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唐代詩人李白《古風·大雅久不作》有言:「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老虎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是百獸之王,人們認為其可以與傳說中的龍相爭鬥。但是在我國古代民間傳說中,有一種兇猛的動物可以輕輕鬆鬆地殺死老虎,那就是彪。
關於彪是否真實存在,歷來眾說紛紜,到了科技水平相對發達的現代,人們更是有著不同的看法,許多人認為這和龍、椒圖、霸下一樣都是傳說生物。不過事實上,這種生物確實是存在的。在2005年後,我國僅僅拍到過3次這種叫做「彪」的猛獸。
▲ 古代傳說中的「彪」(今人繪)
01
由於在原始社會時,人們經常要與各種各樣的猛獸鬥爭以獲取生存空間。因此後來的文化之中便常常用這些動物來形容人的特徵、品質等,比如:如狼似虎、狼狽為奸、狐假虎威等。甚至在進入封建社會之後,人們又將這些動物圖騰融入到官僚的補服之中,標誌著文官和五官的區別以及其地位等級。
其中文官的補服上所繡的多是儒雅嫻靜的禽類如仙鶴、錦雉、孔雀等;而武官的補服上所繡的則是麒麟、獅子、虎、豹等勇武剽悍的猛獸。
▲ 清代文官補服
在這些補服上所繡的動物中,雖然絕大多數都廣為人們所知。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六品武將補服上所繡的代表兇悍殘暴的彪。那所謂的「彪」究竟是什麼樣的動物呢?為何我們日常生活中少有聽說?
02
其實彪是一種我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動物——雌老虎一胎只會生產一隻或兩隻幼崽,如果生出了第三隻幼崽,那麼這隻幼崽便是彪。可是由於老虎很難一次性養活三隻幼崽,所以「彪」一生下來就會被遺棄。
▲ 溪水中的老虎
被遺棄的幼崽彪沒有父母餵養,不得不獨自面對自然界的殘酷競爭,因而會比老虎更瘦小和孱弱,甚至長不出來老虎獨有的條斑。為了生存,它們掌握了攀巖、爬樹等技巧,在沒有肉食的時候還能夠以落葉枯草為食。
殘酷的叢林法則自然造就了彪兇悍殘暴的性格,其十分記恨當初沒被拋棄的胞兄,因而彪也會伺機捕獵老虎幼崽為食。南宋詞人周密在《癸辛雜識續集·虎引彪渡水》就寫道:「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
03
然而,古書《說文解字》中卻不認為彪是老虎的幼子,其中講:「虎字添三撇為彪,其為似虎非虎之物也。」對於這個說法,唐朝的《唐國史補》也有一例佐證。
▲ 唐人騎馬形象(繪畫)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個善於射箭的人叫做裴旻,他曾經在一天之內射死了31隻老虎,可是突然有一個老頭出來告訴他這並不是老虎而是彪。裴旻在老頭指點的方向見到了真老虎,卻被真虎的氣勢所驚嚇,再也不敢射虎了。由此可見,彪的確不是老虎,那這種傳說中的動物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04
有專家指出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彪」其實是與老虎同為貓科動物的亞洲金貓,其體型不如老虎,毛髮總體呈黃色,背脊棕黑色,與老虎有著明顯的差異。
▲亞洲金貓
亞洲金貓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東南亞、中南半島和中國,除了交配和繁殖時都是獨居,以小型動物如鳥類、野兔等為食,並不像中國民間傳說中的那樣捕獵老虎幼崽。不過與傳說中相同的是它們善於攀爬、性格孤僻。
05
如今,亞洲金貓已經被評為世界近危動物、中國瀕危動物。其不僅受到森林被人類破壞的威脅,更是由於自身皮毛的珍貴而被偷獵者惦記。
根據《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記載,在1998年時我國野生亞洲金貓的數量只有3000-5000隻左右,稀少程度堪比大熊貓。2005年之後,我國野外紅外攝像機也僅僅只記錄到三次亞洲金貓的活動。
▲亞洲金貓
可想而知,如果人類再不採取措施對亞洲金貓,或者說是「彪」及其生存環境進行保護,那麼這種傳說中以老虎為食的動物就真的只能存在於傳說之中了。
結語
雖然老子在《道德經》中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和聖人看待世界萬物都是一樣的,一切順其自然,但是亞洲金貓瀕臨滅絕完全是因為我們人類的活動,我們萬萬不應該對其不管不顧,而要切實地保護亞洲金貓「彪」和它們的生存環境,和它們一起與大自然和平共處。
參考資料:
《古風·大雅久不作》
《道德經》
《癸辛雜識續集·虎引彪渡水》
《說文解字》
《唐國史補》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