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應急與安全在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中的地位愈發凸顯。
2021年1月12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在玉泉路校區禮堂揭牌成立,旨在著力於培養應急與安全領域急需的戰略管理人才和科技領軍人才。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尚勇,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國科大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董軍社,國科大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王豔芬,國科大副校長董紀昌,國科大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李穎,常務副院長焦建彬等為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揭牌。
由國科大、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產業網際網路發展聯盟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雁棲論壇同期舉行。
打造防災減災救災實戰型科研基地
與傳統的學院不同,國科大新成立的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將圍繞應急管理數位化轉型、智能化升級需求,大力推動以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急管理實踐的融合創新,打造防災減災救災實戰型科研基地。
同時,學院將發揮中國科學院和國科大多學科交叉和集成創新辦學優勢,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應急管理理論體系,率先開展應急管理一級學科建設,建立開放共享的合作機制,打造高端交流合作平臺,積極推進應急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李樹深致辭
李樹深對學院的發展提出三點希望:一是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做好學院發展規劃。希望學院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急國家之所急,樹立重點目標,做好發展規劃,使學院健康有序發展,憑藉優秀的組織資源,更好地在國家重點科研領域開創新成果,為社會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與先進的技術服務。
二是學院要堅持科教融合,育人為本。希望學院充分發揮國科大科教融合的辦學優勢,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探索集科研、教育、社會服三位一體的辦學模式,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任務,為培養應急管理領域的優秀人才做出卓越貢獻。
三是共建共治辦好學院。應急管理學院重點開設的專業領域由多個學院、研究所和實驗室共同建設,希望各個共建單位同心協力,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有力推動學院快速建設。學校也將積極為學院在課程教學、學科建設、招生指標、培養方案、人才引進等方面提供指導與支持。
李樹深表示,國科大將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依靠科教融合辦學優勢,抓好應急管理學院建設,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為建設國際一流的應急管理學院而努力奮鬥。
國科大成立應急管理學院有何優勢?
李樹深介紹到,早在 2003 年,國科大就成立了專門機構,開展應急管理的理論與應用研究,是國內最早開展應急管理領域研究的單位之一。2006 年,國科大召開了首屆「國際應急管理論壇」,至今已成功舉辦15屆,是國內應急管理領域舉辦最早、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國際會議。
自2004年起,國科大開始招收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方向的項目管理工程碩士和工程管理專業碩士,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專業應急管理高端人才。
尚勇致辭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尚勇指出,應急管理是一個複雜性、系統性的大學科體系,關聯到天地生數理化等領域,以及材料、能源、深空、深海、深地等前沿學科。特別是現在還有很多問題,譬如災害發生的機制,災害鏈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氣候變化致災、強災的機理,特大地震的預警預報的機理和方法,都是科學認知的盲區,需要進行突破。同時,應急管理也是一個巨大的高技術含量工程,需要應用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各項技術。
「這些複雜問題的解決恰恰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因為他們有完備的各個學科,而且是高科技人才薈萃的地方。」 尚勇說。
他表示,接下來將重點從科研、高端人才培養、發揮高級智庫的作用等方面加強部院合作。應急管理部將從多方面對應急管理學院提供支持,例如提供戰略需求指引,使學院保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同時還要提供很多實際案例,使人才培養和科研工作更貼近實戰實訓。此外,還會提供很多先進手段和平臺,比如監測預警系統、指揮系統等,使人才和科研更具實用性。
魯昕作主旨報告
董軍社主持揭牌儀式
王豔芬作主旨報告
董紀昌主持雁棲論壇
在雁棲論壇上,來自政、產、學、研、用等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圍繞「面向未來的應急管理與國家安全」主題進行深入研討。
中國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學部副主任鄭靜晨作《應急救援新時代-智慧救援》專題報告
原國家安監總局黨組成員兼總工程師黃毅作《把握新時代應急管理與安全生產新格局》專題報告
亞信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政作《智慧城市與應急安全管理》專題報告
國科大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李穎作《數位化轉型賦能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專題報告
國科大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焦建彬作論壇總結
看官可有什麼想與國曉薇分享的?
投個稿告訴我吧~
原標題:《+1!國科大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揭牌成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