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研究課題中,有一個問題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所好奇,這個問題就是自己從哪裡來,又往何處去?其實科學家這麼多年來也在不斷的試驗來印證自己的猜想,我們都知道人類死後肉體還在,但是意識是否消失?或者說意識最後去了哪裡呢?
其實科學家對於意識的研究,也是在近些年才開始慢慢展開的,人們最早對於意識有另一個叫法——靈魂,而古人對於靈魂的記載其實並不少見,曾經就流傳著這麼一個傳說,說古代有位醫生,因為工作關係,他每天都會接觸許多臨死的病人,於是他便順手將這些數據記錄了下來,結果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一活人比之死後的重量會少21克,個人將其歸於靈魂的消散。
但是近年來科學不斷的發展,當我們觸及到量子力學的時候,我們才知道那消失的21克並非是什麼靈魂,而是人體的細胞ATP(能量),從這個時候起,靈魂便不再是科學家研究的對象,而是研究另一個被叫做「意識」的東西。
所謂意識就是我們的想法和舉動,例如我們熱了就要脫衣服,冷了就要穿衣服,渴了就要喝水等等,這些用生物的解釋也許是身體需要水分,於是大腦下達命令讓你喝水,但是事實上,除此之外還有一層因素,那就是你的意識告訴你你要不要去喝水,也許你正在處理一件事忙不開,所以你選擇過一段時間再喝,這些總結起來就是所謂的意識。
而物理學家則認為,人的意識就是電子和量子在一塊糾葛的過程,他們無法分開,因為他們時刻都存在於人體,不過當人體機能停止運轉的時候,人體的電子作用便會變小,此時意識與電子無法保持平衡,最後便會慢慢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