發展與完善這一大背景下予以統一考量,而不是游離於法律援助制度之外,根據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的客觀需要,探討值班律師制度的「中國式改良」。在值班律師制度設計方面,吳教授的觀點與眾不同,他認為,值班律師並不是純粹為認罪認罰制度設置的。值班律師制度是一種特殊的刑事法律援助服務方式,旨在確保沒有辯護人協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能夠獲得最基本的法律幫助。在值班律師制度的發展當中,需要跳出認罪認罰,從刑事辯護的角度來看待值班律師制度的重要性。值班律師參與認罪認罰案件,不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接受值班律師的法律幫助為依據,而是法律的強制性要求,是自願性的保障。這種自願性的保障不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意願為前提,所以要把這兩種職責分開。
衛躍寧教授在談到值班律師的角色定位問題時表示,從立法上看,值班律師目前還不是辯護人,但是如果從廣義上講,值班律師履行的還是辯護中的一部分。因此,對值班律師制度的完善,我們應當採取二元化的模式,要區分值班律師參與認罪認罰案件還是普通程序案件。
郭志媛教授與衛躍寧教授的觀點接近,但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適用普通程序的案件中,值班律師的定位就是扮演好「法律幫助提供者」的角色。但是在認罪認罰案件中情況就有點不同,一是這裡面有個特別重要的程序選擇問題,即是否選擇認罪認罰從寬程序,這是決定後續程序走向的分流節點。二是在認罪認罰的案件中,因為對罪與罰原則上沒有爭議,被追訴人通常不會再去委託辯護律師,所以他可能就沒有律師幫助了。而在適用普通程序的案件中,因為案件爭議較大,被追訴人不認罪認罰,自己往往會去委託辯護律師。所以我認為在認罪認罰案件當中,值班律師的法律幫助至關重要,與非認罪認罰案件中值班律師的地位應該有所不同。
直面問題 真知灼見
在研討會上,無論是與會的政法、司法部門的主要領導,還是專家學者,發言時都能開宗明義、直抒胸臆、直面問題。
大名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建洲在致辭中說,要採取多種措施找好平衡點,通過縱深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形成法治合力,行穩致遠地釋放出法治正能量。
河北省律師協會會長張金龍回顧了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的歷程,總結了法律援助和值班律師工作的成績,並對今後法律援助工作寄予了極高希望:要進一步界定值班律師的權利與義務,明確值班律師可以行使包括閱卷權、會見權、調查取證權等在內的基本訴訟權利。
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戴景月通過解析審判階段值班律師有效辯護的意義和獨立價值,明確了值班律師的辯護人地位和審判階段職責,提出了在判決階段值班律師工作閱卷便利、出庭情形、階段銜接、保障機制、溝通協調等五個方面的辦案規範。戴景月認為,在認罪認罰案件中,律師的作用更多體現在協商,而非對抗。律師通過會見鼓勵被告人如實反映問題。對量刑建議不當的,以恰當的方式與審判機關溝通。對被告人認罪不自願的,或者自認為案件存在疑點的,向審判人員說明情況。值班律師需要了解辦案法院認罪認罰工作的運行情況,尤其是法院對於認罪、認罰、從寬等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從而更好地為幫助被告人作出抉擇。
邯鄲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尚震強調值班律師在認罪認罰案件辦理過程中,檢察機關要為值班律師提供工作便利,主動接受值班律師的監督,推進陽光檢務、提升檢察工作質效。檢察機關在整個刑事訴訟中要承擔主導責任。主導作用的發揮,絕不意味著檢察官要唱獨角戲,還必須格外重視發揮值班律師的作用。對此,檢察機關應當精準把握、科學謀劃,實現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價值的最大化,推動新時代犯罪治理法治化、現代化進程。
大名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鄭雁冰認為,律師和檢察官在司法程序中雖分工不同,但目標一致,都是為了維護公平正義。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程度,關係到當事人合法權益能否得到有效維護,關係到律師作用能否得到有效發揮,關係到司法制度能否得到完善和發展。人民檢察院在辦理審查逮捕案件時,根據案件情況,案件承辦人可以聽取辯護律師意見;犯罪嫌疑人是未成年人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意見;人民檢察院在辦理一審公訴案件以及社會影響重大、涉及非法證據排除案件時,案件承辦人應當聽取辯護律師意見;人民檢察院辦理認罪認罰案件過程中,在見證具結書籤字前,應在事實認定、法律適用、量刑幅度等方面充分聽取辯護律師或值班律師的意見,最大程度體現控辯合意。
妙語連珠 別開生面
此次研討會因受疫情影響,採用了視頻會議與現場會議兩種方式。視頻會議由《民主與法制》社總編輯劉桂明主持。他說,線上和線下,兩者的結合就相當於法律共同體的完美結合,也相當於法官、檢察官、律師三者的相互結合。
「今天這個研討會到河北大名來開,我覺得非常有意義,這是一個大名鼎鼎的會議。」線上的劉桂明總編輯秉持其一貫既有高度又有溫度的主持風格,幽默詼諧,引經據典,妙語連珠,現場氣氛活躍。聽者看者全神貫注、如沐春風、如醉如痴。
「今天我們討論的《認罪認罰案件值班律師有效參與》是一個小題目,但又是一個大題目,而且是值得小題大做的一個大題目。因為這涉及人權保障的問題,也涉及司法改革的問題,更涉及全面依法治國的問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值班律師的有效參與這個問題,非常有意義有價值。」劉桂明總編輯開宗明義,「此次研討會找了一個非常好的題目,主辦方大名縣檢察院由這個題目來切入,大題目中有小題目,小題目裡有大題目,無論是對司法改革還是依法治國乃至人權保障,都有重要意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大名縣檢察院做了一件偉大的事情,除了大名縣本身鼎鼎大名之外,大名縣檢察院的業績、創意、貢獻都已經大名鼎鼎。」
劉桂明總編輯在線上對每位嘉賓的演講內容進行了精彩提煉與點評,並用幾組關鍵詞總結概括。在點評周穎檢察官演講內容時,劉桂明總編輯說,作為最高檢參與這項制度的主要工作人員,周穎檢察官的發言可以說是站得高看得遠。她把全國的、包括東西部存在的所有問題,都想到了,都看到了。很顯然,在認罪認罰從寬案件值班律師的有效參與方面,目前確實面臨著一些實際問題,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缺人,二是缺錢,三是缺位。所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趙天紅教授,對周穎檢察官與吳宏耀、衛躍寧、郭志媛三位教授精彩演講,做了一個完美的概括和小結。她在點評當中用了一個詞叫做「進步」。此次研討會就是一種進步。從形式到內容,都彰顯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值班律師制度以及值班律師的有效參與制度的進步。這個進步,既是形式意義上的進步,更是內容和意義上的進步。
趙天紅教授從三個方面論述了這種進步的意義,一是通過分類指導,二是通過人才培養,三是通過職能轉化來實現的進步。可以說,這些進步不僅包含數量的進步,而且也有質量的進步,還有人才的進步。
作為主持人,劉桂明總編輯為研討會做了一個圓滿的總結:對認罪認罰案件值班律師的有效參與,我們今天討論的只是一個小小的角度,這個小小的角度就是一個進步。也可以說,今天我們走出來的可能是一小步,但今天的一小步就是明天的一大步。所以,今天大名鼎鼎的會議是一小步,更是一大步。無論是一小步還是一大步,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依法治國的進步,司法制度的進步,人權保障的進步。
原標題:《鼎鼎大名:一次學術研討的進步意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