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VR 頭顯的尼安德特人

2020-12-08 i黑馬

戴 VR 頭顯的尼安德特人

2016-06-15 12:47 VR

這一刻,我感覺我和 5 萬年前在非洲大草原上奔跑的祖先毫無區別。接下來,就和所有的藝術形式一樣,虛擬實境要帶我們去那些我們無法去到的地方。

|鄧思淵

作為一個虛擬實境行業的從業者,我戴 VR 頭顯的時間,已經超過了看電視的時長。我摘下眼鏡,戴上 Oculus Rift,一個明亮的世界展現在我眼前:面前有一張桌子,上面有一些文具;桌子的前面是一塊屏幕,顯示著一些畫面。我轉轉頭,這個世界順暢地在我身邊環繞,我幾乎快要忍不住去拿桌子上的文具了,好不容易才按捺住衝動,說服自己這一切都不是真的。作為一個人類,我似乎天生就願意相信眼睛所看見的東西:正所謂「眼見為實」。

大約五萬年前,能夠被稱為「人類」的物種,可能並不僅僅有我們現在自稱為「智人」(拉丁文叫做「Homo Sapiens」)的這一支。世界各地都有從我們的原始靈長類祖先發展而來,然後在進化之路上與我們分道揚鑣的人屬物種。其中有一支生活在寒冷的歐洲區域,我們後來把他們叫做「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跟我們並沒有太大差別,他們像人類一樣生活在群落中,能夠製造工具,擁有語言,狩獵動物。考古顯示他們還有一顆比智人更大的大腦,按照規律,他們應該比我們更聰明。

但是尼安德特人不會虛構。

智人很早就學會了虛構。智人最早的巖畫上畫著想像中的捕獵情景;智人的營地裡,總會出現一些完全沒有任何用處、單純因為有趣或無聊而製作出來的玩具或工藝品。而尼安德特人卻沒有這些。他們營地裡的所有東西都「有用」。他們很可能有一顆極為實用的腦袋,不明白「抽象」或者「虛構」是什麼。而這可能正是我們最終勝過他們的原因。

人類的大腦會「想像」,這種能力讓我們發明了故事和圖畫,以及文字。我們虛構神靈和國王、宗教和政治、市場和交易,相信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我們相信陌生人會說話算數,將事情交給我們並不認識也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正是這種能力,讓我們能夠因為信仰同一個神靈,或者處於同樣的地域而聯合起來,最終從 150 人的聚落髮展成了 70 億人口這樣的規模。

這可能是虛擬實境真正的、最早的發端。

法國肖韋巖洞(La Grotte Chauvet)發現的壁畫,是人類已知最早的史前藝術。

圖:www.europe1.fr

最早的虛擬實境是故事。我們能夠將根本不存在的東西編進故事裡講給人家聽,同時也能相信其他人的故事裡那些根本看不到、不存在的東西,無論是五裡地外的一群野牛,還是高天之上掌管生老病死、打雷下雨的神靈。人類為了適應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生存,進化出了相信因果的能力:我們會將時間上相繼發生的兩件事情聯繫起來,認為後一件事是前一件事的結果,我們相信因果更甚於相關性。這並不奇怪,草原上的一點風吹草動,就算 99%的情況下僅僅是一場虛驚,只要有那麼一次是潛伏的獅子,就足以要你的命。正是因為這樣的思維方式,我們發明了一些並不存在的因果關係,比如神明或者鬼怪。我們相信它們的存在,假如它們不是真的,那也無關緊要。萬一是真的呢?

