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暨喻家山天文臺規劃,正式啟動!」。7月26日,在線上線下十位院士、近四十家天文單位負責人的見證下,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在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7月26日揭牌。與其一同揭開「面紗」的還有武漢喻家山天文臺規劃設想。
天文學是研究宇宙及宇宙間各類天體的形成、結構和演化的學科,也是六大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數、理、化、天、地、生),其關注最前瞻的科學問題,相關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和應用價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升空,開啟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隨著我國的崛起和偉大復興,天文學科將在面向世界科學前沿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
華中科技大學天文學系的成立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1983年10月學校開始建設實驗室天體物理教研室(掛靠物理系),1996年在引力實驗中心重新組建天體物理團隊,2014年物理學院成立粒子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從事粒子、天體物理、宇宙學等方面研究。2017年又進一步凝練方向,圍繞天琴空間引力波計劃開展引力波天文學相關理論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天文學系負責人介紹,天文學系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星系和活動星系、緻密天體、引力波科學和天文技術,天文光學技術等。目前學校已經在超大質量黑洞活動性、不同尺度緻密天體綜合研究、脈衝星計時陣列搜索超大質量雙黑洞、脈衝星輻射機制、伽瑪暴、黑洞雙星、宇宙線以及引力波科學和探測技術、光學望遠鏡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武漢喻家山天文臺是規劃建在武漢市最高峰喻家山的1.5米級雷射測距臺站,將為未來發射的天琴衛星實現毫米級測距精度提供技術支持。作為先進光學實驗平臺,喻家山天文臺將推動光學設計和實驗、光纖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雷射技術、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在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普及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山大學校長羅俊表示,華中大天文學系的成立是一個歷史性時刻,它將與學校相關學科的發展相得益彰。同時,喻家山天文臺的建設對科學普及和人才培養都非常有利,期待有更多人能對星空多一份仰望、多一份思考。
作者:文匯報駐鄂記者錢忠軍 通訊員 高翔 賈法雷 圖 辛國勝編輯:趙徵南責任編輯:劉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