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號修行日記】
有人說靈魂有21克重。
美國麻省的大夫,鄧肯.麥克道高(Dr. Duncan MacDougall)於1907年4月發表在「美國醫學」雜誌上的研究。題目是「關於靈魂是物質的假說並用實驗證明靈魂物質的存在」。
作者為了驗證靈魂是一種可以測量的物質,特殊設計了一種安裝在一種很靈敏的秤上的床,試驗方法是讓快死的人躺上面,然後一直精確測量這個人的體重,看在死亡的瞬間體重的變化。死亡的瞬間輕了部分就是因為死亡丟失的部分,作者稱之為靈魂的重量。 作者一共測量了6個人,4個結核病人,1名糖尿病昏迷的病人,另一個不明原因。
21克的說法來自第一個病人,這是一個患結核病的垂死的男人,麥大夫選擇這個病人的理由是,這個人死的時候基本上不動,因為這樣才能保持秤的平衡,以便於準確測量。這個人死亡前共觀察了3小時40分鐘,在這段時間裡,這個人的重量緩慢地下降,速度是每小時1安士(28.3495克)。
然後作者把秤的平衡調到接近上限條,以期待死亡時候的下降,然後在死亡的瞬間,秤的指針快速下降到了秤的下限條,就再沒有彈回來,這一瞬間重量下降了4分之3安士(3/4X28.3495=21.26克)。這就是著名的「21克」靈魂重量說法的誕生。遺憾的是,其後的5例測量都無法重複這個結果。
Sam Parnia對瀕死的病人進行實驗,在天花板的下方放一塊板子,天花板與板子放一些小物體(只有Sam知道是什麼物體,別人不知道),靈魂應該能看到這些小物體。 其中有7個被救回的病人醒來後能說出自己「靈魂」離體時看到的景象,特別是板上的小物體,說的全都對。山姆的實驗成功。
Sam Parnia於是提出以下觀點,傳統觀點認為:意識是在神經網絡中產生的,腦死即意識消失;意識是由量子效應產生;意識是由於形態共振]效應產生的;意識是獨立於大腦而存在的;精神本身即是一門科學。隨後的研究,作者集中精力研究狗,發現狗死的時候,重量沒有任何變化,結論就是,狗是沒有靈魂的。
關於靈魂的問題,古往今來一直吸引著人們的探索。在中國一些地方,有些現象也是讓人浮想聯翩:有家的小孩被嚇著了,一直昏睡或者發燒,巫師或者相信靈魂的長者,用一些方法就可以將孩子恢復正常。
我遇到的一個親身經歷的事件,讓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一個二十幾歲的孩子,生病、做壞事,見到他時,看到他就是一種魂不守舍的樣子,眼神迷離。經過一番引導,兩個小時後,孩子的媽媽說孩子好了,簡直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孩子父母欣喜若狂。我當時的感覺是:好像身體就像是一座房子,「靈魂」就是身體的主人。那個孩子自己的靈魂不知怎麼就被另一個主人趕走了,如同中國典故中所說的「鳩佔雀巢 / 雀據蜂窩」。好像這個前後表現完全不同的孩子的身體,前後由兩個不同的主人居住一樣。
我無法解釋這種現象,儘管我是學習科學出身,而且是醫學,但我依然無法解釋。如今,當初那個孩子已經大專畢業,而且也帶著他的父母進入了學習國學和修行的隊伍。
也許,關於靈魂的關注永遠不會停止,因為這畢竟是生命最有趣的一個現象。也許,不管有無靈魂,不管有多重,或者是個什麼樣子,但是:
相信中國老祖宗的「神氣精」的學說是很實用的:
一個人私慾太多,必然定不住自己的神!
一個人的神散了,身體裡的氣也就散了!
一個人神氣散了,生命就不會健康幸福!
成語中有些成語一直在描述我們的狀態:
氣定神閒——六神無主
全神貫注——魂不守舍
鎮定自若——魂不附體
神清氣爽——失魂落魄
聚精會神——魂飛魄散
國學智慧中講的禪定也是與此相關的:每時每刻,讓自己的心專一於當下的事,使得「心神——身手——事物」三者不分離。這種高度的專注,正是我們智力的高峰狀態,所謂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是也!
一個人若是做什麼都是三心二意,幹什麼都心不在焉,坐在那裡心總是想著別的事情或者身體不由自主的亂動,定是自己的魂已經不再受自己控制了!此時當小心,因為這種狀態若是不改變,可能魂已經被別的力量控制,這就是生命最糟糕的狀態!
撰文:齊善鴻 南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