對於故事的評價,有一個褒義詞叫做「活靈活現」:觀眾仿佛親臨故事發生的現場。人類接收的信息,視覺接近九成。口耳相傳的故事,最終還是希望親眼得見,另一種藝術也就應運而生:繪畫。最早的巖畫畫著動物和捕獵的場景,都是那些最早期的畫家日常生活中看見的東西,屬於某種意義上的寫實。在我們發明了神靈以後,很快,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就進入了繪畫:神靈、精怪,甚至還包括直升機和太空人。

在技術上,繪畫變得越來越精細和擬真。文藝復興時期的維米爾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使用光學設備達成了近乎照片級的精細。而內容上,繪畫卻變得愈加天馬行空,地獄與天堂,神靈與鬼怪都出現在了畫家筆下。由於攝影技術的出現,繪畫從模擬現實的重擔中解脫出來,發展出天馬行空的現代派。但是攝影自己也不是什麼好鳥——它誕下了電影這個子嗣。最早的電影是《火車進站》,人們看到一列火車轟隆隆地向他們開過來便四散奔逃,這與如今在虛擬實境頭顯中體驗過山車時嚇得放聲大叫有何區別?

《火車進站》

電影也經歷了虛構的過程。梅裡埃把電影變成了夢的一種,在大屏幕上把人們從未見識過、從未經歷過的場景變得真實可信。後來我們有了《星球大戰》和《黑客帝國》,這些都是梅裡埃的子嗣。最終,我們不滿足於只是「閱讀」和「觀看」,想要全身心地投入,體驗一個不同的世界,虛擬實境因此誕生。它可能是人類在進入奇點之前發明出的最後一種藝術形式。

不出意外,科幻小說最早構想出了虛擬實境。1949 年美國科幻小說家斯坦利 · 溫鮑姆(Stanley G. Weinbaum)在小說《皮格馬利翁的眼鏡》(Pygmalion’s Spectacles)裡,描述了一個基於頭顯的虛擬實境系統,並且融合了視覺、嗅覺和聽覺。而第一個發明虛擬實境頭顯的則是傳奇計算機科學家伊凡 · 蘇澤蘭(Ivan Sutherland),他發明了 Sketchpad 程序,普遍被認為是人機互動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先驅。他的頭顯名字頗為中二:「達摩克利斯之劍」(The Sword of Damocles)。這個設備與現在的虛擬實境頭顯的原理是一樣的:要有立體視覺,就得有像差顯示,使用者雙眼各覆蓋一個小型 CRT(陰極射線管)顯示器,顯示的是一些非常簡單的線圖;而要讓人有置身虛擬世界的感覺,就需要跟蹤頭部的運動,在移動的時候顯示相應的畫面。那時的設備安裝了一個機械裝置來跟蹤使用者的頭部運動,現代的頭顯則使用慣性傳感器。後來的 VR 眼鏡,就算是最先進的 Oculus,跟這套系統也沒有多大差別。

但是和許多早就被想出來但一直沒有實現的發明一樣,當時的技術並不足以實現這些先驅的夢想。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我們已經有能力描繪出足夠真實的世界了——看看 20 年前電腦遊戲的畫面,再對比一下現在的遊戲畫面就知道了。戴上現在的頭顯,轉動頭部,移動身體,我們就好像真的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他帶上眼鏡,便墜入夢幻的愛河」——科幻小說《皮格馬利翁的眼鏡》的簡介。

圖:Virgil Finlay

眼見為實。照片、電影以及 VR 頭顯都欺騙了我們,去相信並不存在的東西實際上存在。一個有意思的例子是治療幻肢痛。很多丟失了一邊肢體的人雖然知道肢體沒有了,但是大腦仍告訴他們肢體存在,並且扭曲成了奇怪的姿態,十分疼痛。醫生讓患者戴上 VR 頭顯,患者同時也穿戴上一套動作感應設備,在虛擬實境中控制他已經丟失的肢體,讓大腦相信自己奪回了對肢體的掌控,讓幻肢舒展。

反過來,虛擬實境也可以讓人相信看到的東西並不存在。有一個叫 Arachnophobia 的應用就是這樣的。戴上 VR 頭顯,一隻非常逼真的蜘蛛就出現在眼前。如果你是蜘蛛恐懼症患者,這個應用對你的意義,就是拼命讓你說服自己這並不是真的蜘蛛,以及它並不會咬你,以後真的見到蜘蛛,就不會像以前那麼害怕了,算是一種脫敏治療法。

