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
2019年4月10日,人類通過全球合作,幾大天文站點數據匯總,對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進行觀測拍照,讓人類世界首次通過真實的影像資料來確定黑洞的存在,此次被人類首次拍攝的黑洞來自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的室女座,同時也驗證了愛因斯坦光議論的預言。隨著現代科技走進中國,中國也有幸參與到這一人類科研盛世的活動中,中科院、南京大學等機構直接參與了這項天文觀測中,其中華中科技大學藉助強大的理論物理學科,參與了數據整理計算工作,並且華中科大的科研團隊登陸了央視新聞頻道,華中科技大學作為傳統的工科強校,在遭遇理科不強工科無望的發展瓶頸時,學校開始對理科建設開始非常的重視,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科成為全國發展最快的高校,不僅創造世界強磁場記錄,而且全球最精確測量了地球重力G的最精確值,此次華中科技大學參與黑洞照片計算的教授就是來自物理學院的吳慶文教授團隊。
理科不強,工科無望
在低水平發展的階段,工科顯示出強大的經濟創造能力,然而當工科發展到一定階段,如果缺少強大的理科做支持,那麼所謂的工科發展就會陷入瓶頸,畢竟缺乏理科的基礎理論發展,所謂的工科和完全的創新絕緣,基本上工科僅僅是在他人的科研基礎上作再次的開發,就像中國電子製造技術一樣,核心的底層數據無法有突破,僅僅能在別人涉及的晶片上做二次的開發,因此不論是清華大學還是華中科技大學,這兩所一同被美國製造工程師協會授予「大學領先獎」的兩所中國大學,曾經是中國以工科見長的高校,隨著中國工科科技的進步,清華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為了突破工科發展的瓶頸,都已經努力發展自己的理科,特別是華中科技大學,從2004年物理學理科排名全國僅僅排在全國21名,經過多年的努力,排名全國第7,已經成為理科強校,而清華大學物理學也從全國第7上升至第4,從圖表數據看出,同樣是曾經是工科為主的上海交通大學物理學科提升速度也非常快,因此工科院校發展至今,這也是上海交大和華中科技大學為何綜合排名快速提升的重要原因。
做仰望星空的人
在中國經濟科技落後的時候,抱著務實的態度,我們只能優先發展模仿性的工科,然而當中國科技進步的時候,中國必須發展基礎理科,著名哲學家黑格爾說:「一個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這個民族才有希望。」雖然工科可以快速產生經濟轉化價值,但是對於整體的科技進步起步到顯著的作用,只有抱著純粹的科研理想,才能培養出一批仰望星空的人,華中科技大學隨著基礎物理學科的進步,2020年7月宣布成立天文學系,直接讓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科再次升華,華中科技大學天文學系主要由原來粒子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團隊組建,這個科研團隊也是我國在深山洞穴中耕耘十多年的「天琴空間引力波」團隊組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