我是一個特別害怕坐過山車的人。第一次坐過山車帶給了我十分驚恐的體驗。當我沿著接近於 90 度的軌道衝下去的時候,理智雖然極力告訴我這很安全,但是大腦卻直想尖叫,那時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我的感受:絕望。第一次戴上 VR 頭顯坐上動感座椅,體驗虛擬的海盜船時,我感受到了近乎相同的情緒。每一次海盜船被拋上最高點,我的理智總是會告訴自己,這一切都不是真的;但是動物本能顯然不同意理性意識,我還是會緊緊握住座椅的扶手,害怕從並不存在的海盜船上摔下來。

這一刻,我感覺我和五萬年前在非洲大草原上奔跑的祖先毫無區別。接下來,就和所有的藝術形式一樣,虛擬實境要帶我們去那些我們無法去到的地方。

虛擬實境的未來會如何?會變成腦後插管嗎?我們會生活在 Matrix 一樣的世界裡嗎?目前的技術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這裡我們或許可以引用一本更加貼切的科幻小說:尼爾 · 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1992 年寫的《雪崩》(Snow Crash)。書裡的虛擬實境網絡世界叫做「超元域」(metaverse),所有人用各自的「化身」在這個單一的網絡世界裡活動。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十年之內這樣的虛擬實境空間就會在網絡空間中出現。到時候只需要買一套「V 裝具」,所有人就可以漫遊一個屬於他自己,也屬於所有人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每個人都可以實現自己最大膽的夢想。

《雪崩》(Snow Crash)

但是這對於人類種族整體是不是一件好事?歸根結底我們的頭腦和身體都只是五萬年前在大草原上奔跑的裸猿而已。既然虛擬實境已經能夠滿足我們的一切夢想,我們還有必要回到現實裡嗎?

如果讓一個尼安德特人戴上 VR 頭顯,他會看到什麼呢?

[本文作者離線,轉載自微信公眾號(ID:theoffline)授權。本文所述觀點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題圖:現代人類(左)與尼安德塔人(右)的頭骨解剖學比較。hairymuseummatt (original photo), KaterBegemot (derivative work) - http://www.flickr.com/photos/hmnh/3033749380/ (or]

相關焦點

  • 專為嬰兒打造的VR頭顯?NurturePod有三點很不靠譜
    VR頭顯。且不說效果如何,就問你敢讓自己的孩子戴這玩意嗎?  速途網8月21日消息(報導 靈火)近日,美國未來主義者StuartCandy推出了一款專為一歲內的嬰兒打造的VR頭顯——NurturePod。
  • AR/VR頭顯的工作原理
    打開APP AR/VR頭顯的工作原理 環球網 發表於 2020-11-30 11:00:59 現在已經有很多人體驗過虛擬實境頭顯了,而未來幾年將有更多的人能夠體驗到這項技術。那麼,虛擬實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呢?   VR頭顯不是通過過濾來自外部屏幕的內容來工作的,而是生成自己的雙眼圖像,並直接呈現給相應的眼睛。VR頭顯通常包括兩個微型顯示器(左右一個,右眼一個),它們現實的頭像會經過光學元件的放大和調整,並顯示在用戶眼前的特定位置上。
  • 《無人深空》最新DLC上線;Varjo發售VR頭顯XR-1開發者版
    該公司為用戶提供了遠程指導、實時數據顯示、現場檢測、現場指導、培訓等AR方案,支持HoloLens、Vuzix、Google Glass、愛普生Moverio等多種AR頭顯,可用於公共事業、製造、製藥、數據中心等工業場景。VRPinea獨家點評:AR在公共事業、製造、製藥等工業領域應用的前景非常可觀。
  • vr眼鏡多少錢vr眼鏡有哪些品牌
    現在vr行業發展越來越快速了,憑藉著相對真實的遊戲體感,這也成了很多遊戲玩家的喜愛,VR眼鏡作為新興的科技設備是必不可少的,那麼vr眼鏡多少錢呢?還有vr眼鏡有哪些品牌?vr眼鏡有哪些虛擬實境眼鏡VR頭顯設備是一個跨時代的產品,是藉助計算機及最新傳感器技術創造的一種嶄新的人機互動手段,不僅讓每一個愛好者帶著驚奇和欣喜去體驗,更因為對它誕生與前景的未知而深深著迷,那麼vr眼鏡多少錢一個呢?
  • 工業級XR頭顯廠商Varjo發布人眼解析度頭顯XR-3和VR-3
    查看引用/信息源請點擊:映維網 這兩款全新的專業級頭顯正在繼續公司的「解析度革命」 (映維網 2020年12月02日)工業級XR頭顯廠商Varjo日前發布了下一代的人眼解析度頭顯XR-3和VR-3。
  • VR全景直播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說說VR直播,對於普通民眾來說,第一次接觸VR直播還是在過年疫情期間上億網民通過vr全景直播在線監工火神山建設,也是因此使得這一技術被更多人所熟知。在之後,VR直播就頻頻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尤其在央視支持下,更多節目和形式的VR直播出現,更有5G+VR全景直播帶貨,每一次的案例嘗試和相關資訊都能引來眾多網友的關注。
  • vr播放器有哪些?最好用的vr播放器推薦
    最好用的vr播放器推薦隨著vr時代的到來,各種虛擬實境頭戴設備和觀看vr視頻的軟體也熱門起來,那麼vr播放器哪個好呢?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款比較好用的vr播放器。vr播放器推薦1、橙子VR平臺:android&ios橙子VR雖然主打的是一款虛擬實境VR資源聚合app,但是它內置了自己研發的專業VR播放器,是國內首款添加了反畸變效果的VR播放器,以完美適配國內外10多款VR頭顯設備的觀影效果。
  • 尼安德特人滅絕之謎:尼安德特人是怎麼滅絕的
    尼安德特人基本信息介紹: 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一二十萬年前,在人類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於他們的骸骨最早在德國西北部的尼安德特河流域被發現,因此人們稱其為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的居住方式並不相同,有的住在洞穴中,有的紮營而居。
  • Starlight利用VR來替代重病兒童的止痛藥
    VR頭顯是一款定製的聯想Mirage Solo頭顯,預裝了超過20種VR體驗,並可為醫院定製。 該套件包括頭顯,充電線和一個品牌手提袋。 在頭顯內部,軟體也都經過了修改,因此您不必使用Daydream UI,而是在Starlight品牌的UI操作,只能嚴格訪問預先批准的與年齡相適應的內容。
  • 87周報:今年VR頭顯共售640萬臺;傳Valve正開發新VR遊戲
    本周(11.30-12.06)熱點:AR光學模組供應商瓏璟光電完成數千萬元B3輪融資;Facebook被指非法打壓VR競爭對手,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工業級XR頭顯廠商Varjo發布新一代人眼解析度頭顯XR-3和VR-3;小派科技發布180Hz刷新率VR頭顯5K Super;VR遊戲《漫威聯合力量VR》已從Oculus平臺下架;傳V社在開發一款支持VR的非對稱、合作對抗多人遊戲等
  • 獨家爆料:2016年高性價比手機VR眼鏡十大品牌排行榜
    通常戴上VR眼鏡後,摘脫過程會大大影響用戶體驗。大朋看看適配定製版無線手柄,單手掌握,極簡操控。遙杆+按鍵完美滿足各種調試需求。  銷售價格:189元  大朋M2VR一體機降到了20MS以下,刷新率達到了60幀以上了,刷新正好60幀。
  • 代號「Del Mar」:Facebook最新VR頭顯曝光
    近日,有Reddit網友在Facebook的Oculus開發者文檔論壇裡發現了一款全新VR頭顯的代號「Del Mar」。相關內容顯示,該頭顯應該是一款移動VR頭顯,在Oculus開發者文檔論壇提供了部分移動VR相關API說明。
  • 三大VR頭顯供應鏈全拆解:靠譜VR概念股其實在這
    與此同時,三大 VR頭顯在 2016 年的出貨量目標均劍指百萬臺。而這種沉浸感不僅僅來自於我們腦袋上戴的頭盔亦或是眼鏡,擁有一個良好的操控體驗也是對虛擬顯示技術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也就是 VR 設備中的輸入設備。所以,隨著VR 頭顯的發展,VR輸入設備也迎來春天。它不僅種類繁多形態新奇,也涵蓋奇思妙想的 idea 和黑科技。
  • 「遨天一號」VR太空科技體驗館丨南昌唯一一家太空元素VR科技館
    VR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個比較陌生的領域,那VR究竟是個什麼呢?有什麼魅力?說的直白一點,其實VR就是一個虛擬的三維立體空間,在這個空間內,VR世界的交互越接近現實,感覺就越真實,受到的視覺衝擊力也就越大。
  • 失去Y染色體的尼安德特人—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FLAVIO MASSARI / AGEFOTOSTOCK / NEWSCOM) 塊頭特別大、超級男性化一直是人們對尼安德特人的印象。但一項新研究發現,大約10萬年前,智人男性與尼安德特人女性的結合讓尼安德特人的Y染色體發生了變化,甚至讓整個族群原有的Y染色體被取代。 這項近日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解開了一個謎:為何科學家無法找到尼安德特人的Y染色體。
  • 最後一個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額頭扁平,下頜角圓滑。」教授撫摸著手中的頭骨,用遊標卡尺指指點點,「肱骨,尺骨,橈骨之間的比例遠大於我們智人。」臺下的士兵竊竊私語,他們看不出臺上的骷髏跟正常的人類骨骼有什麼區別。「大家戴上手套,可以近距離研究一下。」教授把頭骨遞給身邊的隊長,隊長恭敬地雙手接過,捧在胸前。
  • 由於尼安德特人的DNA,有些人略微壓扁了腦袋
    尼安德特人的頭骨與人類頭骨有兩個尼安德特人基因的人的頭頂更平坦,更加拉長 - 就像尼安德特人自己的頭一樣。尼安德特人不是我們自己物種的直系祖先,而是我們遠古的堂兄弟。大約4萬年前,當我們的祖先到達時,他們已經生活在歐洲,並且似乎有雜交,因為大多數歐洲人的DNA中潛藏著一些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 佔總數的1%到2%。
  • 最新VR研究成果 可以利用人類立體視覺提高VR頭顯對比度
    花火網消息,自VR誕生以來就一直處於研究階段,最新有科研機構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方法來提升VR頭顯的感知對比度:為了利用人類的立體視覺功能,團隊故意為每隻眼睛提供不匹配的視圖元素。研究人員指出,這時大腦將以增強感知對比度的方式來解決衝突。
  • 當現代智人遇到尼安德特人的科技——《尼安德特人三部曲》
    這就是Robert Sawyer的《尼安德特人三部曲》中的開篇。不得不令人讚嘆作者的奇思妙想。在故事中,尼安德特人點亮了和我們完全不同的科技樹。尼安德特人雖然在計算機領域有非常先進的技術,但是在他們的世界連噴氣式飛機還沒有出現。」
  • 尼安德特人都是「大塊頭」!研究發現,他們一出生就有個大胸腔
    尼安德特人是歐洲的古人類,他們最早也是來自於非洲的,12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正式在歐洲紮根,並且此後統治歐洲長達7萬年的之間,一直到大約5萬年前,智人來到歐洲,搶佔了尼安德特人的地盤,之後再加上環境變化等一系列因素,尼安德特人於大約2.4萬年前,徹底從地球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